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价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晓红 段星星 +1 位作者 朱文晖 唐水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Flow成像技术对8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进行检查,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将其分为软斑(41例)、硬斑(15例)及混合... 目的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Flow成像技术对8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进行检查,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将其分为软斑(41例)、硬斑(15例)及混合斑(25例),观察斑块内E-Flow显像特点。根据斑块内有无血流信号,再将患者分为斑块内有血流组(59例)和无血流组(22例),比较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在斑块内有血流组中,比较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有59例患者的斑块可探及血流信号,其中软斑38例(占64.4%),混合斑21例(占35.6%),硬斑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斑块内有血流组脑梗死发生率(76.3%)显著高于无血流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有血流组中,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Flow成像能显示粥样斑块内有血流与脑梗死有关,提示该技术可以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方法之一,并可初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 颈动脉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宝群 黄锦杭 观志强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7-48,51,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新生血管的评价及其对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用E-flow检查96例CAP患者的96个斑块。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将其分为低、中、混合及强回声斑块组;根据斑块形态... 目的:探讨增强型能量多普勒(E-flow)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新生血管的评价及其对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用E-flow检查96例CAP患者的96个斑块。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点,将其分为低、中、混合及强回声斑块组;根据斑块形态特征分为规则与不规则型斑块组。比较不同类型斑块的血流显示率。将患者分为斑块内有血流和无血流组,比较两组间CI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斑块血流显示率:混合(64.3%)>低(53.9%)>中(10.7%)>强回声(0.0%)。不规则型斑块血流显示率明显高于规则型。斑块内有血流组CI发生率(64.3%)高于无血流组(39.7%)(P<0.05)。结论:E-flow能显示CAP内新生血管血流信号,该技术可作为一种初步预测CI发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能量多普勒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脑梗死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对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厚宏 陈建英 +1 位作者 林庭乐 李少栾 《广州医药》 2016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临床怀疑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二维彩色超声(2D-CDFI)及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的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它们对子宫瘢...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临床怀疑瘢痕妊娠(CSP)患者的二维彩色超声(2D-CDFI)及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的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分析它们对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2D-CDFI诊断CSP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7%、68.75%及74.44%;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诊断CSP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06%、73.33%及88.10%;两者在诊断CSP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包块与子宫的空间立体结构,也能够多角度多方面显示瘢痕妊娠与子宫肌层间的异常血管,是早期诊断CSP的首选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成像 剖宫产 瘢痕妊娠(CSP)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卵巢蒂扭转的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陈芳 颜冬华 +3 位作者 黄晓文 张红玉 徐婉媚 萧倩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卵巢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4月于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疑似卵巢蒂扭转的患者115例,采用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和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获取蒂部血管三维...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卵巢蒂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4月于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疑似卵巢蒂扭转的患者115例,采用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和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获取蒂部血管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超声造影特征等相关参数,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对照,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评估两种方法及其联合应用对卵巢蒂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15例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蒂扭转阳性组病例共61例,阴性对照组共54例。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显示“双肿块征”具备诊断价值;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诊断阳性51例、阴性64例、误诊11例、漏诊21例;超声造影诊断阳性55例、阴性60例、误诊20例、漏诊26例;联合检查诊断阳性58例、阴性57例、误诊5例、漏诊8例。联合检查诊断卵巢蒂扭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超声造影单一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超声造影单一检查,同“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4)。结论: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及超声造影的联合应用较二者单一应用对卵巢蒂扭转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三维定向能量多普勒成像 超声造影 卵巢蒂扭转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文波 张波 +5 位作者 朱庆莉 姜玉新 孙健 张青 杨萌 李建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背景与目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是一种新的血流成像技术,但在甲状腺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观察甲状腺结节的3D-PDA特征,探讨3D-PD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 背景与目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是一种新的血流成像技术,但在甲状腺领域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观察甲状腺结节的3D-PDA特征,探讨3D-PDA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D-PDA对甲状腺结节及周边血流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血流分布、血管数量、血管走行是否规则、空间分布是否对称、结节内是否存在局限性血流丰富及周边实质是否存在局限性血流丰富。分析甲状腺结节的3D-PDA特征,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在103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50个(48.5%),恶性53个(51.5%)。在3D-PDA中,血管走行不规则、空间分布不对称、结节内局限性血流丰富及周边实质局限性血流丰富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64.2%、56.0%、54.7%和60.4%,特异度分别为96.0%、88.0%、96.0%和94.0%。3D-PDA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3.0%、94.0%、93.6%、83.9%和90.3%。结论:3D-PDA可以更好地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血流分布及走行情况,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能量多普勒成像和微血管成像对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炎症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红华 +3 位作者 吴国柱 李斯琴 王玉敏 梁丹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应用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和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患者关节滑膜血流,探讨PDI和SM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炎症的价值。方法140例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患者... 目的应用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和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患者关节滑膜血流,探讨PDI和SM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炎症的价值。方法140例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腕关节增厚滑膜,应用PDI和SMI技术检测滑膜血流,评估滑膜血流分级,比较PDI和SMI滑膜血流分级≥1级比率。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比较不同PDI及SMI滑膜血流分级患者血清VEG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患者PDI、SMI血流分级与血清VEG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40例患者行二维超声共检查280个腕关节,检出滑膜增厚关节162个。SMI滑膜血流分级≥1级比率(56.2%)高于PDI(42.0%)(χ2=6.533,P=0.011)。SMI滑膜血流分级0、1、2级患者血清VEGF水平[(42.44±15.73)、(101.35±30.98)、(144.15±17.91)ng/L]均低于PDI[(55.46±31.39)、(120.10±32.11)、(166.48±26.37)ng/L](P<0.05),SMI滑膜血流分级3级患者血清VEGF水平[(192.05±23.20)ng/L]与PDI[(195.24±32.2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1,P=0.828)。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患者PDI、SMI滑膜血流分级与血清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7,P<0.001;r=0.911,P<0.001)。结论SMI、PDI滑膜血流分级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炎症的有效方法,SMI评估价值较PDI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缓解期 能量多普勒成像 微血管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在脐带异常附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书文 高露露 +3 位作者 梁新 贡雪灏 方凡 刘云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4期222-225,F0003,共5页
目的:评估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判断脐带附着位置及相关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孕早期及中孕期在我院超声科检查并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疑为... 目的:评估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angiography,3D-PDA)判断脐带附着位置及相关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孕早期及中孕期在我院超声科检查并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疑为脐带异常附着160例,应用3D-PDA进一步检测其脐带附着情况,并对各病例进行随访、追踪,产后留取新鲜、完整胎盘及脐带,明确脐带附着情况。结果:160例病例中,产后大体病理确诊球拍状胎盘(脐带边缘附着)113例,帆状胎盘20例,副胎盘5例,共138例。3D-PDA诊断脐带附着异常共136例,除2例脐带边缘附着漏诊外其余分型与产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3D-PDA能准确、直观显示脐带附着点及其附近脐血管的走行情况,在脐带边缘附着、帆状附着、血管前置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 脐带异常附着 边缘附着 帆状附着 血管前置
下载PDF
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及微血管密度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洋 林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680-682,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PDI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癌肿块内MVD,比较乳腺癌肿块... 目的研究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PDI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癌肿块内MVD,比较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及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3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7例。LN+组肿块内血流信号较LN-组明显丰富(P<0.05)。LN+组CD34标记的血管计数较LN-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通过PDI技术与MVD检测结合,能很好地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 微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成像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福成 《人民军医》 2002年第7期422-424,共3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速度能量成像技术 血流显示方式 成像原理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下)
10
作者 罗福成 《人民军医》 2001年第10期610-612,共3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能量成像技术 肝脏 肾脏
下载PDF
多普勒能量图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妍 于冬 赵志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评价多普勒能量图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择120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斑块分为两组,63例无斑块者设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多普勒能量图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择120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斑块分为两组,63例无斑块者设为对照组,57例有斑块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多普勒能量图观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管边缘区域血流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左侧、右侧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和能量多普勒波型分型。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家族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右侧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能量多普勒波型的失衡波型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衡波型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能量图可以较为有效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为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进展风险提供有力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能量多普勒成像 血流状态
下载PDF
常规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弹性成像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谌奎芳 李峰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及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三者结合对58例直径1.0~3.0cm的小肝癌进行超声评价,三者对比分析,提高对小肝癌...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及治疗效果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三者结合对58例直径1.0~3.0cm的小肝癌进行超声评价,三者对比分析,提高对小肝癌的诊断水平。结果 58例小肝癌最终都经超声引导下的肿块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切除,并经过病理切片证实。其中常规超声确诊44人,漏诊、误诊14人,诊断准确率75.8%;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声确诊49人,漏诊、误诊9人,诊断准确率84.4%;弹性超声确诊53人,漏诊、误诊5人,诊断准确率91.3%。结论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三者结合,很大程度降低了对小肝癌的漏诊及误诊率。能量图不仅提高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率,而且可反映肝癌的生长及演变过程,对病人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弹性成像不仅可对小肝癌硬度进行评估,而且可明确病变数目,还可以发现不典型病变范围,可为小肝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彩色多普勒能量 弹性成像 小肝癌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在帆状胎盘产前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晓君 周敏 李秋妹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3D-PDA)判断脐带帆状附着位置及观察脐带帆状附着前、后血管异常走行特点对帆状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孕期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8216例孕妇,并经二维彩色多普勒...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3D-PDA)判断脐带帆状附着位置及观察脐带帆状附着前、后血管异常走行特点对帆状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孕期接受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8216例孕妇,并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疑为脐带帆状附着的43例胎儿,应用3D-PDA技术进一步检测其脐带附着位置及附着前、后异常血管走行情况,结合产后病理检查,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帆状胎盘43例病例中,产后大体病理证实,帆状胎盘40例,球拍状胎盘3例,符合率93%。在40例帆状胎盘中,其中4例合并血管前置,1例双胎之一,3例合并副胎盘,3例合并分叶状胎盘,1例合并胎儿多发畸形。总结脐带帆状附着前及附着后异常脐血管走行有以下三种特点:(1)单根脐动脉与脐静脉相伴走行出入胎盘;(2)单根脐动脉或单根脐静脉单独走行出人胎盘;(3)脐动脉发出分支后进入胎盘。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3D-PDA)能更准确、直观显示脐带附着点及其附近脐血管的走行情况,发现异常走行的脐血管可作为超声诊断帆状胎盘的线索,可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帆状胎盘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 帆状胎盘 产前诊断 超声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早期宫颈癌血管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5年第9期43-44,共2页
目的 针对临床中早期宫颈癌血管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究分析,并针对宫颈肿瘤体积大小与检测结果的联系进行总结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早期患者20例作为癌变组,选... 目的 针对临床中早期宫颈癌血管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展开探究分析,并针对宫颈肿瘤体积大小与检测结果的联系进行总结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早期患者20例作为癌变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20例作为瘤变组;选取身体健康的女性20名作为健康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宫颈/肿块内部形成血管的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另外观察宫颈癌患者肿瘤体积和血管参数的关系。结果癌变组的三项参数均明显高于瘤变组以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变组VI以及VFI也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患者宫颈肿瘤的体积增大,其FI也明显提升,两者之间存在联系。结论 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在妇科临床检测当中为宫颈癌早期患者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中有比较理想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 血管检测 实际应用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测量子宫内膜容积及血流参数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玉婷 黄冬花 +3 位作者 邓书敏 伍丽媛 谢盛妹 李翔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98-103,共6页
目的: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测量子宫内膜容积(EV)及血流参数筛查子宫内膜癌(EC)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5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将其中130例围绝经期反复阴道出血患者纳入围绝经期组(其中良性病例107例,恶性病例23例)... 目的:分析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测量子宫内膜容积(EV)及血流参数筛查子宫内膜癌(EC)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5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将其中130例围绝经期反复阴道出血患者纳入围绝经期组(其中良性病例107例,恶性病例23例),115例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或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纳入绝经后组(其中良性病例74例,恶性病例41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孕(产)次数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3D-PDA检查,计算子宫内膜厚度(ET)、EV、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血流指数(VFI)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PDA在诊断EC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BMI、孕(产)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绝经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为17.69%,明显低于绝经后组(35.6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8,P<0.05)。围绝经期组中的恶性病例ET、EV、VI、FI及VFI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例(t=3.825,t=10.308,t=10.180,t=5.645,t=10.496;P<0.05);绝经后组的恶性病例ET、EV、VI、FI及VFI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t=5.975,t=8.584,t=6.031,t=4.762,t=3.46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T、EV、VI、FI和VF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816、0.805、0.796和0.775,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9.85%、74.52%、82.64%、74.98%和76.35%,特异度分别为71.25%、79.52%、79.66%、78.64%和78.91%;3D-PDA诊断EC的AUC为0.876。结论:3D-PDA测量EV及血流参数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EC中异常表达,3D-PDA在诊断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EC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 子宫内膜容积(EV) 血流参数 子宫内膜癌(EC)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2cm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作辉 张慭 吴秀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评价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3D-CPA)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R)法对≤2cm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1例患者共125个乳腺肿块的3D-CPA、SR法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 目的评价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3D-CPA)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R)法对≤2cm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1例患者共125个乳腺肿块的3D-CPA、SR法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SR值分别为2.18±0.45、3.20±0.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8,P<0.01),绘制ROC曲线得到SR值的最佳临界点为2.52。3D-CPA、SR法及二者联合法对≤2cm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2.6%、81.4%、93.0%,特异度分别为76.8%、78.6%、72.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81、0.93;联合法分别与3D-CPA和SR法相比,其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15);3D-CPA和SR法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75)。结论3D-CPA、SR法均对≤2cm乳腺肿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有助于治疗方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颈癌诊断和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志龙 陈艳霞 郑美琼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33-1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3D PDUS)在早期宫颈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3D PDUS检测早期宫颈癌4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3例,另选择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宫颈或病灶内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3D PDUS)在早期宫颈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3D PDUS检测早期宫颈癌4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3例,另选择健康女性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宫颈或病灶内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维超声和3D PDU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流情况与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3D PDUS检查显示对照组31例无明显血彩,9例见星点状分布的血彩;CIN组10例可见短棒状或星点状血彩。早期宫颈癌组27例为富血流型,血管丰富,分布杂乱,彩色血流呈网状或火球状,18例为少血流型,病变内部见线条状血彩。早期宫颈癌组VI、FI、VFI值均高于CIN组和对照组(P〈0.01),3D PDUS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88.9%、91.5%,高于二维超声的82.2%、81.0%、81.5%;早期宫颈癌病灶的血流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和间质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3D PDUS可客观反映宫颈病变的新生血管数量和血供状态,血管参数为早期宫颈癌的术前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 血管形成指数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叶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31期1036-1037,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小肿块(≤2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9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的声像图,用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肿块的血流形态学改变,分为良性组(22例)和恶性组(37例)。结果良性组以环绕型血流为主,占86.3%(19/22),恶性组以穿...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小肿块(≤2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9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的声像图,用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肿块的血流形态学改变,分为良性组(22例)和恶性组(37例)。结果良性组以环绕型血流为主,占86.3%(19/22),恶性组以穿入型血流为主,占62.2%(23/37)。以穿入型血流诊断小乳腺癌的敏感性为62.2%,特异性为86.3%,其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和91.6%.结论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有助于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小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胎盘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超声成像在早孕期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玲 梅丽娜 邵冰鑫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期105-107,147,共4页
目的 采用胎盘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超声成像(3D-CPA)检测早孕期产妇的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并分析其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早孕期胎儿结构筛查的300名孕妇为研究对... 目的 采用胎盘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超声成像(3D-CPA)检测早孕期产妇的胎盘三维能量多普勒指数,并分析其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行早孕期胎儿结构筛查的30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娩后确诊为FGR的胎儿纳入研究组(150例),确诊为正常的胎儿纳入对照组(150例)。对比2组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和妊娠结局,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FGR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早产、剖宫产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FI、VI及VF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FI(OR=0.919)、VI(OR=0.860)、VFI(OR=0.703)均是FGR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FI、VI及VFI的AUC分别为0.653、0.702及0.802。结论 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相比,存在FGR的胎盘内血流灌注减弱,且导致早产、剖宫产及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早孕期3D-CPA对FGR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可作为FGR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血管超声成像 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体质量 妊娠结局 血管化指数 血流指数
原文传递
急性阴囊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初昕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3期950-951,共2页
目的急性阴囊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探讨,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2008年1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急性阴囊疾病患者51例,笔者所在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急性阴囊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临... 目的急性阴囊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探讨,以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2008年1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急性阴囊疾病患者51例,笔者所在所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急性阴囊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最后诊断进行了对照分析,诊断及手术结果完全一致。本组51例中,急性睾丸炎10例,急性附睾炎19例,睾丸损伤15例,睾丸扭转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阴囊疾病的首选无创性临床检查手段,对阴囊急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及时确诊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阴囊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