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跪式起落架在武装直升机坠毁过程中能量吸收能力研究(Ⅱ)——理论模型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嘉陵 吴卫华 +3 位作者 赵岩 涂展春 郭光海 胡茂和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 ,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 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 ,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 ;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与有限元... 采用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 ,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 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 ,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 ;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符合程度很好 ,可为直升机抗坠毁初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抗坠毁 跪式起落架 理论模型 动力学 能量吸收能 模型分析方法
下载PDF
跪式起落架在武装直升机坠毁过程中能量吸收能力研究(Ⅰ)——数值仿真计算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嘉陵 吴卫华 +3 位作者 赵岩 涂展春 郭光海 胡茂和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简述直升机抗坠毁原理的基础上 ,模拟直升机机体的等效质量与跪式起落架构成的组合系统在 6m/ s硬着陆垂直撞击地面时的塑性动力响应和能量吸收过程。所用的模型为 :1基于真实几何构型和材料特性的起落架 FEM动力学计算模型 ;2简化的... 在简述直升机抗坠毁原理的基础上 ,模拟直升机机体的等效质量与跪式起落架构成的组合系统在 6m/ s硬着陆垂直撞击地面时的塑性动力响应和能量吸收过程。所用的模型为 :1基于真实几何构型和材料特性的起落架 FEM动力学计算模型 ;2简化的弹簧 -刚性杆系统模型。通过 Lagrange方程解出了直升机以6 m/ s的速度垂直撞击地面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 ,近似给出了起落架吸收的能量 (塑性功 )占初始动能的百分比 ;机体的动能变化曲线以及主缓冲器的载荷谱曲线。两者结果进行了比较 ,为直升机抗坠毁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坠毁 武装直升机 跪式起落架 有限元 动力学 数值仿真 能量吸收能
下载PDF
怎样提高ZnO电阻片的能量吸收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洁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文依据国内外有关的模拟试验和计算研究成果 ,结合生产实际 ,分析了影响ZnO电阻片能量吸收能力的各种因素 ,介绍了几种提高ZnO电阻片能量吸收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氧化锌避雷器 氧化锌电阻片 能量吸收能
下载PDF
电流分布不均匀性对多柱并联ZnO避雷器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锡磊 杨科 +1 位作者 何整杰 王东举 《陕西电力》 2017年第3期82-85,共4页
出于降低保护水平和满足高通流能量需求的目的,往往要求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避雷器采取多柱并联的结构。但是由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的电阻片之间伏安特性的偏差会存在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整支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从理论上对考虑... 出于降低保护水平和满足高通流能量需求的目的,往往要求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避雷器采取多柱并联的结构。但是由于多柱并联避雷器的电阻片之间伏安特性的偏差会存在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整支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从理论上对考虑了电流分布不均匀特性后的避雷器能量吸收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阻片伏安特性的略微偏差会引起较大的避雷器电流分布不均匀;电流分布不均匀会降低整支避雷器的能量吸收能力,n柱避雷器并联后,其能量吸收能力相当于单柱避雷器能量吸收能力的n/β;为达到各柱均流的目的,应当控制电阻片残压偏差不超过1%,以保证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β不超过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器 多柱并联 电流分布不均匀系数 能量吸收能
下载PDF
单个与组合预制槽金属圆柱管能量吸收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珠 李耀 +2 位作者 张善元 徐培红 魏剑伟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对6种规格的沿母线预制槽的低碳钢、不锈钢、铜圆柱管的24个试件,在刚性锥头平台上(半锥角分别为 45°、 21.8°)进行了轴压下的试验;并对四种规格的低碳钢、不锈钢(每种规格材料由5个圆柱管组合)试件在半锥角... 对6种规格的沿母线预制槽的低碳钢、不锈钢、铜圆柱管的24个试件,在刚性锥头平台上(半锥角分别为 45°、 21.8°)进行了轴压下的试验;并对四种规格的低碳钢、不锈钢(每种规格材料由5个圆柱管组合)试件在半锥角为45°刚性锥头平台上进行了组合试验,找出了各种试件的变形模态,并通过载荷-位移曲线分析了金属圆柱管能量吸收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圆柱管 能量吸收 撕裂 卷曲 试验
下载PDF
方管在高速撞击下的能量吸收能力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同希 舒东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8-83,114,共6页
本文报导了速度约为100m/sec的子弹高速撞击铝合金方管的实验,表明在这种撞击条件下仍与准静态实验中一样,方管仍呈现“开裂与卷曲”的变形破坏模式,并证实了在高速碰撞下方管仍是一种极好的能量吸收装置.理论分析表明,在这种撞击条件... 本文报导了速度约为100m/sec的子弹高速撞击铝合金方管的实验,表明在这种撞击条件下仍与准静态实验中一样,方管仍呈现“开裂与卷曲”的变形破坏模式,并证实了在高速碰撞下方管仍是一种极好的能量吸收装置.理论分析表明,在这种撞击条件下惯性力仍是不重要的;计入了应变率效应之后,理论预计的方管承载能力与实验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管 撞击 高速 塑性 能量吸收
全文增补中
直流氧化锌避雷器用电阻片能量吸收能力及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西元 林震 +2 位作者 韩锦辉 陈数 李刚 《电瓷避雷器》 CAS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直流避雷器用电阻片能量吸收能力及热稳定性能。试验表明,在多次过电压下,电阻片吸收操作过电压临界能量吸收能力为432kJ;直流电阻片的近似比热容为3J/(g.K);达到临界能量吸收时,电阻片表面温度最高为178℃。制造直流避雷器用电... 研究了直流避雷器用电阻片能量吸收能力及热稳定性能。试验表明,在多次过电压下,电阻片吸收操作过电压临界能量吸收能力为432kJ;直流电阻片的近似比热容为3J/(g.K);达到临界能量吸收时,电阻片表面温度最高为178℃。制造直流避雷器用电阻片时,应确保电阻片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和较小的温度系数;设计结构时,应考虑避雷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对于靠近电阻片的材料,应具有耐受热冲击温度为180℃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避雷器 电阻片 能量吸收能 热稳定性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圆柱壳的能量吸收能力分析
8
作者 万志敏 桂良进 +1 位作者 谢志民 杜星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0-83,共4页
根据壳体理论,分析了复合材料圆柱壳的轴向压缩刚度,采用迦辽金方法分别按Love理论和Donnell理论研究了其轴向压缩屈曲载荷;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了稳态压缩过程中渐进压缩阶段的平均压碎力与纤维缠绕角度、圆柱壳的横截面积... 根据壳体理论,分析了复合材料圆柱壳的轴向压缩刚度,采用迦辽金方法分别按Love理论和Donnell理论研究了其轴向压缩屈曲载荷;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了稳态压缩过程中渐进压缩阶段的平均压碎力与纤维缠绕角度、圆柱壳的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静态载荷作用下,纤维缠绕角度对能量吸收能力有较大的影响,随缠绕角度增加,能量吸收能力提高.由以上分析,给出了复合材料圆柱壳在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的能量吸收能力预报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圆柱壳 能量吸收 屈曲载荷
下载PDF
钢梁柱节点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实验研究─—关于塑性变形分担率及能量吸收能力
9
作者 刘小渝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对28个薄壁截面的H型梁柱节点试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实验研究,就构成节点的梁、柱和节点板域等构件的塑性变形分担率和节点的能量吸收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分担率 能量吸收 节点板域 桥梁试验 塑性变形
下载PDF
关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操作冲击能量吸收能力的几点主张
10
作者 赵力 《电瓷避雷器译丛》 1999年第46期94-99,共6页
本文涉及了一个近似的,有时也使用了实际操作中的,证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操作冲击能量吸收能力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就是所谓的“负荷因素法”。这一于80年代引入的通用法是避雷器在非标准放电电流状态下耐受分析中很有效的工具,但是... 本文涉及了一个近似的,有时也使用了实际操作中的,证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操作冲击能量吸收能力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就是所谓的“负荷因素法”。这一于80年代引入的通用法是避雷器在非标准放电电流状态下耐受分析中很有效的工具,但是,尽管如此,对于这一课题直到今天仍缺少大量制造数据。“负荷因素法”涉及一个“电流等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线性原理的应用基础之上的。而线性原理的应力结果导致了一个纯数学化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器 放电电流 金属氧化物 电阻片 能量吸收
下载PDF
能量吸收研究60年——来自何处?走向何方?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同希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本文论述能量吸收这个研究领域的诞生背景、简要历史和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防护结构和运载工具的耐撞性为工程背景,加上塑性力学和结构冲击动力学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1960年代... 本文论述能量吸收这个研究领域的诞生背景、简要历史和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防护结构和运载工具的耐撞性为工程背景,加上塑性力学和结构冲击动力学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在1960年代初萌生,到1970年代已经基本成形。在期刊和会议平台的支持下,这个新领域的研究在1980年代迎来了第一波热潮,聚焦于薄壁管件塑性大变形时的能量吸收机理。随着蜂窝、泡沫、格栅等多胞材料的兴起,研究和开发它们在能量吸收领域的应用,激发起2000年后的第二波热潮。其间不但揭示出了各种多胞材料的能量吸收机理,而且迅速地同电动车的电池组和新型防护结构等场景的应用结合起来。受生物启发的概念成为设计和开发新型超材料的灵感的源泉。增材制造、结构智能化,以及环保节能的概念,正在深度融入能量吸收系统的原理、设计和优化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和材料的能量吸收 薄壁管件塑性大变形 多胞材料 受生物启发的材料 超材料
下载PDF
准静态压缩下“EPE/瓦楞纸板”缓冲系统能量吸收的研究
12
作者 魏娜 周云令 +1 位作者 陈志强 王焱梅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发泡类材料与瓦楞纸板的共同缓冲作用。本研究将“EPE/瓦楞纸板”看作缓冲包装系统,并对其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图,探究环境温度、EPE密度、EPE厚度对缓冲包装系统力学性能、能量吸收...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发泡类材料与瓦楞纸板的共同缓冲作用。本研究将“EPE/瓦楞纸板”看作缓冲包装系统,并对其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能量吸收图,探究环境温度、EPE密度、EPE厚度对缓冲包装系统力学性能、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在应变为0.6时,组合缓冲系统(EPE_3、EPE_5)标准化能量(W/Es)吸收分别为0.2266、0.2024,较对照组EPE(W/Es=0.1835)增加了23.5%、10.3%;应变为0.6时,随着温度由-20℃增加至23℃、40℃,EPE_3吸收的标准化能量明显减小,EPE_3吸收的能量分别减少17.7%、20.9%,而EPE_5吸收的能量分别减少11.8%、19.9%;在上述应变状态下,EPE密度为24g/cm3的试样组合缓冲系统(EPE_3、EPE_5)具有最高的标准化能量吸收,分别为0.1916、0.1745;EPE厚度为30mm、40mm、50mm的组合材料(EPE_3、EPE_5)能量吸收曲线(W/Es-ε)重合度较高。瓦楞纸板在组合缓冲系统(EPE_3、EPE_5)中的缓冲作用不可被忽略;温度升高,组合缓冲系统的能量吸收会减少;EPE密度对组合缓冲系统力学性能有影响且存在“阈值效应”。EPE厚度对组合缓冲系统的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增加EPE厚度会导致能量吸收曲线(W/Es-σ/Es)趋于平滑,使得最佳吸能点难以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态压缩 组合缓冲系统 应力-应变曲线 能量吸收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选型及散热分析
13
作者 霍长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散热量较大,为有效解决此类装置的散热问题,需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进行选型,并对其散热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推导得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车...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散热量较大,为有效解决此类装置的散热问题,需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进行选型,并对其散热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推导得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车辆段内的列车运行工况,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电阻值选取、选型及散热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及结论]结合列车在车辆段内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中制动电阻的计算及选取方法。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散热量一般依据该装置峰值功率,并结合其间歇工作的特性进行估算,但该计算方法未考虑热电阻工况,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运行工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提出了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散热功率估算方法,以及散热功率的校验方法,并提出了该装置布置方式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段 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 装置选型 散热分析
下载PDF
能量吸收型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综述
14
作者 姚彦鑫 刘佳欣 张鉴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1-1910,共10页
通信行业目前耗能已占据了全球耗能的3%以上,因而考虑在通信系统中全部或者部分依赖清洁能源完成系统功能。清洁能源的吸收与优化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总结了能量吸收型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各种主流能量吸收方式及特点;综述了... 通信行业目前耗能已占据了全球耗能的3%以上,因而考虑在通信系统中全部或者部分依赖清洁能源完成系统功能。清洁能源的吸收与优化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总结了能量吸收型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各种主流能量吸收方式及特点;综述了针对不同能量吸收场景提出的有效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算法,包括发展沿革、研究现状、优缺点分析等,主要分为离线与在线、单任务与多任务、能量吸收设备组网几种情况阐述,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希望为各种新出现的资源分配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系统 资源分配 能量吸收
下载PDF
飞行保护头盔用复合材料结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强 范浩南 +4 位作者 谭长生 李峰 秦文娜 朱露 张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244,共6页
针对碳纤维头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头盔,采用坠落式冲击试验台和基于冲击加速度及头部损伤指数(HIC)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材料种类、缓冲垫密度和服役环境温度对头盔吸收碰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垫密度的增加,两种头盔在低... 针对碳纤维头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头盔,采用坠落式冲击试验台和基于冲击加速度及头部损伤指数(HIC)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材料种类、缓冲垫密度和服役环境温度对头盔吸收碰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垫密度的增加,两种头盔在低温(-20℃)条件下的冲击加速度幅值均表现出增加趋势,在常温(20℃)及高温(50℃)下,碳纤维和PE头盔壳体的冲击加速度幅值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头盔的加速度幅值,对于80g/L和90g/L的缓冲垫,两种头盔的冲击加速度幅值随温度升高都表现出降低趋势。缓冲垫密度和温度显著影响头部损伤指数,随着温度从-20℃升高至50℃,PE头盔的头部损伤指数均表现出增加趋势,然而,碳纤维头盔在50℃表现出与常温和低温相反的趋势,即随着缓冲垫密度增加,其头部损伤指数逐渐降低,但PE头盔的头部损伤指数数值低于碳纤维头盔。两种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损伤形貌不同:PE头盔有明显的基体凹陷形变特征但均无裂纹形成,而碳纤维头盔均表现出明显的基体开裂及纤维断裂。碳纤维由于其高刚度,在冲击力大于破坏强度后容易产生裂纹,无法通过结构系统塑性形变吸收冲击能量,是导致其在不同缓冲垫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头部损伤指数以及加速度幅值均高于PE的主要原因。PE具有较高的缓冲作用和吸收冲击能量能力,因此,虽然均表现出较大基体凹陷,但均无裂纹形成,采用PE头盔,头部损伤指数和加速度幅值都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碳纤维头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 碳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下载PDF
金属与非金属基防刺服材料的性能对比:防刺效能、柔韧弯曲性及能量吸收特性
16
作者 邢泽华 李海鹏 +2 位作者 杨广明 李志豪 赵永胜 《材料科学》 2024年第8期1263-1269,共7页
本研究聚焦于典型金属与非金属防刺服的防刺层,通过对比金属合金防刺材料与芳纶纤维机织浸胶防刺材料的测试表现,系统分析了两者在防刺性能、弯曲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材质均能抵御24焦耳撞击能量的刀具穿刺,金属... 本研究聚焦于典型金属与非金属防刺服的防刺层,通过对比金属合金防刺材料与芳纶纤维机织浸胶防刺材料的测试表现,系统分析了两者在防刺性能、弯曲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材质均能抵御24焦耳撞击能量的刀具穿刺,金属合金材质能钝化刀尖但面内穿透后保护力较弱;在弯曲性能上,金属合金防刺层展现出更佳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所需弯曲力20 N~25 N显著小于芳纶纤维机织防刺层68 N~72 N。能量吸收测试中,金属合金防刺层在钝器冲击下的能量吸收能力略胜一筹,归因于其不可逆形变对冲击动能的有效吸收。研究为防刺服材料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实证支持,并指出了两种材料在不同防护需求下的优势与局限,为防护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ti puncture layers of typical metal and non-metal anti puncture clothing. By comparing the test performance of metal alloy anti puncture materials and aramid fiber machine woven impregnated anti puncture materials, the differences in anti puncture performance, bending performance, and energy absorption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aterials can withstand tool piercing with 24 joules of impact energy, while the metal alloy material can passivate the tool tip but has weaker protection after in-plane penetration;in terms of bending performance, the metal alloy anti puncture layer exhibits better flexibility and bendability, with a required bending force of 20 N~25 N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ramid fiber woven anti puncture layer of 68 N~72 N. In the energy absorption test, the metal alloy anti puncture layer has a slightly better energy absorption ability under blunt impact, attributed to its effective absorption of impact kinetic energy by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anti puncture clothing materials, and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two materials under different protection need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防刺服 非金属防刺服 防刺性能 柔软性 能量吸收
下载PDF
3D打印和电沉积多层超轻夹层板的力学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
17
作者 Mehrnoosh HOSSEINPOUR Salar ROHANI NEJAD Seyed Mohammad Hossein MIRBAGHER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5-264,共10页
研究由开孔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泡沫芯制成的轻质夹层板的力学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通过结合聚合物树脂的增材制造和三层金属(Ni/Ni-Cu/Ni)的电沉积制备多层夹层板,每英寸孔数(PPI)为4、5和6。测试样品在单轴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屈服强度,... 研究由开孔聚合物和金属/聚合物泡沫芯制成的轻质夹层板的力学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通过结合聚合物树脂的增材制造和三层金属(Ni/Ni-Cu/Ni)的电沉积制备多层夹层板,每英寸孔数(PPI)为4、5和6。测试样品在单轴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屈服强度,计算其能量吸收密度、互补能和比吸收能(SEA)。结果表明,与相同厚度的纯Ni和Cu夹层板相比,复合夹层板的性能有明显改善。增加PPI和金属层可提高力学性能和能量吸收性能,当PPI为6时,屈服强度(能量吸收密度)由聚合物夹层板的0.12 MPa(0.12MJ/m^(3))提高到三层金属夹层板的1.83MPa(0.67 MJ/m^(3))。对夹层板结构归一化能量的研究表明,夹层板具有可预测的塑性变形行为,多金属层改善了新型夹层板的力学性能。其能量吸收性能的显著增强可保证材料在不同行业的独特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板 能量吸收 金属泡沫 Voronoi结构 增材制造 金属电层级
下载PDF
点阵结构填充双薄壁管的能量吸收性能研究
18
作者 鲍呈浩 金浩 王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28,共10页
为提高薄壁结构在压载作用下吸能能力及结构轻量化水平,一种以点阵结构填充薄壁吸能构件的概念被提出。同时,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非传统低密度点阵填充结构的制备提供了可能性。提出了在双薄壁管中填充周期性点阵结构的新型薄壁吸能... 为提高薄壁结构在压载作用下吸能能力及结构轻量化水平,一种以点阵结构填充薄壁吸能构件的概念被提出。同时,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非传统低密度点阵填充结构的制备提供了可能性。提出了在双薄壁管中填充周期性点阵结构的新型薄壁吸能结构。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点阵填充双薄壁管在轴向压载条件下的能量吸收能力。对比分析了点阵结构类型,点阵结构直径及薄壁管的厚度对结构吸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结构的渐进变形过程中,由于点阵结构和双薄壁管的相互作用,结构的抗轴向破碎能力得到增强。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的能量吸收显著高于单个点阵和双薄壁管能量吸收之和。此外,在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结构的比能量吸收、破碎力效率等抗撞性能上也具有良好表现。提出的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结构在碰撞吸能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为防护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 双薄壁管 有限元模拟 能量吸收 耦合效应
下载PDF
胞状AlCu5Mn合金泡沫的压缩性能和能量吸收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东辉 何德坪 杨上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34-1941,共8页
用熔体发泡法制备孔隙率为51.5%~90.5%、孔结构均匀的胞状铝合金(AlCu5Mn),研究其孔结构、压缩性能、能量吸收能力、能量吸收效率和吸能性能。结果表明:胞状铝合金孔结构由高孔隙率(88.8%)时的大孔径、多边形孔向低孔隙率(62.5%)时的... 用熔体发泡法制备孔隙率为51.5%~90.5%、孔结构均匀的胞状铝合金(AlCu5Mn),研究其孔结构、压缩性能、能量吸收能力、能量吸收效率和吸能性能。结果表明:胞状铝合金孔结构由高孔隙率(88.8%)时的大孔径、多边形孔向低孔隙率(62.5%)时的小孔径、球形孔孔结构过渡,其压缩应力(σ)—应变(ε)曲线具有线性变形阶段、屈服平台阶段和致密化阶段三个部分,由线性变形阶段进入屈服平台阶段所对应的εs值介于2%~9%之间;屈服强度σs*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下降,在孔隙率相同的条件下,胞状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优于胞状铝和多孔铝合金,其比刚度高于钢;当应变为定值时,胞状铝合金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的压缩吸能能力(C和Cm)都随着孔隙率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孔隙率在73.5%~82.1%范围内时,其Cm与ε的关系几乎不随孔隙率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孔隙率为51.5%~90.5%的胞状铝合金,它们的吸能效率的峰值都大于80%。胞状铝合金的C—σ和Cm—σ关系可以表征其吸能性能,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作为减振吸能材料的胞状铝合金的最佳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状铝合金 压缩形变 能量吸收能 能量吸收效率
下载PDF
高压开关用电阻绝缘与能量吸收试验研究
20
作者 姜珊盼 宋继光 +3 位作者 李阳 黄帅印 张万德 李光华 《河南科技》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电网中越来越多的超特高压开关采用在断口两侧并联电阻的方式来抑制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为了在型式试验中考核超特高压开关用电阻的电性能,需要对电阻的绝缘耐受能力和能量吸收试验进行研究。【方法】运用二阶电路的非震... 【目的】电网中越来越多的超特高压开关采用在断口两侧并联电阻的方式来抑制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为了在型式试验中考核超特高压开关用电阻的电性能,需要对电阻的绝缘耐受能力和能量吸收试验进行研究。【方法】运用二阶电路的非震荡放电原理,设计电容充电和电阻放电试验回路,通过调节回路的充电电压、回路电容、回路电抗来进行不同阻值电阻的试验。【结果】根据纯阻性的断路器合闸电阻的电性能测试要求,提出了针对合闸电阻冲击耐受电压试验的冲击发生电路形式和能量吸收试验的冲击电流发生回路。【结论】该设计的试验回路可以验证电阻雷电冲击、操作冲击、能量吸收试验,有效地考核了高压开关用电阻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 电压耐受 能量吸收 试验回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