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外侧减压椎间融合同侧椎弓根与椎体钉棒联合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
作者 许科峰 汪建良 +1 位作者 肖俊 卢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78,共3页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行手术治疗。后路减乐手术因术中不可避免牵拉脊髓、神经,使得术中、术后出现脊髓损害的风险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害,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行手术治疗。后路减乐手术因术中不可避免牵拉脊髓、神经,使得术中、术后出现脊髓损害的风险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视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后外侧减压 固定治疗 椎间融合 椎体钉 椎弓根 马尾神经损害 同侧
下载PDF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2
作者 申勇 程志山 +3 位作者 孟宪国 孟宪忠 董玉昌 丁文元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89-390,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 35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11~ 12 6例 ,T12 ~L112例 ,L1~ 2 17例。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 10~ 41个月 ,疗效优良 19例 ,...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 35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11~ 12 6例 ,T12 ~L112例 ,L1~ 2 17例。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 10~ 41个月 ,疗效优良 19例 ,良 8例 ,可 5例 ,差 3例。结论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 ,症状不典型 ,临床表现复杂 ,容易漏诊、误诊。侧前方椎间盘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对脊柱的损伤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操作安全 ,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椎间盘切除术 植骨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 被引量:5
3
作者 岳学锋 郭海忠 +3 位作者 施建党 牛宁奎 丁惠强 王自立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对13例确诊为胸腰段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采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对13例确诊为胸腰段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采用经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2011版)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测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评估椎管减压程度;CT薄层扫描重建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动态X线片评估内固定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28±10.26)个月。手术平均用时(161.07±23.05)min,平均出血量(345.71±88.90)m L;住院时间(8.70±1.33)d,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血肿压迫、神经损伤加重、硬脊膜破裂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损伤,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ASIA脊髓损伤分级均较术前出现至少1个级别的提升;术后6个月测算椎管矢状径残余率(0.995±0.007)%高于术前椎管矢状径残余率(0.578±0.162)%(P<0.05);术后6个月时13例患者CT重建均提示植骨融合,融合率为100%;动态X线片检查脊柱的连续性良好,稳定性满意,无钉棒断裂和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效果满意,可在彻底减压的同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可选择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椎体后缘离断症 椎管减压 椎间融合内术
下载PDF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建民 于夕欣 李玉金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5年第4期192-193,251,共3页
多年来,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按解剖部位划分为颈、胸、腰椎三种间盘突出。在腰椎有人将上三个椎间隙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以区别于L_4/_5.L_5/S_1间盘突出。但L_1/_2与L_2/_3、L_3/_4间盘突出有明显的病理解剖区别,手术方法也不相同。下... 多年来,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按解剖部位划分为颈、胸、腰椎三种间盘突出。在腰椎有人将上三个椎间隙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以区别于L_4/_5.L_5/S_1间盘突出。但L_1/_2与L_2/_3、L_3/_4间盘突出有明显的病理解剖区别,手术方法也不相同。下胸椎间盘突出与上、中胸椎间盘突出分别压迫腰、骶髓和胸髓,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区别。下胸椎间盘突出症和L_1/L_2间盘突出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因而作者将此段(T_9~L_2)间盘突出称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对6例病人进行分析。认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双重存在,多组肌肉无力,肛周感觉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CT、MRI是主要检查手段,侧方入路间盘摘除是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栋 邓树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TLDH)是指下胸段(T10)至上腰段(L2)的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腰膨大、圆锥或高位马尾神经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治疗 诊断 脊髓膨大 马尾神经
下载PDF
“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沁民 戴伟华 徐兆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4年7月,共收治26例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平均43.8±23.3岁(18-70岁)。19例为... 目的:探讨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4年7月,共收治26例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平均43.8±23.3岁(18-70岁)。19例为胸椎间盘突出,包括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14例,胸椎后缘骨赘5例;7例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并钙化。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4例,D级9例。手术均采用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手术疗效评价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Frankel分级,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CT显示突出物切除彻底。1例患者(T10/11)术后出现症状加重(Frankel分级由D级变为C级),经甲强龙、脱水剂、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随访5-36个月,平均19.8个月。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恢复(2例Frankel D级患者无变化)。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46%(23/26),总有效率96.15%(25/2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菱形"截骨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治疗硬化性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手术入路 手术治疗 椎间盘切除
下载PDF
椎间融合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廖宏喜 刘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评价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经过CT、MRI诊断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T...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评价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经过CT、MRI诊断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T10-11~T12L1)17例,高位腰椎组(L1-2~L2-3)13例。30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椎间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用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能早期离床功能锻炼,疗效可靠,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结果表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系统(USS/R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稳定脊柱,减压彻底,避免损伤脊髓,融合和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切除治疗下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明 宋洁富 +3 位作者 李军东 常保国 崔小平 徐朝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463-1465,共3页
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并节段性内固定治疗下胸椎椎间盘突出,本研究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后路椎间盘切除 固定治疗 椎板切除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浅析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从任督二脉论治
9
作者 范志勇 陈利国 彭志允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28,共2页
本文从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根据现代医学的认识和中医学任督二脉的循行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特点相结合来论述从任督二脉论治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有其经络学基础,通调任督二脉治疗该病,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任督二脉 机理探讨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胜利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1期1876-1877,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经后方入路的45例作为A组,侧前方入路的47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经后方入路的45例作为A组,侧前方入路的47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2.2%,明显低于B组的9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B组为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手术入路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5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革 秦国强 +1 位作者 李仕臣 赵志远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临床实践 椎间盘切除 侧前方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伟 王东超 陈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2—61岁,平均53岁;病程0.5~4年,平均2.6年;2例有外伤史。所有患者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摘除椎间盘并植骨融... 目的探讨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2—61岁,平均53岁;病程0.5~4年,平均2.6年;2例有外伤史。所有患者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摘除椎间盘并植骨融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JOA分值并计算改善率。结果18例共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门诊复查。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良好。平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1±0.3)分,提高到术后2周平均(1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对照t检验对照,P〈0.05)。术后3个月平均(14.1±0.1)分,术后6个月平均(14.5±0.3)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8±0.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的术野清晰,于脊髓的腹侧进行减压,对脊髓的干扰较少,相对安全,应是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腹膜后侧前方入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体征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宋建华 田富江 +1 位作者 曹清峰 李宗武 《中医正骨》 2003年第8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特殊体征 临床意义 运动神经元病损 背部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东伟 陈仲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并非少见,是导致胸腰段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的重要原因。早在18世纪30年代,Key报告1例因胸椎间盘突出引发的脊髓损害病例。Teacher通过尸体解剖证实了胸椎间盘突出可以导致脊髓损害后,人们对此病的认识逐渐...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并非少见,是导致胸腰段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的重要原因。早在18世纪30年代,Key报告1例因胸椎间盘突出引发的脊髓损害病例。Teacher通过尸体解剖证实了胸椎间盘突出可以导致脊髓损害后,人们对此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但迄今为止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易与脊柱其他病变相混淆,手术有较大的危险性,并发症较多,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临床研究 椎间盘突出 马尾神经压迫 脊髓损害 脊髓 尸体解剖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点及手术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允琦 李熙雷 董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TLDH)临床少见,由于胸腰段椎管内的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TLDH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TLDH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占同期胸椎、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临床特点 手术选择 DISC 解剖结构 临床表现 文献报告 椎管内
原文传递
“菱形”截骨治疗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伟华 夏岳华 +1 位作者 徐兆万 吴沁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11-2311,共1页
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脊髓损害可导致患者双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失禁,如同时合并黄韧带骨化将对脊髓形成前后方的“钳夹”,导致脊髓前后同时受压,手术风险更大,其致瘫率高达30%[1],其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2].我们自采用“... 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脊髓损害可导致患者双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失禁,如同时合并黄韧带骨化将对脊髓形成前后方的“钳夹”,导致脊髓前后同时受压,手术风险更大,其致瘫率高达30%[1],其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2].我们自采用“菱形”截骨术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的方法治疗胸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26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法 截骨 脊髓损害 大小便失禁 双下肢截瘫 黄韧带骨化 手术风险
原文传递
Z-Plate钢板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17
作者 胡懿郃 何宁 +2 位作者 林涨源 龙文荣 李康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1240-1241,共2页
本文评价Z-plate钢板系统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侧前方入路手术摘除椎间盘治疗中的作用。12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植骨,并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表明,Z-plate钢板应用... 本文评价Z-plate钢板系统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侧前方入路手术摘除椎间盘治疗中的作用。12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植骨,并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表明,Z-plate钢板应用于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稳定脊柱,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体 内固定器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Z-PLATE钢板 Z-plate钢板系统 侧前方入路 手术摘除 钢板内固定 椎管减压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18
作者 骆峪潇 陆建民 +2 位作者 方欣 沈晓强 顾晓民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466-1469,1473,共5页
目的比较侧前方入路与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创伤性及预后的影响,期望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19年3月接诊的136例拟行椎间盘切除术的胸腰段椎间盘... 目的比较侧前方入路与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对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创伤性及预后的影响,期望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19年3月接诊的136例拟行椎间盘切除术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A组采取侧前方入路,B组采取侧后方入路;记录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指数,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住院时间为(10.81±2.04)d,短于A组的(13.57±2.79)d,术中出血量为(550.18±32.27)mL,少于A组的(746.81±23.29)mL,术后引流量为(144.75±30.92)mL,少于A组的(214.01±21.8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3、40.738、15.076,均P<0.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变化趋势相同;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症状明显缓解,未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复发病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前方入路和侧后方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后者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上具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切除术 侧前方入路 侧后方入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