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致噻吨酮与胺类、酚类、醇类的电子转移和氢转移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倩 王金婷 +1 位作者 张立敏 杨茂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81-2488,共8页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胺类、酚类、醇类在脱氧乙腈中猝灭噻吨酮(TX)三重态的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瞬态吸收光谱和猝灭速率常数(kq).通过对光谱演变特性的分析,推断出三重态噻吨酮与不含有活泼氢的胺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与含有...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胺类、酚类、醇类在脱氧乙腈中猝灭噻吨酮(TX)三重态的反应,得到了相应的瞬态吸收光谱和猝灭速率常数(kq).通过对光谱演变特性的分析,推断出三重态噻吨酮与不含有活泼氢的胺发生了电子转移反应,与含有活泼氢的胺发生了电子-质子转移反应.三重态噻吨酮与酚类、醇类反应中观察到噻吨酮加氢自由基的生成,据此推断出三重态噻吨酮与酚类、醇类发生了氢转移反应.胺类的猝灭速率常数随着反应自由能变(ΔG)的增大而减小,说明电子转移影响了噻吨酮三重态的猝灭.酚类的猝灭速率常数先随ΔG增大而减小,后随酚阳离子的酸性增强逐渐增大,可能是猝灭过程中电子转移影响减弱的同时氢转移影响逐渐增强.醇类的猝灭速率常数随着醇的α-C—H键能的增大而减小,说明α-C—H键能是影响噻吨酮三重态猝灭的关键因素.比较以前研究的胺类、酚类、醇类与三重态呫吨酮(XT)、芴酮(FL)反应的结果可知,由于分子结构差异性的影响,相关的猝灭速率常数按照呫吨酮、噻吨酮、芴酮的顺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 氢转移 噻吨酮 胺类酚类
下载PDF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中胺类和酚类衍生物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纪彩虹 张晓昀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2-55,共4页
运用启发式方法和RBFNN方法分别建立了描述65个胺类和酚类衍生物的结构与其生物分配胶束色谱保留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QSRR模型.RBFNN模型的训练集、预测集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301和0.9046.结果表明,RBFNN模型性能要优于HM.用这两... 运用启发式方法和RBFNN方法分别建立了描述65个胺类和酚类衍生物的结构与其生物分配胶束色谱保留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QSRR模型.RBFNN模型的训练集、预测集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301和0.9046.结果表明,RBFNN模型性能要优于HM.用这两种方法建立起来的模型,可以用来尝试预测更多的有机污染物在模拟的生物环境——生物分配胶束色谱中的保留值.如果预测的污染物的保留值越小,初步可以判断出该化合物越容易透过生物膜,对生物就具有更强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类衍生物 生物分配胶束色谱 启发式方法 径向基函数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非糖甙类非儿茶酚胺类强心药治疗充血性心衰
3
作者 李敏学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5,共3页
一、概述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治疗充血性心衰(C-HF)是以洋地黄制剂为主。随后,利尿剂的发现和应用增强了CHF 的治疗效果。近廿余年来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CHF 的治疗提到了一个空前的新水平。虽然长期以来糖甙类洋地黄制剂一直是治疗CHF 的... 一、概述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治疗充血性心衰(C-HF)是以洋地黄制剂为主。随后,利尿剂的发现和应用增强了CHF 的治疗效果。近廿余年来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CHF 的治疗提到了一个空前的新水平。虽然长期以来糖甙类洋地黄制剂一直是治疗CHF 的主要药物,但由于此类药物治疗指数较低易有中毒性,对心肌变力性作用较弱,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对心肌正性变力性作用较强的新型强心剂。直到1978年,人工合成的非甙类非儿茶酚胺类药物氨联吡啶酮(Amrinone、AM)开始应用于临床。临床应用证明,此类药物有较强的正性变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疗法 非糖甙非儿茶胺类 强心药 治疗
下载PDF
ATRP技术制备Sil-LMA反相作用色谱固定相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牛玉玲 杨静 +1 位作者 董佳斌 龚波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以5μm大孔硅胶为基质,CuBr/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得Sil-LMA反相作用色谱固定相。采用元素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表征,以芳香... 以5μm大孔硅胶为基质,CuBr/Bpy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技术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键合到硅胶表面,制得Sil-LMA反相作用色谱固定相。采用元素分析对该固定相进行表征,以芳香族化合物为溶质,甲醇-水为流动相,对该键合相的疏水选择性进行了考察。详细研究了甲醇浓度和温度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以胺类、酚类化合物为溶质,评价了其色谱性能,并计算了溶质保留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经元素分析测得该填料的接枝量高达2.323 3 mg/m2。实验结果表明,在反相模式下该固定相可基线分离5种胺类化合物和5种酚类化合物。与C18反相柱相比,该合成柱的分离时间缩短且分离效果较好。该固定相具有很好的反相色谱性能,符合反相保留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反相作用色谱 胺类 色谱性能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新型接枝聚α-D-吡喃半乳糖苷色谱固定相及其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富强 郝俊霞 +1 位作者 戴小军 龚波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57-2762,共6页
以2-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CuCl2/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将单体6-O-甲基丙烯酰基-1,2,3,4-双-O-亚异丙基-α-D-吡喃半乳糖苷(6-O-methacryloyl-1,2,3,4-di-O-isopropylidene-α-D-galactopyr... 以2-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CuCl2/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将单体6-O-甲基丙烯酰基-1,2,3,4-双-O-亚异丙基-α-D-吡喃半乳糖苷(6-O-methacryloyl-1,2,3,4-di-O-isopropylidene-α-D-galactopyranose,MAIPGal)接枝到5μm大孔硅胶表面上,得到了新型接枝聚合物(pMAIPGal)色谱固定相.考察了单体的合成过程、分离性能以及乙腈、甲醇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固定相进行了表征.经元素分析测得该聚合物填料的接枝链密度达0.818 mg/m2.在反相色谱模式下,该固定相可基线分离7种酚类化合物和4种胺类化合物.与C18反相柱相比,该合成柱的分离时间较短且分离效果较好.同时,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含量对酚类和胺类化合物的保留行为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流动相中有机溶剂含量的增加,该类化合物的保留减弱.实验结果表明,该填料具有良好的色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α-D-吡喃半乳糖苷 色谱固定相 胺类化合物分离 色谱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