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诺贝特对肝脏和肌肉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基因表达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秀平 李宏亮 +4 位作者 杨文英 萧建中 王冰 杜瑞琴 楼大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肝脏、肌肉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表达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饲养组(NC,10只)、高脂饲养组(HF,10只)、高脂饲养+非诺贝特组(FF,12只)。FF组在高脂饲养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肝脏、肌肉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表达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饲养组(NC,10只)、高脂饲养组(HF,10只)、高脂饲养+非诺贝特组(FF,12只)。FF组在高脂饲养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50mg·kg^-1·d^-1剂量进行灌胃。饲养20周时测定血清、肝脏及肌肉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3组均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饲养20周时,与NC组比较,HF组血清TG增加45.0%(P〈0.01),肝脏和肌肉TG含量增加2.14倍和10.64倍(P〈0.01);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表明,HF组葡萄糖的输注率(GIR)下降61%(P〈0.01),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肝脏CPT-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肌肉组织CPT-1mRNA表达减少71%(P〈0.01)。非诺贝特干预后血TG、肝脏TG、肌肉TG较HF组分别下降70%、81%及82%,GIR增加2.52倍,肝脏、肌肉CPT-1mRNA表达较高脂组分别增加1倍、1.05倍。结论非诺贝特通过上调肝脏、肌肉CPT-1mRNA表达促进脂肪酸氧化,在改善高脂饲养SO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敏感性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 非诺贝特
原文传递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峥嵘 柳小春 +1 位作者 马海明 丁朝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9-294,共6页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 2,DGAT2)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辅酶A以共价健结合形成三酰甘油。编码该酶的基因有DGAT2和DGAT1。文章综述了DGAT2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遗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转移2(DGAT2)基因 甘油转移1(DGAT1)基因 甘油(TAG) 肪活性物质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IL-1通过PKC/MAPK激活蛋白激酶通路上调泡沫细胞ACAT-1的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庸晋 王治平 +1 位作者 魏武 周胜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是否通过蛋白激酶C/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KC/MAPK)信号通路上调泡沫细胞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的表达及活性。方法复苏并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与200 nmol/L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是否通过蛋白激酶C/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KC/MAPK)信号通路上调泡沫细胞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的表达及活性。方法复苏并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与200 nmol/L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共孵育48 h,再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油红O染色观察胞质内脂质沉积;分别以非放射性酶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KC和MAPK活性;加入PKC和MAPK抑制剂后,以Western blot及液相闪烁计数法检测ACAT-1的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结果与PMA共孵育48 h后,THP-1细胞逐渐伸出突起,由圆形、悬浮式生长转变为多角形、梭形,呈阿米巴样贴壁生长;经Ox-LDL诱导24 h后,油红O染色胞质内可见大量吞噬的脂质小滴。与泡沫细胞组相比,泡沫细胞加IL-1组PKC活性、MAPK活性、ACAT-1蛋白表达及活性增加(P<0.05);ACAT-1蛋白表达由4.92±0.11增至5.95±0.12(P<0.05);PKC抑制剂和MAPK抑制剂能显著抑制IL-1上调ACAT-1表达(P<0.05)及活性(P<0.05)的作用。结论 IL-1上调泡沫细胞ACAT-1表达及活性,其作用是通过PKC/MAPK信号通路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泡沫细胞 CoA胆固醇酯转移-1 蛋白激C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
下载PDF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障碍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超 吴丹 +3 位作者 王宏宇 胡建红 张勇 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5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MPK激活剂(acadesine,AICAR)组、烧伤组、烧伤+AICAR组,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ACC及p-ACC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法评估各组小鼠腓肠肌IMCLs情况。结果烧伤后小鼠腓肠肌中ACC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而AMPK-α、p-AMPK-α、p-ACC以及CPT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在AICAR作用下,正常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1.16±0.08)vs(2.38±0.22),P<0.05],p-ACC表达显著升高[(1.74±0.10)vs(3.72±0.18),P<0.05],CPT1活性显著升高[(2.95±0.39)nmol/(min·mg)vs(6.35±0.68)nmol/(min·mg),P<0.05],TG含量显著降低[(3.88±0.40)mmol/g vs(2.89±0.54)mmol/g,P<0.05]。烧伤+AICAR组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p-ACC、CPT1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较烧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AICAR组正常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未见明显脂质沉积,而烧伤组和烧伤+AICAR组烧伤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均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中AMPK磷酸化障碍是烧伤后IMCLs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骨骼肌质沉积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 A羧化 肉碱转移-1
下载PDF
铜死亡相关基因LIPT1对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杨吴翰 王淑彬 +3 位作者 陈耀文 刘成禹 刘月平 彭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181-1187,共7页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脂酰转移酶1(lipoyltransferase 1,LIPT1)在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构建LIPT1相关列线图预测Ⅰa期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脂酰转移酶1(lipoyltransferase 1,LIPT1)在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构建LIPT1相关列线图预测Ⅰa期H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Ⅰa期HCC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LIPT1的表达状态。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Ⅰa期HCC患者无病生存率预测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和时间依赖曲线下面积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39例Ⅰa期HCC患者1年、3年和5年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3%、56.1%和46.5%。LIPT1高表达患者89例,LIPT1低表达患者5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IPT1表达量(HR=1.093,95%CI:1.001~1.193)和糖尿病病史(HR=2.172,95%CI:1.126~4.191)是影响Ⅰa期HC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DFS预测模型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列线图在训练集中1年、3年和5年的时间依赖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0.780和0.766,在验证集中为0.712、0.794和0.716,均高于肿瘤直径。结论LIPT1可以作为预测Ⅰa期HCC患者术后复发时间的有效标志物。相比于传统指标肿瘤直径,所建立的列线图在预测Ⅰa期HCC患者DFS方面具有更高的效能,为早期肝癌术后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脂酰转移酶1 预后
下载PDF
肥胖大鼠袖状胃切除术后脂肪组织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及肉碱脂酰转移酶-1表达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键 黄骄保 +3 位作者 吴惧 尹敏 程楠 尹家俊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观察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C)对肥胖大鼠(Zueker大鼠)脂肪组织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及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1,C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重机制。方法30... 目的观察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C)对肥胖大鼠(Zueker大鼠)脂肪组织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及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1,CAT-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重机制。方法30只10周龄雄性Zucke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饮食配对组,每组10只。术后6周处死大鼠,取腹膜后脂肪组织,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HsL和CAT-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手术组术后6周体重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分别((250.0±5.8)、(370.0±10.0)及(310.0±9.6)g(P〈O.05),HSL和UC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SG能使肥胖大鼠脂肪组织脂解作用关键基因HSL和CAT-1的表达增强,促进脂肪水解,增加能量消耗,是其减雷的莺喜机制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状胃切除术 激素敏感性 肉碱转移-1
原文传递
PPARα与运动改善脂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玥 姜宁 +3 位作者 苏丽 牛燕媚 苑红 傅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498,5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后小鼠血脂及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来探讨PPARα与运动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关系,深入研究运动改善血脂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正常饮食运动组(NE)、...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后小鼠血脂及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来探讨PPARα与运动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关系,深入研究运动改善血脂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安静组(NC)、正常饮食运动组(NE)、高脂饮食安静组(HC)、高脂饮食运动组(HE)。同时,NE和HE组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采用酶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血脂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采用Northern Blot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PPARα、CPT-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饮食条件下,HE组比HC组TG、TC、LDL分别降低了17.2%、20%、42.1%,HDL升高了23.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HE比HC中FFA也降低了37.4%。运动组肝脏中PPA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安静组有所提高,尤其在HE中其表达量比HC提高显著。结论:运动可有效改善血清脂质水平和促进脂肪酸的利用,可使肝脏中PPARα、CPT-1表达量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有所提高,机制可能在于运动提高了机体对脂肪酸的利用,激活了PPARα,从而提高了CPT-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肉碱转移-1
下载PDF
干扰肥胖小鼠心肌组织中CPT1b的表达对活性氧簇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罗强 张逸杰 +1 位作者 包明威 关红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8期761-766,共6页
目的 研究干扰肥胖小鼠心肌CPT1b的表达对心肌活性氧簇(ROS)的影响.方法 4周龄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mock)、肥胖对照组(O-mock)及肥胖干预组(O-CPT1b),对肥胖组小鼠进行高脂饮食造肥胖模型.6周龄时,... 目的 研究干扰肥胖小鼠心肌CPT1b的表达对心肌活性氧簇(ROS)的影响.方法 4周龄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mock)、肥胖对照组(O-mock)及肥胖干预组(O-CPT1b),对肥胖组小鼠进行高脂饮食造肥胖模型.6周龄时,向干预组小鼠心肌注射靶向CPT1b(O-CPT1b)或靶向无关基因(N-mock、O-mock)的重组慢病毒.继续喂养10周后,取小鼠心肌,Western blot检测CPT1b的蛋白表达量;行油红O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性脂质含量;使用冷冻切片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中ROS.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携带CPT1b基因的短发夹RNA显著下调了O-CPT1b小鼠心肌组织中CPT1b的表达;肥胖引起心肌组织内中性脂质蓄积增多,下调CPT1b的表达增加了心肌内中性脂质的含量;高脂饮食还导致心肌ROS的含量显著增加,而下调CPT1b的表达可以改善甚至逆转这一进程.结论 CPT1b在肥胖小鼠心肌的ROS生成增多中起重要作用,下调小鼠心肌组织的CPT1b表达或许会通过减轻心肌氧化应激而改善肥胖性心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 肥胖模型 活性氧簇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对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损伤海马神经元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姜希娟 郭茂娟 +5 位作者 苏金玲 薛洁 张瑞峰 马轶文 王强 范英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38-2640,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高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ApoE4)损伤海马神经元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40μg/ml胆固醇和30μg/mlApoE4联合处理海马神经元,模拟高胆固醇细胞损伤模型。银杏内酯B对此模型进行干预后,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高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ApoE4)损伤海马神经元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40μg/ml胆固醇和30μg/mlApoE4联合处理海马神经元,模拟高胆固醇细胞损伤模型。银杏内酯B对此模型进行干预后,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测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蛋白(LRP)1mRNA、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子A(ABCA)mRNA和内质网乙酰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LRP1、ABCA1和ACAT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上调LRP1mRNA表达,对ABCA1和ACAT1mRNA的表达有上调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银杏内酯B可以有效上调ACAT1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上述因子蛋白的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相一致,而且模型组与各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胆固醇和ApoE4联合作用影响神经元胆固醇的摄入、细胞内胆固醇转化和胆固醇的排出。银杏内酯B对高胆固醇环境下神经元胆固醇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银杏内酯B 低密度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1 -胆固醇转移1
下载PDF
藏猪和杜洛克猪SCD、CPT1B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IMF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陶璇 顾以韧 +6 位作者 梁艳 杨雪梅 钟志君 陈晓晖 杨跃奎 曾凯 吕学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85,共4页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 为了揭示脂肪型的藏猪和瘦肉型的杜洛克猪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了两猪种背最长肌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T1B)基因在180日龄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0日龄藏猪SCD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1),而藏猪CPT1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CD、CPT1B mRNA表达量均与IMF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最长肌 荧光定量PCR(qRT—PCR) A去饱和(SCD)基因 肉碱转移Ⅰ(CPT1B)基因 肌内肪(IMF)含量
下载PDF
哺乳动物DGAT1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海霞 托乎提.阿及德 +3 位作者 田可川 玉山江 师培森 热西旦 《草食家畜》 2009年第3期7-11,共5页
酰基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该酶在泌乳、小肠脂肪吸收、脂蛋白组装和脂肪形成中发挥着重... 酰基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acyl CoA:diacylg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1)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酶,其主要机制是使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该酶在泌乳、小肠脂肪吸收、脂蛋白组装和脂肪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综述了DGAT1基因的克隆、定位、生物学功能及其遗传多态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转移1(DGATl)基因 生物学功能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IL-1对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庸晋 王治平 +3 位作者 石变华 胡耀东 姜胜 魏武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研究IL-1对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复苏并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并诱导为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2)RT-PCR法检测A-CAT-1 mRNA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以及泡沫细胞加IL-1和泡... 目的:研究IL-1对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复苏并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并诱导为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2)RT-PCR法检测A-CAT-1 mRNA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以及泡沫细胞加IL-1和泡沫细胞加IL-1/IL-1单克隆抗体中的表达。结果:(1)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被诱导为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2)与单核细胞比,巨噬细胞、泡沫细胞以及泡沫细胞加IL-1的ACAT-1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尤以泡沫细胞加IL-1中增高明显;与泡沫细胞加IL-1比,泡沫细胞加IL-1/IL-1单克隆抗体的ACAT-1 mRNA表达下降。结论:(1)IL-1对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IL-1单克隆抗体可以拮抗这种效应。(2)IL-1可上调ACAT-1 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巨噬细胞脂质过负荷后A-CAT-1上调的始动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 泡沫细胞 CoA胆固醇酯转移-1
下载PDF
ACAT-1在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13
作者 黎荣山 周胜华 +4 位作者 王志平 贺献之 杜优优 潘宏伟 苏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650-653,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复苏、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与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PM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1~4 d,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表达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复苏、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与乙酸肉豆蔻佛波酯(PMA)、PM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1~4 d,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ACA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单核细胞复苏后加入PMA诱导48 h后,分化为巨噬细胞。经PMA+ox-LDL诱导24 h后分化为泡沫细胞。(2)与无血清培养单核细胞对照组比较,在PMA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明显增高(P<0.05),呈时间依赖效应。(3)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ACAT-1 mRNA、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水平增高,呈时间依赖效应。但和无血清培养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核细胞株THP-1经PMA,PMA/ox-LDL诱导后,可分化为巨噬细胞、泡沫细胞。ACAT-1的表达及活性增高在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CoA胆固醇酯转移-1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通过不依赖脂质从头合成的通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王磊 戴晨 洪尚宇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8-526,534,共10页
内质网应激对代谢状态失衡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但是内质网应激引发肝脏脂肪堆积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 内质网应激对代谢状态失衡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但是内质网应激引发肝脏脂肪堆积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是催化甘油三酯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对肝脏脂质合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的研究中,尚未有人报道过DGAT1在内质网应激诱导NAFLD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衣霉素,成功诱导了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发现衣霉素处理的小鼠肝脏有更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并出现较为明显的脂滴堆积。然而,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应激并没有上调脂质从头合成关键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反而是下调了这些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内质网应激导致小鼠肝脏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引起肝脏DGAT1表达上调,但并不影响DGAT2的表达。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并非通过引发肝脏脂质的从头合成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而是通过上调肝脏脂肪酸含量以及提高DGAT1的表达,从而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导致肝脏脂滴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霉素 内质网应激 非酒精性肪肝病 甘油转移1
下载PDF
有氧运动及高脂膳食对大鼠骨骼肌脂代谢水平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珏绘 刘欣宇 张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及高脂膳食对大鼠骨骼肌脂代谢以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膳食对照组(A)与有氧训练组(C);高脂膳食对照组(B)与有氧训练组(D),每组10只。两有氧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有氧游泳训练。结果...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及高脂膳食对大鼠骨骼肌脂代谢以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膳食对照组(A)与有氧训练组(C);高脂膳食对照组(B)与有氧训练组(D),每组10只。两有氧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有氧游泳训练。结果:高脂膳食使大鼠血清HDL、TC含量显著增高,骨骼肌ACC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提高骨骼肌Bip表达水平(p<0.05)。有氧运动显著降低高脂膳食所致的体重增高现象,同时提高骨骼肌TG、TC含量及CHOP表达水平(p<0.05)。结论:8周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高脂膳食导致的体重显著增长及血脂异常现象,高脂膳食结合有氧运动通过调节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内质网应激水平促进骨骼肌脂肪分解,优化骨骼肌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膳食 内质网应激促凋亡因子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 肉碱转移-1 A羧化
下载PDF
感染旋毛虫小鼠的心肌CPT1 mRNA表达量及血脂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云 韩彩霞 +2 位作者 路义鑫 赵风强 宋铭忻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09,共5页
为探讨旋毛虫感染对宿主脂代谢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分别取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心肌组织和血清,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中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量,并对血脂各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感染后第14~24天,CPT1mRNA的... 为探讨旋毛虫感染对宿主脂代谢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分别取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心肌组织和血清,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中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的表达量,并对血脂各成分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感染后第14~24天,CPT1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明显(P<0.05);由感染前的0.37逐渐增加至0.93(感染后第19天),然后又逐渐下降至0.46(感染后第52天)。表明小鼠心肌CPT1的活性升高,因而心肌细胞不会因滞留过量的游离脂肪酸而造成心肌损伤。血脂中甘油三酯(TG)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的0.43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的2.14mmol/L,胆固醇(TC)的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先下降后上升;在感染后第19天,TG上升明显(P<0.05),而HDL、TC下降也比较显著(P<0.05)。可见感染后小鼠脂代谢出现紊乱,可能是导致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 MRNA表达
原文传递
大鼠心脏能量代谢底物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及调节
17
作者 张霞 马丽曼 +3 位作者 王妍 刘春 翟艳杰 邢艳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3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底物随年龄的变化及调节机制。方法:选用2个月和14个月的雄性SD大鼠,分别为青年对照(young&control,YC)组和老龄对照(aging&control,AC)组。实验末期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底物随年龄的变化及调节机制。方法:选用2个月和14个月的雄性SD大鼠,分别为青年对照(young&control,YC)组和老龄对照(aging&control,AC)组。实验末期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利用高压液相波谱分析(HPLC)测定心脏ATP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GLUT-4及CPT-1的表达;用临床生化法检测血Glu、TG、TC、LDL-C、HDL-C、AST、ALT、ALP、BUN、Cr、LDH等指标。结果:实验末期,两组大鼠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的大鼠心尖ATP含量明显低于Y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C组大鼠GLUT-4与CPT-1表达量较YC组均下降,GLUT-4/CPT-1比值增大(P<0.05)。YC组大鼠血清ALP水平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的血清TG、Glu、TC、LDL-C、HDL-C、ALT、AST、Cr、BUN以及L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心肌能量代谢改变,能量产生的减少早于心脏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ATP 葡萄糖转运子-4 肉碱转移-1
下载PDF
铜死亡相关基因LIPT 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程翠 郭苏阳 +4 位作者 张慧慧 魏丽 李艳 王丽华 江浩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2期2029-2032,2143,共5页
目的脂酰转移酶1(LIPT 1)是铜死亡关键基因之一,利用TCGA数据库和临床样本分析LIPT 1在子宫内膜癌(UCE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CGA-UCEC样本和59例UCEC患者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验证LIPT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 目的脂酰转移酶1(LIPT 1)是铜死亡关键基因之一,利用TCGA数据库和临床样本分析LIPT 1在子宫内膜癌(UCE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TCGA-UCEC样本和59例UCEC患者组织标本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验证LIPT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关系,并进行预后分析。分析LIPT 1与免疫细胞、免疫检查点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LIPT 1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01),在相应的邻近正常组织中高表达(P<0.001)。免疫组化实验也显示LIPT 1蛋白在癌组织[40.68%(24/59)]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76.92%(20/26),χ^(2)=9.495,P=0.002]。不同LIPT 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P=0.025)、病理分级(P=0.004)和病理类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样本分析显示,不同LIPT 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PT 1高表达的UCEC患者具有较差的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和无进展间期(PFI),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LIPT 1的表达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相关(P<0.05)。LIPT 1的表达与PD-L1相关(P<0.01),与PD-1、CTLA-4无相关性。结论LIPT 1在UCEC中低表达,但其高水平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与癌细胞免疫逃逸有关。有望成为UCEC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脂酰转移酶1 不良预后 治疗靶点
原文传递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PPARα及其下游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付蓉 荣向路 郭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方(FTZ)对高脂饮食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20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及FTZ组,每组10只。两组均予高脂饮食喂养,同时模型组予5%阿拉伯树胶水溶液灌胃,FTZ组予FTZ浸...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方(FTZ)对高脂饮食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20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及FTZ组,每组10只。两组均予高脂饮食喂养,同时模型组予5%阿拉伯树胶水溶液灌胃,FTZ组予FTZ浸膏粉溶液灌胃(每日1.17 g/kg,以5%阿拉伯树胶水溶液为溶剂,10 m L/kg灌胃给药),两组每日1次给药,共给药5个月。监测小鼠进食量及体重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小鼠血糖、血脂水平,治疗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肝脏病理情况,测定肝脏脂质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肝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m RNA表达。结果两组小鼠进食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脂喂养3个月后FTZ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前,两组TG、TC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FTZ组小鼠TC、TG、空腹血糖、肝脏TC、TG水平降低(P<0.05),OGTT实验AUC明显减少(P<0.05),肝脏中PPARα及CPT1 m 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两组小鼠肝脏重量、内脏脂肪及腹股沟脂肪称重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可观察到肝脏明显脂质沉积,汇管区周围、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肝细胞空泡变性及水样变性,淋巴细胞浸润,少量肝细胞点状坏死。而FTZ组肝脏空泡变性及水样变性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FTZ可延缓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其机制与上调肝PPARα及其下游基因CPT1,促进脂肪酸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肪肝 复方贞术调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肉碱脂酰转移酶1
原文传递
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中巨噬细胞标志分子CD68与ACAT1、ABCA1、促炎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霆 董明 +2 位作者 邢杰 李儒正 陈新忠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胆固醇相关因子脂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CP1、IL-10在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DAVD)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因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而行手术切除的严重钙... 目的:研究胆固醇相关因子脂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1(ACAT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CP1、IL-10在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DAVD)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因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而行手术切除的严重钙化主动脉瓣标本80例,经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退行性主动脉瓣组织学改变和ACAT1、ABCA1表达特点,RT-PCR检测组织中胆固醇相关基因CD68、ACAT1、ABCA1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MCP1、IL-10基因的表达,单元线性回归分析巨噬细胞标志分子CD68与ACAT1、ABCA1和TNF-α、IL-1β、MCP1、IL-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主动脉瓣比较,DAVD增厚,结节性钙化灶存在,增生纤维组织排列紊乱使瓣膜失去原有结构,钙化周围发现巨噬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泡沫细胞、新生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正常主动脉瓣未见巨噬细胞,而DAVD大量巨噬细胞浸润;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主动脉瓣相比,DAVD中ACAT1和ABCA1的表达增高(P<0.05)。正常主动脉瓣无CD68表达,DAVD表达CD68。单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D68与ACAT1(r=-0.83,P<0.05),ABCA1(r=-0.89,P<0.05)表达正相关。与正常主动脉瓣相比,DAVD中TNF-α、IL-1β、MCP1的表达增高,而IL-10表达降低(P<0.05)。单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D68表达与TNF-α(r=0.87,P<0.05)、IL-1β(r=0.92,P<0.05)、MCP1(r=0.87,P<0.05)呈正相关,与IL-10(r=-0.64,P<0.05)负相关。结论:在DAVD病变中,巨噬细胞浸润的同时伴随着ABCA1、ACAT1和促炎因子表达增加,巨噬细胞标志CD68与胆固醇相关基因ABCA1、ACAT1和促炎因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 CoA胆固醇酯转移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 炎性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