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脂质累积病三个家系临床及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宁 冯银 +1 位作者 江淼 孔祥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50-954,共5页
目的分析黏脂质累积病(ML)3个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及中国人群ML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个ML家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家系基因检测结果.应用... 目的分析黏脂质累积病(ML)3个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及中国人群ML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个ML家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家系基因检测结果.应用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NGS)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基因panel测序、目的基因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致病基因检测.以"ML""mucolipidosis,Chinese"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已报道的中国ML患者基因变异的病例资料.结果3个家系中患儿起病年龄为(9~90)日龄,共同临床特征为发育迟缓,骨骼多发畸形.3个家系黏脂质累积病致病基因均为GNPTAB基因,共检测到5种基因变异:p.Arg364Ter、p.Ser385Leu、p.Try404Ter、p.Arg587Ter、c.1284+1G>T,其中p.Ser385Leu和c.1284+1G>T为新变异.检索共筛选出8篇文献,共报道26例ML患者,确诊MLⅡα/β型患者11例,MLⅢα/β型患者11例,MLⅢγ型患者4例,c.2715+1G>A和p.Arg364Ter可能是中国人群GNPTAB基因热点变异.结论ML患者临床主要特征为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异常,NGS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对ML家系进行基因诊断.GNPTAB基因p.Ser385Leu和c.1284+1G>T为新变异.中国人群GNPTAB基因是ML的主要致病基因,c.2715+1G>A和p.Arg364Ter是GNPTAB基因常见的基因变异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胆固醇结石病人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兆彦 姜翀弋 +8 位作者 胡海 所广军 Paolo Parini Gsta Eggertsen Matthew A Davis Lawrence L Rudel Curt Einarsson 韩天权 张圣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5期414-421,共8页
目的:研究导致胆石病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途径中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收集22例胆石病人和13例无胆石病的对照病人肝脏活检组织、胆囊胆汁和血浆。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蛋... 目的:研究导致胆石病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肝脏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途径中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收集22例胆石病人和13例无胆石病的对照病人肝脏活检组织、胆囊胆汁和血浆。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胆石病人较对照组ABCG5/ABCG8和LXR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51%、59%和102%。肝脏SRBI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增加。结论:胆石病人ABCG5/ABCG8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LXRα表达增加促进相关,这些异常是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原因。此外,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可能来源于经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的摄取,而不是由于肝脏合成和酯化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结石 基因表达 蛋白类 脂质累积病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伴脂质沉积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1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为了了解线粒体肌病与脂质累积性肌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2 9例线粒体肌病和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 ,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5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 目的 :为了了解线粒体肌病与脂质累积性肌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2 9例线粒体肌病和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 ,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5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的肌肉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 :2 9例线粒体肌病或线粒体肌脑病肌肉活检中 ,12例伴有脂滴轻 -中度增多。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中 ,绝大多数表现为单纯肌病 ,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 ,9例肌肉活检除脂滴大量堆积在纤维内以外 ,有不典型的 RRF。结论 :部分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的肌肉组织中可见线粒体异常和脂滴增多并存 ,说明线粒体异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脂肪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 累积性肌 肌纤维红边 肌纤维周边不整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误诊2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振国 张庆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689-689,共1页
关键词 沉积性肌 脂质累积病 肌疾 误诊 LSM 原因分析
下载PDF
非活性型脂蛋白脂酶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形成中的作用
5
作者 吴晓君 胡蓉 +1 位作者 刘朝中 黄从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兔动脉壁高表达非活性型脂蛋白脂酶(LPL)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以腺病毒基因转移技术转染基因,随机分为3组,以碱性磷酸酶(AP)基因作对照(对照组),通过球囊导管损伤兔颈总动脉造模后,实验组在血管壁高... 目的探讨兔动脉壁高表达非活性型脂蛋白脂酶(LPL)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4只,以腺病毒基因转移技术转染基因,随机分为3组,以碱性磷酸酶(AP)基因作对照(对照组),通过球囊导管损伤兔颈总动脉造模后,实验组在血管壁高表达活性型人LPL(hLPL组),非活性型人LPL_(194)基因(hLPL_(194)组)。1周后通过油红O染色及免疫组化对血管壁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hLPL_(194)组血管壁内膜下有明显的脂质沉积,定量分析显示较对照组增高(0.0545±0.0097比0.012±0.0004)(P<0.01),但较hLPL组少(0.1043±0.0462)(P<0.01)。同时发现hLPL_(194)组的动脉壁内膜下局部巨噬细胞浸润与hLPL组一样也有增多。而3组动物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廿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非活性型LPL和活性型LPL一样,在血管壁内膜下过表达时,能引起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巨噬细胞浸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类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累积病
下载PDF
胆囊壁脂质转运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启胜(综进) 孙明生(审校) 周启胜(综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4期387-388,共2页
目前,胆囊壁脂质转运的研究还较少,但从细胞脂质转运的实验研究和小肠、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转运的相关资料可知,脂质的逆转运障碍可导致脂质的沉积,并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胆囊 胆结石 胆固醇酯类 脂质累积病
下载PDF
拉罗尼酶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Ⅰ型药品潜在不良事件的挖掘与分析
7
作者 纵尚尚 杨小娟 +1 位作者 高茂威 陈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挖掘出拉罗尼酶不良事件2795例,男性占1272例(45.5%)与女性1242例(44.4%),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数据上报人员主要是医护工作者(1455例,占52.1%)和消费者(1314例,占47.0%);AE报告中病人年龄2岁以下445例(12.3%),2~17岁1191例(42.6%),>17~64岁638例(22.8%);全部AE事件中死亡病例526例(18.9%)。共挖掘不良事件信号61个,映射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发热、肺炎、呕吐、呼吸困难、咳嗽、不适、荨麻疹及呼吸衰竭等为主要首选术语(PT)信号。结论基于FARES数据库的挖掘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依据;拉罗尼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要进行长期研究,以确定其对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罗尼酶 脂质累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Ⅰ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风险信号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脑活检诊断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被引量:2
8
作者 邹婷 肖波 +1 位作者 彭隆祥 张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1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探讨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的临床、病理及诊断。【方法】研究8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并取右额叶脑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婴儿型3例以智力低下、癫痫、锥体束征及眼底樱桃红点为特征;迟发型5例以智... 【目的】探讨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的临床、病理及诊断。【方法】研究8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并取右额叶脑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婴儿型3例以智力低下、癫痫、锥体束征及眼底樱桃红点为特征;迟发型5例以智力倒退、锥体束征、共济失调且无癫痫及眼底樱桃红点为特征。电镜下见神经细胞内均有膜性胞浆小体及少量斑马体沉积。【结论】临床表现结合脑活检电镜检查有助于诊断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诊断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脂肪的染色方法
9
作者 高美钦 张文敏 +1 位作者 晋雯 林珉婷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54-354,F003,共2页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血液 中性白细胞 肪类 染色
下载PDF
脂肪心1例
10
作者 李伟华 罗汝琴 +1 位作者 杨金凤 林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心脏 因学 例报告
下载PDF
早期McArdle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志军 张小荣 +1 位作者 杨瑞龙 李妍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0,共2页
临床上肌糖原累积病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脂质累积性肌病、线粒体肌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相关肌病等。本文通过分析l例McArdle病(糖原累积病V型)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讨论早期McArdle病的诊治。
关键词 McArdle 早期 累积性肌 肌糖原累积 甲状腺功能减低 重症肌无力 肌营养不良 多发性肌炎
下载PDF
溶酶体贮积病(英文)
12
作者 Yong QU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 (LSDs) are genetic defects caused by lysosomal hydrolase deficiencies. These deficiencies lead to substrate accumulation affecting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Detecting abnormal compound exc... 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 (LSDs) are genetic defects caused by lysosomal hydrolase deficiencies. These deficiencies lead to substrate accumulation affecting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Detecting abnormal compound excretion and deficient enzymes assist diagnosis of these disorder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This mini review summarizes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diagnostic workup of LSDs and updates the new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 粘多糖累积 寡糖贮积 脂质累积病 类代谢障碍
下载PDF
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病理改变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1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肉病理改变 ,以解释临床现象和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择取脂质沉积性肌病伴血清肌酶明显升高的病人 14例 ,将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及肌肉组织化学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的 研究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肉病理改变 ,以解释临床现象和探讨发生机制。方法 择取脂质沉积性肌病伴血清肌酶明显升高的病人 14例 ,将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及肌肉组织化学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上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或呈反复发作性病程 ,肌无力明显 ,血清肌酶明显升高 ,激素治疗反应好。肌肉病理可见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 ,形成HE染色可见的空泡 ,ORO染色证实肌纤维内有大量脂滴。其中 4例可见个别坏死肌纤维和再生纤维 ,5例有较严重的肌纤维坏死 ,对其中 3例反复肌肉活检 ,发现在脂质贮积的基础上 ,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发生明显的肌纤维坏死。其余病例虽有血清肌酶的明显升高 ,而病理上并未见到明显的肌纤维坏死 ,部分肌纤维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增高。结论 有些脂质沉积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十分相似 ,需要借助肌肉病理和肌肉组织化学检查 ,甚至反复肌肉活检才能确定。肌纤维内脂肪代谢障碍造成肌纤维破坏和肌酶的外漏 ,可能与细胞内环境改变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肌疾 多发性肌炎 酶炎 理学
原文传递
粘脂质贮积症Ⅱ型的病例诊断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为民 施惠平 +4 位作者 高淑英 荆玮 罗会元 孙念怙 赵时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2-235,共4页
为了准确诊断粘脂质贮积症Ⅱ型(又称Ⅰ细胞病),应用酶活性测定法,对疑诊粘脂质贮积症Ⅱ型的2个家系外周血清及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多种溶酶体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对其中1例再次妊娠的先证者母亲取孕中期羊水,检测羊水上清液及... 为了准确诊断粘脂质贮积症Ⅱ型(又称Ⅰ细胞病),应用酶活性测定法,对疑诊粘脂质贮积症Ⅱ型的2个家系外周血清及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多种溶酶体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对其中1例再次妊娠的先证者母亲取孕中期羊水,检测羊水上清液及增殖后羊水细胞中的酶活性。结果:先证者的血清中酶活性明显增高,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酶活性明显降低,粘脂质贮积症Ⅱ型诊断明确;产前诊断羊水上清液及增殖后羊水细胞中酶活性在正常范围,先证者母亲继续妊娠,胎儿出生后表型正常。结果表明,酶学检查方法是本病诊断的可靠手段,鉴于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准确的产前诊断是防止患儿出生、降低患病率的唯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粘多糖累积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脂质代谢性肌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莫合塔尔.吐尔逊 袁云 +1 位作者 陈清棠 吴丽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性肌病的病理,讨论此病与线粒体细胞病的关系。方法对16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脂质代谢性肌病进行临床和肌肉病理检查,对油红O染色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16例病人的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肪滴,5例...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性肌病的病理,讨论此病与线粒体细胞病的关系。方法对16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脂质代谢性肌病进行临床和肌肉病理检查,对油红O染色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16例病人的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肪滴,5例出现不整红边纤维。脂肪滴所占肌纤维的平均面积为(17±6)%,肌纤维内脂肪滴颗粒平均数为237±37。电镜下脂肪滴在肌纤维内和间质细胞内也明显增多。在8例病人可见线粒体内类结晶样包涵体。结论脂质代谢性肌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线粒体肌 临床
原文传递
Ⅰ型唾液酸沉积症4例
16
作者 蔡曼斯 李洵桦 +2 位作者 陈子怡 罗玥 陈定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3-548,共6页
唾液酸沉积症(sialid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I型和II型。Ⅰ型又称黏液脂质病,常表现为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眼科检查可见双侧黄斑区樱桃红斑。现报告4例Ⅰ... 唾液酸沉积症(sialidosi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I型和II型。Ⅰ型又称黏液脂质病,常表现为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眼科检查可见双侧黄斑区樱桃红斑。现报告4例Ⅰ型唾液酸沉积症患者,以肌阵挛及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6号染色体NEU1基因均存在c.544A>G突变,其中1例携带新发突变c.596G>A并分析其致病性,最后总结并分析了国内Ⅰ型唾液酸沉积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所有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累积病 肌阵挛 共济失调 樱桃红斑 唾液酸酶 NEU1基因 基因检测
下载PDF
溶酶体贮积症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惠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1-563,共3页
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一组较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病,其新生儿发生率为1/7000-1/8000。但很多医师对这组疾病认识不够,以致常有患儿被延误诊断。有的医师给患儿家长咨询错误指导,其结果常是再次妊娠,又出生一个有同样疾病的患儿。近年来... 溶酶体贮积症(LSDs)是一组较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病,其新生儿发生率为1/7000-1/8000。但很多医师对这组疾病认识不够,以致常有患儿被延误诊断。有的医师给患儿家长咨询错误指导,其结果常是再次妊娠,又出生一个有同样疾病的患儿。近年来国外对这组疾病的治疗有较大进展,因此认识这组疾病并能早期诊断、干预是很重要的。本文介绍常见的LSDs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症 黏多糖累积 脂质累积病 神经节苷累积 糖原贮积
下载PDF
儿童GNPTAB/GNPTG基因突变致黏脂贮积症2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吴茗 朱芬华 +3 位作者 刘丹如 俞晔珩 林彤 李健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黏脂贮积症(ML)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国家儿童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ML的2例患儿(患儿1、2)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分别以“黏脂贮积症”“粘脂贮积症”“儿童”与“muc... 目的探讨黏脂贮积症(ML)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国家儿童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ML的2例患儿(患儿1、2)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分别以“黏脂贮积症”“粘脂贮积症”“儿童”与“mucolipidosis”“childre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中国ML患儿相关文献,检索年限设定为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2〕241)。本研究纳入的ML患儿监护人对患儿的诊疗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研究2例患儿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岁4个月和10岁,均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手指畸形或异常。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WES)结果显示,患儿1为GNPTAB基因纯合变异,患儿2为GNPT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2例患儿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篇中国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涉及15例ML中国患儿,纳入包括本研究在内的2例患儿,总计17例ML中国患儿。这17例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2.4,中位年龄为2.8岁(1.6~8.3岁),中位身高为80.5 cm(76.5~123.0 cm),中位体重为9.5 kg(8.6~26.0 kg),GNPTAB基因突变率∶GNPTG基因突变率为13∶4,突变类型中,复合杂合变异∶纯合变异为9∶8。17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类表型本体论(HPO)临床异常表型,并且GNPTG基因突变者的年龄大于GNPTAB基因突变者。结论ML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我国以MLⅡ型、Ⅲ型为主(GNPTAB或GNPTG基因突变引起),其中GNPTG基因突变ML患儿的生存期长于GNPTAB基因变异者。新生儿期基因筛查有助于ML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障碍 脂质累积病 GNPTAB基因 GNPTG基因 先天性代谢异常 基因突变 儿童
原文传递
粘多糖贮积症的颅脑CT及MRI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昭阳 朱文珍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粘多糖贮积症的颅脑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对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粘多糖贮积症的6例患者行颅脑CT及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扫描;6例患者中4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 目的:探讨粘多糖贮积症的颅脑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对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粘多糖贮积症的6例患者行颅脑CT及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扫描;6例患者中4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6例中4例显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内散在低密度灶,增强后病灶未见强化;1例仅见脑室扩大,1例未见异常。MRI检查4例中2例显示脑实质多发小囊状信号由脑室边缘向各脑叶呈放射状分布,脑白质病变呈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所有脑内病灶均未见强化;1例脑室扩大,白质减少;1例仅显示脑白质信号异常。MRI还显示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伴周围软组织增厚,2例颅颈结合区硬脑脊膜增厚伴椎管狭窄。本组1例行脑组织活检,电镜显示神经元内有空泡状包涵体及斑马体。结论:粘多糖贮积症的颅脑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诊断、估计病损程度、监察病变进程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 脂质累积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老年性Bruch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脂类沉积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勇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验证Bruch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脂类沉积与年龄的关系,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病眼的脂... 目的验证Bruch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脂类沉积与年龄的关系,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病眼的脂类沉积特点。方法应用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32例尸体正常眼球(20天~84岁)及2例尸体患AMD病眼进行研究,检测其Bruch膜及RPE中的脂类沉积。结果正常眼中Bruch膜中脂类沉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中性脂类为主。黄斑区较周边部显著。RPE染色的强度和面积也与年龄有关。AMD眼脂类染色较正常老年眼更强烈,亦以黄斑部为著。结论老年性Bruch膜与AMD眼有共同的区域性分布,可能在老年性改变及AMD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随年龄增强的RPE脂类染色可能反映了细胞内脂褐素的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UCH膜 黄斑变性 脂质累积病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