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龚建平 徐明清 +2 位作者 李昆 朱瑾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 观察内毒素刺激下肝Kupffer细胞 (KCs)膜上脂多糖 (LPS)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从Wistar大鼠肝组织中分离出KCs ,培养 12h并调整细胞浓度为 1× 10 6/ml/孔 ,将细胞分为 2组。①LPS组 :每孔加入不... 目的 观察内毒素刺激下肝Kupffer细胞 (KCs)膜上脂多糖 (LPS)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从Wistar大鼠肝组织中分离出KCs ,培养 12h并调整细胞浓度为 1× 10 6/ml/孔 ,将细胞分为 2组。①LPS组 :每孔加入不同浓度LPS(0、10 0ng/ml ,1、10 0 μg/ml) ;②PI PLC组 :每孔先加入 1U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 PLC)后再加入不同浓度LPS。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对KCs进行免疫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FITC阳性KCs数及其荧光强度(FI) ,并用酶联免疫法或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变化。结果 随着LPS浓度增加 ,LPS组FITC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 ,其FI逐渐增强 ,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也逐渐增高 (P <0 .0 1) ;PI PLC组FITC阳性细胞数及FI较LPS组明显减少和减弱 ,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在低浓度LPS刺激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高浓度LPS时刺激时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LPS能上调KCsCD14表达 ,同时伴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脂多糖受体 CD14 KUPFFER细胞 细胞因子 内毒素 肝组织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东明 程亚颖 +1 位作者 井丽娟 尹建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6-427,共2页
目的研究血内毒素(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mCD14)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IRS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21例。测定二组患儿血LPS、LBP、mCD14水平,LPS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LB... 目的研究血内毒素(LPS)、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mCD14)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IRS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21例。测定二组患儿血LPS、LBP、mCD14水平,LPS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LBP采用酶联免疫法,mCD14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结果SIRS组血浆LBP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血LPS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a<0.001),且LBP、mCD14随血LPS水平的升高而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578 Pa<0.001)。结论LPS、LBP/mCD14参与SIRS的发病过程,LPS可上调LBP/mCD14的表达,LBP/mCD14表达的上调可能是机体增敏LPS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内毒素 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切痂对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表达和肝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毅斌 郑庆亦 +3 位作者 陈锦河 蔡少甫 郑江 肖光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 研究休克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sCD14 )和肝损害的影响 ,并探索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 收集休克期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标本 ,检测内毒素 (LPS)、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 ,... 目的 研究休克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sCD14 )和肝损害的影响 ,并探索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 收集休克期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的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标本 ,检测内毒素 (LPS)、s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 ,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的水平。结果 休克期切痂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 (P <0 .0 5 ) ,sCD14和各项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后LPS、sCD14和TNF -α途径是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一条重要途径 ,休克期切痂可能通过该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早期主要炎症介质的释放 ,降低烧伤后肝损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切痂 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肝损害
下载PDF
体外循环围术期单核细胞CD14及脂多糖受体表达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宗全 陈新忠 +4 位作者 向道康 杜心灵 刘超 刘金平 陈家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围术期单核细胞脂多糖受体 (TLR4) 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患者28例, 分别于T1 (麻醉诱导前)、T2 (术后30 min)、T3 (术后6 h)、T4 (术后24 h)、T5 (术后48 h) 5时点抽取外周血2 ml, 淋巴...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围术期单核细胞脂多糖受体 (TLR4) 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患者28例, 分别于T1 (麻醉诱导前)、T2 (术后30 min)、T3 (术后6 h)、T4 (术后24 h)、T5 (术后48 h) 5时点抽取外周血2 ml,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PBMC), PE 抗人 TLR4 单抗及 FITC 抗人 CD14 单抗标记, 流式细胞术 (FCM) 分析单核细胞膜上 TLR4、CD14 的表达变化;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 6 (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浓度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 体外循环 (CPB) 术后30 min单核细胞CD14、TLR4表达均下调; 术后6 h, 两者表达上调; 术后第1天, CD14 表达恢复正常, TLR4 表达继续上调, 于术后第 2 天达到高峰。术后 IL 6浓度持续增高, 于术后24 h达到高峰; TNF α于术后30 min出现高峰。结论 单核细胞 TLR4 及 CD14 介导了体外循环术后的炎症反应, TLR4受体水平的变化反映着CPB后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TLR4 CD14 单核细胞 表达 体外循环 脂多糖受体 变化 体表 介导
下载PDF
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时外周血脂多糖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卢中秋 梁欢 +5 位作者 李景荣 邱俏檬 章圣辉 周铁丽 胡国新 吴斌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外周血中膜性脂多糖(LPS)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 (SD) 雄性大鼠下肢皮下注射VV,造成VV脓毒症模型,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FTTC)标记的羊抗兔...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外周血中膜性脂多糖(LPS)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 (SD) 雄性大鼠下肢皮下注射VV,造成VV脓毒症模型,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FTTC)标记的羊抗兔抗体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免疫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FITC-CD14阳性细胞数及其荧光强度,同时观察染菌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结果 染菌后4h,大鼠开始出现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皮温升高,下肢肿胀,后症状进行性加重,12 h后染毒大鼠出现紫绀、间断抽搐等.注射VV后6 h,9 h、12 h、16 h mCD14表达均升高,FITC-CD14细胞阳性数达(39.849±3.792)%、(39.0474±3.146)%、(39.360±5.280)%、(44.864 4±4.374)%(均P<0.01),荧光强度增强.FITC-CD14细胞阳性数在0~6h升高迅速,6-12 h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平台期,而12~16 h及其以后其又继续升高.结论 创伤弧菌脓毒症血中mCD14的表达水平随脓毒症的病情进展而升高,其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脓毒症 脂多糖受体CD14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葛继晖 索爱琴 +5 位作者 许予明 李玮 朱良付 张杰文 成巧梅 苗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4-92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β1-42(0、62.5nmol/L、125nmol/L、250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nmol/L与0nmol/LAβ1-42组CD14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nmol/L和250nmol/L时,CD14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受体CD1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与脂多糖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东明 井丽娟 尹建英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45-247,共3页
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和脂多糖受体 (CD14)是机体识别调控细菌内毒素 (LPS)作用的关键因素。LBP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结合LPS ,并促进LPS与CD14的结合。CD14包括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二者分别介导CD14+ 细胞和CD14-细胞对LPS的应答。LBP ... 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和脂多糖受体 (CD14)是机体识别调控细菌内毒素 (LPS)作用的关键因素。LBP可以特异性地识别结合LPS ,并促进LPS与CD14的结合。CD14包括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二者分别介导CD14+ 细胞和CD14-细胞对LPS的应答。LBP CD14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对LPS的敏感性 ,多方面地放大其生物学效应 ,在脓血症及脓毒性休克等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细菌内毒素 脓血症
下载PDF
严重烧伤并发肝损害时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
8
作者 郭毅斌 郑瑞丹 +1 位作者 郑庆亦 陈锦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 肝损害
下载PDF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脂多糖受体CD14mRNA、核因子-κB的基因动态表达
9
作者 郑阿迈 陈玉熹 +2 位作者 李萌芳 梁欢 卢中秋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34-536,54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脂多糖受体CD14 mRNA、核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第1组:正常对照组(NC组);第2~6组为VV组:予大鼠下肢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大鼠肺组织脂多糖受体CD14 mRNA、核因子-κB(NF-κB)基因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第1组:正常对照组(NC组);第2~6组为VV组:予大鼠下肢皮下注射VV,造成VV脓毒症模型,以注射VV后2、6、9、12、16h各时间点分别为2~6组。取各组大鼠部分肺组织,用RT-PCR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不同时间点CD1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NC组大鼠肺组织有少量CD14、NF-κB mRNA表达,分别为0.392±0.056和0.366±0.179。感染VV后大鼠肺组织CD14 mRNA表达增加,2、6、9、12、16h的表达量分别为0.976±0.180,1.148±0.218,1.026±0.033,0.988±0.129,0.970±0.125。大鼠肺组织NF-κBmRNA表达量也明显增加,2、6、9、12、16h的表达量分别为0.763±0.215,1.100±0.101,1.068±0.174,1.057±0.076和0.800±0.205。与NC组相比,二者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VV脓毒症大鼠肺组织CD14、NF-κB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脓毒症中明显升高,其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VV脓毒症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弧菌 脓毒症 脂多糖受体CD14 核因子-ΚB 基因
下载PDF
脂多糖受体复合物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冷伟建 宋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7-669,共3页
关键词 脂多糖受体复合物 基因多态性 感染易感性
下载PDF
脐血PCT、单核细胞表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脂多糖受体联合胃液细菌培养在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中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吴琦梁 王斌 +1 位作者 陈欣欣 欧阳学军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表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MONO-TREM1)、脂多糖受体(MONO-CD14)联合胃液细菌培养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早发性感染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早产儿70例为对... 目的探讨脐血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表面髓系细胞触发受体(MONO-TREM1)、脂多糖受体(MONO-CD14)联合胃液细菌培养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早发性感染早产儿35例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早产儿70例为对照组。分析胃液培养结果、脐血PCT、MONO-TREM1、MONO-CD14与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结果脐血PCT、MONO-TREM1、MONO-CD14、胃液细菌培养联合诊断早产儿早发性感染的特异度(91.43%)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误诊率(8.57%)低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脐血PCT、MONO-TREM1、MONO-CD14水平变化与早产儿早发性感染密切相关,其与胃液细菌培养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 脂多糖受体 胃液细菌培养 早产儿早发性感染
下载PDF
脂多糖受体复合体在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紫薇 卢弘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近年来,有研究结果表明人葡萄膜中的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对脂多糖(LPS)反应的固有模式识别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蛋白(MD)2及分化簇(CD)14。这一发现扩展了微生物触发因子和葡萄膜固有免疫在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机制中的... 近年来,有研究结果表明人葡萄膜中的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对脂多糖(LPS)反应的固有模式识别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4、髓样分化蛋白(MD)2及分化簇(CD)14。这一发现扩展了微生物触发因子和葡萄膜固有免疫在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机制中的解释。提示LPS受体复合物成分可能成为该病的治疗靶点。本文中笔者对LPS受体复合体在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葡萄膜炎动物模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虹膜色素上皮细胞 脂多糖受体复合体
原文传递
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时脂多糖结合蛋白和脂多糖受体CD_(14)的表达 被引量:14
13
作者 左国庆 何松 +1 位作者 刘长安 龚建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时脂多糖结台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脂多糖受体CD_(14)的表达及其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和葡萄糖喂养对照组,分别在饮水中加入乙醇(剂量5~12g&... 目的 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时脂多糖结台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脂多糖受体CD_(14)的表达及其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和葡萄糖喂养对照组,分别在饮水中加入乙醇(剂量5~12g·kg^(-l)·d^(-1))和相同量的葡萄糖。两组大鼠分别于4周和8周测定其血浆中内毒素(LPS)浓度及血清中ALT变化,同时用RT-PCR测定肝组织中LBP和CD_(14) mRNA的表达,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乙醇喂养组4周和8周时大鼠血浆LPS浓度分别为(129±21)pg/ml和(187±3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pg/ml和(53±11)pg/ml(t值分别为11.2和11.6. P<0.05); 乙醇组大鼠血清ALT浓度为(112±15)U/L 和(147±22)U/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2)U/L和(33±9)U/L(t值分别为5.9和20.6. P<0.05)。乙醇组大鼠肝组织中LBP和CD_(1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对照组肝组织中LBP和CD_(14) mRNA无明显表达,其病理变化也不明显。结论 乙醇能诱导大鼠血中LPS浓度升高和肝组织中LBP与CD_(14)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增高的LBP和CD_(14) mRNA能增加肝脏对LPS的敏感性,可能造成肝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表达 内毒素类 脂多糖受体抗原 CD14 LBP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的变化 被引量:19
14
作者 姚咏明 于燕 +2 位作者 吴叶 施志国 盛志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sCD14)与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sCD14诱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烧伤总面积大于70%患者22例,其中并发MODS者9例,非MODS者13例。分... 目的探讨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14(sCD14)与严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的关系及sCD14诱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烧伤总面积大于70%患者22例,其中并发MODS者9例,非MODS者13例。分别于伤后24小时、第3、7、14、21、28天收集血标本,检测sCD14、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大面积烧伤后第7天患者血清sCD14水平明显升高,且持续至伤后第3周。伤后第7、14、21天MODS组血清sCD14水平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5),其变化与循环内毒素呈显著正相关。同时,随着sCD14均值上升,患者死亡率亦逐渐增高。结论sCD14与严重烧伤后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衰竭 脂多糖受体 SCD14
原文传递
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龚建平 徐明清 +3 位作者 王小丽 陈莉 李琨 韩本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观测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mRNA的表达及其在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 (KCs)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 (剂量按 5mg/kg计算 )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测定血浆中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 目的 观测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受体CD14mRNA的表达及其在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 (KCs)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 (剂量按 5mg/kg计算 )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测定血浆中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TNF a及IL 6含量变化 ,同时观测不同时相点肝组织中CD14mRNA的表达及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与生理盐水组大鼠相比较。结果 在内毒素血症组大鼠中 ,随着血浆LPS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 ,肝组织中CD14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TNF a和IL 6含量也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伴随KCs激活和肝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表现为KCs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噬功能增强 ,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等变化。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 ,随着肝组织中CD14表达增强和血浆LBP增加 ,可介导KCs激活 ,产生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诱导或加重肝组织及其它器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脂多糖受体CD14 KUPFFER细胞 细胞因子 动物实验 感染
原文传递
烫伤后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文慧 姚咏明 +5 位作者 施志国 于燕 吴叶 陆连荣 常国友 盛志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烫伤后机体主要脏器脂多糖受体CD14(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2、24、48、72小时活杀动物。留取... 目的观察烫伤后机体主要脏器脂多糖受体CD14(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2、24、48、72小时活杀动物。留取组织标本或分离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组织或巨噬细胞CD14、TNFαmRNA表达。结果烫伤后肝、肺、肾、肠等组织CD14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分别于伤后12小时和48小时出现两个高峰。并且伤后腹腔巨噬细胞CD14mRNA表达也显著增强。烫伤后各组织TNFα基因表达均有所增强。肝、肺、肾组织CD14mRNA与TNFαmRNA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烫伤打击可能上调机体主要脏器CD14mRNA表达,并激活多种组织TNFα的基因表达。二者相互作用在介导内毒素所致多脏器损害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CD14 脂多糖受体 烧伤
原文传递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及其受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章云涛 丁国娟 方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其受体CD 14(CD 14)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重症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41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LBP和可溶性CD 14(sCD 14)浓度以及...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其受体CD 14(CD 14)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重症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41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LBP和可溶性CD 14(sCD 14)浓度以及发病后24 h内血清前降钙素(PCT)和内毒素(LPS)浓度,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LBP和sCD 14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升高(P均<0.01);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LBP水平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sCD 14则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LBP水平与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无显著相关性,与LPS呈显著正相关;而sCD 14与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P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LBP和sCD 14浓度均显著升高,LBP仅反映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而不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而sCD 14升高程度可提示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糖结合蛋白 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l4 前降钙素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时肝窦内皮细胞脂多糖受体CD_(14)蛋白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立里 龚建平 +1 位作者 罗云 刘长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窦内皮细胞(LSECs)中CD14蛋白台成和CD14基因的表达,以及CD14蛋白在内毒素介导 LSECs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经尾静脉注入脂多糖 (LPS,E coli O111:B4)5 mg/kg... 目的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窦内皮细胞(LSECs)中CD14蛋白台成和CD14基因的表达,以及CD14蛋白在内毒素介导 LSECs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经尾静脉注入脂多糖 (LPS,E coli O111:B4)5 mg/kg,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0(7照组)、3、6、12、24h活杀取材。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对LSECs进行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测定LSECs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FITC阳性细胞数;用原位杂交法测定LSEC中CD14 mRNA的表达。用原位胶原酶灌庄法分离大鼠LSECs,用不同浓度LPS(0、0.01、1、10、100 μg/ml)刺激 LSECs。并用 CD14抗体阻断 LSECs的 CD14蛋白后,再用不同浓度 LPS(0、0.01、1、10、100μg/ml)刺激LSECs。测定LPS介导LSEC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及CD14抗体对LSECs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 内毒素血症大鼠3、6、12和24 h时LSECs的MFI明显增加;FITC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分别为54.32%、65.8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窦内皮细胞 脂多糖受体 CD14蛋白 蛋白表达
原文传递
烫伤大鼠肝脏脂多糖结合蛋白和脂多糖受体CD14mR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文慧 姚咏明 +4 位作者 施志国 于燕 吴叶 陆连荣 盛志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与肝组织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大鼠 35 %TBSA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治疗... 目的 观察烫伤后肠源性内毒素移位与肝组织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大鼠 35 %TBSAⅢ度烫伤模型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和重组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治疗组。烫伤组和rBPI2 1 治疗组动物于伤后 12h活杀。留取肝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 NA表达及肝脏功能指标。 结果 烫伤后肝组织内毒素含量显著降增高 (P <0 .0 1) ,且肝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亦明显增多。给予rBPI2 1 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组织内毒素水平 ,并不同程度抑制组织LBP/CD14、TNFα基因表达。同时 ,rBPI2 1 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烫伤后移位内毒素聚积于肝脏 ,可明显刺激机体局部组织LBP/CD14mR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大鼠 肝脏 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CD14 mRNA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A
原文传递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内毒素与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亚颖 孙东明 +1 位作者 井丽娟 尹建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s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内毒素、LBP/CD14系统及TNF-α在SI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00-09—2004-09...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内毒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s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内毒素、LBP/CD14系统及TNF-α在SIR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00-09—2004-09对河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2例SIRS患儿分别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酶联免疫试验进行血内毒素、LBP、sCD14及TNF-α的定量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结果SIRS组内毒素、LBP、sCD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明显高于非MODS组,且LBP、sCD14的质量浓度均随内毒素水平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动态研究发现,恶化后内毒素、LBP、sCD14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恶化前,且TNF-α分别与LBP和sCD14呈显著正相关。将患儿血sCD14均值在不同范围进行分组比较发现,随sCD14水平的升高,SIRS患儿合并MODS的例数增多,病死率亦随之上升。结论全身炎症反应时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刺激机体合成和释放LBP、CD14的重要因素之一,而LBP、CD14又可增敏内毒素效应,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介导组织损伤。而且,sCD14水平与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变化对SIRS患儿的病情转归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内毒素 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