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阴乘阳位”理论小议“痰浊血瘀,胸阳不振”与冠心病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妮 贾连群 杨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6-277,共2页
"阴阳"作为哲学概念最早出自于《易经》,《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阴阳失衡则百病所生,冠心病"阴乘阳位"理论早见于《类证治裁·胸痹论治》。同时,从近几十年的临床医生诊方用药的经验及基础研究的进展可以看出... "阴阳"作为哲学概念最早出自于《易经》,《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阴阳失衡则百病所生,冠心病"阴乘阳位"理论早见于《类证治裁·胸痹论治》。同时,从近几十年的临床医生诊方用药的经验及基础研究的进展可以看出"痰浊血瘀,胸阳不振"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阴乘阳位"理论对"痰浊血瘀,胸阳不振"与冠心病做一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乘 冠心病 痰浊血瘀 胸阳不振 科学内涵
下载PDF
“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作顺 戴永娜 刘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观察"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短期疗效。[方法]2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每次6贴分贴于特定穴位,每次4 h,每日... [目的]观察"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短期疗效。[方法]2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每次6贴分贴于特定穴位,每次4 h,每日1次。对照组单纯为中西医基础治疗,无中药外敷。待1个疗程即两周后,记录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心电图变化等)、硝酸甘油用量,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结合"心痛膏"穴位敷贴治疗可有效缓解胸阳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适症状,改善心电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程度减轻、发作频率下降、发作时间缩短,从而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结论]结合"心痛膏"穴位敷贴短期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膏”穴位敷贴 冠心病 心绞痛 胸阳痹阻型
下载PDF
冠心宣痹汤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50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俐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12期21-21,共1页
目的:观察冠心宣痹汤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的疗效。方法:以冠心宣痹汤辨证加减水煎服。结果:治疗50例中临床治愈28例,显效1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冠心宣痹汤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冠心宣痹汤/治疗应用 胸阳痹阻 冠心病/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中医胸阳不振病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宝元 张洁 +5 位作者 高宪玺 史俊玲 冯伟 董印宏 任秀英 梁凤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中医胸阳不振病机的相关性。方法240例UA患者(只涉及静息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个类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中医胸阳不振病机的相关性。方法240例UA患者(只涉及静息心绞痛、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个类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0例,予温阳通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120例,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评估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降低心绞痛危险分层级别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危险分层级别改善情况明显(P<0.01);胸阳不振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7.6%和21.7%,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76.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脉胶囊治疗UA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证实了胸阳不振是UA发作的中医基本病机,研究中两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胸阳不振 通脉胶囊
下载PDF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国柱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1期203-204,共2页
目的对于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患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收集院内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44例进行评估,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情况... 目的对于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患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收集院内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44例进行评估,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药物治疗后,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7例(61.4%)、14例(31.8%)和3例(6.8%),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2%;44例患者中,有2例(4.5%)患者出现头晕、1例(2.3%)患者出现恶心、1例(2.3%)患者出现胃肠不适的现象,药物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为9.1%。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药物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低,安全性高,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浅谈宣通胸阳治疗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谢凤兰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2期140-141,共2页
胆囊炎为西医病名,属中医"黄疸"等证的范畴。据文献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为临床治疗胆囊炎常用之法。栝蒌薤白汤原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证治第... 胆囊炎为西医病名,属中医"黄疸"等证的范畴。据文献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为临床治疗胆囊炎常用之法。栝蒌薤白汤原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证治第九篇的主方,主治胸阳不振,痰饮上乘,肺气失其肃降的胸痹症。因肝胆经络布胸肋,胸为肝胆经脉所过,故宣通胸阳、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使气机畅达,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促使胆囊炎的康复。故笔者依据经络辩证,采用加味栝蒌薤白汤与加味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胆囊炎,并观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通胸阳 胆囊炎 栝蒌薤白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下载PDF
“胸为清阳之府”理论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初展 姚鹏宇 程广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7-868,931,共3页
'胸为清阳之府'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术语,这一理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胸府的生理特点,并作为核心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应用。探析'胸为清阳之府'的概念意义,阐释发挥其理论内涵以常衡变,根据'胸为清阳之府'的正常生理... '胸为清阳之府'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术语,这一理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胸府的生理特点,并作为核心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应用。探析'胸为清阳之府'的概念意义,阐释发挥其理论内涵以常衡变,根据'胸为清阳之府'的正常生理状态论证府失其用、胸阳痹阻的病机特点。据理立法,依法组方,基于'胸为清阳之府'确立相应治法指导遣方用药,形成完整系统的治疗思路,以冀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府 概念 胸阳痹阻 病机 治法方药
下载PDF
通阳论系列之三:浅析通阳法在胸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郝建军 张介眉 +4 位作者 冯云霞 朱旭 刘用 章茜 丁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年第5期264-265,共2页
胸痹是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所养所致的以胸闷、反复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主要病理因素是血... 胸痹是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所养所致的以胸闷、反复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主要病理因素是血瘀、痰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性 应用 缺血性心脏病 胸阳不振 心气不足 主要表现
下载PDF
浅议活血通阳法治疗胸痹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卫 刘新桥 《国医论坛》 2007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胸阳不宣 血瘀阴盛 活血通
下载PDF
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治疗软斑块PCI术后再狭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理 楚妍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观察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治疗软斑块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病人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生存质量评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治疗的80例PCI术成功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 目的观察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治疗软斑块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病人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生存质量评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治疗的80例PCI术成功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方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对病人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症状发作率、术后再狭窄情况发生率进行评估与观察。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在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LVEF变化、症状改善、心绞痛症状发作率、术后再狭窄情况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法能显著改善病人心绞痛症状,提高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明显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理气宽散结 软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瓜蒌薤白半夏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健脾升阳治胸痹的体会
11
作者 任鸿义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期65-65,共1页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塞。重者心痛彻背或背痛彻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但临床也见脾运失司,清阳不升,胸阳不振之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塞。重者心痛彻背或背痛彻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但临床也见脾运失司,清阳不升,胸阳不振之胸痹,笔者临床多年,对一些胸痹患者,用健脾升阳法治之,也获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升 素体 发病机制 寒凝气滞 不升 胸阳不振 临床
下载PDF
胸痹当重温振心阳——临诊一得
12
作者 崔岩 《铁道医学》 1987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笔者随师于颜德馨主任,临床观察颜老在治疗胸痹时,特别重视温振心阳,鼓午心气,常用以附子为主的大剂量温阳药物,配伍精当,运用自如,临床上常取得满意疗效。颜老认为: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血脉为心所主,气血在脉内运行于全身,营养... 笔者随师于颜德馨主任,临床观察颜老在治疗胸痹时,特别重视温振心阳,鼓午心气,常用以附子为主的大剂量温阳药物,配伍精当,运用自如,临床上常取得满意疗效。颜老认为: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血脉为心所主,气血在脉内运行于全身,营养四肢百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乌头属 心(中医) 胸阳 心悸气短 痰浊中阻 气滞血痪 瓜萎 炙甘草 气不足 温振
下载PDF
杨德钱应用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经验
13
作者 夏秋爽 杨德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1885-1887,共3页
胸痹即为胸阳不振、痰浊潴留、瘀血阻络或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导致的心胸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的内脏痹病,即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心血管疾病都是我国居... 胸痹即为胸阳不振、痰浊潴留、瘀血阻络或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导致的心胸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的内脏痹病,即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心血管疾病都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1]。而“十人九胃”,全世界的胃病患病率高达80%,在中国,目前就有1.2亿患者正在遭受胃病的折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阳不振 瘀血阻络 经脉不通 心神失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痹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温阳法在《伤寒论》“三阳篇”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振兴 谢忠礼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263-1264,共2页
目的:探讨温阳法在《伤寒论》"三阳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研读《伤寒论》总结"三阳篇"的临床应用。结果:《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领,其治法内容丰富,囊括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其温阳思想贯穿于... 目的:探讨温阳法在《伤寒论》"三阳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研读《伤寒论》总结"三阳篇"的临床应用。结果:《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领,其治法内容丰富,囊括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其温阳思想贯穿于始终。"三阳篇"中的温阳法涉及内容广泛,通过通胸阳以散阴霾,温脾阳以调枢机,壮肾阳以助气化,从而达到平衡阴阳以治阳虚的目的。结论:温阳法实为临床温法之祖,该理论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胸阳 温脾 壮肾
下载PDF
薤白防治胸痹作用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鑫辉 杜建芳 +3 位作者 黄淼鑫 李雅婧 胡方林 许福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7期126-128,共3页
本文结合古人经验和现代文献综合分析胸阳痹阻是胸痹的主要原因,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之关键,又通过古籍考证了薤白防治胸痹的功效,探讨了薤白防治胸痹的临床疗效,及防治心血管病现代药理作用,指出薤白在防治胸痹方面具有理论依据,同时具... 本文结合古人经验和现代文献综合分析胸阳痹阻是胸痹的主要原因,阳微阴弦为胸痹病机之关键,又通过古籍考证了薤白防治胸痹的功效,探讨了薤白防治胸痹的临床疗效,及防治心血管病现代药理作用,指出薤白在防治胸痹方面具有理论依据,同时具有临床和药理依据,提示薤白防治胸痹药用价值较高,未来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薤白 微阴弦 胸阳痹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胸痹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常加伦 《河南中医》 2007年第9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气滞血瘀证 胸阳痹阻证 气阴不足证 气虚衰证
下载PDF
桂枝汤治疗胸痹病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龚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4-645,共2页
胸痹病由外感、内伤所因,均导致营卫失调,则生阳虚之本和痰、湿、瘀等阴邪之标,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营卫生于脾胃,脾胃与心相连互通,营卫循行与胸痛部位一致,阴邪随营卫而痹阻于胸,桂枝汤调和营卫,通阳扶阴,邪无由生,切合病机,验... 胸痹病由外感、内伤所因,均导致营卫失调,则生阳虚之本和痰、湿、瘀等阴邪之标,阳虚而阴干之,即胸痹而痛。营卫生于脾胃,脾胃与心相连互通,营卫循行与胸痛部位一致,阴邪随营卫而痹阻于胸,桂枝汤调和营卫,通阳扶阴,邪无由生,切合病机,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营卫 胸阳 外感 痰湿 桂枝汤
下载PDF
胸痹心痛治疗四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庆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19-20,共2页
介绍胸痹心痛治疗四法。辛温通阳,散寒宣痹—胸阳不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气滞证;补血养心,调补脾胃—脾胃不调,心气不足;通阳泄浊,豁痰宣痹通络—痰浊闭阻证。
关键词 心痛 胸阳不振 肝郁气滞 脾胃不调 痰浊闭阻
下载PDF
胸痹验案举隅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亚双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2期84-85,共2页
胸痹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导致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血痹阻,心失所养。从脾肾气虚、运血无力、痰瘀内阻、血行不畅的病机角度,以益气行血、化痰祛瘀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型胸痹的... 胸痹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导致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血痹阻,心失所养。从脾肾气虚、运血无力、痰瘀内阻、血行不畅的病机角度,以益气行血、化痰祛瘀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阳痹阻 痰瘀互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国医大师阮士怡辨治胸痹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洪东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7年第3期35-37,共3页
国医大师阮士怡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为本,因其虚所产生的气滞、血瘀、痰凝为标。基于此,结合“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理论,创胸痹治疗大法“益肾健脾,软坚散结”,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该法对胸痹疗效甚佳。
关键词 痹病 心气不足 内脏痹病类疾病 脾肾虚损 气血痹阻 益肾健脾 结者散之 胸阳不振 治疗大法 发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