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吕莹 戴德纯 +1 位作者 姜慧娜 王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59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LDH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测量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I),根据结果分为A组(FI<10%)、B组(10%≤FI≤20%)、C组(FI>20%),每组36例。均采用电针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不同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LDH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测量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I),根据结果分为A组(FI<10%)、B组(10%≤FI≤20%)、C组(FI>20%),每组36例。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患侧L_(3)~S_(1)夹脊穴及大肠俞等,患侧L3、L_(5)夹脊穴行电针(连续波,频率20 Hz),留针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观察各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生理维度(PCS)、心理维度(MC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ODI评分降低(P<0.05),PCS、MCS评分增加(P<0.05)。治疗后,A组ODI评分低于B组、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PC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LDH患者疼痛、生理及心理健康,多裂肌脂肪浸润率可能是影响电针疗效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电针 脂肪浸润率 椎旁肌萎缩
原文传递
内热针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2
作者 尹翎 马良飞 +1 位作者 严小勤 赵宇峰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内热针松解技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CNSLB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对照组采用MET治疗,日1次,每... 目的:探讨内热针松解技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CNSLB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对照组采用MET治疗,日1次,每周治疗5次;观察组MET治疗同对照组,并在干预第1天和第8天行MET治疗之前先进行内热针治疗,两组共干预2周。观察干预前、干预第8天及第15天、干预结束后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行实验室检查,测量血清P物质(SP)、趋化因子配体10蛋白(CXCL10)、信号素3A(Sema3A)水平;同时进行MRI检查、计算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率(FSF)。结果:观察组在干预第15天、干预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在干预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在干预第8天、第15天以及干预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多裂肌FSF以及CXCL10、Sema3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SP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松解技术联合MET治疗CNSLBP,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松解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血清P物质 趋化因子配体 信号素3A 脂肪浸润率
下载PDF
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阳 孙俊辉 +1 位作者 范道洋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965-970,共6页
目的评估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因颈部疼痛或根性症状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7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96例,年龄18~79[50.00(40.00,55.00)]岁。通过ImageJ软件测量MR... 目的评估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因颈部疼痛或根性症状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7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96例,年龄18~79[50.00(40.00,55.00)]岁。通过ImageJ软件测量MRI图像中C_(3~6)椎体水平椎管的前后径(AP)、浅层颈伸肌横截面积(SEA)、深层颈伸肌横截面积(DEA)、椎体横截面积(VBA)以及脂肪浸润率(FIR)。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MRI图像上评估C_(3~6)层面椎间盘的退变分级及Modic改变。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颈伸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C_(3~4)节段的AP与C_(3~6)水平的DEA/VBA比值(r=0.168,r=0.216,r=0.223,r=0.232)具有相关性;Modic改变与椎旁肌参数无相关性;颈椎间盘退变在C_(4~5)节段与C_(3~6)水平的颈深伸肌群FIR(r=0.168,r=0.234,r=0.251,r=0.211)具有相关性,C_(4~5)节段与C_(3~6)水平的颈浅伸肌群FIR(r=0.234,r=0.273,r=0.307,r=0.209)具有相关性,C_(6~7)节段与C_(3~6)水平的颈浅伸肌群FIR(r=0.291,r=0.261,r=0.256,r=0.253)具有相关性。结论颈椎椎旁肌退变与颈椎退行性改变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退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 脂肪浸润率 椎间盘退变分级 Mdoic改变
下载PDF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及腰椎MRI变化
4
作者 李琳 钟静红 +3 位作者 赵波波 俞晓燕 袁航迪 姜亚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发散式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效果及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单侧发病CNLBP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将行发散式ESWT治疗的患者设为ESWT组(n=55),将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CSE)的患者... 目的探发散式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效果及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单侧发病CNLBP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将行发散式ESWT治疗的患者设为ESWT组(n=55),将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CSE)的患者设为训练组(n=5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最大伸展角度(Ext)、最大弯曲角度(Fle)、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差异。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疗程后均行腰椎MRI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健侧与患侧的腰3/腰4、腰5/骶1二个节段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率(FSF)值。结果治疗后,ESWT组患者的NRS评分、ODI均明显低于训练组,Fle明显高于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3、3.60、-2.27,P均<0.05),两组Ex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05)。ESWT组与训练组患者治疗后患侧腰3/腰4和腰5/骶1 FSF值均明显高于健侧(t分别=2.31、4.66、10.72、14.26,P均<0.05),但治疗后ESWT组健侧与患侧腰3/腰4和腰5/骶1 FSF值均明显低于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75、17.66、11.27、23.90,P均<0.05)。结论发散式ESWT对CNLBP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感,加快缓解腰椎功能障碍,改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疗效 脂肪浸润率
下载PDF
脊柱退变侧弯冠状位失衡凹凸侧腰大肌、多裂肌差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覃海霖 杨萍 +3 位作者 马园 杨葵 王虎飞 焦文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19-922,共4页
目的 探究冠状位脊柱退变性侧弯不稳患者其凹侧、凸侧的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积以及肌肉脂肪浸润率与侧弯角度的相关性,进而为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做X线+MRI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冠状... 目的 探究冠状位脊柱退变性侧弯不稳患者其凹侧、凸侧的腰大肌、多裂肌横截面积以及肌肉脂肪浸润率与侧弯角度的相关性,进而为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做X线+MRI检查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冠状位侧弯的凹侧、凸侧的腰大肌、多裂肌改变情况进行比较。根据冠状位脊柱退变侧弯严重程度分为高侧弯组、低侧弯组,并探讨椎旁肌改变与冠状位侧弯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81例脊柱冠状位侧弯患者中低侧弯组(Cobb角10~20°)44例(54.3%),高侧弯组(>20°)37例(24.6%);右侧弯14例(17.3%),左侧弯67例(82.7%)。样本中患者凹、凸两侧多裂肌与腰大肌的肌肉横截面积(CSA)以及脂肪浸润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侧弯组的凹侧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较低侧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侧弯严重程度与凹侧的脂肪浸润率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冠状位退变性侧弯以左侧弯(凸侧)居多,其右侧(凹侧)多裂肌脂肪浸润率较左侧(凸侧)高,且与冠状位侧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 多裂肌 腰大肌 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率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多裂肌退变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喻学科 陈灿 +6 位作者 李凯 陈春华 胡晨波 戴威 陈品珍 赵骏 罗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075-2081,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腰部多裂肌进行评估,分析其不同腰椎节段凸凹侧多裂肌退变特点及其与脊柱畸形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2019... 目的通过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腰部多裂肌进行评估,分析其不同腰椎节段凸凹侧多裂肌退变特点及其与脊柱畸形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开招募45例退行性腰椎侧凸受试者(DLS组)和42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计算两组人群磁共振T2WI上从L1~L2到L5~S15个节段椎间盘中央层面椎旁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功能横截面积(functional cross-sectional area,FCSA)和脂肪浸润率(fat infiltration ratio,FIR),通过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DLS组腰椎冠状位侧凸Cobb角。分析DLS组腰椎各节段多裂肌退变特点及其与腰椎侧凸Cobb角的相关性。结果DLS组L4~L5、L5~S1节段凸、凹侧多裂肌FCSA均小于对照组相同节段左右侧多裂肌FCS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L1~S1节段凸、凹侧多裂肌FIR均大于对照组相同节段左右两侧多裂肌平均F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L3~L4、L4~L5、L5~S1节段凹侧多裂肌FCSA小于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Cobb角与L4~L5、L5~S1节段凸凹侧多裂肌FCSA差异指数(FCSA difference index,FDI)呈正相关(r=0.310、0.559,P<0.05)。结论DLS患者下腰椎(L4~L5及L5~S1)节段对应的多裂肌退变程度与侧凸畸形的程度呈正相关,且凹侧重于凸侧,提示多裂肌退变不是DLS的始动因素,可能是其代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多裂肌 功能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