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袁志明 林泽旭 +1 位作者 陈水莲 林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激光结合组患者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皮肤生理指标(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97.92%vs.81.25%,χ^(2)=7.144,P=0.008)。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高于干扰素组(P<0.01);2组经皮失水率低于治疗前,皮肤含水率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干扰素组(P<0.01);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低于干扰素组(P<0.01)。激光结合组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14.58%,χ^(2)=1.786,P=0.181)。结论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可增强疗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皮肤状态,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结果 安全
下载PDF
98岁患者大型脂溢性角化病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黄建国 黄朝頔 +1 位作者 龚启英 李桂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064-2069,共6页
患者女,98岁,右侧颞部长褐色皮疹20年。皮肤科情况:右侧颞部长新生物,呈花蕊状,大小约为30 * 35 * 10 mm3。采用活检钳法活检。组织病理学示:角化过度,表皮显著增厚以棘层肥厚明显,乳头瘤样增生可见,角质囊肿及基底样细胞分布明显。诊断... 患者女,98岁,右侧颞部长褐色皮疹20年。皮肤科情况:右侧颞部长新生物,呈花蕊状,大小约为30 * 35 * 10 mm3。采用活检钳法活检。组织病理学示:角化过度,表皮显著增厚以棘层肥厚明显,乳头瘤样增生可见,角质囊肿及基底样细胞分布明显。诊断:脂溢性角化病(棘层肥厚型)。治疗:外用药物并随访。本研究有三大特点:年龄大﹑皮损大﹑活检钳法,三者均极少见,并取得了满意结果;本研究技术操作简便,痛苦小,无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8岁 大型皮损 活检钳法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
3
作者 姚凤鸣 钱芳芳 胡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rb-bFGF)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的效果。方法:选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面部SK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rb-bFGF)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的效果。方法:选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2例面部SK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均进行调Q激光治疗(波长532 nm),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b-bFGF凝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疼痛程度、痂皮完全脱落时间、遗留红斑持续时间、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创面痂皮完全脱落时间、遗留红斑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LQI除治疗维度外其他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对照组为6.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bFGF凝胶联合调Q激光治疗面部SK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减轻恢复期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重组牛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调Q激光
下载PDF
调Q 532 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静娴 高颖 +2 位作者 王秀文 王丽丽 李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调Q 532 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联合组93例... 目的:探讨调Q 532 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86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联合组93例患者采用调Q 532 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衣物选择评分、患者的日常活动评分、症状与躯体感受评分、心理感受程度评分方面及DL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联合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Q 532 nm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较单纯采用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 532 nm激光 超脉冲CO_(2)激光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术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臧娅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冷冻疗法治疗... 目的: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皮损面积1~3 cm^(2)是脂溢性角化病患者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较好,患者疼痛较轻,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点阵激光 冰冻疗法 疼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浅表超密针刺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吕强 李建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超密针刺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SK)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市健宫医院皮肤科诊治的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36例,采用浅表超密针刺... 目的:探讨浅表超密针刺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SK)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北京市健宫医院皮肤科诊治的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36例,采用浅表超密针刺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共36例,均治疗1次,治疗后1个月对治疗效果、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83.33%、77.78%,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91.67%,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均于两周内愈合,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色素沉着、红斑等)发生率分别为16.67%、19.44%,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浅表超密针刺治疗早期脂溢性角化病安全有效,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超密针刺 早期 二氧碳点阵激光
下载PDF
液氮冷冻与Q开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葛玉婷 赵孙秀 +1 位作者 林丁涵 秦晓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1-0024,共4页
本研究综合分析比较液氮冷冻与Q开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实施液氮冷冻治疗)和观察组(39例,实施液Q... 本研究综合分析比较液氮冷冻与Q开关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1例,实施液氮冷冻治疗)和观察组(39例,实施液Q开关激光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WHO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0.24%(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6%、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脂溢性角化病中采用Q开关激光与液氮冷冻均具有较好的效果,Q开关激光更有利于创面愈合,缓解疼痛,并预防或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综合考量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 Q开关激光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调Q53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8
作者 李烁 薛文杰 《大医生》 2024年第16期39-41,共3页
目的 对比调Q53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 目的 对比调Q532激光与液氮冷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Q53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调Q53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高,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532激光 液氮冷冻
下载PDF
基底细胞癌伴发脂溢性角化皮肤镜表现1例
9
作者 刘晓洁 张峻岭 柳君如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左颧部蓝黑色肿物2年”就诊,组织病理回报结节型基底细胞癌(BCC)并发激惹型脂溢性角化(SK),予外科手术切除。本例考虑为碰撞瘤改变,皮肤镜特征典型,BCC并发SK临床罕见。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碰撞瘤 皮肤镜
下载PDF
老年性脂溢性角化病14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列华 胡云峰 +6 位作者 谢明 赵刚 徐瑾 陆涛 林页新 林泽 赵永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8-1039,共2页
脂溢性角化病(SK)又名老年疣(Verrucasenilis)、基底细胞乳头瘤(Basalcellpapillom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表皮内良性肿瘤,男性多见,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临床易与多种良、恶性皮肤肿瘤相混淆,诊断中不时遇到困难,而导致... 脂溢性角化病(SK)又名老年疣(Verrucasenilis)、基底细胞乳头瘤(Basalcellpapillom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表皮内良性肿瘤,男性多见,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临床易与多种良、恶性皮肤肿瘤相混淆,诊断中不时遇到困难,而导致治疗方法选择错误。为了探索老年性SK的临床与病理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本文对我院皮肤科80年代以来病理诊断为SK的1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临床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2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天文 李春英 黄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9-281,共3页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黑色丘疹性皮病不应看作独立疾病,而是早期发生的脂溢性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例分析 肿瘤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晶晶 郑华 +1 位作者 刘国辉 陈晓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82-1584,共3页
关键词 因素 机制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特点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薇薇 涂平 +2 位作者 杨淑霞 李航 汪旸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总结中国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为皮肤镜鉴别诊断色素性皮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图像。结果:共分析了100例患... 目的:总结中国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为皮肤镜鉴别诊断色素性皮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图像。结果:共分析了100例患者的110个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最主要的皮肤镜指征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粉刺样开口(63.6%),发卡样血管和沟脊结构(均为42.7%)、粟粒样囊肿(40%)及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30.9%)。加用皮肤镜后可将肉眼诊断的准确率提高39.1%。结论:"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内衬血管"是脂溢性角化病的一种特异皮肤镜结构,组织病理上对应棘层肥厚型。以临床为基础,使用皮肤镜能明显提高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下载PDF
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景荣 韩世新 +2 位作者 崔丽平 白艳玲 宋智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皮肤镜诊断法诊断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临床疑诊为其他疾病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分别采用两步法与新的诊断法对所有患者行皮肤镜诊断,计算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3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皮肤镜诊断法诊断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临床疑诊为其他疾病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分别采用两步法与新的诊断法对所有患者行皮肤镜诊断,计算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30例临床非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中,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岁。两步法诊断的准确率为70%,新诊断法的准确率为90%。130例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皮肤镜指标依次为清楚的边界(70%)、沟壑样结构(49.2%)、乳黄色角栓(38.5%)、粉刺样开孔(36.9%)、多发性粟丘疹样囊性结构(24.6%)和云母样结构(23.1%)。最常见的皮肤镜模式为沟壑样模式、隐窝模式、云母样模式及均质性模式。结论:新的诊断法可显著提高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诊断
下载PDF
Q开关532nm激光、铒激光、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海林 胡白 +1 位作者 姚秀华 张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5-1347,共3页
将108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铒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根据患者每次治疗前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停工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优于Q开关532... 将108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铒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根据患者每次治疗前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停工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优于Q开关532 nm激光组及铒激光组;患者疼痛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有效率和术后局部色素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开关532 nm激光 铒激光 强脉 冲光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表皮中TGF-βⅠ型和Ⅱ型受体表达下调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颖 何威 +3 位作者 林自华 阎国富 何云志 黄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GF-βR)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 e PCR)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GF-βR)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 e PCR)和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及正常对照皮肤中I型和Ⅱ型TGF-β受体(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结果TGF-βRⅠ和TGF-βRⅡ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较正常表皮显著降低。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皮TGF-β受体表达下调有助于表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促进了该表皮肿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Β 生长因子-Β受体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96例和日光性角化病2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施健 缪旭 林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4-705,716,共3页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与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96例SK和28例A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①SK好发于中老年人,而AK好发于老年人;②S...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与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96例SK和28例A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①SK好发于中老年人,而AK好发于老年人;②SK皮损好发于头面、躯干及四肢,而AK好发于头、面和颈等光暴露部位;③组织病理:SK以角化型和棘层肥厚型为主,而AK以原位癌型和萎缩型为主;④S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70.83%,而A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46.43%,临床上易将AK误诊为SK。结论 AK发病晚于SK,临床上AK误诊率高于SK,两者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 临床表现 组织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12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石丽君 俞晖 +1 位作者 杨慧敏 张国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12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六种类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象均可见到,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9%,头、面、颈...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12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六种类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象均可见到,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9%,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53.9%,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89例,临床误诊率30.47%。结论发病年龄虽有提前,但年龄的增加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率仍成正比;暴露区域比非暴露区域更易患病,过度日光照射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临床常易误诊,需与相关皮肤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组织
下载PDF
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鲁元刚 伍津津 +3 位作者 杨宏珍 贺洋 杨亚东 郑小丽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2-94,136,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脂溢性角化病15例患者。将20%的5-ALA溶液浸润薄海绵片后覆盖面部皮损处,避光3h。移除湿敷海绵,用波长为635nm的激光照射病灶部位,能量密度120J/cm2,照射时间15~2... 目的观察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脂溢性角化病15例患者。将20%的5-ALA溶液浸润薄海绵片后覆盖面部皮损处,避光3h。移除湿敷海绵,用波长为635nm的激光照射病灶部位,能量密度120J/cm2,照射时间15~20min。治疗后10d、1个月复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0d,13例患者完全治愈,2例第2次治疗后1个月治愈。患者满意率为100.0%。结论局部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疗效显著,美容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5-氨基乙酰丙酸
下载PDF
Livin,Survivin和Fas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向前 莫令君 +1 位作者 李健清 邓列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0-893,共4页
目的观察Livin在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Survivin和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SK组织中Livin,Survivin和Fas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和Survivin... 目的观察Livin在皮肤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Survivin和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SK组织中Livin,Survivin和Fas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和Survivin在S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50%和77.50%)均高于正常包皮组织(10.0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s在SK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97.50%)与正常包皮组织(90.00%)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SK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Fas在SK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者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在SK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皮损大小、发病部位、皮损数目无关(P均>0.05)。结论 SK的发生可能与Livin基因表达上调有关;Livin与Survivin两者在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路径;Livin与Fas两者在SK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 SURVIVIN FAS 免疫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