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 被引量:8
1
作者 曹一翀 刘卫鹏 +12 位作者 王凤 王倩 汪兆艳 杨印祥 杨巧芝 张茜 刘芳 刘利军 吕红艳 唐仕芳 张家洁 温志杰 栾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03-1507,共5页
目的探索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ASCBS)鞘内注射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按统一标准在多个医疗中心分3个胎龄组募集63例WMI早产儿,A组:胎龄24~28^+6周,21例;B组:胎龄29~32^+6周,20例;C组:胎... 目的探索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ASCBS)鞘内注射防治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按统一标准在多个医疗中心分3个胎龄组募集63例WMI早产儿,A组:胎龄24~28^+6周,21例;B组:胎龄29~32^+6周,20例;C组:胎龄33~36^+6周,22例。各胎龄组以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连续3 d每天1次腰椎穿刺并鞘内注射ASCBS。于矫正胎龄足月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于矫正月龄6个月通过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PDMS-2)进行神经发育评估,比较2组间早产儿存活率、NBNA评分、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及PDMS-2发育商。结果63例中包括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所有病例中只有治疗组1例失访。治疗组未发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所有胎龄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存活率及早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A组的纠正6月龄的粗大运动发育商及总运动发育商高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粗大运动发育商:治疗A组98.330±6.282、对照A组90.330±3.777,P=0.040;总运动发育商:治疗A组97.330±4.803、对照A组91.000±4.472,P=0.023),其余结果未发现组间差异。结论ASCBS治疗早产儿WMI具有较好安全性,并能促进24~28周出生胎龄早产儿的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婴儿 早产 脑白质损伤 脂肪干细胞生物活性分泌物
原文传递
多聚赖氨酸对脂肪来源干细胞三维立体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路坦 李小伟 +1 位作者 张江峰 徐海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7489-7492,共4页
背景:多聚赖氨酸可促进软骨细胞、表皮细胞的黏附、生长及增殖。目的:观察多聚赖氨酸对脂肪来源干细胞三维立体培养下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昆明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将脂肪来源干... 背景:多聚赖氨酸可促进软骨细胞、表皮细胞的黏附、生长及增殖。目的:观察多聚赖氨酸对脂肪来源干细胞三维立体培养下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昆明小鼠脂肪来源干细胞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将脂肪来源干细胞分别与经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或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体外复合培养。结果与结论:与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组比较,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上黏附的脂肪来源干细胞较空白珊瑚羟基磷灰石组多,并分泌较多细胞基质,复合培养2,4,8d的A值较明显增高(P<0.05);但经多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上黏附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值升高不明显(P>0.05)。说明多聚赖氨酸能促进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不影响脂肪来源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脂肪来源干细胞 珊瑚羟基磷灰石 三维立体培养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勇 王志伟 +2 位作者 陆玉华 朱铭岩 陈玉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方法,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活性及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并以此鉴定所获细胞。方法:采用1.073g/ml的Percoll分离液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 目的:建立一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方法,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活性及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并以此鉴定所获细胞。方法:采用1.073g/ml的Percoll分离液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BB的2%胎牛血清培养液中,并利用其贴壁性进行纯化;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物;采用10%胎牛血清和尼克酰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的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培养均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超微结构显示了干细胞的幼稚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34、CD45、CD19、组织相容性抗原-DR阴性,CD44、CD10、CD29、CD13阳性。体外能够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采用该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稳定,扩增较快;一定条件下能够定向分化成为脂肪细胞;我们所获得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离 生物学特性 养和 流式细胞仪检测 血小板原性生长因子 PERCOLL 组织相容性抗原 细胞诱导分化 纤维连接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脂肪细胞 胎牛血清 生物活性 形态学变化 表面标记物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静压力对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亮 白轶 +1 位作者 刘凯 张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463-4468,共6页
背景: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是课题组自行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前期研究表明该材料生物相容性优越,但缺乏对该材料力学方面的研究。目的:研究静压力对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 背景: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是课题组自行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前期研究表明该材料生物相容性优越,但缺乏对该材料力学方面的研究。目的:研究静压力对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聚乳酸/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脂肪干细胞接种到由聚乳酸和聚己内酯合成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上,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培养。利用静压力装置分别对培养板持续加载0,15,30,45 k Pa的静压力,加载时间为4 h。采用MTT法、活死细胞染色检测脂肪干细胞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上的增殖、黏附和活性,评价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不同静压力持续加载4 h后,MTT法增殖检测得出的各组吸光度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在0-30 k Pa压力范围内,吸光度值随静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到45 k Pa时,吸光度值反而下降。各组间多重比较显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2)用MTT法进一步检测细胞黏附百分率,各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3)活死细胞染色结果印证了上述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无论是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各组间配对t检验,4组间活细胞百分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4)适当大小的静压力可促进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增殖、黏附及活性有所提高,但过高的静压力会抑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脂肪干细胞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纳米纤维 压力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静压力 脂肪干细胞 静电纺丝 增殖 黏附 细胞活性 细胞相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大鼠骨髓和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滕银燕 古妮 +2 位作者 余正平 许烂漫 俞富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8-1828,共1页
骨髓间质干细胞(MDSCs)、脂肪间质干细胞(ADSCs)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本研究旨在探讨此两种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的差异。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活性 脂肪 大鼠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人类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冷冻保存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震 陈伟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Zuk等在2001年第一次从人体脂肪中分离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为再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多年来的研究已证实,ADSCs具有来源广、手术损伤小、易扩增、不易衰老等特点,在特殊生长因子调节下... Zuk等在2001年第一次从人体脂肪中分离得到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为再生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多年来的研究已证实,ADSCs具有来源广、手术损伤小、易扩增、不易衰老等特点,在特殊生长因子调节下能够分化为脂肪、肌肉、骨、软骨、神经、造血细胞、血管内皮、心肌、肝、胰等细胞系类型,并能通过旁分泌信号传导机制分泌刺激组织再生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为软组织填充、糖尿病、肝损伤、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心肌坏死、难愈性创面、自身免疫等疾病提供了替代治疗选择,甚至可以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治疗,是细胞疗法、组织工程和再生修复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冷冻保存 人类 生物活性分子 信号传导机制 生长因子 组织再生 心肌坏死
原文传递
技术
7
《中国医院院长》 2016年第24期19-19,共1页
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12月11日,中组部首批“干人计划”专家康裕建教授在成都正式宣布,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实现干细胞应用技术重大突破。科研团队利用取自恒河猴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 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 12月11日,中组部首批“干人计划”专家康裕建教授在成都正式宣布,全球首创3D生物打印血管动物在体实验成功,实现干细胞应用技术重大突破。科研团队利用取自恒河猴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3D生物打印墨汁,应用自主研发的3D生物血管打印设备构建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置换恒河猴体内一段腹主动脉,实现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活性 人工血管 在体实验 科研团队 生物血管 腹主动脉 血管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