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胰腺炎患者脂肪吸收障碍的诊断:餐后血浆阿朴脂蛋白B-48——一项新的间接试验
1
作者 李双燕 李绍敏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71-171,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脂肪吸收障碍 诊断 餐后血浆脂蛋白
下载PDF
雌激素状态将影响更年期之后女性的脂肪吸收与囤积部位 被引量:1
2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8-588,共1页
据关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网站(2013-04-12)报道,女性过多的脂肪会囤积于臀部及大腿部位,而男性则是在胃部,但在更年期过后,女性的多余脂肪也会与男性一样储存在胃部周围。这显示了雌激素的分泌与脂肪囤积部位是有关联的,这... 据关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网站(2013-04-12)报道,女性过多的脂肪会囤积于臀部及大腿部位,而男性则是在胃部,但在更年期过后,女性的多余脂肪也会与男性一样储存在胃部周围。这显示了雌激素的分泌与脂肪囤积部位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过去曾被指出,但机制一直还缺乏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状态 脂肪吸收 更年期 女性 科学院 大腿部 胃部 男性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哲旭 王文平 +3 位作者 陈卓 邹彦龙 颜青龙 王珍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901-906,共6页
目的探讨引起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重庆市铜雀台整形医院、重庆市好美整形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198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单因素及多因... 目的探讨引起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重庆市铜雀台整形医院、重庆市好美整形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198例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液指标与脂肪吸收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预测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血红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术后高脂肪吸收率的危险因素;BMI、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57、0.184、0.829,95%CI值分别为0.303~0.611、0.073~0.296、0.703~0.9552,说明超氧化物歧化酶可预测脂肪吸收发生的概率。结论自体脂肪移植的吸收率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脂肪吸收率有很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隆乳术 脂肪吸收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脂肪酸吸收的机制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娜 赵彬洁 褚巧云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脂肪酸代谢通过增强脂质合成、促进生物膜质更新和分解代谢提供能量及大分子,从而支持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耐药性。细胞内的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自身合成和外源吸收。脂质吸收增强有助于肿瘤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脂肪酸进入细胞... 脂肪酸代谢通过增强脂质合成、促进生物膜质更新和分解代谢提供能量及大分子,从而支持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耐药性。细胞内的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自身合成和外源吸收。脂质吸收增强有助于肿瘤的形成和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脂肪酸进入细胞可通过蛋白辅助的方式进行,其相关分子主要包括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此外,脂肪酸也可通过巨胞饮途径进入细胞。因此,探索和明确脂肪酸的吸收方式和相关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可以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脂肪 脂肪吸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对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汪骏峰 张枫琳 +1 位作者 江青艳 王松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04,共7页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调控因子,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从而参与调控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VEGFC还参与调控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这一过程,进而影响动物肠道的脂肪消化吸收。本文主要阐述了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了VEGFC及VEGFR3对乳糜管结构和淋巴内皮细胞(LECs)连接方式的调控机制,以期深入了解VEGFC及其受体在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肠道 脂肪消化吸收 调控
下载PDF
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脂肪酸吸收和肠道发育及代谢相关基因 GLUT2和PepT1 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赵羽彤 陈兴勇 +3 位作者 刘政权 常鹏辉 彭锦州 吉倩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3-921,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早期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吸收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淮南麻黄鸡雏鸡189只,随机均分为3组,育雏温度分别为33、30和27℃(2.5 d后3组育雏温度统一为3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分别于0.5、1、1.5...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早期育雏温度对雏鸡卵黄囊吸收和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淮南麻黄鸡雏鸡189只,随机均分为3组,育雏温度分别为33、30和27℃(2.5 d后3组育雏温度统一为3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分别于0.5、1、1.5、2、2.5、7和14日龄从每个重复取3只雏鸡,称重后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检测,屠宰取卵黄囊用于脂肪酸组成分析(1.5 d内),取各段小肠制作切片并观察,荧光定量分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30℃组雏鸡14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除育雏1.5 d外,卵黄囊重在各温度组间无显著差异。卵黄囊脂肪酸主要由C16∶0、C18∶1n9t、C18∶0、C18∶2n6t组成,脂肪酸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日龄雏鸡脾脏重在30℃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且血清IgM和IgY水平均显著高于33℃组(P<0.05)。30℃组雏鸡14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33℃组,但回肠显著低于27℃和33℃组(P<0.05)。30℃组雏鸡回肠GLUT2和PepT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组(P<0.05)。[结论]育雏早期温度对雏鸡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33℃育雏有助于前1.5 d卵黄囊吸收,30℃育雏有助于雏鸡体重增加、小肠形态发育、雏鸡免疫水平提高及肠道营养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麻黄鸡 育雏温度 卵黄囊 脂肪吸收 绒隐比 肠道发育
下载PDF
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对大鼠胃肠道吸收脂肪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乔金丽 王曙光 +1 位作者 倪凯 郭世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6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研究3种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对大鼠胃肠道吸收脂肪的影响,初步筛选出能抑制胃肠道脂肪吸收的中药复方制刑。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给予一致量的脂肪乳,再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收集48h内粪便,通过重量法... 目的:研究3种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对大鼠胃肠道吸收脂肪的影响,初步筛选出能抑制胃肠道脂肪吸收的中药复方制刑。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给予一致量的脂肪乳,再灌胃给予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收集48h内粪便,通过重量法测粪便中的总脂含量来评价3种中药制刑对大鼠胃肠道吸收脂肪的影响。结果:给1号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的大鼠,其粪便中的总脂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1号中药复方减肥口服液具有抑制胃肠道脂肪吸收的作用,对大鼠有一定的减肥消脂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减肥口服液 大鼠 胃肠道脂肪吸收
下载PDF
牛磺酸对鲫鱼脂肪消化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小锋 王治业 +2 位作者 周剑平 栗强 邱小琮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3-454,共2页
将0.20%、0.40%、0.60%、0.80%的牛磺酸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鲫鱼(45~52 g)15 d后,测定脂肪消化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牛磺酸可极显著地提高鲫鱼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率(P〈0.01);其中,0.40%组效果最佳,比对照组提高... 将0.20%、0.40%、0.60%、0.80%的牛磺酸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鲫鱼(45~52 g)15 d后,测定脂肪消化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牛磺酸可极显著地提高鲫鱼对脂肪的消化吸收率(P〈0.01);其中,0.40%组效果最佳,比对照组提高10.19%。脂肪消化率的提高,是牛磺酸促进鱼体生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鲫鱼 脂肪消化吸收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脂肪吸收的改变(^14CO2呼吸试验法)
9
作者 张宇同 徐乐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8-229,共2页
本文对34例贲门癌切除术后病(13例全胃切除术及21例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用^14CO2呼吸试验的方法,观察脂肪吸收的改变,并进行远期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评价。初步观察,两种术式对上述改变无明显差别,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后,症状较多... 本文对34例贲门癌切除术后病(13例全胃切除术及21例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用^14CO2呼吸试验的方法,观察脂肪吸收的改变,并进行远期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评价。初步观察,两种术式对上述改变无明显差别,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后,症状较多。作者建议根据指征可优先考虑全胃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全胃切除术 ^14CO2呼吸试验 脂肪吸收
原文传递
海带阻止脂肪吸收
10
作者 信莲 《保健与生活》 2014年第6期42-42,共1页
研究发现,海带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阻止身体吸收脂肪,对减肥瘦身大有好处。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带中含有的藻脘酸盐能有效抑制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一种藻脘酸盐含量攀升4倍之后,人体对抗脂肪吸收的能力... 研究发现,海带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阻止身体吸收脂肪,对减肥瘦身大有好处。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带中含有的藻脘酸盐能有效抑制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一种藻脘酸盐含量攀升4倍之后,人体对抗脂肪吸收的能力将提升75%。也有人说,虽然海带的研究成果喜人,但防止发胖最好的办法还是少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吸收 海带 纽卡斯尔大学 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 酸盐
原文传递
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瘤胃消化以及瘤胃上皮细胞基因表达情况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影响
11
作者 Gao X Oba M 《饲料博览》 2016年第11期54-54,共1页
试验旨在讨论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率、原位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瘤胃上皮细胞内与VF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内p H调节机制的不同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产生的影响。试验选取14头植有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奶牛(产奶天数119&#... 试验旨在讨论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率、原位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瘤胃上皮细胞内与VF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内p H调节机制的不同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产生的影响。试验选取14头植有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奶牛(产奶天数119±47.2 d;平均体重640±47.9 kg),饲喂高谷物饲粮,30%自由采食,包括18 d适应期和7 d试验和数据采集期。随机选取8头奶牛饲喂的干物质摄入量(DMI)达到最低中毒指数(一定的DMI使p H<5.8;0.10±0.16 p H×min·kg-1DMI),称为SARA低风险组(LS);随机选取5头奶牛饲喂的DMI达到最高中毒指数(3.72±0.19 p H×min·kg-1DMI),称为SARA高风险组(HS)。LS组的最低p H 5.75和平均瘤胃p H 6.33均高于HS(5.33与5.98)组。此外,LS组瘤胃p H<5.8持续的时间和范围较低,分别为24.9 min·d-1、2.94 p H×min·d-1,HS组较高,分别为481min·d-1、102 p H×min·d-1。虽然LS组奶牛和HS组奶牛的DMI、产奶量和乳成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LS组奶牛牛奶脂肪浓度有增高趋势,含量为3.36%,而HS组奶牛为2.93%。LS组和HS组奶牛VFA吸收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原位碳水化合物和中型洗涤纤维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LS组奶牛细胞中与羊毛甾醇合成酶(LSS)相关的m RNA含量高于HS组奶牛。此外,LS组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HMGCS1)高于HS组。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的试验中,即使瘤胃上皮中与VFA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可能与SARA风险存在关联,LS组和HS组奶牛不同瘤胃p H仍难以解释VFA吸收率的不同。SARA风险不能归结于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发酵,因为瘤胃中原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在两组牛之间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酸中毒 挥发性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 基因表达 原位瘤胃消化率
下载PDF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瑞娟 宋慧锋 高全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42-146,共5页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根据面部不同区域的不同生理结构有选择性的进行填充,来实现面部整体的对称及美观。对获取的脂肪进行物理机械加工或添加外源性因子,提高了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延长了脂肪填充的有效时间,对面部美容及畸形修复疗效...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根据面部不同区域的不同生理结构有选择性的进行填充,来实现面部整体的对称及美观。对获取的脂肪进行物理机械加工或添加外源性因子,提高了移植脂肪的成活率,延长了脂肪填充的有效时间,对面部美容及畸形修复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目前,脂肪移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体吸收现象,由于面部生理结构复杂,因此,影响面部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因素也相对复杂。本文就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 面部脂肪移植成活率 面部生理结构 脂肪填充体积 自体脂肪吸收
下载PDF
标记脂肪进入中央乳糜管途径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玉兰 赵玲辉 +5 位作者 张雅芳 刘慧冬 张云芳 刘宝全 杨树才 王云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追踪观察染料颗粒由肠腔进入中央乳糜管的途径,证明肠壁内淋巴管前通路的存在。方法:用苏丹黑B标记的脂肪喂食大鼠。光、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内,小肠各段颗粒出现的部位。结果:(1)上皮细胞内及其间的组织液池内充满染料颗粒。(2)染... 目的:追踪观察染料颗粒由肠腔进入中央乳糜管的途径,证明肠壁内淋巴管前通路的存在。方法:用苏丹黑B标记的脂肪喂食大鼠。光、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内,小肠各段颗粒出现的部位。结果:(1)上皮细胞内及其间的组织液池内充满染料颗粒。(2)染料颗粒经上皮细胞间的组织液池开口穿过基膜裂隙进入固有层的组织液池。(3)组织液池无内皮细胞形成的壁。(4)中央乳糜管的内皮细胞胞浆内充满染料颗粒,部分颗粒见于小泡内或内皮细胞的连接处。结论:(1)从上皮细胞的组织液池至中央乳糜管前的途径可视为小肠的淋巴管前通路。(2)脂肪进入中央乳糜管是通过空泡转运或内皮细胞连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管 脂肪吸收 淋巴管前通路 内皮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13)C呼气实验与脂肪代谢障碍的检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万木 陈大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7-57,共1页
介绍了用13C-三辛酸甘油酯为标记药物通过呼气实验诊断脂肪代谢疾病的方法,进而引出了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类似药物来诊断同样疾病的研究.结果指出,两种方法是等效的,由于稳定同位素对人体无害。
关键词 脂肪吸收障碍 呼气实验 碳13 代谢疾病
下载PDF
小肠消化吸收和胰腺外分泌功能实验在临床中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旺加 《西藏医药》 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小肠消化吸收功能 胰腺外分泌功能 实验 检测 脂肪吸收实验 糖类吸收试验
下载PDF
吸收不良综合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中华 《西藏医药》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吸收不良综合征 难治性疾病 内科住院病人 消化不良 脂肪吸收障碍 肠道菌群紊乱 门诊诊断 伪膜性肠炎
下载PDF
鱼类脂肪与脂肪酸的转运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艾庆辉 严晶 麦康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868,共10页
由于鱼油资源短缺,植物油在水产饲料中广泛使用。然而,随之而来的鱼体脂肪异常沉积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养殖鱼类健康。脂肪的沉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脂肪的合成、转运和分解。到目前为止,在鱼类中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植物... 由于鱼油资源短缺,植物油在水产饲料中广泛使用。然而,随之而来的鱼体脂肪异常沉积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养殖鱼类健康。脂肪的沉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脂肪的合成、转运和分解。到目前为止,在鱼类中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植物油替代鱼油影响脂肪沉积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脂肪的合成和分解,有关脂肪转运的研究十分缺乏。脂肪转运不仅是影响组织脂肪沉积的重要因素,而且在机体脂稳态和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综述了鱼类脂蛋白的种类和组成,鱼类对脂肪和脂肪酸的转运,营养因素对脂肪和脂肪酸转运的影响,指出了脂类转运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提出了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转运 脂肪吸收 脂蛋白 脂肪酸转运体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吸收不良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宋学淑 张正 欧阳晓波 《华西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吸收不良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宋学淑张正欧阳晓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进修生(四川省乐至县中医院641500)进修生(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625000)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 吸收不良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宋学淑张正欧阳晓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进修生(四川省乐至县中医院641500)进修生(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625000)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损,以致营养物质不能顺利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不良综合征 临床分析 脂肪吸收障碍
下载PDF
保护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莫放 王光文 +2 位作者 范占炼 金遐良 易涛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1年第1期26-27,24,共3页
1反刍动物脂肪消化与吸收 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其生理能值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左右,营养作用主要是提供高浓度、易利用的代谢能;提供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及转运.脂肪普遍... 1反刍动物脂肪消化与吸收 脂类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其生理能值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左右,营养作用主要是提供高浓度、易利用的代谢能;提供动物体内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及转运.脂肪普遍用于幼龄、高产以及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畜禽日粮以提高其营养浓度,充分发挥畜禽生产潜力.日粮中脂肪产生脂肪酸比从乙酸或葡萄糖合成脂肪酸更节约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脂肪消化吸收 保护脂肪
下载PDF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万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02-803,共2页
关键词 颗粒脂肪注射隆乳 自体脂肪注射 临床体会 整形外科医师 自体颗粒脂肪 免疫排斥 脂肪液化 临床运用 脂肪吸收 技术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