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双能量减影的肋骨成像与胸部成像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王章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80-481,共2页
目的:讨论双能量减影对肋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例患者做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对双能量减影后胸廊的肋骨像与胸部的肋骨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中肋骨钙化50例,肋骨破坏7例,肋骨骨折22例。胸廊肋骨及肋骨纹理... 目的:讨论双能量减影对肋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例患者做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对双能量减影后胸廊的肋骨像与胸部的肋骨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中肋骨钙化50例,肋骨破坏7例,肋骨骨折22例。胸廊肋骨及肋骨纹理均显示清晰,符合诊断要求。结论:胸部DR双能量减影对肋骨病变及膈下肋骨显示明显优于胸部肋骨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DR 双能量减影 肋骨成像 胸部成像
下载PDF
Cu滤波器对不同胸部X射线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影响
2
作者 秦耿耿 《现代医院》 2016年第7期993-994,998,共3页
目的 X射线辐射剂量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组的目的在于探讨Cu滤波器对不同胸部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参与实验,每种成像方式(胸部平片、双能量减影、断... 目的 X射线辐射剂量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组的目的在于探讨Cu滤波器对不同胸部成像方式的辐射剂量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参与实验,每种成像方式(胸部平片、双能量减影、断层融合)各30例,其中15例患者在无Cu滤波器下曝光,剩余15例患者则在0.3 mm的Cu滤波器下进行。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对比空气比释动能、剂量面积乘积和有效剂量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有Cu滤波器和无Cu滤波器的情况下,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三个剂量参数在不同成像方式上,胸部断层融合的值最大,胸部平片的值最小,而在有、无滤波器的比较中,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入Cu滤波器能够有效减少X线低能成分,既保证了图像质量,又不影响诊断效能,这对于降低辐射剂量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胸部成像方式 CU 滤波器 辐射剂量参数
下载PDF
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郗农 雷晓燕 +3 位作者 陈敏 吴晓明 杨健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行的方向上进行单层扫描。结果 通过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分别获得各血管的模数图和相位图。模数图中 ,各血管断面为圆形 ,呈现为高信号影 ;相位图中 ,血管内实际血流速度与流速编码方向一致时 ,呈现为亮信号影 ,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 ,呈现为暗信号影。结论 采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不仅可以对较大动脉进行成像 ,而且对于静脉和较细小的动脉亦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相位对比 脉冲序列 胸部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胸部能谱成像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对比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凤婷 陈嘉雯 卓水清 《影像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评价比较胸部能谱成像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胸部CT检查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常规CT扫平扫以及胸部能谱成像扫描,对两种CT扫描方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 目的:评价比较胸部能谱成像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胸部CT检查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常规CT扫平扫以及胸部能谱成像扫描,对两种CT扫描方式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进行评比,以确定最佳扫描方式。结果:常规CT平扫的CTDlvol、DLP、ED与能谱动脉期成像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平扫的上述指标与能谱静脉期成像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CT平扫的图像噪声评分、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与能谱动脉期呈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能谱静脉期成像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扫描,胸部动脉期能谱成像辐射剂量与之相当,虽然胸部静脉期能谱成像辐射剂量较高,但图像质量良好,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CT扫描 胸部能谱成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用于急性胸痛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庞勇 杨平 刘舒琼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5期122-122,共1页
目的:探究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100例,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冠脉狭窄31例,肺动脉栓塞25例,气胸7... 目的:探究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100例,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冠脉狭窄31例,肺动脉栓塞25例,气胸7例,胸腔积液10例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胸部三联检查所用时间段,可儿同时进行对冠脉、主动脉、肺动脉的检查,准确率高,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 急性胸痛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立位与卧位胸部数字X线成像图像质量比较
6
作者 康苏宁 王林 +2 位作者 何玉泉 龚沈初 何书 《交通医学》 2014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学龄前儿童立位与卧位胸部数字X线成像的图像质量,从而提高摄片质量。方法:进行胸部数字X线成像检查学龄前儿童577例,从中随机抽取立位及卧位甲级胸片各30例,由2位影像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其解剖细节的显示情况进行评...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学龄前儿童立位与卧位胸部数字X线成像的图像质量,从而提高摄片质量。方法:进行胸部数字X线成像检查学龄前儿童577例,从中随机抽取立位及卧位甲级胸片各30例,由2位影像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其解剖细节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按秩和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后前立位(PA位)时患儿屏气较好,对肺野、心脏、肺门结构显示较好;前后卧位(AP位)对气管、胸椎的显示较有优势,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肋骨、膈肌、肋膈角及其他骨质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摄片体位,有助于提高对其解剖结构细节的显示,优化图像质量,同时减轻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胸部数字X线成像 后前立位 前后卧位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无创性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技术优化
7
作者 肖湘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467,共3页
对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序列选择、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患者配合以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理想的序列应当快速、多相并有脂肪抑制,延迟时间最好做试验性注射确定,对比剂以30ml、流速2... 对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序列选择、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患者配合以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理想的序列应当快速、多相并有脂肪抑制,延迟时间最好做试验性注射确定,对比剂以30ml、流速2~3 ml/s注射为佳,患者良好的配合以及恰当的后处理,都是获得理想检查效果的优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技术优化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下载PDF
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宏 王志刚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4期707-710,共4页
目的:讨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采取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讨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采取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本次研究的诊断金标准,观察指标有诊断结果以及诊断价值。结果:(1)诊断结果分析:50例急性胸痛患者经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测共有47例发生明显异常,占比为94%,其中以冠状动脉狭窄(44.68%)及肺动脉拴塞(31.91%)占比最高。21例冠状动脉狭窄急性胸痛患者中狭窄程度>50%共15例,另6例为轻度狭窄,共25支冠状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左冠状动脉主干有5支(20%)、第2和3段有5支(20%)、右冠状动脉第1段有4支(16%)、前降支第1段有4支(16%)、回旋支第1段有3支(12%)、第2段有3支(12%)、对角支狭窄有1支(4%)。15例肺动脉栓塞急性胸痛患者中段以上以及段以下分别有11例、4例,且均为中央型栓塞。4例主动脉夹层急性胸痛患者中,DebakeyⅠ型、Ⅱ型、Ⅲ型分别有1例、1例2例。(2)诊断价值分析: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金标准,经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后,诊断符合率为94%(47/50),敏感性为95.45%(42/44),特异性为83.33%(5/6),假阴性率(漏诊率)为4.65%(2/43),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6.67%(1/6)。2例漏诊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均显示狭窄,而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测中未检测出狭窄现象。1例误诊患者因高度钙化冠状征象的影响,导致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测中被误诊为狭窄。结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急性胸痛 64排螺旋CT 胸部CT血管成像 心电门控
下载PDF
Revolution CT胸部能谱成像与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对比评价
9
作者 陈汝昌 黄福灵 凌寿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期142-144,共3页
进行Revolution CT能谱和普通扫描模式下对胸部成像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影响的比较。方法:临床选择50例在本院于2019以2003年3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胸部CT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胸部能谱成像和普通模式扫描。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图像... 进行Revolution CT能谱和普通扫描模式下对胸部成像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影响的比较。方法:临床选择50例在本院于2019以2003年3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胸部CT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胸部能谱成像和普通模式扫描。分析了两种方法在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动脉期,普通a扫描和能谱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静脉期,普通CT扫描模式下DLP、普通扫描与能谱扫描在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CT图像体积剂量指数(ctdlvol)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静脉期,普通CT扫描模式下DLP、ctdlvol、ED等指标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能谱扫描模式(P<0.05),普通扫描模式下的图像噪声评分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能谱扫描模式(P<0.05)。结论:与普通CT扫描相比,能谱扫描在胸动脉期的辐射剂量差异不明显;静脉期能谱扫描的图像质量相对较高,但辐射剂量也高于普通扫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 胸部能谱成像 辐射性 CT检查
下载PDF
心电门控下64排128层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付剑平 武庆利 +1 位作者 林元锋 黄敏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9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首...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首先对患者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肺动脉进行成像,采用的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以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另外对14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然后再检查其冠状动脉造影,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结果:本组患者中,采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胸部CTA的患者检查后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6例、冠状动脉狭窄20例、6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2例;并诊断气胸1例、肺感染2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2例则没有任何异常现象;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对比,冠状动脉CT 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84.00%,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扫描联合心电门控胸部血管成像“三合一”有效的解决和鉴别急性胸痛的方法,此方法不仅准确且快速、无创。值得做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胸部CT血管成像 急性胸痛
下载PDF
磁共振零回波成像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窦晗 王晓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是一种3D容积成像技术,其独特的梯度开启顺序以及K空间径向填充方式,使得射频激励后即可进行梯度编码,从而实现较高的信号采集效率,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成像、肺实质结构的显示以及病... 零回波时间(zero echo time,ZTE)成像技术是一种3D容积成像技术,其独特的梯度开启顺序以及K空间径向填充方式,使得射频激励后即可进行梯度编码,从而实现较高的信号采集效率,临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成像、肺实质结构的显示以及病变的检测、骨关节等结构的测量评估。本文重点针对ZTE在以上各方面的主要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回波时间 磁共振成像 三维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胸部成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胸部CT分析基线骨骼肌含量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王楠 吴尧卉 +3 位作者 徐运天 张赫 吴庭苗 刘伟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入ICU时基线骨骼肌含量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ICU治疗时间≥48 h的危重患者79例,测量其入ICU时胸部CT第七胸椎(T7)水平横断面胸肌面积(PMA),分析PMA与90 d病死率、90 d内生存率、28 d内非ICU生存日...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入ICU时基线骨骼肌含量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在ICU治疗时间≥48 h的危重患者79例,测量其入ICU时胸部CT第七胸椎(T7)水平横断面胸肌面积(PMA),分析PMA与90 d病死率、90 d内生存率、28 d内非ICU生存日数、28 d内无机械通气生存日数、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校正性别、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Charlson共病指数、血红蛋白等因素后,基线PMA较大患者90 d病死率更低,90 d内生存率更高,28 d内非ICU生存日数更多,院内病死率也更低,与基线PMA较小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危重患者入ICU时的基线骨骼肌含量可用于预测病情严重程度、需要体外生命支持和ICU治疗的时间和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 基线骨骼肌含量 骨骼肌 病死率
下载PDF
以反复喘息为表现的支气管桥畸形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 杨泽玉 张琪 《安徽医学》 2013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桥畸形的临床诊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呼吸科收治的3例病例的临床特点、镜下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例患儿均有反复呼吸道的感染,表现为喘息及呼吸困难反...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桥畸形的临床诊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呼吸科收治的3例病例的临床特点、镜下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例患儿均有反复呼吸道的感染,表现为喘息及呼吸困难反复发作,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均进行电子支气管镜及胸部CT+气管成像检查证实为支气管桥畸形。结论①对于临床上有反复喘息正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应想到有支气管畸形的可能,②支气管镜及胸部CT+气管成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③对于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了解有无支气管桥畸形及狭窄的情况,能帮助判断能否顺利撤机,是否需要气道成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桥 喘息 电子支气管镜 胸部CT+气管成像
下载PDF
胸部电阻抗成像评估呼吸机膨肺与复苏球囊膨肺肺泡复张效果的差异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少帅 王靓 +6 位作者 陈云霞 袁聪 忽新刚 李成 高胜浩 张文杰 王海播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床旁应用胸部电阻抗成像(EIT)实时评估呼吸机膨肺(VHI)和复苏球囊膨肺(MHI)肺泡复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全麻术后转入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MHI组34例和VHI组34例,入住即刻给予一次膨肺,使用EIT技术... 目的 探讨床旁应用胸部电阻抗成像(EIT)实时评估呼吸机膨肺(VHI)和复苏球囊膨肺(MHI)肺泡复张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全麻术后转入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MHI组34例和VHI组34例,入住即刻给予一次膨肺,使用EIT技术测量膨肺前(基线)、膨肺时、膨肺后5、15、30、60 min的呼气末肺阻抗(EELI)。结果 膨肺时MHI组、VHI组EELI分别在基线上增加了987 AU(95%可信区间545-1 213)、1187 AU(95%可信区间899-1 412)。MHI组在膨肺5 min后,EELI回到基线水平。VHI组在膨肺15 min后,EELI维持在基线上方200 AU(95%可信区间99-434);膨肺30 min后,VHI组EELI回到基线水平。结论 MHI和VHI均能大幅增加EELI;相较于MHI,VHI可较长时间维持复张肺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肺 胸部电阻抗成像 呼气末肺阻抗
原文传递
IMAGING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被引量:4
15
作者 Li-yangDa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Objective To review imaging use in the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nd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120 thoracolumbar b... Objective To review imaging use in the diagnosi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nd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ifferent imaging method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patients with 120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l-ain radiographs were available in all cases; CT scans and MRI were obtained in 96 and 74 cases, respec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27 burst fractures were misdiagnosed as other types of fractures on radiographs alone, and accounted for 22.5% of all fract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in radiographs often fail to deline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leading to delay in diagnosis. Conclusion In regard to thoracolumbar injury diagnosis, burst fractur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compression frac-tures. CT should be routinely indicated and MRI examination, when necessary, may be simultaneously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t fractures imaging diagnosis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下载PDF
螺旋CT胸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
16
作者 杨昆良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9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胸部血管成像 检查 护理 非离子型造影剂 抢救程序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图像优化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检查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磊 时洪坤 +1 位作者 董书杉 朱万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22-72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图像优化技术对低剂量胸部CT平扫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至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采用NeuViz Prime CT行胸部CT平扫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图像优化技术对低剂量胸部CT平扫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7月至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采用NeuViz Prime CT行胸部CT平扫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低剂量组,B组为常规剂量组,分别采用100及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参考毫安秒分别为70及140 mAs。根据重建方法的不同,将低剂量组分为A1、A2两个亚组,A1组为低剂量迭代组,采用迭代算法(ClearView 50%)重建图像;A2组为低剂量AI组,采用AI图像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A1组图像;B组采用迭代算法(ClearView 50%)重建图像。通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的值,比较A、B两组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A1、A2及B组感兴趣区的噪声值(SD)、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以Likert 5级评分法对3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A、B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1.48±0.49)mSv vs.(5.30±1.40)mSv],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72.1%。在图像质量方面,与B组相比,A1组SD较高且SNR及CNR较低(ZSD=-4.24,ZSNR=-2.54,tCNR=-2.27,P<0.05)。经AI优化后,A2组的SD显著低于B组(ZSD=-28.24,P<0.001),且SNR及CNR显著高于B组(tSNR=-26.04,tCNR=-36.88,P<0.001);两组图像噪声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在肺内组织结构显示方面优于A2组(χ^2=4.96、7.04,P<0.05)。结论在辐射剂量降低约72.1%的情况下,经AI优化的低剂量胸部CT图像可达到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胸部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影像学的ARDS诊疗进展:从形态到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卫 何怀武 +7 位作者 苏龙翔 崔娜 王小亭 周翔 翁利 隆云 杜斌 刘大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3-969,共7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概念被提出的50年来,其争议和挑战不断.肺部影像学的进步见证了ARDS的发展变迁,从最早的胸部X线片到胸部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再到无放射性、床旁的胸部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概念被提出的50年来,其争议和挑战不断.肺部影像学的进步见证了ARDS的发展变迁,从最早的胸部X线片到胸部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再到无放射性、床旁的胸部超声、电阻抗成像等方法,在ARDS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对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ARDS影像学发展从整体深入到局部,从肺通气深入到肺血流灌注,从单纯的呼吸评估到与循环评估相结合,从形态分析发展到功能评估.ARDS影像学不仅被应用于诊断,更侧重床旁连续评估以指导治疗.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可用的ARDS影像学评估进展,以期更好地理解ARDS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部X线片 胸部断层扫描 肺部超声 胸部电阻抗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274例的筛检方案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旭丽 王志慧 +7 位作者 刘星 伍姗姗 邬小萍 温桂兰 曾献军 熊华威 刘杰 洪涛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分别评价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临床表现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在筛查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效能和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9日南昌大学第一附... 目的分别评价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临床表现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在筛查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效能和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9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考虑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提请会诊或收住急诊留观室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4例符合纳入标准。设计4种筛检方案(胸部CT检查筛检法、评分法、胸部CT检查和评分串联筛检法、胸部CT检查和评分并联筛检法),并比对其诊断效能。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并检测各筛检方案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结果274例患者中,93.80%(257/274)有典型临床症状,47.81%(131/274)有流行病学史,45.26%(124/274)血常规检查结果符合评分法中的阳性标准,43.07%(118/274)胸部CT检查结果符合胸部CT检查筛检法中的阳性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53%(40/131),高于无流行病学史的9.09%(13/143);胸部CT检查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患者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0.68%(48/118),高于无典型影像学表现的3.21%(5/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0、60.468,均P<0.01)。胸部CT检查筛检法、评分法、串联筛检法、并联筛检法的各阳性组,其2019-nCo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0.68%(48/118)、23.74%(47/198)、44.68%(42/94)和23.87%(53/222),而各阴性组的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21%(5/156)、7.89%(6/76)、6.11%(11/180)和0(0/52)。将4种筛检方案阳性率分别与"单一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κ=0.402、0.100、0.431、0.106,均P<0.01)。胸部CT检查筛检法的灵敏度为90.57%,特异度为68.3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4,其诊断效能高于其他3种筛检方案。结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筛查和诊断,有流行病学史、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结合≥2项的典型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胸部CT检查初筛的基础上灵活分析各诊断结果,可提高各检测手段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筛检
原文传递
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灌洗术前后CT表现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庆 金艳 史琼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881-1882,共2页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例可见地图样分布,7例可见"铺路石征",3例可见片状实变影,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患者经临床有效治疗后1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范围不同程度缩小6例,地图样分布病变缩小4例,7例仍可见"铺路石征"(其中6例网格样病变边缘变清晰),3例片状实变影转变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仍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作为临床评价肺泡灌洗术治疗疗效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胸部高分辨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地图样改变 铺路石征 肺泡灌洗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