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郗农 雷晓燕 +3 位作者 陈敏 吴晓明 杨健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行的方向上进行单层扫描。结果 通过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分别获得各血管的模数图和相位图。模数图中 ,各血管断面为圆形 ,呈现为高信号影 ;相位图中 ,血管内实际血流速度与流速编码方向一致时 ,呈现为亮信号影 ,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 ,呈现为暗信号影。结论 采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不仅可以对较大动脉进行成像 ,而且对于静脉和较细小的动脉亦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相位对比 脉冲序列 胸部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用于急性胸痛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庞勇 杨平 刘舒琼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5期122-122,共1页
目的:探究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100例,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冠脉狭窄31例,肺动脉栓塞25例,气胸7... 目的:探究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对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100例,分别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统计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冠脉狭窄31例,肺动脉栓塞25例,气胸7例,胸腔积液10例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胸部三联检查所用时间段,可儿同时进行对冠脉、主动脉、肺动脉的检查,准确率高,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 急性胸痛
下载PDF
无创性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技术优化
3
作者 肖湘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467,共3页
对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序列选择、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患者配合以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理想的序列应当快速、多相并有脂肪抑制,延迟时间最好做试验性注射确定,对比剂以30ml、流速2... 对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序列选择、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患者配合以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理想的序列应当快速、多相并有脂肪抑制,延迟时间最好做试验性注射确定,对比剂以30ml、流速2~3 ml/s注射为佳,患者良好的配合以及恰当的后处理,都是获得理想检查效果的优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技术优化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下载PDF
螺旋CT胸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
4
作者 杨昆良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9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胸部血管成像 检查 护理 非离子型造影剂 抢救程序
原文传递
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宏 王志刚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4期707-710,共4页
目的:讨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采取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讨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的5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采取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本次研究的诊断金标准,观察指标有诊断结果以及诊断价值。结果:(1)诊断结果分析:50例急性胸痛患者经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测共有47例发生明显异常,占比为94%,其中以冠状动脉狭窄(44.68%)及肺动脉拴塞(31.91%)占比最高。21例冠状动脉狭窄急性胸痛患者中狭窄程度>50%共15例,另6例为轻度狭窄,共25支冠状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左冠状动脉主干有5支(20%)、第2和3段有5支(20%)、右冠状动脉第1段有4支(16%)、前降支第1段有4支(16%)、回旋支第1段有3支(12%)、第2段有3支(12%)、对角支狭窄有1支(4%)。15例肺动脉栓塞急性胸痛患者中段以上以及段以下分别有11例、4例,且均为中央型栓塞。4例主动脉夹层急性胸痛患者中,DebakeyⅠ型、Ⅱ型、Ⅲ型分别有1例、1例2例。(2)诊断价值分析: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金标准,经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后,诊断符合率为94%(47/50),敏感性为95.45%(42/44),特异性为83.33%(5/6),假阴性率(漏诊率)为4.65%(2/43),假阳性率(误诊率)为16.67%(1/6)。2例漏诊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均显示狭窄,而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测中未检测出狭窄现象。1例误诊患者因高度钙化冠状征象的影响,导致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检测中被误诊为狭窄。结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诊断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急性胸痛 64排螺旋CT 胸部CT血管成像 心电门控
下载PDF
心电门控下64排128层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付剑平 武庆利 +1 位作者 林元锋 黄敏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9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首...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胸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0例,患者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首先对患者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肺动脉进行成像,采用的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以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另外对14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然后再检查其冠状动脉造影,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结果:本组患者中,采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胸部CTA的患者检查后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6例、冠状动脉狭窄20例、6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2例;并诊断气胸1例、肺感染2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2例则没有任何异常现象;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对比,冠状动脉CT 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84.00%,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扫描联合心电门控胸部血管成像“三合一”有效的解决和鉴别急性胸痛的方法,此方法不仅准确且快速、无创。值得做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胸部CT血管成像 急性胸痛
下载PDF
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新林 宋锦文 +3 位作者 魏璇 王英峰 宋福婷 苟秋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经导管内肺动脉溶栓术,术中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经导管内肺动脉溶栓术,术中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36 mg动脉灌注,18 mg/次,间隔30 min;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 7 d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连用9~12个月。结果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治疗后复查胸部CT血管成像(CTA),与治疗前对比栓子栓塞程度明显改善,其中双侧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不完全性栓塞完全开通率33. 3%(4/12),单侧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栓塞完全开通率66. 7%(8/12),二级分支以下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栓塞完全开通率100%。在临床症状方面治疗后12例休克或血压下降完全恢复正常; 5例右心室功能不全者完全临床治愈3例,部分临床缓解2例; 3例肺栓塞三联征者完全临床治愈2例,1例临床缓解。在实验室检测方面12例治疗后肺动脉压力由(45. 73±2. 42) mm Hg降为(25. 21±1.69) mm Hg; D-二聚体由(5. 72±4. 19) mg/L降为(0. 86±0. 17) mg/L;动脉血氧分压由(78. 48±3. 74) mm Hg恢复至(91. 23±2. 53) mm 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伴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形成,需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经导管内肺动脉溶栓治疗,经皮导管内溶栓治疗最常用于出血风险高的高危或中危肺栓塞患者,应在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导管直接溶栓优于系统性溶栓,导管溶栓时溶栓药剂量可以减低,从而降低出血风险。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其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压 动脉血氧分压 胸部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