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内颅咽管瘤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海龙 周辉 +5 位作者 孙彦龙 王志明 唐寅斌 霍钢 郑履平 杨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的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电解...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的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尿崩症、内分泌功能紊乱、缄默、体温调节障碍、癫痫等。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为切除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最佳入路之一;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围手术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 三脑室 颅咽管瘤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军 赵一清 +2 位作者 唐思成 郑一枫 王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395-397,4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9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肿瘤...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9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14例,癫痫1例,高热1例,短期记忆力减退4例。术后长期昏迷1例,死亡1例;15例康复出院。13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肿瘤复发2例。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为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有效途径;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有助于减轻脑积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第三脑室 显微手术 胼胝-透明-穹隆 疗效
下载PDF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李小燕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72-373,共2页
目的介绍对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护理的体会。方法对13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加强术前、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有11例并发尿崩症和血电解质紊乱,其中1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1 ̄2周... 目的介绍对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护理的体会。方法对13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加强术前、术后的针对性护理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结果术后有11例并发尿崩症和血电解质紊乱,其中10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1 ̄2周恢复正常,1例需长期注射长效尿崩停,并发缄默症1例。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术后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并发症,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 颅咽管瘤 护理
下载PDF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飞 甲戈 +4 位作者 王建一 邵强 谌德雄 陈俊 肖恺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39-340,共2页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该入路是切除三脑室前部及三脑窒内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术野暴露清楚,直视下操... 目的:介绍并探讨一种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颅咽管瘤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该入路是切除三脑室前部及三脑窒内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术野暴露清楚,直视下操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透明-穹窿 三脑室 颅咽管瘤
下载PDF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3 位作者 张丽 李文德 于斌 高进宝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89-97,共9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经显微手术切除三...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经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讨论如何预防术中并发症和术后管理。结果肿瘤全切除者37例,全切除率88.1%,近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者5例,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尿崩症(23例)、电解质紊乱(17例)、中枢性高热(11例),经处理后1~2周消失;前额硬膜下积气(7例)、额顶部硬膜下积液(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消失;术后短期内记忆力下降、空间分辨力下降者3例,均于3个月内恢复。术后远期并发症有脑积水1例,术后3个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全组患者均随访3~64个月,全切除的37例,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未获全切除的5例术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例肿瘤增大,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处理第三脑室肿瘤,创伤小,能提供清晰、宽广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理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穹窿 第三脑室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建华 柏顺明 +1 位作者 钱希颖 杨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近全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近全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首选入路,肿瘤全切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透明 穹窿 第三脑室 颅内肿瘤 颅咽管瘤
下载PDF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切除三脑室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强 蒋栋毅 +4 位作者 陈寒春 万意 沈李奎 杨德宝 王之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三脑室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肿瘤15例。肿瘤位于三脑室前部9例、三脑室中部3例、三脑室后部3例。1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结果本组11例肿瘤...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三脑室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肿瘤15例。肿瘤位于三脑室前部9例、三脑室中部3例、三脑室后部3例。1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结果本组11例肿瘤达到镜下全切,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短期并发症包括尿崩症5例,颅内感染2例,经临床治疗后1~2周后病情好转。远期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近期记忆力下降3例,1~3个月后症状均恢复正常。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能直视下切除第三脑室的肿瘤,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手术切除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脑肿瘤 胼胝-穹窿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铸型3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小龙 周志武 庞永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铸型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铸型31例,观察引流情况与预后。结果: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5例,中残14例,良好8例;引流时间最...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铸型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铸型31例,观察引流情况与预后。结果: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5例,中残14例,良好8例;引流时间最短3d,最长6d,平均4.5d。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清除积血快,减压彻底,并发症少,预后较好,为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铸型可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学 神经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经胼胝-穹窿
下载PDF
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
9
作者 刘巍 宫剑 +1 位作者 马振宇 李春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7例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7例患儿的病灶均全切除,...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7例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7例患儿的病灶均全切除,无术后意识障碍和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瘤,其中1例合并静脉畸形。所有病例均随访13-152个月,平均51.3月;无死亡病例,无复发再出血;4例脑积水未缓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例随访期间成功拔除分流管;5例术后早期有短暂记忆力下降,4例于3-6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患儿术后出现双眼上视不全,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2例部分恢复;1例患儿术前存在动眼神经麻痹,随访发现眼睑下垂有好转。结论 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是治疗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切除病灶位于中脑腹侧和突入第三脑室内的病灶。该手术方法暴露病灶清晰,便于显露并保护大脑深部静脉和直视下切除病灶,全切率高,预后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中脑 儿童 显微手术 经前纵裂-胼胝-穹窿 疗效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体会
10
作者 李斌 朴哲范 +1 位作者 石凤超 郑哲龙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19例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清醒9例,昏迷5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随访半年,正常生活4例,生活自理2例,需人帮助3例,卧床5例。结论显微镜下经胼胝体-侧脑室-穹窿间入路治疗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铸型脑室内血肿 手术 胼胝-侧脑室-穹窿
下载PDF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第三脑室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宁 万大海 郝解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3期3087-3088,共2页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技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第三脑室肿瘤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技巧、肿瘤切除、肿瘤性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技巧及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第三脑室肿瘤2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技巧、肿瘤切除、肿瘤性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星形细胞瘤5例,垂体腺瘤5例,室管膜瘤2例,生殖细胞瘤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室管膜下瘤1例,颅咽管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血管网状细胞瘤1例。术前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4例,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4例,术后合并术区血肿3例,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术野暴露清晰,对第三脑室周围组织结构损伤较小,肿瘤切除率高。该术式术后相对并发症较少,术后死亡率低,是处理第三脑室肿瘤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胼胝-穹窿 第三脑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经额部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
12
作者 兰忠 聂晓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脑室出血采取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清除血肿,并与同期24例行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 目的探讨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脑室出血采取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清除血肿,并与同期24例行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组术后恢复良率(ADLⅠ~Ⅲ级)明显高于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两者血肿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轻,手术显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显微手术 胼胝-穹窿手术
下载PDF
经胼胝体一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肿瘤1例
13
作者 李飞 缑新红 +2 位作者 艾克拜尔 李娜 潘琦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96-497,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8年8月因间断性头痛、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伴视力下降入我科。3个月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以额、双侧颞部痛为主,呈钝痛,伴恶心呕吐。休息后可缓解,1个月前因视力下降,佩带近视眼镜。近3 d患者头痛...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8年8月因间断性头痛、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伴视力下降入我科。3个月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以额、双侧颞部痛为主,呈钝痛,伴恶心呕吐。休息后可缓解,1个月前因视力下降,佩带近视眼镜。近3 d患者头痛进行性加重,于立位行走时明显,卧位时缓解,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等情况,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考虑鞍区占位后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穹窿 三脑室肿瘤
下载PDF
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错构瘤术后血电解质紊乱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红新 罗世祺 +2 位作者 马振宇 张玉琪 甲戈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错构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规律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1年11月至2008年5月37例病人术后经过。结果37例患者有8例术后电解质正常,19例初始异常表现为低钠低氯,10例表现为高钠高氯。29... 目的总结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错构瘤术后电解质紊乱的规律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1年11月至2008年5月37例病人术后经过。结果37例患者有8例术后电解质正常,19例初始异常表现为低钠低氯,10例表现为高钠高氯。29例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出院时1例血钠略低,8例高钠高氯,20例完全正常。结论术后24h血浆钠氯离子表现最重要,低钠低氯在术后急性期对病人损害最大,血浆钠氯离子可随时发生剧烈变化,2周后病人电解质大多趋于稳定,表现为正常或高钠高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错构瘤 胼胝-透明-穹隆 电解质紊乱
原文传递
经纵裂-透明隔间腔入路胼胝体切开术前对透明隔腔的MRI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军峰 郭烈美 +3 位作者 王冉 刘晓英 张溥明 周洪语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隔腔(CSP)的术前MRI分型评估经纵裂-透明隔间腔(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上海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耐药性癫痫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31(15.3&#... 目的探讨采用透明隔腔(CSP)的术前MRI分型评估经纵裂-透明隔间腔(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上海仁济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20年12月耐药性癫痫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31(15.3±7.3)岁,病程0.5~29(10.0±6.5)年。患者术前均行颅脑常规和/或薄层MR扫描,观察CSP形态并进行影像学分型。均采用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术中对比观察术前MRI不同CSP分型患者手术操作特点及完成情况。结果 (1)31例中,术前MRI观察到CSP者29例,其中间隙型(Ⅱ型)28例、透明隔囊肿(Ⅳ型)1例;另外2例MRI未观察到CSP,为闭合型(Ⅰ型)。(2)29例术前MRI观察到CSP者,术中均探查到达CSP,并顺利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1例Ⅳ型CSP患者切开胼胝体即可到达CSPV,操作最为容易;28例Ⅱ型CSP患者,因CSP体积较小,定位有一定难度,但经仔细辨认均能到达,再向后分离两侧透明隔小叶没有困难。而2例Ⅰ型CSP患者术中未能分离出CSPV,改行经侧脑室入路完成手术。结论通过对CSP的术前MRI观察及影像学分型,可预估术中CSPV的分离难度,进而判断经纵裂-CSPV入路胼胝体切开术的可操作性。术前MRI观察到CSP存在,可以作为选择经纵裂-CSPV入路行胼胝体切开术的一个影像学指标,而Ⅰ型CSP患者不宜采用该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 透明 癫痫 磁共振 经纵裂-透明 胼胝切开
原文传递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
16
作者 邸飞 马振宇 +1 位作者 甲戈 罗世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2050-205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对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对42例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放疗。并对以上病例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对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对42例儿童下丘脑星形细胞瘤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放疗。并对以上病例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下丘脑损害。42例患者均伴有脑积水,手术入路采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近全切除17例和大部分切除25例,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行术后放疗。随访29例,其中25例能正常生活和学习,4例生活能自理。结论儿童原发于下丘脑的星形细胞瘤同原发于其他部位的视交叉下丘脑星形细胞瘤相比其临床表现及神经放射学检查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是切除此类肿瘤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不要求全切肿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下丘脑 胼胝-穹窿 儿童
原文传递
穹窿的显微解剖及其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光旭 万伟庆 +2 位作者 王玉海 何建青 冯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 探讨穹窿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特点,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处理第三脑室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在15具(30侧)经彩色乳胶灌注血管的成人尸头上模拟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镜下对穹窿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和测量,... 目的 探讨穹窿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特点,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处理第三脑室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在15具(30侧)经彩色乳胶灌注血管的成人尸头上模拟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镜下对穹窿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通过50例正常成人(平均年龄为36岁)的正中矢状位头颅MRI,观察穹窿嵌入胼胝体的相对关系.结果 (1)穹窿起自颞角底部海马回的脑室面,止于乳头体,在侧脑室壁内侧围绕丘脑呈“C”型;穹窿共分为四部分,各部位均伴随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2)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中:胼胝体切口后缘距穹窿嵌入胼胝体处的距离为16.26 (11.72~22.04) mm,途经透明隔的高度为13.58(12.46~14.16) mm,途径穹窿的厚度为3.14(2.86~4.06) mm,室间孔的横径为3.22(1.86 ~4.62) mm;(3)穹窿嵌入胼胝体的相对位置:前交叉型占28%,标准型占58%,后交叉型占14%.结论 穹窿的解剖结构复杂、形态多变,与第三脑室及其周围结构关系密切.明确穹窿的显微解剖特点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对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时正确处理穹窿及相关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 显微解剖 第三脑室 胼胝-穹窿
原文传递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穹窿结构的DTI研究
18
作者 朱晋 赵亚鹏 +4 位作者 张庆辉 罗斌 徐成伟 何乐 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对穹窿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分别于术前,术后1、2...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对穹窿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分别于术前,术后1、2、3个月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分析穹窿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穹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除.术后1个月,3例患者穹窿的FA值稍有下降,1例ADC值稍有下降,4例穹窿长度缩短.至术后3个月,4例患者穹窿的ADC值,3例患者穹窿的FA值、长度呈现向术前状态恢复的趋势.结论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对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穹窿结构的影响不明显,且多可恢复.DTI功能分析可作为评估手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第三脑室 弥散张量成像 穹窿 胼胝-穹窿
原文传递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术后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变化
19
作者 朱晋 赵亚鹏 +4 位作者 张庆辉 罗斌 徐成伟 何乐 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对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第三脑室内肿瘤患儿,共9例。术前,术后1、2...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评估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内肿瘤对海马相关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第三脑室内肿瘤患儿,共9例。术前,术后1、2、3个月行rs-fMRI扫描,比较手术前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分数低频振幅(fALFF)、默认脑网络(DMN)及以海马为感兴趣区(ROI)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评估手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结果(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左侧额上回ReHo减弱,右侧枕中回、颞中回,左侧中央后回ReHo增强;术后2个月左侧颞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ReHo较术后1个月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各脑区ReHo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枕叶ALFF值降低,手术通路ALFF值增高(均P〈0.01);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P〉0.05)。(3)与术前比较,术后额叶及枕叶fALFF值降低(均P〈0.01),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状态(P〉0.05)。(4)术后1个月DMN中双侧额中回与其他脑区的联系增强,术后3个月向术前状态恢复。手术对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有一定影响。 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对患儿脑区ReHo、ALFF及fALFF值产生的短期影响可随时间恢复至术前状态;手术未使患者DMN及海马相关脑区之间的联系中断,手术的影响可恢复至术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海马 儿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胼胝-穹窿
原文传递
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2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洪景芳 王守森 +1 位作者 刘峥 郑兆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显微手术全切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症状显著改善,分别随访3、6年... 目的探讨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显微手术全切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症状显著改善,分别随访3、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透明隔海绵状血管瘤易出血,可表现为记忆力下降、颅内压升高,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透明 显微手术 经纵裂-胼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