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胸膜下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的检查影像特征分析
1
作者 段炼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30-31,34,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胸膜下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的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选择于本院确诊的胸膜下肺结核或细菌性肺炎患者115例,其中确诊为胸膜下肺结核的患者有78例,将其作为肺结核组;而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患者有37例,将其作为...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胸膜下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的检查影像特征。方法选择于本院确诊的胸膜下肺结核或细菌性肺炎患者115例,其中确诊为胸膜下肺结核的患者有78例,将其作为肺结核组;而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患者有37例,将其作为肺炎组。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采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肺结核组78例患者中52例呈楔形,占比66.67%;21例呈类圆形,占比26.92%;5例为不规则形,占比6.41%。肺炎组37例患者中23例为楔形,占比62.16%;14例为类圆形,占比37.84%,将两组患者形态进行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核组中出现碎片征的患者有24例,占比30.77%,在肺炎组中有30例,占比81.08%,肺炎组患者中碎片征的占比相较于肺结核组升高(P<0.05);边缘较为规整,后方出现彗星尾征的高回声为瀑布征,肺结核组患者中瀑布征的占比为62.82%,相较于肺炎组患者中的占比16.22%上升(P<0.05);肺炎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的病灶为离心型增强模式,占比91.89%,而其余3例则为局部向整体的增强模式;肺结核组患者中有55例为离心型增强模式,占比70.51%,13例患者为向心型增强模式,占比16.67%;10例患者表现为离心型、向心型均存在的增强模式,占比12.82%,将两组患者增强模式占比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患者中共有64例出现坏死区,占比82.05%,肺炎组患者中共有11例出现坏死区,占比29.73%,经比较,肺结核组患者的坏死区占比相较于肺炎组升高(P<0.05);肺结核组患者中有33例呈现为病灶内有许多间断的筛孔样坏死,占比51.56%,而24例则呈现为形态较为规整的大片状坏死,占比37.50%,7例则呈现为病灶内几乎完全坏死,占比10.94%;肺炎组患者中有2例为形态较为规整的大片状坏死,占比18.18%,9例呈现为形态较为规整的小片状坏死,占比81.82%,经对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超声造影下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病灶开始增强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肺结核病灶经常规超声检查为“瀑布征”,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坏死区面积较大,且多为大片状坏死;而常规超声检查细菌性肺炎病灶为“碎片征”,坏死区面积较小,且形态较为规整,以上特点可作为鉴别两种疾病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胸膜下肺结核 细菌性肺炎 影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