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文兵 刘洁 +2 位作者 何文霞 陈敬 曹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另给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Cyfra 21-1、SCCA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常规组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PFS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Cyfra 21-1、SCCA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铂类
下载PDF
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和摄食抑制因子-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宇 齐占民 +1 位作者 王宁 史丽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4,FABP4)和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4,FABP4)和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住院患者116例,按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5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4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6例。同时选取我院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ABP-4与Nesfatin-1浓度,分析其与DR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高于对照组,DR患者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CRP水平高于非DR患者,PDR组患者HbA1c、CRP水平高于NPDR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ABP4水平低于对照组,DR组患者血清FABP4水平低于非DR患者,PDR组患者血清FABP4水平低于NPDR患者,Nesfatin-1与之相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FABP4水平与体重指数、FBG、HbA1c及CR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2、0.151、0.097、0.117,P<0.05);血清Nesfatin-1水平与体重指数、FBG、HbA1c及CRP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202、-0.172、-0.183、-0.167,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校正体重指数、CRP后血清FABP4水平DR的一个危险性因素(OR=1.211,95%CI:1.218~1.324;P<0.001),Nesfatin-1是DR的一个保护性因素(OR=0.972,95%CI:0.934~0.956;P<0.001)。结论血清FABP4浓度与DR的发展和进展呈正相关,是DR的危险因素;Nesfatin-1与DR的发展和进展呈负相关,是DR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摄食抑制因子-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
下载PDF
舒血宁治疗严重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齐洪娜 张建军 +2 位作者 何佳起 王维展 李雅琴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舒血宁治疗严重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 选 择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伴心肌抑制患... 目的 探讨舒血宁治疗严重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 选 择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伴心肌抑制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 d。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 h、3 d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TNF-α、IL-6 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FABP、cTnI、TNF-α、IL-6水平和 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7.0)μg/L比(25.1±6.6)μg/L、(0.004 1±0.003 2)μg/L比(0.003 2±0.002 3)μg/L、(26±7)ng/L比(26±6)ng/L、 (40±8)ng/L比(40±9)ng/L、(24±7)分比(24±6)分](P〉0.05)。治疗后6 h,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5.4±8.1)μg/L比 (40.6±10.2)μg/L、(0.982 3±0.143 5)μg/L比(1.594 6±0.261 7)μg/L、(34±9)ng/L比(39±9)ng/L、(42±7)ng/L比(46±8)ng/L、(17±5)分比(20±6)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2组H-FABP、TNF-α、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后6 h降低,cTnI较治疗后6 h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TnI、TNF-α、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057 6±0.326 2)μg/L比(2.682 9±0.543 4)μg/L、(21±6)ng/L比(25±5)ng/L、(30±6)ng/L比 (35±7)ng/L、(11±4)分比(1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3/43)比23.3%(10/43),χ2=4.440,P=0.035]。 结论 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早期给予舒血宁治疗,可改善组织缺氧,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 IL-6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抑制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舒血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 介素6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可溶性E-选择素和游离脂肪酸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智慧 郝顺心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可溶性E-选择素(sES)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CHF患者94例,测定患者TIMP-4、sES、FFA动态变化。结果:重度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可溶性E-选择素(sES)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CHF患者94例,测定患者TIMP-4、sES、FFA动态变化。结果:重度患者TIMP-4显著低于轻度患者,sES、FFA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0.05);治疗后患者TIMP-4逐渐升高,sES、FFA逐渐降低(P<0.05);存活患者TIMP-4显著高于死亡患者,sES、FFA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针对CHF患者加强TIMP-4、sES、FFA定期检测是判断病情及预测预后的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金属蛋白抑制-4 游离脂肪酸 可溶性E-选择素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 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RT—PCR技术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
6
作者 翟迎春 陈宝福 谢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1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1抑制剂组和nab-P组,每组35例。nab-P组予注...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1抑制剂组和nab-P组,每组35例。nab-P组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PD-1抑制剂组在此基础上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治疗。2个周期结束时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4^(+)、CD8^(+))、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PD-1抑制剂组患者治疗客观缓解率为82.86%,高于nab-P组的60.00%(χ^(2)=4.480,P=0.034);治疗2个周期后,PD-1抑制剂组CD3^(+)、CD4^(+)与nab-P组CD3^(+)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2组CD8^(+)、IL-6、TNF-α水平下降,且PD-1抑制剂组升高或下降的程度大于nab-P组(P<0.05或P<0.01)。结论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免疫指标 炎性指标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黄青云 林建生 +2 位作者 关军 郑新阳 郑欢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35%高于对照组46.9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心肌损伤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石欣荣 吴倩 程雪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心肌损伤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24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32例和SAP组108例,SAP患者按预后又分为存活... 目的探讨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心肌损伤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24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32例和SAP组108例,SAP患者按预后又分为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6例)。分别于入院后2 h、8 h、72 h,检测所有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H-FABP、sST2、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分析SAP患者cTnI与H-FABP、sST2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伤特征曲线评价sST2及H-FABP预测SAP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入院后2 h,MAP组和SAP组cTnI和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AP组H-FABP、sST2水平正常,而SAP组H-FABP、sST2水平升高且高于MAP组(均P<0.05);其余时点SAP组4个指标均高于MAP组(均P<0.05)。入院后2 h,死亡组H-FABP、sST2水平均高于存活组,但两组间cTnI和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时点死亡组4个指标均平高于存活组(均P<0.05)。入院后8 h,SAP患者的sST2、H-FABP水平与cTnI水平呈正相关,预测S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13。结论在发病早期,SAP患者sST2、H-FABP明显升高,两者或可用于评估SAP患者的早期心肌损伤情况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对比剂肾病预后评价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卫佐 赵丽仙 +1 位作者 王丽坚 缪初升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2期12-14,18,共4页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尿L-FABP)在对比剂肾病预后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对比剂肾病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其他肾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L-FABP、尿素氮(BUN)、血肌... 目的 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尿L-FABP)在对比剂肾病预后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对比剂肾病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其他肾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L-FAB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蛋白(m 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酸(SUA)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BUN、Scr、尿L-FABP、m ALB、α1-MG、24hpro、β2-MG、SUA等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 GF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尿L-FABP和BUN、Scr、m ALB、α1-MG、24hpro、β2-MG、SUA等指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P〈0.05),与e GFR表现为负相关(P〈0.05)。BUN、α1-MG是尿L-FABP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动态监测对比剂肾病尿L-FABP水平可指导患者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对比肾病 预后 诊断效果 对照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和肽素、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蕾 王雅霄 周长静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和肽素、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2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22例和SAP组118例,根据预后...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和肽素、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2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122例和SAP组118例,根据预后将SAP组进一步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56例。比较SAP组和MAP组之间以及SAP两个亚组(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之间患者入院2 h、6 h、48 h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H-FABP、和肽素、sST2、N-末端B型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差异,分析sST2、H-FABP、和肽素、cTnI水平与SAP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H-FABP、和肽素、cTnI水平预测SAP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入院2 h时,MAP组和SAP组之间、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和死亡组的sST2、H-FABP、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MAP组和存活组(均P<0.05);入院6 h、48 h时,SAP组、死亡组的cTnI、NT-proBNP、sST2、H-FABP、和肽素水平分别高于MAP组和存活亚组(均P<0.05)。入院后2 h、6 h、48 h,SAP组、死亡组、存活组患者的cTnI、H-FABP、和肽素、sST2、NT-proBNP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T2、H-FABP、和肽素和cTnI水平均与SAP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均P<0.05),sST2、H-FABP、和肽素、cTnI水平预测S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737、0.680、0.751(均P<0.05)。结论SAP患者的心肌损伤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且发病早期的sST2、H-FABP、和肽素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重,患者死亡率越高,sST2、H-FABP、和肽素、cTnI水平均对SAP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其中sST2水平的预测价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和肽素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及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11
作者 秦凤娟 王情 +1 位作者 高英 刘春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1期3046-3049,共4页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在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研究发现,GDM的发生不仅可明显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风险,还可对子代远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1]。GDM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可通过...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在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研究发现,GDM的发生不仅可明显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风险,还可对子代远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1]。GDM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认为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可通过对机体IR的影响,参与至GDM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已成为GDM发生机制的研究热点[2]。其中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均为脂肪相关因子,可通过影响机体对胰岛素(INS)的敏感性,促进GDM的发生和发展[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抑制 母婴结局 代谢异常性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糖脂代谢 脂肪因子 相关因子
下载PDF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工蜂上颚腺脂肪酸分泌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陈亚南 吴雨祺 +1 位作者 郑火青 胡福良 《中国蜂业》 2021年第6期64-66,共3页
本研究通过人为控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浓度,探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工蜂上颚腺脂肪酸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降低了笼养工蜂的生存率,但没有影响饲养阶段工蜂食物的消耗量。工蜂头部10-羟基-癸酸(10-HD... 本研究通过人为控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浓度,探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工蜂上颚腺脂肪酸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降低了笼养工蜂的生存率,但没有影响饲养阶段工蜂食物的消耗量。工蜂头部10-羟基-癸酸(10-HDAA)、10-羟基-2-癸烯酸(10-HAD)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在6日龄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处理组对其含量呈现提高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在9日龄和12日龄的作用效果降低,没有显著性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对了解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工蜂脂肪酸分泌能力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胰蛋白抑制 工蜂 上颚腺 脂肪酸
下载PDF
胰蛋白酶和苯酰氨类抑制剂结合自由能的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廷军 朱丽荔 +2 位作者 章威 乔学斌 徐筱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6-1121,共6页
用基于线性响应近似的自由能预测方法计算胰蛋白酶和苯酰氨类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 .计算结果表明 ,单参数 ,双参数和三参数模型具有相似的线性回归系数 ,但三参数和双参数模型的交互验证回归系数要明显优于单参数模型 .从预测能力来看 ,... 用基于线性响应近似的自由能预测方法计算胰蛋白酶和苯酰氨类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 .计算结果表明 ,单参数 ,双参数和三参数模型具有相似的线性回归系数 ,但三参数和双参数模型的交互验证回归系数要明显优于单参数模型 .从预测能力来看 ,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都能够很好地预测测试集中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 ,其中双参数模型预测的结果要略优于三参数模型的预测结果 .对测试集中的抑制剂 ,双参数模型预测得到的预测自由能和实际自由能之间平均绝对误差仅为 1.15kJ mol.自由能计算模型以及分子动力学轨迹能很好地解释抑制剂结构和活性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自由能 预测 线性响应近似 蛋白 苯酰氨类抑制 分子动力学 药物设计
下载PDF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耀明 倪芳颖 +1 位作者 马坚 王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185例原发性高...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eckman-Coulter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1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含量。结果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可作为诊断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肾损害
下载PDF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尿素、肌酐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海恩 高嵩 +1 位作者 吴先国 金亚平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尿素(Urea)、肌酐(Cr)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相关性及其在肾功能损伤中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54例肾功能受损患者及19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RBP、Urea、Cr及Cys C,分析2组间RBP、Urea、Cr、Cys ...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尿素(Urea)、肌酐(Cr)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相关性及其在肾功能损伤中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54例肾功能受损患者及198名正常对照者血清RBP、Urea、Cr及Cys C,分析2组间RBP、Urea、Cr、Cys C水平的差异及RBP与Urea、Cr、Cys C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受损患者血清RBP、Urea、Cre、Cys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RBP水平与Urea、Cre、CysC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9、0.621、0.603,P均<0.001)。结论血清RBP是监测肾功能损伤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素 半胱氨酸蛋白抑制C
下载PDF
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对卡介苗与膀胱壁结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国庆 匡琳 +1 位作者 沈周俊 陈昭典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对卡介苗 (BCG)与膀胱壁结合力的影响 ,探讨提高BCG抗肿瘤疗效的新方法。方法 将30只家兔在膀胱内分别行切割伤、电灼伤、冷冻伤后随机分成5组。A组膀胱内单纯灌注PBS液 ,B组灌注PBS液 +同位...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对卡介苗 (BCG)与膀胱壁结合力的影响 ,探讨提高BCG抗肿瘤疗效的新方法。方法 将30只家兔在膀胱内分别行切割伤、电灼伤、冷冻伤后随机分成5组。A组膀胱内单纯灌注PBS液 ,B组灌注PBS液 +同位素标记后的BCG(3H -BCG) ,C组灌注氨基已酸 (EACA) +3H -BCG ,D组灌注氨甲苯酸 (PAMBA) +3H -BCG ,E组灌注肝素 +3H -BCG。随后切取各损伤处及未损伤处膀胱壁 ,测定其 3H -BCG的结合量。 结果 BCG在膀胱壁3种损伤处的结合量均远高于未损伤处 (均P<0.01) ;C、D组BCG的结合量均明显高于B组 (均P<0.01) ;而E组BCG结合量则明显低于B组 (P<0.01)。 结论 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可增强BCG与膀胱壁的结合力 ,而纤溶促进剂肝素则作用相反 ,提示前者可提高BCG的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内灌注 纤维蛋白溶解抑制 卡介苗 膀胱壁 结合 影响 膀胱肿瘤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帅帅 朱琳 +2 位作者 金艳盛 丁岚 范茂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3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4例DN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估算肾...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4例DN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3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DN患者分为Ⅰ期组32例,Ⅱ期组84例,Ⅲ期组90例,Ⅳ期组48例;根据血清肌酐及尿量将DN患者分为AKI组19例和非AKI组235例;比较血清肌酐、尿液TIMP-2、IGFBP7水平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液TIMP-2、IGFBP7水平及尿肌酐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尿液TIMP-2、IGFBP7与相关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液TIMP-2、IGFBP7及血清肌酐诊断DN患者发生AKI的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DN患者血清肌酐、尿TIMP-2与尿肌酐的比值(TIMP-2/尿肌酐)、尿IGFBP7与尿肌酐的比值(IGFBP7/尿肌酐)均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AKI组相比,AKI组患者血清肌酐、尿TIMP-2/尿肌酐、尿IGFBP7/尿肌酐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TIMP-2、IGFBP7与血清肌酐、HbA1c、血尿酸、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β_(2)-微球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eGFR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尿液TIMP-2、IGFBP7、血清肌酐预测DN患者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6(95%CI:0.587~0.756)、0.864(95%CI:0.792~0.918)、0.618(95%CI:0.528~0.703),尿液TIMP-2联合IGFBP7预测DN患者发生AKI的AUC为0.926(95%CI:0.866~0.965)。结论DN患者尿液TIMP-2、IGFBP7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上升趋势,对DN患者发生AK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血清肌酐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儿经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后其血浆脂肪酸组分的异常变化
18
作者 Aldámiz-Echevarra L. Pocheville I. +1 位作者 Sanjurjo P. 张振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11-12,共2页
Aim: To study plasma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nfected children treated with protease inhibitors and its relation with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bserved after this thera... Aim: To study plasma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nfected children treated with protease inhibitors and its relation with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bserved after this therapy. Design: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collected clinical database. Subjects: 17 children with HIV infection treated with protease inhibitors. Nine patients received ritonavir (20-30 mg/kg/d)-and the remaining eight received nelfinavir (60-90 mg/kg/d). Duration of protease inhibitors treatment was 711 ±208 d. As controls, we used 112 matched blood samples from apparently healthy children admitted for minor surgical procedures. Methods: Plasma fatty acid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Hewlett Packard GC 5890 gas chromatograph. Results: Plasma levels of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tended to be high in protease inhibitor-treated patients. Plasma content of ω6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highly unsaturated 22:4ω6 and 22:5ω6,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so, infected children had increased Δ6 and Δ4 desaturas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d Δ5 desaturase activit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present between plasma IGF-1 level and plasma triglycerides,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ctivity and Δ6 desaturase activity. Conclusion: HIV-infected, protease inhibitor-treated children exhibit a metabolic syndrom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lasma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hese chang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situation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re linked to variations in plasma IGF-1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抑制 脂肪酸组分 代谢综合征 血液样本 去饱和酶 外科手术 横向研究 利托那韦 相对健康 气相色谱仪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肖 周爱军 王春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 目的:研究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单一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单一组患者,其血清CD8+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低于单一组患者,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缓解其病情,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PD-1抑制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免疫指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功能及其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静 郝楠 +4 位作者 张芷萌 刘晓飞 刘颖超 赵斌 董金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及其同系物(ORPs)共同构成脂质结合/转移蛋白(LTPs)的保守家族,它们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表达,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中的脂类代谢、囊泡运输及信号转导等方面。本文主要对植物病原菌中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结构、功...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OSBP)及其同系物(ORPs)共同构成脂质结合/转移蛋白(LTPs)的保守家族,它们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广泛表达,主要作用是参与细胞中的脂类代谢、囊泡运输及信号转导等方面。本文主要对植物病原菌中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等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基于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的靶向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工作进行综述,可为基于新靶标农药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 甾醇转运 非囊泡运输 膜接触位点 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