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上段小切口在主动脉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胜中 魏大闯 +5 位作者 向波 邹坤 谭今 蒋钦 于涛 黄克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在主动脉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2年6月我科对15例主动脉病变采用胸骨上段J型或L型小切口,体外循环通过中心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直视下完成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手术。结果15例手术...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在主动脉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2年6月我科对15例主动脉病变采用胸骨上段J型或L型小切口,体外循环通过中心插管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直视下完成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手术。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术13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窦部置换+左、右冠脉移植术5例(Bentall手术4例,改良Cabrol手术1例),右半弓置换术1例,全弓置换+胸降主动脉术中支架植入术(孙氏手术)1例。手术时间225~365 min,(293.0±38.6)min;体外循环时间93~209 min,(149.1±3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58 min,(100.8±32.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3 h,(11.7±5.5)h;ICU时间15~42 h,(29.3±8.8)h。术中出血量300~600 ml,(410.0±82.8)ml;术后3~4 d拔除引流管,(3.4±0.5)d;总引流量250~930 ml,(614.0±183.4)ml;总输血量600~1200 ml,(736.7±166.3)ml。手术切口长8~10 cm,(9.0±0.8)cm;术后无胸骨裂开和切口愈合不良。术后住院时间8~14 d,(10.3±1.7)d。15例随访2~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无死亡和再次手术,心功能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Ⅰ级占93.3%(14/15),Z=-3.452,P=0.000]。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膜未见明显异常13例、轻度关闭不全2例,升主动脉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29.5±4.9)mm vs.(46.3±4.8)mm,t=10.088,P=0.000;(46.6±5.6)mm vs.(52.2±10.6)mm,t=4.039,P=0.001]。主动脉CTA提示升主动脉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29.1±4.1)mm vs.(49.6±6.7)mm,t=9.665,P=0.000]。结论对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患者,通过胸骨上段小切口完成微创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瘤 A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吕莹 王斌 +3 位作者 国一白 石云 刘宇 姜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07例行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07例行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与术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术前血清肌酐、术后急性肾损伤、术后脑卒中、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二次插管以及呼吸机支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脑卒中的发生是行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脑卒中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骨上段小切口孙氏手术治疗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的脑保护,预防术后脑卒中发生可能有利于降低术后院内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胸骨上段小切口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疗效
3
作者 王梓凝 肖苍松 +5 位作者 李双磊 迟海涛 王军惠 陈磊 赵强 杨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9-192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分析法及拟合曲线分别绘制夹层手术组和非夹层手术组的学习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的临界点将整个过程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对比两个阶段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学习曲线,验证临界点是否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并明确熟练掌握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后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完善的术前检查分为两组:主动脉夹层组47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弓部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非夹层组60例,术式为主动脉根部手术和/或升主动脉置换。夹层组中男37例、女10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9x^(3)+0.251x^(2)+28.852x-6.076(x为手术例数,最优拟合系数R^(2)=0.918,P<0.05)和y=-0.015x^(3)-0.093x^(2)+34.799x-27.316(R^(2)=0.92,P<0.05),以27例为界将夹层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明显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非夹层主动脉组中男45例、女15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3x^(3)-1.826x^(2)+62.353x+193.189(R^(2)=0.906,P<0.05)和y=0.009x^(3)-1.416x^(2)+49.389x+177.335(R^(2)=0.90,P<0.05),以22例为界将非夹层主动脉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除二次开胸例数[8(36.36%)vs 1(2.63%),P<0.001]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同样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夹层和非夹层手术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安全性和近期疗效好。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过程安全,夹层手术经约30例后可熟练掌握此技术;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经约20例后可熟练掌握,与夹层手术相比学习曲线较短。两组熟练掌握后均可提高术后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 学习曲线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
4
作者 周永智 魏翔 +4 位作者 邓朋 王靖 杨建业 王星宇 胡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ministernotomy,MS)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MS入路TAAD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9年6月~2022年3月我中心接受胸骨上段MS进行TAAD手术病人35例,...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ministernotomy,MS)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MS入路TAAD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2019年6月~2022年3月我中心接受胸骨上段MS进行TAAD手术病人35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围术期数据及临床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到同期在本中心接受了全胸骨切开(fullsternotomy,FS)的TAAD病人436例。PSM后纳入常规切口组70例。35例MS手术病人中,行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24例,行Bentall手术、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8例,David手术3例。结果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术中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2例。均无术后胸骨哆开并发症,肺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开胸组。结论胸骨上段MS入路对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弓降部显露良好,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微创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疗效研究
5
作者 樊阳 李宁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因主动脉瓣病变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术...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因主动脉瓣病变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术中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术后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心律失常情况等),分析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6.9±2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6.5±17.7)min,手术时间(4.3±0.6)h,术中出血量(303.1±64.7)ml,术中输血量(340.4±135.9)ml。所有患者均无二次开胸及二次气管插管,1例患者因气胸行胸腔穿刺,无患者院内死亡。术后窦性心律占90.6%(29/32),心房颤动占6.3%(2/32),心室颤动占3.1%(1/32)。术后24 h引流(247.0±113)ml,术后输红细胞(167.5±268.8)ml,术后输血浆(57.2±177.8)ml,术后住院时间(7.4±1.4)d。疼痛数字评分(2.3±0.8)分,90.6%(29/32)的患者为轻度疼痛,9.4%(3/32)的患者为中度疼痛。术后焦虑评分为(4.9±1.0)分,患者均未见明显焦虑。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置换手术安全可靠,近期效果良好,主要优势在于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出血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 胸骨上段小切口 微创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振强 赵扬 +3 位作者 张辉 杨海基 叶生爱 程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手术切口长8~10cm,上端起自胸骨角向下至第3或第4肋间后,向右侧锯开胸骨至肋间隙...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手术切口长8~10cm,上端起自胸骨角向下至第3或第4肋间后,向右侧锯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形。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2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9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46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和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因胸骨上段小切口显露不满意,分别将原胸骨切口向下延长一个肋间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为90~420ml(260±110ml),术中输血量为400~800ml(560.6±120.0ml)。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径路 三尖瓣DeVega成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双瓣膜置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成形术 疾病患者 胸骨切口 心瓣膜手术 术中输血量 临床经验 体外循环 手术切口 手术死亡 安全可靠 胸骨 肋间隙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海涛 王飞 +1 位作者 陆晨希 仲崇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9-732,共4页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进行常规正中开胸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对照组...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进行常规正中开胸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无院内死亡病例,无低心排,无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P<0.001),术中无延长切口。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及心肌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少(P=0.044),术后输血量明显减少(P=0.006),术后ICU监护时间(P=0.034)及住院时间缩短(P=0.041)。观察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P=0.036)。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渗出较观察组明显(P=0.049)。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肺部渗出、减少患者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较轻,心房颤动发生率较低。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瓣膜置换 心肺功能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立忠 常谦 +3 位作者 唐跃 冯钧 孙晓刚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 目的 :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1999年 7月至 9月 ,对 8例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基本方法包括胸骨上窝至乳头连线水平纵切口 ,长约 10~ 13cm,“J”形纵劈上段部分胸骨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结果 :心肌阻断时间 5 8(5 4~ 6 7)分 ,体外循环时间 78(70~ 90 )分 ,总手术时间 4小时 15分 (3小时 2 0分~ 4小时 45分 ) ,术后住院时间 12 (9~ 2 5 )天 ,输血量 40 0 (0~ 16 0 0 ) ml,2例患者未输库血。全部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 :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股动脉、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体外循环 ,术野显露良好 ,创伤小 ,失血少 ,术后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金海 于伟勇 +2 位作者 唐昊 陆方林 徐志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1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开放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9例,除颤复跳2例;所有患...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1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开放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9例,除颤复跳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3010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12h。无二次开胸止血和切口感染,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1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主动脉机械瓣膜功能良好,1例患者出现切口疤痕轻度增生。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可以很好地显露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可实施任何单纯主动脉瓣手术,且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瓣置换术 微创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巍 周晓辉 +3 位作者 王水云 魏志凌 崔鹏 方丹 《中国医药》 2013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 分析经胸骨上段小切口(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由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收治的病例中,经SPMS完成心脏瓣膜手术20例作为小切口组,平均年龄(51±15)岁,平均体重(66±11)kg.另采... 目的 分析经胸骨上段小切口(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由北京市海淀医院门诊收治的病例中,经SPMS完成心脏瓣膜手术20例作为小切口组,平均年龄(51±15)岁,平均体重(66±11)kg.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20例心脏瓣膜病例作为常规切口组,平均年龄(57±10)岁,平均体重(65±12)kg.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小切口组无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术后24h胸液量为(345±160)ml,较常规切口组的(436±101)ml明显减少(P =0.036),术后红细胞用量为(1.6±1.4)U,较常规切口组的(3.2±2.7)U明显减少(P =0.029).结论 经SPMS行心脏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早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在36例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振强 赵扬 +3 位作者 张辉 杨海基 叶生爱 程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心脏瓣膜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手术的配合体会
12
作者 吴炜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76-176,共1页
目的通过胸骨上段小切口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切口长8~10cm,上段至第3或第4肋间隙水平,右侧旁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J”形。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本组40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顺利出院。... 目的通过胸骨上段小切口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切口长8~10cm,上段至第3或第4肋间隙水平,右侧旁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J”形。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本组40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手术视野范围小,操作技术复杂,因此就要求器械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操作步骤,积极主动地配合,力求迅速准确,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以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心脏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配合体会 微创 常规体外循环 操作技术 注意力集中 胸骨切口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5例报告
13
作者 陆晨希 黄海涛 王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患者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全麻单腔气管插管、股动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心肺转流下行主动脉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患者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全麻单腔气管插管、股动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心肺转流下行主动脉置换、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切口延长病例,无二次开胸止血及气管插管,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延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引流量、输血量,ICU时间无差异与常规手术相似,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瓣膜功能良好,切口疤痕无明显增生。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双瓣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相比能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近期随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与全胸骨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立 刘晓飞 +2 位作者 冯学国 柯鹍鹏 余义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全胸骨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观察两种术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的98例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的192例常规正中开胸全胸骨...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全胸骨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观察两种术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的98例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的192例常规正中开胸全胸骨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引流量、术后并发症、ICU留住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院内死亡;两组病例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心脏彩超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24h引流量、ICU留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主要优势在于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等各方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瓣膜置换 微创
下载PDF
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全弓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宇 石云 +3 位作者 张旭 高妍 姜辉 王辉山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2期81-83,6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53例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UHS组...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53例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UHS组,n=73)和传统切口组(FS组,n=80)。UHS组采用经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完成手术; FS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各种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UHS组停循环时间显著长于FS组[(34.9±8.2) min vs.(32.5±6.0) min,P <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3±8.7) h vs.(42.9±10.2) h,P <0.05]和ICU停留时间[(51.3±19.2) h vs.(71.2±29.8) h,P <0.05]UHS组显著少于FS组。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安全、可行,该手术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全弓置换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宋鹏 何发明 +3 位作者 梁志强 彭帮田 郑向阳 王平凡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5期28-31,共4页
目的 比较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行的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的正中切... 目的 比较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行的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3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的正中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术前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全组无死亡,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的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15.31±10.30)h、术后24 h引流量(371.39±112.58)mL、ICU滞留时间(35.67±15.86)h、术后住院天数(22.25±5.82)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略长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主动脉瓣置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瓣置换术
原文传递
胸骨上段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行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手术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17
作者 张世明 陈扬 +4 位作者 刘洪序 王佳露 陈浩 董帅 宋兵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790-3796,共7页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比较胸骨上段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在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按照纳入...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比较胸骨上段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在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于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研究提取匹配后的数据。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是否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其中8项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共计2 423例患者,其中胸骨上段小切口组1 306例,传统正中开胸组1 3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的住院死亡率(OR=0.58,95%CI:0.22~1.55,P=0.278)和再次开胸率(OR=0.96,95%CI:0.46~1.03,P=0.067)低于传统正中开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传统正中开胸组,胸骨上段小切口组减少了术中体外循环时间(WMD=-9.66,95%CI:-16.09~-3.23,P=0.003)、术后ICU时间(WMD=-0.71,95%CI:-1.21~-0.21,P=0.005)、术后住院时间(WMD=-3.81,95%CI:-6.60~-1.02,P=0.007)及术中红细胞输血量(WMD=-1.85,95%CI:-2.29~-1.41,P<0.001)。结论 与传统正中开胸相比,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手术安全可行,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传统正中开胸 主动脉 微创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去分支手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武刚 闫小清 +8 位作者 张力 高夏 肖长波 陈玉新 张向辉 崔聪 张亚飞 孙科雄 王平凡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去分支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18例累及弓部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评价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包括术中特殊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去分支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18例累及弓部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评价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包括术中特殊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进行12~24个月随访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Ⅰ型内漏1例,截瘫1例,1例患者出院后30天突发呕血,发现主动脉食管瘘,急诊行胸主动脉替换术并食管瘘修补术,均治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22.2%(4/18)。余患者无逆撕、远端破裂、支架扭曲移位、冠状动脉缺血、脑血管意外等情况。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去分支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满意,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近、中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骨上段小切口 去分支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胸骨上段小切口与正中开胸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伟 肖苍松 +5 位作者 吴扬 李东 陈磊 叶卫华 王刚 王加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6-341,共6页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和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7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其中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upper hemisternotomy,UHS)...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和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7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其中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upper hemisternotomy,UHS)手术20例,传统正中开胸手术(full sternotomy,FS)58例,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uroSCOREⅡ评分、手术种类进行匹配,UHS组和FS组各18例入组,比较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和围术期各项指标。结果纳入的全部78例中死亡3例(3.9%)。匹配后两组间基线资料和手术方式无差异(P>0.05),两组病例仅UHS组1例(2.8%)因感染性脑出血死亡。UHS组比FS组体外循环时间短[(202±41)min对(235±39)min,P=0.041],两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159±38)min对(158±59)min,P=0.918]和下半身停循环时间[(40±10)min对(50±20)min,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HS组停循环时膀胱温显著高于FS组[(28.2±2.3)℃对(24.0±3.1)℃,P=0.001]。与FS组相比,UHS组术中输注红细胞少[(4.8±2.8)U对(7.2±3.9)U,P=0.038]、术后引流量少[(855±657)ml对(1510±703)ml,P=0.007]、呼吸机支持时间短(22 h对58 h,P=0.037)、心脏监护室滞留时间短[(4.6±2.7)天对(7.2±2.8)天,P=0.009]、术后住院时间短[(8.2±3.8)天对(18.4±3.8)天,P=0.001],但UHS组术后行心包穿刺发生率高[7(38%)对1(6%),P=0.041]。两组术后新发需透析的肾功能不全3例(8.3%)、神经系统病并发症5例(13.9%)、两组各有1例因出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行,围术期总体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微创手术 胸骨上段小切口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原文传递
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浅低温下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置换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辉 刘宇 +4 位作者 杨忠路 葛玉光 都业君 唐卓 王辉山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浅低温下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共35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43.7±5.7)岁。经单一胸骨上...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浅低温下行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置换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共35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43.7±5.7)岁。经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浅低温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并记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等。结果:全组患者均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浅低温下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死亡3例(8.6%);体外循环(202±53)min,主动脉阻断(128±28)min,停循环(8±3)min。短暂神经功能障碍6例(17.1%),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2.9%)。结论: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浅低温下行Stanford A型夹层主动脉弓置换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弓部手术 浅低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