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毒性损伤及表面标志的影响
1
作者 王乐乐 商雨晴 +4 位作者 屈媛媛 刘依文 邱越 李妍 金芳多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损伤的效应,并分析姜黄素对干细胞脂毒性损伤及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MSCs的基础上,建立棕榈酸诱导细胞脂质氧化模型,筛选姜黄素拮抗脂质氧化而保护细胞的合适... 目的探讨棕榈酸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损伤的效应,并分析姜黄素对干细胞脂毒性损伤及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MSCs的基础上,建立棕榈酸诱导细胞脂质氧化模型,筛选姜黄素拮抗脂质氧化而保护细胞的合适浓度,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染料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抗体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表面标志表达的变化。结果分离的MSCs不表达CD45、CD79a、CD34、CD14和HLAⅠ,CD105、CD73和CD90的阳性率分别为97.8%、100%和100%;对照组,75、150、300µmol/L棕榈酸剂作用于细胞24 h后,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4±4.7)%、(89.6±5.2)%、(85.2±6.6)%和(76.1±5.8)%,随着棕榈酸剂浓度增加,活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检测对照组、棕榈酸组(75µmol/L)、姜黄素组(7.5µmol/L)和两者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活力,活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5.3±6.6)%、(84.6±7.1)%、(95.3±5.8)%和(90.3±7.2)%。低浓度的姜黄素本身对细胞活力和线粒体无影响,但对棕榈酸触发活性氧有抑制作用,并阻止棕榈酸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其对细胞活力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活性氧对线粒体损伤有关;经棕榈酸处理后CD105和CD73表达下降,而姜黄素可恢复CD105和CD73的表达,稳定其表型。结论棕榈酸因激发活性氧而损伤MSCs,降低细胞活力,并影响MSCs表面的标志物CD105和CD73表达;姜黄素可减少由棕榈酸引起的活性氧,保护细胞活力,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恢复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和CD7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脂毒性损伤 表面标志物
下载PDF
FUNDC1对高脂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鹏 张年荣 +2 位作者 谢紫洁 欧阳昌汉 余开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208-213,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自噬受体蛋白(FUNDC1)过表达对高脂诱导的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腺病毒过表达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中FUNDC1,加入棕榈酸建立高脂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空载组、高脂+FUNDC1组;分别检... 目的探讨自噬受体蛋白(FUNDC1)过表达对高脂诱导的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腺病毒过表达EA.hy926人血管内皮细胞中FUNDC1,加入棕榈酸建立高脂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空载组、高脂+FUNDC1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高脂组比较,高脂+FUNDC1组存活率显著上升(P<0.01)、活性氧含量显著下降(P<0.01)、膜电位去极化比例显著下降(P<0.01)、ATP含量显著上升(P<0.05);对于LC3、P62的表达水平,高脂组、高脂+空载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高脂+FUNDC1组与高脂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FUNDC1通过介导自噬,对高脂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DC1 脂毒性损伤 自噬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减轻棕榈酸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亚丹 艾景雪 +2 位作者 高瑞 李运丽 张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685-1692,共8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对数期H9c2细胞分6组,即对照组,棕榈酸(400μmol/L)组,丹参酮ⅡA 20μmol/L组和棕榈酸+丹参酮ⅡA(5、10、20μmol/L)组,另外引入棕榈酸+CCT0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棕榈酸诱导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模型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对数期H9c2细胞分6组,即对照组,棕榈酸(400μmol/L)组,丹参酮ⅡA 20μmol/L组和棕榈酸+丹参酮ⅡA(5、10、20μmol/L)组,另外引入棕榈酸+CCT020312组与棕榈酸+CCT020312+丹参酮ⅡA 20μmol/L组考察通路激活状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H9c2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转录激活因子4(ATF4)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GRP78、ATF4、CHOP、Caspase-3、Caspase-9、Caspase-12、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棕榈酸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0.01),GRP78、ATF4、CHOP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H9c2细胞的凋亡率升高,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也显著增大(P <0.01),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与棕榈酸组比较,棕榈酸+丹参酮ⅡA(5、10、2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 <0.01),GRP78、ATF4、CHO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1),H9c2细胞的凋亡率降低,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也显著减小(P <0.01),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1),均具有剂量依赖性,且棕榈酸+丹参酮ⅡA 10μmol/L组(P <0.05)和棕榈酸+丹参酮ⅡA 20μmol/L组(P <0.05)变化显著。加入PERK通路激活剂CCT020312作用后,与棕榈酸组比较,棕榈酸+CCT020312组的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细胞凋亡率,GRP78、ATF4、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再经过丹参酮ⅡA处理,与棕榈酸+CCT020312组比较,棕榈酸+CCT020312+丹参酮ⅡA组的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例,细胞凋亡率,GRP78、ATF4、CHOP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回降(P <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减轻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其机制与其通过抑制PERK信号通路活化来减轻棕榈酸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并且控制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脂毒性损伤 凋亡 内质网应激 PERK信号通路 棕榈酸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