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黎昆伟 邓恋 +5 位作者 苏丹晨 陈祥楠 蔡明阳 张海红 梁素梅 胡祖荣 《现代医院》 2021年第7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比较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个月~3岁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组(PPMIMP)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每... 目的比较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个月~3岁的儿童60例,随机分为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组(PPMIMP)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CNB),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PPMIMP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ICNB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两组患儿均常规使用舒芬太尼行护士自控静脉镇痛(NCIA),所有患儿术后若FLACC疼痛行为评分≥5分,均采用曲马多注射液进行补救镇痛,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舒芬太尼用量,FLACC疼痛行为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小时内补救镇痛次数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是否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皮下血肿等神经阻滞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在镇痛开始后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FLACC疼痛行为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开始后8、12、18、24 h舒芬太尼用量PPMIMP组明显少于ICNB组(P<0.05);镇痛开始后8、12、24 h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PMIMP组明显低于ICNB组(P<0.05);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PPMIMP组明显低于ICNB组(P<0.05)。PPMIM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ICNB组(P<0.05)且均未见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与肋间神经阻滞相比,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后镇痛,不仅作用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婴幼儿心脏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对儿童心脏手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黎昆伟 邓恋 +5 位作者 苏丹晨 陈祥楠 蔡明阳 张海红 梁素梅 胡祖荣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1年第5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PMIMP)阻滞对儿童心脏手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11/2019-12期间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5~9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阻滞组(n=30)。麻醉诱导后,阻... 目的探讨双侧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PMIMP)阻滞对儿童心脏手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11/2019-12期间拟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5~9岁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阻滞组(n=30)。麻醉诱导后,阻滞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PMIMP阻滞,对照组未进行阻滞操作。两组患儿术后均常规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术前1 d以及术后24、48、72 h由患儿陪护者填写恢复质量量表(QoR-15)。记录术后24 h、48 h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QoR-15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过度镇静、镇痛不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阻滞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阻滞组QoR-15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MIMP阻滞可以促进开胸心脏手术患儿快速康复并提高康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 儿童心脏手术 康复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的比较
3
作者 尹海玲 葛亚力 +4 位作者 魏海燕 苏中宏 史宏伟 施韬 尹加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IFP)阻滞与胸横肌平面(TTP)阻滞用于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50~79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PIFP阻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IFP)阻滞与胸横肌平面(TTP)阻滞用于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50~79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PIFP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TTP阻滞联合全麻组(TG)和单纯全麻组(G组)。麻醉诱导后,PG组和TG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进行双侧PIFP阻滞和TTP阻滞。3组全麻方法相同。术后均采用PCIA。于术后6、12、18和24 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咳嗽、体位变动等)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补救镇痛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情况以及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PG组和TG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与G组比较,PG组和TG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减少,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术后6、12、18 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PG组和TG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组比较,PG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升高(P<0.05);PG组和TG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FP阻滞可为全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虽然镇痛效果与TTP阻滞相似,但因PIFP阻滞操作更简单,相对风险更小,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神经传导阻滞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 平面
原文传递
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4
作者 谭其莲 张勇 +3 位作者 方兆晶 王振红 蒋婷婷 王宏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25-1529,共5页
目的评价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IFP)阻滞与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应用于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择期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F... 目的评价胸骨旁胸大肌肋间肌平面(PIFP)阻滞与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应用于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择期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FP阻滞组(P组)以及ESP阻滞组(E组),每组79例。麻醉手术前,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IFP阻滞,E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ESP阻滞,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18、24h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24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记录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以及神经阻滞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6、12、18、24h静息VAS评分以及18、24h活动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术后6、12h活动VAS评分低于E组(均P<0.05);与E组相比,P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更长(均P<0.05),补救镇痛率、术后24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更少(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组比较,P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更短、超声下穿刺针显像清晰度评分更高并且患者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较之ESP阻滞,PIFP阻滞可为心脏手术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围手术期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PIFP阻滞操作更简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心脏手术 神经传导阻滞 胸大肋间肌平面阻滞 竖脊平面阻滞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裕凯 游星 +2 位作者 余茹 易思扬 张先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649-1652,166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ISS)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5例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ISS组(n=73)和TPVB组(n=72)。全麻诱导前,0.25%罗哌卡因患侧单次阻滞,R...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ISS)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5例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ISS组(n=73)和TPVB组(n=72)。全麻诱导前,0.25%罗哌卡因患侧单次阻滞,RISS组用40 mL,TPVB组用20 mL,术毕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准备间时(T_(0))、切皮即刻(T_(1))、手术开始30 min(T_(2))和入PACU即刻(T_(pacu))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和间羟胺追加量,术后24 h康复质量评分(QoR-15);术后1、6、12、24 h静息及深呼吸时VAS评分,PCIA首次时间、术后24 h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例数及原因,术后24 h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RISS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105.0(91.5~121.5)]低于TPVB组[120.5(106.3~129.0)](P<0.05)。两组术后1 d内VAS评分均数<4分。术后1、6和12 h,RISS组VAS评分高于同时点TPVB组(P<0.05)。与TPVB组相比,RISS组PCIA首次使用时间较早,术后24 h有效按压次数和曲马多补救例数增多,T2时点的HR亦增快,且术中舒芬太尼追加量增多,但间羟胺追加量减少(P<0.05)。结论:RISS阻滞和TPVB均能有效缓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且TPVB的术后康复质量和镇痛效果优于RISS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肺叶切除术 菱形-肋间肌-低位前锯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肺癌微创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隆盛 杨铎 +3 位作者 张燕 张欢楷 林耿彬 黄熙扬 《黑龙江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993-99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肺癌微创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组和R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行PCIA,...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肺癌微创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组和R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行PCIA,T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行TPVB阻滞,R组行RISS阻滞。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注药时间、阻滞关键操作总时间、穿刺针深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后2、4、8、12、24、48h静止和咳嗽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和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眩晕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R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操作总时间、穿刺针深度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h、48h静息和咳嗽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R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间羟胺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麻黄碱、阿托品、乌拉地尔、美托洛尔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PCA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阻滞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均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两种方法镇痛效果及术后舒芬太尼使用情况相当。相比之下,前者操作时间更短,穿刺难度较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肋间肌-低位前锯平面阻滞 阻滞 腔镜 肺癌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7
作者 杨五臣 邵海涛 王蒙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9-83,87,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_(1))、劈胸骨时(T_(2))、切开心包时(T_(3))、关胸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_(5))、苏醒后12 h(T_(6))、苏醒后24 h(T_(7))、苏醒后48 h(T_(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1)时(P<0.05);2组患者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2)时(P<0.05);对照组患者T_(4)时的HR和MAP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时的HR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与T_(3)时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_(5)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_(6)~T_(8)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T_(5)~T_(8)时的VAS评分处于升高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50)、10%(5/50);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还可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王文文 朱永平 冯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78-8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胸段PH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常规药物治疗)、PVB组(n=30,超声引导下PVB联合常规药物治...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胸段PH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常规药物治疗)、PVB组(n=30,超声引导下PVB联合常规药物治疗)、ESPB组(n=30,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4、8周后,PVB组和ESPB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VB组和ESPB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ESPB组的操作时长短于PVB组(P<0.05)。治疗8周后,PVB组和ESPB组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与PVB治疗老年胸段PHN的临床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但ESPB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竖脊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李华天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1期155-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以上患者随机等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以上患者随机等分为不同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TPVB,研究组行超声引导RISS。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静息与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镇痛和恢复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概率。结果静息与活动状态下,两组患者在术后2h、4h、12h、24h以及48h的VAS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更少,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患者超声定位、穿刺以及操作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穿刺针深度较浅,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注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具有相对更低的并发症概率(P<0.05)。结论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超声引导RISS较TPVB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质量有更为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肋间肌-低位前锯 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 麻醉恢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
10
作者 贾倩倩 张莉莉 +2 位作者 韩洋 吴艳玲 梁淑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047-1049,1052,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4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4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n=64)与B组(n=60)。A组患者给予术中全身麻醉。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实施RISS。比较两组患者体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与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与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6、12、24 h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状态下NR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BC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胸闷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良好,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与舒适度,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肋间肌-低位前锯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部手术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竖脊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镇痛平面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贤松 郭冬妍 乔飞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方法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 目的通过对比现阶段胸科手术常用的3种神经阻滞方法(胸椎旁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皮区痛觉阻滞平面差异,比较何种神经阻滞联合术后镇痛更适合胸科手术患者。方法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胸科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3组。T组:局麻药物注入胸7椎旁间隙;E组:局麻药物注入胸6、胸7横突外侧竖脊肌与肋间肌之间的筋膜层;S组:局麻药物注入腋后线第6、7肋骨处背阔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3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确保针尖位置无误后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5±3)mL,注入局麻药20 min后,以针刺法测定麻醉阻滞效果和平面。结果T组对于胸前壁(锁骨中线、腋前线处)阻滞平面比E组和S组更广泛,T组均值分别为12.04(P<0.05)、9.76(P<0.05);而对于胸侧壁(腋中线、腋后线处)的阻滞范围则是S组更广泛,S组均值分别为9.8(P<0.05)、10.48(P<0.05)。结论对于胸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辅助术中麻醉效果和加强术后镇痛方法更为合理;而前锯肌平面阻滞可能更适合辅助乳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竖脊平面阻滞 前锯平面阻滞 阻滞平面 科手术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颜鞠 葛亚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8-964,共7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椎旁阻滞(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SAPB与TPVB在成人胸外科手术后...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椎旁阻滞(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纳入SAPB与TPVB在成人胸外科手术后镇痛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指导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s,共计434例患者,其中SAPB组217例,TPVB组217例。两组术后1、2、4、6、12、24、48 h的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B组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低于TPVB组(MD=-9.34μg,95%CI-17.1~-1.58μg,P=0.02),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TPVB组(RR=0.23,95%CI 0.07~0.76,P=0.02)。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与TPVB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采用SAPB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平面阻滞 阻滞 外科手术 术后镇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煜 赵婷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903-29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PVB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TTP-PECS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2 h(T1)、12 h(T2)、24 h(T3)、48 h(T4)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应激反应指标(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并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为(7.45±2.0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50±3.29)次,镇痛持续时间为(12.12±1.15)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48±1.7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T4时的VAS评分、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缓解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平面-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围术期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胸科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
14
作者 李传优 黄格 马树兴 《大医生》 2021年第1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阻滞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进行胸科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与试验...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阻滞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进行胸科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与试验组(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每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和术后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6、9、12 h,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与阻滞持续时间相似,但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时间更短,临床可考虑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手术 超声引导下前锯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下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功能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陈伟雄 徐昌奎 雷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6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 目的分析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对骨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率、椎管占位率、伤椎前缘高度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胸腰椎脊柱脊髓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率、椎管占位率分别为(5.69±2.15)°、(5.45±1.23)%、(4.23±1.22)%,均低于对照组的(9.45±1.12)°、(8.23±1.15)%、(7.56±1.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3.72±0.23)分、TLICS评分(5.91±1.6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39±0.53)、(8.93±1.52)分,伤椎前缘高度比(90.73±4.31)%高于对照组的(82.11±3.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采用单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可帮助改善骨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钉经皮伤椎短节段固定 经椎间隙入路 腰椎骨折 骨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神经阻滞减少OPCABG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越 范红娜 +2 位作者 孙莹杰 张瑜 刁玉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25-931,共7页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 block, TTPB)与胸骨旁神经阻滞(parasternal nerve block, PSB)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 block, TTPB)与胸骨旁神经阻滞(parasternal nerve block, PSB)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舒芬太尼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OPCABG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TTPB组(T组)和PSB组(P组), 每组50例。C组行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全凭静脉麻醉;T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B, 再行TCI全凭静脉麻醉;P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胸大肌与肋间内肌平面阻滞, 后行TCI全凭静脉麻醉。记录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入手术室后(T_(0))、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T_(1))、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_(2))、气管插管后3 min(T_(3))、切皮时(T_(4))、锯胸骨后1 min(T_(5))、心包切开时(T_(6))、主动脉侧壁钳部分阻断前(T_(7))、侧壁钳开放后(T8)、再灌后5 min(T9)、关胸时(T_(10))、手术结束时(T_(11))的舒芬太尼效应浓度、MAP、心率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检测术前24 h, 术后24、48、72 h的血浆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血气分析检测T_(0)、T_(3)、T_(6)、T_(11)及术后2、4、6、8、16、24 h的血糖和乳酸水平;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及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寒战、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穿刺点感染、穿刺点血肿)发生情况。结果 T组和P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 T_(3)~T_(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 T_(2)、T_(10)时MAP, 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 术后当日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百分比, 术后2、4、6、8 h时血糖水平, T_(11)及术后2、4、6 h时乳酸水平, 术后24、48 h时IL-6水平, 术后48 h时CRP水平, 术后3 d内寒战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T组舒芬太尼用量、T_(5)~T_(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P组(P<0.05)。与T_(0)时比较:3组患者T_(6)、T_(11)及术后2、4、6、8、16、24 h时血糖水平升高(P<0.05);C组T_(11)及术后2、4、6、8 h时乳酸水平升高(P<0.05), T组和P组术后2、4、6、8 h乳酸水平升高(P<0.05)。与术前24 h比较, 3组患者术后24、48 h时IL-6水平及术后24、48、72 h时CRP水平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B和PSB在OPCABG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TTPB比PSB的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胸骨神经阻滞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路移植术 阿片类药物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复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重症肌无力经胸骨扩大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薛沙 周勇安 +1 位作者 郑兰兰 尹逊亮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764-2768,2773,共6页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复合胸横肌平面(TTMP)阻滞对重症肌无力经胸骨扩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98例行经胸骨扩大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复合胸横肌平面(TTMP)阻滞对重症肌无力经胸骨扩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98例行经胸骨扩大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行双侧TTM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B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联合PCIA。比较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PCIA自控给药次数及疼痛程度、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浆β-内啡肽(β-E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在锯胸骨时(T3)达到最高,A组切皮时(T2)、T3、手术结束前5 min(T4)时刻的HR、血浆β-EP及Ang-Ⅱ水平均低于B组同时间段水平,T3、T4时刻的MAP水平均低于B组同时间段水平,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术后6、12 h及24 h血浆β-EP及Ang-Ⅱ水平均低于B组同时间段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后2、6、12、24 h及48 h,疼痛自评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得分均低于B组同时段水平,术后48 h内PCIA自控给药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B组,术后PONV发生率低于B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TTPM阻滞可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经胸骨扩大切除术中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无力 胸骨扩大切除术 平面阻滞 血流动力学 麻醉安全性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霍岩松 孙海燕 +3 位作者 郭向飞 冉广原 刘亚静 王晟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胸神经阻滞(pectoralis nerves block,PE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胸神经阻滞(pectoralis nerves block,PE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78例PHN患者,其中男18例、女60例,年龄45~83岁,平均(64±19)岁。38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对照组),男11例、女27例,体质量(68.5±8.2)kg,病程5(3,11.8)个月,合并糖尿病8例(21.1%);40例采用ESPB+PECS(观察组),男7例、女33例,体质量(65.7±4.3)kg,病程4.5(3,10.5)个月,合并糖尿病7例(17.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2)比7.5(7,8),P<0.001],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3(53,53)比55(53,57),P<0.001]。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扩散节段呈负相关(r=-0.3416,P=0.031)。对照组局部出血23例(60.5%),血气胸4例(10.5%);观察组局部出血3例(7.5%),无血气胸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B联合PECS治疗PHN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肩胛骨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勇柱 姚军 +3 位作者 周申元 谢振玮 张俊峰 王晓峰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行肩胛骨骨折择期手术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为3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G组),全麻联合臂丛阻滞55例(B组),全麻联合臂丛+...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行肩胛骨骨折择期手术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为3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G组),全麻联合臂丛阻滞55例(B组),全麻联合臂丛+胸神经阻滞53例(S组)。其中S组分为3个亚组:胸椎旁阻滞19例(S1组),竖脊肌阻滞16例(S2组),椎板阻滞18例(S3组)。分析术中舒芬太尼追加剂量、苏醒室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和追加镇痛药物需求率。结果:在术中追加舒芬太尼用量、苏醒室中VAS评分和追加镇痛需求率方面,S组最低,B组和S组显著低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S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肩胛骨骨折手术中,胸神经阻滞可以在全麻联合臂丛阻滞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3种胸神经阻滞技术镇痛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间隙阻滞 竖脊平面阻滞 椎板阻滞 超声 肩胛骨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耀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0期74-76,共3页
乳腺癌手术室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疼痛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因此如何降低围术期疼痛程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胸神经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等技术的提出,以及超声技术... 乳腺癌手术室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由于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疼痛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因此如何降低围术期疼痛程度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胸神经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等技术的提出,以及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广泛应用,区域阻滞在近年来的产生了较大的改变,许多新技术得以实践。但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尚未在临床铺开,医学界也普遍缺乏此类的研究内容,因此本文就对乳腺癌手术的镇痛技术应用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通过阐述其操作方法、操作优劣势来梳理该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Ⅰ 神经阻滞Ⅱ 前锯平面阻滞 改良型前锯平面阻滞 前锯肋间肌平面阻滞 平面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