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扫描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4 位作者 徐雪元 张沉石 李成洲 李惠民 于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流速时磁共振对比剂在胸部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分布特征,为把握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时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无明显胸部疾病的自愿者50例,按对比剂流速2、3和4 ml/s随机分3组,用2 ml对比剂进行试验性注射,均... 目的:探讨不同流速时磁共振对比剂在胸部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分布特征,为把握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最佳扫描时机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无明显胸部疾病的自愿者50例,按对比剂流速2、3和4 ml/s随机分3组,用2 ml对比剂进行试验性注射,均经肘静脉注射。绘制各靶血管的动态强化曲线,测量对比剂到达时间、峰值时间、肺循环时间等。结果:2 ml/s流速时,对比剂到达肺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的时间分别为(5.17±1.47)、(8.16±1.09)和(10.17±0.75)s;3 ml/s流速时,分别为(4.43±1.27)、(7.71±2.69)和(8.71±1.60)s;4 ml/s时,分别为(4.33±1.16)、(8.35±2.15)和(8.20±1.84)s,呈现出高流速略快于低流速的趋势;强化峰值持续时间均在15~20 s;肺循环时间2 ml/s组为(3.50±0.55)s,3 ml/s组为(3.43±0.54)s,4 ml/s组(3.67±0.58)s,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对比剂到达靶血管时间肺动脉为3~6 s,肺静脉为7~11 s,主动脉为8~12 s;(2)15~20 s的强化峰值持续时间基本可以保证大多数快速序列的扫描;(3)肺实质成像的数据采集时间最好短至5 s以下才能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扫描时机 选择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比剂应用方案的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湘生 刘士远 +5 位作者 徐雪元 张沉石 杨春山 李成洲 李惠民 于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enhanced MR anglography,CEMRA)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最佳应用方案。方法:无胸部疾病的自愿者61人,按0.08、0.17、0.25和0.33 mmol/kg 4种不同剂量分成4组,各组再分别以2、3、4 ml/s的流... 目的:探讨人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enhanced MR anglography,CEMRA)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最佳应用方案。方法:无胸部疾病的自愿者61人,按0.08、0.17、0.25和0.33 mmol/kg 4种不同剂量分成4组,各组再分别以2、3、4 ml/s的流速注射对比剂,应用Siemens Vision:Plus 1.5T成像系统进行CEMRA检查,评价不同成像条件对人胸部CEMRA信噪比、信号强度、血管对比度等的影响。结果:从图像的主观评价看,对比剂在0.17 mmol/kg以下无论以何种速度都难以取得理想图像(相同剂量下低流速略好于高流速),对比剂在0.25 mmol/kg以上却无论何种速度都能获得较满意图像。血管的对比度也基本与剂量成正比,但肺动脉在对比剂剂量较大时,由于肺实质的强化,反而会引起血管肺组织对比度的下降。结论:胸部血管的动态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效果主要与对比剂的注射剂量有关,与流速关系不大。推荐胸部增强MRA对比剂剂量为0.25 mmol/kg,注射流速为2~3 m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对比剂 优化方案 成像方法
下载PDF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祝红线 冯瑞 +6 位作者 李相生 王萍 柴晓媛 樊红霞 张红超 李悦 江岳娈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胸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患有胸腹部主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CE-MRA检查,行平扫轴位常规T_(1)加权成像(T_(1)WI)和T_(2)加权成像(T_(2)WI);再采用小剂量对比剂行轴位单层动态扫描,获得扫描延迟时间,平扫后采集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作为后期减影的蒙片。利用获得的延迟时间行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注射对比剂后采集2次靶血管冠状位图像与增强前蒙片减影,分别为动脉期和静脉期。采集增强后的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_(1)WI,观察胸腹部主动脉血管病变的信号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大动脉炎5例(占17.9%),髂动脉瘤1例(占3.6%),动脉粥样硬化3例(占10.7%),肾动脉狭窄6例(占21.4%),主动脉瘤13例(占46.4%),3DCE-MRA血管造影技术对28例患者胸腹部主动脉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显示效果良好。结论:3DCE-MRA技术诊断明确,且具有准确、快速及无创伤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3DCE)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 胸腹部主动脉病变 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加权成像(T_(1)W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在胸部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3 位作者 徐雪元 张沉石 李成洲 李惠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MRA)对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1.5T成像系统 ,以30ml磁共振造影剂和3ml/s流速对40例临床疑诊胸部疾病的病人进行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以30ml剂量和3ml/s... 目的 :评价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CEMRA)对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应用1.5T成像系统 ,以30ml磁共振造影剂和3ml/s流速对40例临床疑诊胸部疾病的病人进行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以30ml剂量和3ml/s的速度在95 %的病人中可获得良好的胸部CEMRA图像。40例病人除了常规图像提供的诊断信息外 ,CEMRA上3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结构或功能方面的异常。结论 :以30ml剂量和3ml/s流速在95 %的病人中可获得满意的CEMRA图像 ,并能清楚显示血管性异常 ,解决临床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疾病 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赵茹意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拟诊为ASO患者10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确诊为ASO患者50例,非ASO患者5...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拟诊为ASO患者10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其中确诊为ASO患者50例,非ASO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分析3D-CE-MRA检查价值。结果:100例拟诊患者经DSA检查,共显示动脉480段,其中50例确诊为ASO,共发现186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其中3D-CE-MRA检查发现182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2%、97.96%、96.67%、96.70%、96.64%。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3D-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总符合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拟诊患者经3D-CE-MRA检查480段下肢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其中检出的182条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中,股动脉76条(41.76%),髂总动脉25段(13.74%),髂内外动脉30段(16.48%),腘动脉23段(12.64%),胫前后动脉15段(8.24%),腓动脉13段(7.14%)。结论:3D-CE-MRA诊断ASO的临床价值高,与DSA诊断符合率高,图像质量显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洪悦 玉苏甫·肉孜 +5 位作者 李晓娟 马超 王佳 周豪 陈杰 王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椎体MR平扫加增强的无脊髓血...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0年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0例同期进行椎体MR平扫加增强的无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对象行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比较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的诊断一致性,分析CE-MRA序列以及重建脊髓血管CTA检查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CE-MRA以及CTA检查中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瘘口显示情况的分析中,CE-MRA以及CTA检查中对于供血动脉以及瘘口显示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MR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58;CTA与金标准的检查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81,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ROC曲线分析显示,CE-MRA以及CTA检查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01)。结论 在对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断中,CTA以及CE-MRA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畸形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联合诊断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物的血管化程度:超声造影与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价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柒华 陈惠英 +1 位作者 邹大中 高春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9353-9356,共4页
背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后,对其血管化程度进行检测尤为重要。目前评价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血管化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对血流检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多孔... 背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后,对其血管化程度进行检测尤为重要。目前评价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血管化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造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对血流检测具有很高的精确性。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多孔羟基磷灰石血管化程度的可行性,并与增强MRI对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一条件下两种检测方式的对比观察。于2008-01/2009-01在江阴市人民医院眼科和超声科完成。对象:10例眼球摘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24~61岁,平均(45.0±10.2)岁。手术方式均采用带蒂巩膜瓣前部交叉包裹多孔羟基磷灰石植入式。方法:超声造影检查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造影剂为SonoVue,剂量为59 mg,干粉剂,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用生理盐水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悬浮液,每次抽出2.4 mL经肘部浅静脉以团注入。同时行对照MRI增强扫描检查,MRI检查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标准头部线圈。横轴位,层厚2.0~3.0 mm,无间隔,FOV160 mm×180 mm,采集矩阵256×256:SE序列T1WI(TR 500 ms,TE12 ms)平扫及增强检查,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植入后不同时期两种造影方式显示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血管化的特征及程度。结果:超声造影很好的显示出了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早期球体前部分的动态增强图像,并显示出血管分布情况,分布密度,植入后期(3~6个月)则对增强显像不明显;增强MRI对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血管化结果显像明显。结论:超声造影应用于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后早期血管化评价作用显著,植入后期不如增强MRI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磁共振 多孔羟基磷灰石 纤维血管
下载PDF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侯雪湄 尹榕 +4 位作者 张志强 张晓燕 邵少举 罗红波 石向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67-370,共4页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 目的评价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CE-MRA)在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8例(216支椎动脉)有临床缺血症状的患者行CE-MRA检查,CE-MRA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准确性。结果①216支血管中,CE-MR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的有188支(87.0%)。有24支(11.1%)CE-MRA判定狭窄程度高于DSA。有4支(1.9%)CE-MRA判定狭窄程度低于DSA。两种检查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785,P<0.001。②CE-MRA诊断为正常的有168支血管,DSA诊断有2支为轻度狭窄(狭窄率≤49%),2支为中重度狭窄(狭窄率50%~99%)。CE-MRA诊断为轻度狭窄的8支血管中,DSA显示有6支为正常血管;在CE-MRA诊断为中重度狭窄的30支血管中,10支经DSA证实为轻度狭窄,8支为无狭窄。CE-MRA提示闭塞的10支血管,均与DSA显示的一致。③以DSA为金标准,CE-MRA检查的敏感性为89.5%(34/38),特异性为92.1%(164/178),假阳性率为7.9%(14/178),假阴性率为10.5%(4/38),阳性预测值为70.8%(34/48),阴性预测值为97.6%(164/168),诊断一致率为91.7%(198/216),Youden指数=0.816。结论 CE-MRA诊断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但若准确评价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则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磁共振血管造影 图像增强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贺梅婷 贾化平 +1 位作者 刘冬婷 程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2-584,590,共4页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AS患者共100条肾动脉的CDUS及CE-MRA资料。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诊断。比较CDU...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评价肾动脉狭窄(RAS)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RAS患者共100条肾动脉的CDUS及CE-MRA资料。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认诊断。比较CDUS与CE-MRA对RAS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DUS与CE-MRA对RAS的诊断效能。结果CDUS与CE-MRA对RA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比60.0%,P>0.05)。CDUS诊断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 0.810.90),CE-MRA诊断R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5% CI 0.71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5)。结论CDUS及CE-MRA均具有较高的RAS检出率,其中CDUS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对比增强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脊髓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坤成 方绍明 +1 位作者 杨小平 谷晔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笔者应用常规剂量Gd-DTPA增强进行TOF法MIP重建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检查了11例正常人和35例椎管内疾病患者。结果显示3D-TOF明显优于2D-TOF法,增强脊髓MRA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脊髓的动... 笔者应用常规剂量Gd-DTPA增强进行TOF法MIP重建脊髓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研究,检查了11例正常人和35例椎管内疾病患者。结果显示3D-TOF明显优于2D-TOF法,增强脊髓MRA图像能清楚显示正常脊髓的动、静脉,并显示肿瘤染色,血管移位等占位征象和动静脉畸形的畸形血管团。本研究证明:增强MRA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无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脊髓 GD-DTPA增强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广新 王萍 +2 位作者 郭和清 宋云龙 刘红明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三维增强减影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生德 魏铭 +4 位作者 郑生喜 张丽萍 燕丽红 柴瑾 燕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  目的 探讨低场3D CES MRA的方法和评价其在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日立AIRIS-Ⅱ comfort 0.3T MR,采用小剂量钆造影剂注射扫描预测造影剂到达靶血管的峰值时间,对 23 例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患者行3D-CES MRA。结果 23例全部一次成功,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3D-CES MRA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结论 3D-CES MRA是一种诊断腹部血管及与其相关疾病的新方法,只要技术应用得当,低场磁共振同样可以取得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增强 减影技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与X线心血管造影的影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波 冯敢生 +2 位作者 孔祥泉 韩萍 刘定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DCE MRA)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 )复杂畸形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2 8例先心复杂畸形和大血管畸形患者术前同时接受DCE MRA、平扫和 /或电影以及X线心血管造影 (CAG)检查。对DCE MRA原始图像进... 目的 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DCE MRA)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 )复杂畸形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2 8例先心复杂畸形和大血管畸形患者术前同时接受DCE MRA、平扫和 /或电影以及X线心血管造影 (CAG)检查。对DCE MRA原始图像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 (MIP)和多轴位重建法 (MPR)重建处理。以手术病理发现为基础 ,将MR图像与CAG进行诊断价值对比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DCE MRA所获取的图像对比鲜明 ,靶血管轮廓清晰 ,其显示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的能力与C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关系数r =0 .88。 2种检查方法均能良好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病变 ,DCE MRA发现病变能力略优于CAG ,两者显示病变符合率达 93 %。结论 DCE MRA检查安全、无创 ,与CAG一样能显示复杂的、多部位的病变 ,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有望部分替代常规血管造影而成为一种新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X线心血管造影 先天性心脏病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钱明珠 林伟 +3 位作者 姜丽 黄敏华 王建梅 魏倩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造影 卵圆中心法扫描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凤陈 张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4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的后循环缺血病人52例,依据检查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采用CE-MRA联合PWI检查,对...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的后循环缺血病人52例,依据检查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采用CE-MRA联合PWI检查,对照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PW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病人病变血管检出情况及后循环区域测定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参数与感兴趣区(ROI,选择无缺血灶额叶白质)比值。结果CE-MRA联合PWI与MRA联合PWI诊断PCI的敏感度分别为92.31%、66.67%,特异度分别为78.57%、58.33%。CE-MRA联合PWI诊断PCI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MRA联合PWI(P<0.05)。研究组单支、双支及多支血管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E-MRA联合PWI对后循环缺血诊断敏感度更高,可清楚反映病人侧支循环代偿和脑血流灌注情况,对后循环缺血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加权成像 磁共振灌注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肝细胞癌门静脉并发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水兴 张雪林 +1 位作者 张玉娴 张玉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251-125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门脉血管造影(3D DCE MRP)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门脉血管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3D DCE MRP检查, 之后10 d内,25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 8例进行了...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门脉血管造影(3D DCE MRP)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门脉血管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3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3D DCE MRP检查, 之后10 d内,25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 8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所见或DSA结果为标准, 对3D DCE MRP诊断门脉血管并发症的结果进行评价. 结果:3D DCE MRP共诊断41条门脉主干或分支癌栓形成,表现为梗阻端呈结节状24例,不规则状17例,伴有受累管腔扩张23例以及管壁的不连续光滑11例,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9%、88.7%及89.8%.同时检出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表现为正常门静脉血管消失或中断,代之以与门脉主干并行、迂曲扩张成蛇形的静脉网;并提示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形成,表现为“双轨征”(2例)或三级以上门静脉早显(4例). 结论:3D DCE MRP是诊断门脉癌栓、门脉海绵样变及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可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 肝细胞癌 门静脉 并发症 肿瘤
下载PDF
肝动脉系统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江 陈晓海 +2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王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2,655,共4页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 (32例 )或手术 (8例 )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 ,3DCEMRA清楚显示肝动脉系统。 3DCEMRA准确显示所有 31例肝动脉系统的正常解剖。 3DCEMRA检出 9例解剖变异中的 7例。 3DCEMRA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的总体准确性为 95 %。 3DCEMRA又可显示肝内肿瘤染色、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肝动脉受累情况。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MRA 血管成像 增强磁共振 造影 解剖 诊断 CE 三维 染色
下载PDF
主动脉病变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道海 郭亮 +2 位作者 郭茂风 傅引弟 陈剑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 CE 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 CE 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 CE 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剂量0.3mmol/kg,平均30ml。每次扫描时间为15s左右,不间断重复采集3次。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多层面重建。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_1WI、T_2WI,增强扫描后行横断位FSE T_1WI,可疑撕裂口处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有无动脉瘤、夹层、扩张或缩窄以及病变是否累及其分支。结果:83例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显示清晰,且达到诊断要求。其中动脉瘤32例、夹层动脉瘤37例、其他主动脉病变14例。结论:3D CE MRA可以很好地显示各种主动脉病变,帮助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物血管狭窄模型评估中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科 孙立军 +1 位作者 宦怡 单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8期6092-6093,i003,共3页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 目的:对比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ngiography,3DDCE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在对模型动物血管狭窄评估中的一致性。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条,建立股动脉狭窄模型,制成轻度狭窄6段(狭窄程度约为26%),重度狭窄模型6段(狭窄程度约为65%)。采用3DDCEMRA和DSA分别对狭窄模型血管进行检查,在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并计算靶血管的狭窄长度和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中3DDCEMRA测得动脉狭窄模型的狭窄程度较DSA略高,且重度狭窄较轻度狭窄更为明显。但二者测得的狭窄程度(F=0.004,P>0.05)和长度(F=1.581,P>0.05)结果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3DDCEMRA对血管狭窄长度和程度的判定准确可靠,其结果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但3DDCEMRA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可能存在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程度 MRA 血管狭窄 DSA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轻度 结论 判定 准确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透视触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陶玲 王惠南 田芝亮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4-1139,共6页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 RA)检查中,正确估计或测算扫描延时时间是检查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定时技术是试验性团注技术,但其存在着局限性,如缺乏完善性、空间分辨率有限及技术复杂等。本文提出一种技术,通过使用...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 RA)检查中,正确估计或测算扫描延时时间是检查成败的关键。目前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定时技术是试验性团注技术,但其存在着局限性,如缺乏完善性、空间分辨率有限及技术复杂等。本文提出一种技术,通过使用M R透视法实时检测靶血管内对比度的变化,当检测到对比度增强时,开启带有椭圆中心视图命令的三维M RA序列采集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可获得静脉抑制,消除运动伪影,极大提高空间分辨率,在团注检测中的可靠性高达95%以上。这种技术为众多血管区域提供了高质量的对比增强M R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K空间 椭圆中心视图命令 透视触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