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蛋白-脂溶性药物纳米载体体系的自组装
1
作者 龚光明 陈美惠 +1 位作者 曹燕丽 王曙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人血清清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能够运输各种小分子物质分布全身。二硫键断裂法构建清蛋白姜黄素纳米粒子,以提高姜黄素溶解度及肿瘤靶向性能。方法二硫苏糖醇为变性剂,构建清蛋白姜黄素纳米粒子。高分辨电镜考察粒子的形貌... 目的人血清清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能够运输各种小分子物质分布全身。二硫键断裂法构建清蛋白姜黄素纳米粒子,以提高姜黄素溶解度及肿瘤靶向性能。方法二硫苏糖醇为变性剂,构建清蛋白姜黄素纳米粒子。高分辨电镜考察粒子的形貌和大小。考察了清蛋白变性过程中疏水区域变化、清蛋白姜黄素粒子在溶液中的释放行为及对肿瘤体内和体外靶向性。结果清蛋白姜黄素纳米粒子大小约150nm。表面疏水性测量结果显示,ANS相对荧光强度0min时为5492(5432—5673),2min时为2486(2319~2878),5min时为1998(1904—2317),10min时为1503(1280—1584),随变性时间延长,ANS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变性过程中,清蛋白疏水区域逐渐减少。清蛋白姜黄素纳米粒子40h之内释放了约50%的姜黄素。该粒子能够被肿瘤细胞摄取及在肿瘤组织中蓄积。结论清蛋白可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改善姜黄素的靶向性能,具有潜在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 组装 性药物 纳米载体体系
下载PDF
脂肪乳在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小静 高伟波 朱继红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7期98-101,共4页
脂肪乳临床主要应用于静脉营养,在药物中毒治疗方面,早期应用于局麻药物中毒,目前应用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钙通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脂溶性药物中毒的治疗。脂肪乳在脂溶性药物中毒治... 脂肪乳临床主要应用于静脉营养,在药物中毒治疗方面,早期应用于局麻药物中毒,目前应用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钙通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脂溶性药物中毒的治疗。脂肪乳在脂溶性药物中毒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脂相吸附,即快速且剂量较大的脂肪乳剂进入血液,在血管内形成一种扩大的脂相,可以吸附已经与组织结合的脂溶性药物,从而减轻药物毒性;脂肪乳作为治疗脂溶性药物中毒的新方法,可提高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降低血管抑制性,提高微循环灌注及心脏输出;另外,脂肪乳可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底物,且改善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及心肌的收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药物中毒 性药物 肪乳
下载PDF
油溶性药物中黄芩甙的HPLC分析
3
作者 左雄军 徐友志 徐秉坤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94-96,共3页
建立了脂性药物中黄芩甙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用H3PO4-Tris缓冲液和甲醇的线性梯度洗脱,少量的黄芩甙和共存于脂性药物中的许多其它成分在C3硅烷键合相上得到满意的分离,方法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回收率高.
关键词 HPLC 脂性药物 黄芩甙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脂肪肝的治疗与预后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英杰 李梦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仍以去除病因为主,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可选择适当的降血脂药物,并辅以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可使病情逆转。 一、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脂肪肝的病因主要包括:营养失调、药... 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仍以去除病因为主,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可选择适当的降血脂药物,并辅以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并可使病情逆转。 一、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脂肪肝的病因主要包括:营养失调、药物副作用、毒物中毒、大量饮酒、糖尿病、肥胖症、炎症、妊娠、糖皮质激素增多及代谢性疾病等,去除这些因素,控制原发病对脂肪肝的防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肪肝 肝细胞 甘油三酯 酒精性肪肝 马洛替酯 肪变性 临床应用 脂性药物 阴离子交换树 肪酸
下载PDF
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常明 蔡景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860-863,共4页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Herry等^[1]首次报道了将实心硅微针阵列芯片用于药物经皮释放的研究以来,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现了像实心微针、中空微针、金属微针、硅微针、聚合物微针等一系列微针,导入...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Herry等^[1]首次报道了将实心硅微针阵列芯片用于药物经皮释放的研究以来,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现了像实心微针、中空微针、金属微针、硅微针、聚合物微针等一系列微针,导入的药物从刚开始的小分子药物及高亲脂性药物到目前的大分子药物、蛋白质、混悬液,甚至是微粒体^[2-3],经皮药物导入的效率和剂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与皮下注射相当的疗效。本文就经皮微针药物导入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整形外科 微针阵列 药物导入 应用 大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 脂性药物 皮下注射
下载PDF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新刚 赵庆春 +3 位作者 乔明曦 胡海洋 赵秀丽 陈大为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关键词 性药物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表面活性剂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自我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被引量:9
7
作者 徐琛 张钧寿 《药学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自我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特点 ,形成机制 ,目前采用的处方组成等进行了综述 ,并对该系统的质量 ,影响因素及制剂学应用作了一般性介绍。
关键词 药物传递系统 乳化 性药物 平衡相图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防治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春梅 濮琦琳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期86-87,共2页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即解毒)的器官。临床所用的绝大多数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尤其是口服的非极性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后,在某些酶类如单氢氧化...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即解毒)的器官。临床所用的绝大多数药物大多经肝脏代谢.尤其是口服的非极性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后,在某些酶类如单氢氧化酶、水解酶、乙酰转移酶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随胆外或尿液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临床防治 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 消化道吸收 乙酰转移酶 性药物 药物代谢
下载PDF
碳肾串联血透抢救维持性血透患者药物蓄积致昏迷二例报告
9
作者 贺显富 刘加林 何珊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7期649-649,共1页
关键词 维持性血透患者 性药物中毒 体内蓄积 抢救报告 碳肾串联 小分子物质 昏迷 毒物中毒 代谢产物 性药物
下载PDF
脂质体口服给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木拉提.克扎衣别克 高晓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4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质体 口服给药 研究进展 性药物
下载PDF
中药脂质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智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587-590,共4页
关键词 中药质体 靶向给药系统 药物载体 性药物 水溶性 载体制剂 两亲性 生物膜
下载PDF
Yissum/Aurum合作开发创新性口服药物传输技术
12
《国外药讯》 2009年第7期29-29,共1页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公司在2009年以色列生物技术展上宣布,其已与Aurum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纳米技术控制的药物释放平台,以增加口服脂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该项技术由Hebrew大学药学院的Simon Benita教授开发。
关键词 合作开发 药物传输 口服 生物利用度 性药物 生物技术 药物释放 纳米技术
下载PDF
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13
作者 曹亚平 《医药与保健》 1998年第9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不良影响 胎儿发育 性药物 优生知识 妊娠期疾病 用药时间 胚胎发育 产生毒性反应 药物毒性 胚胎发生
下载PDF
基于卵磷脂的反胶束体系对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晓丹 王晓晖 何晓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5-1279,共5页
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溶剂,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反胶束体系,并利用碘光谱法和水增溶量法测定了反胶束体系的临界反胶束浓度(CRMC)。两种方法测得的CRMC值为(2.37±0.15)%和(1.78±0.34)%。测得脂溶性药物水杨酸在IPM和含... 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溶剂,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反胶束体系,并利用碘光谱法和水增溶量法测定了反胶束体系的临界反胶束浓度(CRMC)。两种方法测得的CRMC值为(2.37±0.15)%和(1.78±0.34)%。测得脂溶性药物水杨酸在IPM和含0.04和0.15 g/ml卵磷脂的反胶束体系中的溶解度分别为35.86、47.66和65.17 mg/ml。以离体小鼠皮肤为屏障,考察了载水杨酸以及水溶性药物水杨酸钠的反胶束体系的透皮性能。结果显示,随反胶束体系中水杨酸含量(2、4和8 mg/ml)的增加,药物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度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增加。在含不同浓度(5%~30%)卵磷脂的反胶束体系组中,水杨酸钠的渗透系数均显著高于饱和溶液组;水杨酸钠的渗透系数随反胶束体系中卵磷脂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情况,其中卵磷脂浓度为15%时渗透系数最高,为5.99×10^(-3) cm/h,饱和溶液组仅5.58×10^(-5) cm/h。结果提示,反胶束体系对脂溶性的水杨酸和水溶性的水杨酸钠均有良好的促进透皮转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 反胶束 临界反胶束浓度 透皮 水溶性药物 性药物 水杨酸 水杨酸钠
原文传递
脂肪乳剂在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雯雯 胡亚兰 +2 位作者 张绵 朱占占 郑鸿翔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在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应的解毒药...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在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相应的解毒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脂肪乳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型利肽钠(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值[(58.88±7.91)%]比对照组患者[(53.49±7.7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及酸碱度(pH)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脂肪乳剂对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其心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性药物中毒 肪乳剂 心功能 血气指标
原文传递
特殊纳米粒的研究进展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乐 周世文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020-1022,共3页
关键词 纳米粒 肿瘤治疗 药物传递 脂性药物 共价结合 药物剂量 降低毒性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 体内消除 粒子 纳米球 纳米囊 亲水性 释药性 NP
下载PDF
老年人用药特点
17
作者 张锐利 王秀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用药特点 老年人 血浆蛋白结合率 毒副作用 巴比妥类 人血浆蛋白 洋地黄毒甙 香豆素类 肝脏代谢 普萘洛尔 脂性药物 血脑屏障 左旋多巴 精神障碍 血浓度 肝功能 氯霉素 阿托品 地高辛 出现
下载PDF
超声促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艳清 李世荣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超声促渗技术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运动医学 性药物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雨芹 宋春江 《现代临床医学》 2013年第2期85-86,89,共3页
依达拉奉(edaravone),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3-methyl-1-phenyl-pyrazolin-5-one),含亲脂性基团,为脂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膜通透性,静脉给药可清除羟基基团,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edaravone),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3-methyl-1-phenyl-pyrazolin-5-one),含亲脂性基团,为脂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膜通透性,静脉给药可清除羟基基团,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心脑肺肾等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1],尤其在神经系统中,有着一定的临床疗效,也是目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备受关注的一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依达拉奉 性药物 自由基清除剂 临床疗效 膜通透性 羟基基团 静脉给药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舒它蓝锌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2-乙氧基乙醇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树坤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应用顶空进样方式,DB-624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模式,外标法定量测定脂溶性药物(舒它蓝锌)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2-乙氧基乙醇的残留量。结果N.N-二甲基甲酰胺和2-乙氧基乙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500μg/ml和2~100μg/ml... 本文应用顶空进样方式,DB-624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模式,外标法定量测定脂溶性药物(舒它蓝锌)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2-乙氧基乙醇的残留量。结果N.N-二甲基甲酰胺和2-乙氧基乙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500μg/ml和2~100μg/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7和0.9995;回收率分别在98.2%~111.2%和96.1%~107.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9%和1.9%,最低检测浓度均为1.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性药物 N.N-二甲基甲酰胺 2-乙氧基乙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