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蛋白(a)颗粒和质量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1
作者 黄小燕 黄乐生 王京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比较脂蛋白(a)颗粒和质量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分析脂蛋白(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某院行冠状动脉电脑断层造影(CTA)检查的91例患者病情资料,根据CTA结果... 目的比较脂蛋白(a)颗粒和质量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分析脂蛋白(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某院行冠状动脉电脑断层造影(CTA)检查的91例患者病情资料,根据CTA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脂蛋白(a)的颗粒和质量浓度。另根据患者斑块性质,将CAHD组患者分为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比较脂蛋白(a)在不同斑块性质分组中的浓度变化。同时比较脂蛋白(a)颗粒浓度和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 CAHD组患者脂蛋白(a)的颗粒浓度和质量浓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t=3.4707,P=0.0008和t=3.1524,P=0.0022)。不同斑块性质分组中脂蛋白(a)的颗粒浓度和质量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75,P<0.0001和F=6.124,P=0.004),其中钙化斑块组脂蛋白(a)的颗粒浓度和质量浓度最高(P<0.05)。脂蛋白(a)的颗粒浓度和质量浓度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0.5646,P<0.0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表达明显升高,且脂蛋白(a)浓度与斑块性质有关,可能在不同性质斑块的形成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颗粒浓度 质量浓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性质
下载PDF
脂蛋白(a)颗粒浓度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印中鹏 吴嘉 汪俊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颗粒浓度与质量浓度,探讨血清Lp(a)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分为高风险组96例、低风险组26例;分别检...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颗粒浓度与质量浓度,探讨血清Lp(a)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分为高风险组96例、低风险组26例;分别检测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以及血脂等其他生化参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的预测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高风险高血压患者的血清Lp(a)颗粒浓度27.7(8.58,64.65)nmol/L、质量浓度148.00(54.00,338.50)mg/L均高于低风险患者5.80(2.75,14.53)nmol/L、42.50(23.75,84.00)mg/L,P均<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979,P<0.001),均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r=-0.233,P=0.012及r=-0.233,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颗粒浓度(OR=1.105,95%CI=1.017~1.199,P=0.018)、质量浓度(OR=1.016,95%CI=1.003~1.030,P=0.016)的升高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高相关。结论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Lp(a)颗粒浓度、质量浓度高于低风险患者;Lp(a)颗粒浓度有望成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体系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蛋白(a)颗粒 冠心病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脂蛋白(a)-P研究进展
3
作者 付晓艳 李莉 +1 位作者 朱槿宏 何津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3期1822-1824,共3页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脂蛋白,血浆中Lp(a)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AS)的风险。长期以来,临床已经习惯使用Lp(a)-C或Lp(a)-M预测Lp(a)相关AS风险的高低[1-5]。但值得注意的是,致AS因子是Lp(a... 脂蛋白(a)[Lp(a)]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脂蛋白,血浆中Lp(a)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AS)的风险。长期以来,临床已经习惯使用Lp(a)-C或Lp(a)-M预测Lp(a)相关AS风险的高低[1-5]。但值得注意的是,致AS因子是Lp(a)-P而不是Lp(a)-C或L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a) 蛋白(a)颗粒 免疫固定电泳 核磁共振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