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羟基丁酸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能量障碍
1
作者 叶育采 付朝晶 +4 位作者 李燕 李欣儒 柴世凡 蔡红艳 王昭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13-2719,共7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脑能量障碍,近年来基于酮体干预的脑能量拯救策略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β-羟基丁酸能否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protein 1-42,Aβ_(1-4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脑能量障碍,近年来基于酮体干预的脑能量拯救策略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β-羟基丁酸能否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protein 1-42,Aβ_(1-4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能量障碍。方法:将HT22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β-羟基丁酸组、Aβ_(1-42)组、Aβ_(1-42)+β-羟基丁酸组。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HT22细胞的存活率、ATP水平、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Na^(+)K^(+)-ATP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Aβ_(1-42)组HT22细胞的存活率、ATP水平、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Na^(+)K^(+)-ATP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β_(1-42)组相比,Aβ_(1-42)+β-羟基丁酸组HT22细胞的存活率、ATP水平、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Na^(+)K^(+)-ATP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β-羟基丁酸提高了线粒体生物能量功能和细胞存活率,最终改善了Aβ_(1-42)诱导的HT22细胞能量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HT22细胞 β-羟基丁酸 线粒体生物能量功能 能量障碍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黄芪总苷和三七总皂苷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能量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小平 谭华 +1 位作者 刘文龙 邓常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19-22,4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AST)和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AST组(110 mg/(kg.d),ig),PNS组(115 mg/(kg.d),ig),AST+PNS配伍组(AST110 mg/(kg.d)+PNS 115 mg/(kg.d),...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AST)和三七总皂苷(PN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AST组(110 mg/(kg.d),ig),PNS组(115 mg/(kg.d),ig),AST+PNS配伍组(AST110 mg/(kg.d)+PNS 115 mg/(kg.d),ig)和依达拉奉组(8 mg/(kg.d),ip),分别给药,连用4 d。在最后1次给药1 h后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和Na+-K+-ATPase酶活性。结果 AST和PNS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ATP、ADP含量、总腺苷酸池(TAN)值和ATP酶活性的降低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能荷(EC)值的减少具有相加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AST和PNS配伍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在灌注后能量代谢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ST和PNS能协同提高脑组织能量的利用和生成,改善能荷、增强Na+-K+-ATPase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苷 三七总皂苷 配伍 脑缺血再灌注 能量代谢障碍 小鼠
下载PDF
基于“脾藏营”理论探析胃癌前病变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阳 王萍 +5 位作者 李中玉 徐晴 田依冰 葛文通 赵晓凡 温艳东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胃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胃癌前病变(GPL)的早诊早治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GPL病位在脾胃,其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藏营”是指脾具有藏纳、输布营血于全身的作用,这与现代医学中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念... 胃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胃癌前病变(GPL)的早诊早治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GPL病位在脾胃,其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藏营”是指脾具有藏纳、输布营血于全身的作用,这与现代医学中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念相吻合。能量代谢是“脾藏营”理论的生物学基础,而能量代谢障碍则是“脾营失调”的微观体现。GPL的发生发展及恶变往往与能量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健脾调营法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调节能量代谢,而发挥其延缓及逆转GPL恶性演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脾虚 脾藏营 能量代谢障碍
下载PDF
SAM P10衰老相关性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因素及针刺干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明霞 于建春 +4 位作者 于涛 王舒 刘庆忠 董承超 韩景献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8-262,254,共6页
目的 :采用mRNA AFLP技术 ,探讨SAMP10衰老相关性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由磁珠分离法纯化mRNA ,SMART PCRcDNA合成和AFLP 银染法结合形成的mRNA AFLP分析技术 ,进行mRNA指纹检测 ,寻找衰老相关性差异表达的... 目的 :采用mRNA AFLP技术 ,探讨SAMP10衰老相关性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由磁珠分离法纯化mRNA ,SMART PCRcDNA合成和AFLP 银染法结合形成的mRNA AFLP分析技术 ,进行mRNA指纹检测 ,寻找衰老相关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并观察针刺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研究衰老相关基因与针刺的关系。结果 :发现规律性变化的一条cDNA带与多品系小鼠的线粒体DNA、编码小鼠ATPase亚基 6和大鼠ATPase亚基 6和亚基 8的mRNA及编码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Ⅱ、Ⅲ的部分基因序列均有高度同源性。实验表明该cD NA带呈现衰老相关性低表达 ,并可受针刺单穴“水沟”、“内关”和“后三里”的良性干预。结论 :SAMP10的快速衰老与体内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针刺可能从分子水平影响了能量代谢的相关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10 衰老 能量代谢障碍 分子因素 针刺 干预作用
下载PDF
微波对神经元Tfam表达的影响及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商成 张蕾 +1 位作者 余争平 钟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5-308,共4页
为了探讨微波辐照对神经元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微波中辐照15min,在辐照后即刻、6h、12h、24h、48h... 为了探讨微波辐照对神经元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表达的影响以及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微波中辐照15min,在辐照后即刻、6h、12h、24h、48h等5个时相点,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 matography,HPLC)检测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荧光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Tfam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辐照后ATP含量呈进行性下降,Tfam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说明微波辐照能明显引起神经元能量代谢障碍,而新增的Tfam并未改善微波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提示微波可能是通过抑制Tfam从胞浆向线粒体内的转运,从而损伤Tfam调节能量代谢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神经元 能量代谢障碍 TFAM
下载PDF
Alzheimer病与脑能量代谢障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亚明 张春燕 +1 位作者 李亚秦 林水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关键词 早老性痴呆 能量代谢障碍
下载PDF
地黄饮子抑制能量障碍诱导的APP/PS1小鼠内质网应激及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2
7
作者 温彬宇 张志辰 +3 位作者 高俊峰 闫妍 黄倩倩 马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1-117,共7页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能量代谢障碍诱导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信号通路激活及...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能量代谢障碍诱导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信号通路激活及其引发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1 mg·kg-1)组、地黄饮子低、中、高剂量组(1.25,2.5,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00 mg·kg-1剂量的3-硝基丙酸(3-NP),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经灌胃给予地黄饮子和安理申1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方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脑组织ATF4,CHOP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4,CHOP,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水平。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并计算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NP诱导的能量代谢障碍可以显著增加ERS标记性蛋白GRP78表达量(P〈0.01),提高ATF4,CHOP mRNA水平(P〈0.0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P〈0.01)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P〈0.01),增加模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脑组织GRP78表达水平(P〈0.05,P〈0.01),ATF4,CHOP基因mRNA(P〈0.05,P〈0.01)及蛋白(P〈0.05,P〈0.01)水平;能够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P〈0.05,P〈0.01),下调促凋亡蛋白Bax(P〈0.05,P〈0.01),减少脑组织神经元凋亡。TUNEL结果显示地黄饮子可以显著减少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结论:地黄饮子可以抑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的ERS,抑制ATF4/CHOP信号通路激活,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显著减少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阿尔茨海默病 内质网应激 能量代谢障碍 活性转录因子4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 ATF4)/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 CHOP) 凋亡
原文传递
地黄饮子对能量障碍致SH-SY5Y细胞内质网应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俊峰 张志辰 +3 位作者 温彬宇 唐旭 黄倩倩 马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8-123,共6页
目的:以葡萄糖剥夺致能量代谢障碍SH-SY5Y细胞为模型,探讨地黄饮子药物血清通过调节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 IF... 目的:以葡萄糖剥夺致能量代谢障碍SH-SY5Y细胞为模型,探讨地黄饮子药物血清通过调节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 IF2α)通路改善能量代谢障碍致SH-SY5Y细胞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成人临床用药量10倍剂量对SD大鼠灌胃给药,制备地黄饮子药物血清。SH-SY5Y细胞葡萄糖剥夺处理6 h后,分别以0,1.25%,2.5%,5%,10%地黄饮子含药血清孵育。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ERK,e IF2α磷酸化水平,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水平。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黄饮子药物血清能显著提高葡萄糖剥夺SH-SY5Y细胞的存活率(P〈0.01),明显减少PERK和e IF2α磷酸化激活(P〈0.05,P〈0.01),提高Bcl-2水平和降低Bax表达量(P〈0.05,P〈0.01)。抑制能量代谢障碍SH-SY5Y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地黄饮子可以减少PERK/e IF2α通路的激活,抑制能量代谢障碍致内质网应激造成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阿尔茨海默病 能量代谢障碍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eIF2α) 凋亡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变化在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宇洁 杨兴易 +6 位作者 林兆奋 缪明永 张雷 宁波 李一粟 刘涛 刘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0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在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建立窒息联合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断头后提纯大脑皮质组织内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M... 目的研究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在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首先建立窒息联合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断头后提纯大脑皮质组织内线粒体,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MPTP在不同时相的开放程度,应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细胞ATP、ADP和AMP含量。结果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明显受损,ROSC后神经细胞MPTP持续处于开放状态,开放程度并不是瞬间增至最大,而是具有时间依赖性。ROSC后6h内神经细胞MPTP开放程度保持低水平,6h以后开始迅速大量开放,12h开放程度达到最大,24h开放程度略有缩小,表明线粒体开始收缩,至48h开放程度再次加大,72h又明显缩小,但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或P<0.01)。ROSC后各组ATP含量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或P<0.01),72h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比较线粒体合成ATP能力在CA/CPR并ROSC后呈双相变化即在ROSC后3h和24h分别出现两个合成低谷。结论 CPR后MPTP开放是加重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主要原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磷酸化功能严重受损,导致ATP产生短时内骤降;促使了MPTP的进一步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肺复苏 线粒体 通透性转换 能量代谢障碍
下载PDF
脑缺血、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1-246,共6页
葡萄糖 /能量代谢障碍是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也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综合征之一。由于脑缺血致能量耗竭的过程可分为 3个阶段 ,即缺血开始、完全性能量耗竭和能量恢复阶段。该文通过提供大量科学研究资料 ,如神经化学、细胞学和... 葡萄糖 /能量代谢障碍是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也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综合征之一。由于脑缺血致能量耗竭的过程可分为 3个阶段 ,即缺血开始、完全性能量耗竭和能量恢复阶段。该文通过提供大量科学研究资料 ,如神经化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研究资料来证明葡萄糖 /能量代谢障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抗脑缺血药的研究进展及其评价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1
作者 刘国文 王哲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围产期 奶牛 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 发病特点 调控机制 干物质摄入量 瘤胃微生物 丙酸
下载PDF
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巧玲 顾乐怡 戴慧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738-740,共3页
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大部分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关键病理表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承担了重吸收葡萄糖、离子、蛋白质,分泌小分子物质等大量的生理学作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生成三... 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大部分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AKI)的关键病理表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承担了重吸收葡萄糖、离子、蛋白质,分泌小分子物质等大量的生理学作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生成三磷酸腺苷(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呼吸链 缺血再灌注 生理学作用 小分子物质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脾气虚与能量代谢障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亚信 李学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293-295,共3页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津液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提供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故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从现代医学审视'脾'的生理功能则包...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津液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提供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故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从现代医学审视'脾'的生理功能则包含饮食物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能量代谢障碍 消化吸收功能 营养物质 生理功能 血浆胃动素 健康人 功能障碍 细胞线粒体 患者
下载PDF
红景天苷调节缺氧所致PC12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钟晓勇 李钻芳 林如辉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4期36-38,42,共4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初步阐明红景天苷保护缺氧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诱导建立PC1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在诱导产生缺氧损伤模型的同时,...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初步阐明红景天苷保护缺氧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诱导建立PC1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在诱导产生缺氧损伤模型的同时,分别给予30、60、90μmol/L红景天苷干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TP生物发光检测试剂盒检测ATP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PC12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mTOR-4EBP1通路激活情况。结果红景天苷可部分改善COCl2所致的PC12细胞形态学结构变化,增加缺氧条件下的PC12细胞活力(P<0.05),提高ATP含量(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红景天苷可以促进mTOR以及下游蛋白4EBP1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激活mTOR-4EBP1通路,从而提高ATP含量,减轻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提示红景天苷在治疗缺氧所致神经细胞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PC12细胞 能量代谢障碍 MTOR 4EBP1 ATP
下载PDF
中药干预心肌线粒体内膜能量代谢障碍的疗效:基于动物模型的系统评价
15
作者 耿彦婷 胡元会 +1 位作者 师帅 贾秋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621-62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对动物心肌线粒体内膜能量代谢障碍的干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2015.7)、Embase(1966~2015.7)、CBM(1978~2015.7)、CNKI(1915~2015.7)、VIP(1989~2015.7)及Wanfang(1990~2015.7)等数据库,纳入中药干预心...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对动物心肌线粒体内膜能量代谢障碍的干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2015.7)、Embase(1966~2015.7)、CBM(1978~2015.7)、CNKI(1915~2015.7)、VIP(1989~2015.7)及Wanfang(1990~2015.7)等数据库,纳入中药干预心肌线粒体内膜能量代谢障碍的动物实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可提高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P<0.001,I^2=0%],增加内膜C I[P<0.0001,I^2=0%]、C Ⅱ[P=0.006,I^2=0%]、CⅣ[P<0.00001,I^2=0%]、Cyt c[P<0.0001,I^2=40%]活性。结论中药可通过干预心肌线粒体内膜能量代谢障碍发挥临床疗效,但基于此病理生理机制的中医药研究尚缺乏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心肌线粒体 内膜 能量代谢障碍 动物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能量代谢障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存芳(综述) 赵凤琴(审校) 《中国社区医学》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疗法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能量代谢障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本... 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疗法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能量代谢障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能量代谢障碍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障碍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溶栓术 冠状动脉旁路术 心肌能量代谢 再灌注疗法 再灌注过程
下载PDF
能量代谢障碍对SIRS发生MODS过程的影响
17
作者 李巍 刘春峰 《小儿急救医学》 200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能量代谢障碍 SIRS MODS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探讨从脾论治抑郁症的机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文慧 李阳 +2 位作者 于姚 高维 郭蓉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494-1498,共5页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脾与线粒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高度相似,脾虚失于升清的本质是能量代谢障碍,是抑郁症重要的中医病机。同时醒脾解郁、健脾益气、调理中焦气机能显著改善...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脾与线粒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高度相似,脾虚失于升清的本质是能量代谢障碍,是抑郁症重要的中医病机。同时醒脾解郁、健脾益气、调理中焦气机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线粒体结构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进一步表明抑郁症脾虚病机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密切相关,治疗抑郁症当重视从脾论治。本研究旨在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角度探讨从脾论治抑郁症的机理,为提高抑郁症的疗效提供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脾虚 线粒体 能量代谢障碍 从脾论治
下载PDF
从“心脾相关”理论探讨心力衰竭心脏能量代谢障碍 被引量:9
19
作者 苏莎 王蕾 +2 位作者 陆梓雯 郭自强 赵明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3期562-566,共5页
心力衰竭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甚多,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病理的联系方面少有新的进展。本研究拟探索中医“心脾相关”理论与心力衰竭心脏能量代谢病理过程的相关性。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脾相关 心脾气虚 能量代谢障碍
下载PDF
能量代谢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炙萍 王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29-1732,共4页
关键词 能量代谢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