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及对地转能量串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芮芮 孙忠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1,共8页
本文基于表层漂流浮标、卫星高度计等观测资料对全球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开展了分析,发现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多发生在地转运动较活跃的海区,如湾流区、黑潮延伸体区和南极绕极流区等。同时,全球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普... 本文基于表层漂流浮标、卫星高度计等观测资料对全球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开展了分析,发现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多发生在地转运动较活跃的海区,如湾流区、黑潮延伸体区和南极绕极流区等。同时,全球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普遍具有冬春强、夏秋弱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不同区域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其中,在湾流区和黑潮延伸体区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混合层不稳定的调控,南极绕极流区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受到混合层不稳定和锋生过程的共同调控。而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的季节变化可能对地转能量串级具有一定影响,在冬春季节,活跃的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可能会减弱地转能量的逆向串级,使地转运动平均波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中尺度非地转运动 季节变化 能量串级 地转运动
下载PDF
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区域和副热带逆流区域中尺度涡能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茹 李海艳 孟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共14页
不同科研工作者对黑潮延伸体区域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域的中尺度现象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对两区域中尺度涡进行统一比较分析的工作较少。因此,本文利用11年的卫星高度计海表面高度异常资料分别对这两个区域的中尺度现象特征及其能量... 不同科研工作者对黑潮延伸体区域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域的中尺度现象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对两区域中尺度涡进行统一比较分析的工作较少。因此,本文利用11年的卫星高度计海表面高度异常资料分别对这两个区域的中尺度现象特征及其能量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两区域的气旋涡与反气旋涡在分布、振幅、能量和寿命上均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动能谱分析和能量串级讨论发现:两区域的动能谱密度虽均集中在2×10–3~4×10–3周/km的波数域上,但黑潮延伸体区域大部分涡旋信号分布在经向上,而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域主要分布在纬向上,这可能与两区域中尺度涡能量来源的不同有关。由于两区域在2×10–3~3×10–3周/km的波数域上动能转移项以负值为主,这说明两区域在此波数域上均存在能量源,并且发生能量逆向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 中尺度涡 Okubo-Weiss方法 动能谱 能量串级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地转运动与近惯性运动间动能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哲 缪明芳 +1 位作者 孙忠斌 张志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1,共11页
地转平衡运动与近惯性运动是海洋里普遍存在且含能较高的两种运动形态,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与能量传递在大洋能量串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受到现场观测和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于二者间动能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 地转平衡运动与近惯性运动是海洋里普遍存在且含能较高的两种运动形态,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与能量传递在大洋能量串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受到现场观测和数值模式时空分辨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于二者间动能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二者动能收支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晰。本文利用1/48(°) MITgcm数值模式资料,对南海东北部地转与近惯性运动的动能交换率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刻画,并定量评估了动能交换率在二者动能收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转动能较强的吕宋海峡区域,二者间的动能交换率显著高于地转动能较弱的南海东北部内区。在吕宋海峡,地转运动向近惯性运动正向传递动能,年平均总动能交换率为3.61×10^(-7)m^(3)·s^(-3),但季节变化不显著;在南海东北部内区,近惯性运动向地转运动逆向传递动能,且受黑潮入侵影响,表现为冬强(-11.37×10^(-8)m^(3)·s^(-3))、夏弱(-5.26×10^(-8)m^(3)·s^(-3))。与风场做功对比发现,二者的动能交换率在地转动能收支中可忽略不计,但在近惯性动能收支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转运动 近惯性运动 能量交换 南海东北部 能量串级
下载PDF
中国近海中尺度涡分区分类与影响初探
4
作者 齐庆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6期93-110,共18页
海洋中尺度涡作为物质循环、能量串级和信息传递的关键尺度和重要环节,具有丰富的热动力学内涵。文章基于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的涡动能分区,重点综述中尺度涡的运动属性、动力学本质和局地特征,从尺度局限与尺度关联的角度阐示中尺度涡... 海洋中尺度涡作为物质循环、能量串级和信息传递的关键尺度和重要环节,具有丰富的热动力学内涵。文章基于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的涡动能分区,重点综述中尺度涡的运动属性、动力学本质和局地特征,从尺度局限与尺度关联的角度阐示中尺度涡旋的扰动生成、传播、能量级联和耗散,及其在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热盐配置、生源要素调控和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中的影响,并就相关科学问题和进展提出研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中尺度涡的演变规律对理解海洋物质能量传递的多维度层次、尺度规模和过程形式具有重要意义,需整体加深海洋中尺度涡自适应观测和可预报性研究,增强海洋中尺度涡的尺度演绎分析和特异性分析,建立从天气尺度到气候环境变化、生物生态影响以及致害致灾风险的能量信息通道,构建中观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模型,探索海洋中尺度涡精细化灾害风险预评估区划和安全保障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波流相互作用 能量串级 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中观生态系统动力学 影响区划
下载PDF
动能空间尺度分解及其在高原切变线的分析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潇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应用NCEP FNL(1°×1°)全球分析资料和动能的空间尺度分解方法,对2014年8月25—27日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能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扰动动能的增幅与高原切变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切变线的生成阶段至成熟阶段,... 应用NCEP FNL(1°×1°)全球分析资料和动能的空间尺度分解方法,对2014年8月25—27日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能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扰动动能的增幅与高原切变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切变线的生成阶段至成熟阶段,扰动动能增加为切变线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能量保障;平均动能变化大体与扰动动能呈相反趋势,在切变线生成阶段和发展阶段,中低层平均动能随时间减小。在影响动能变化的各因子中,斜压转换项贡献最大;在切变线生成阶段,低层平均动能与扰动动能间的转换对扰动动能变化影响明显。背景场和扰动场的相互作用使得扰动动能增大而平均动能减小,构成动能的降尺度串级,这种能量串级转换有利于中尺度的高原切变线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扰动动能 动能分解 能量串级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ROMS模式的黑潮延伸体次中尺度涡各向异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霄雯 曹海锦 +1 位作者 经志友 廖光洪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8,共9页
次中尺度过程的水平空间尺度约为0.1~10km,时间尺度约为1天,里查森数和罗斯贝数为0(1),能有效地从中尺度环流中汲取能量向小尺度湍流串级,并对上层海洋物质的垂向交换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水平分辨率为~500m的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 次中尺度过程的水平空间尺度约为0.1~10km,时间尺度约为1天,里查森数和罗斯贝数为0(1),能有效地从中尺度环流中汲取能量向小尺度湍流串级,并对上层海洋物质的垂向交换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水平分辨率为~500m的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结果,采用方差椭圆方法,评估了黑潮延伸体海域上层海洋次中尺度涡旋的各向异性特征,并探讨了涡旋各向异性值的大小与次中尺度过程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主轴强流区域的次中尺度涡旋各向异性值明显小于两侧海域,主轴区域的次中尺度涡旋特征明显强于流轴两侧海域,各向异性值与次中尺度过程的强弱有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次中尺度过程具有较小的各向异性特征(更趋各向同性)。方差椭圆表征了涡与平均流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反馈机制,较大的各向同性特征意味着动能更趋正向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中尺度过程 黑潮延伸体 涡旋各向异性 能量串级 上层海洋
下载PDF
二维各向同性湍流的Sedov型解及其应用
7
作者 冉政 万书晓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3-658,共6页
二维各向同性湍流能量逆级串现象是湍流理论中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基于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统计解,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新的Sedov型解精确解对于二维各向同性湍流能量逆级串现象的刻画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有较好... 二维各向同性湍流能量逆级串现象是湍流理论中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基于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的统计解,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新的Sedov型解精确解对于二维各向同性湍流能量逆级串现象的刻画与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各向同性湍流 Karman-Howarth方程 精确解 能量
下载PDF
涡旋环流区域内精细复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哲贤 马革兰 平凡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7-952,共6页
应用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数值研究了涡旋精细复杂结构的形成和演变问题.结果显示,初始分布对称的一个大尺度主涡与4个β中涡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大尺度分量和小尺度分量之间能量输送通量的高度局域化的非对称复杂结构.复杂结... 应用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数值研究了涡旋精细复杂结构的形成和演变问题.结果显示,初始分布对称的一个大尺度主涡与4个β中涡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激发出大尺度分量和小尺度分量之间能量输送通量的高度局域化的非对称复杂结构.复杂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存在正、负通量的两支波列,波列中有7~8个空间尺度<100km的闭合中心.正通量区平均风速随时间衰减,负通量区平均风速几乎维持不变,显示了主涡风速演变的非对称性和局域性.主涡中心有一个向负值通量闭合中心移动的趋势,意味着能量输送通量的复杂结构与主涡中心移动之间也存在联系.不同尺度涡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精细复杂结构形成和演变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 复杂结构 非线性相互作用 能量串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