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亚星 秦胜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97-0201,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河流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河流作为自然界的血脉之一,其健康状态关乎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人类福祉的持续发展。然而,河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其修复变得迫在眉...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河流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与污染。河流作为自然界的血脉之一,其健康状态关乎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人类福祉的持续发展。然而,河流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其修复变得迫在眉睫。本文将以探讨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为主题,旨在寻找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恢复,以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环境 脆弱带 生态修复技术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帅兵 牟林云 +2 位作者 甄霖 徐增让 李建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7-495,共9页
我国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和干预下,该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的增高,脆弱性发展趋势的加快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长... 我国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和干预下,该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的增高,脆弱性发展趋势的加快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长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生态环境呈现出的脆弱性特征已成为我国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基于长江三角洲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的数据基础,及国内外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长江三角洲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发现该区域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土壤污染、城区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以及地面沉降等。通过剖析长江三角洲4类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地面沉降)的现状、形成的具体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该区域4类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技术类型(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生态方法)、基本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评估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旨在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参照标准评估该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潜力,为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修复提供方案及理论参考。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修复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需要运用多学科交叉综合修复技术,需要修订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以上措施旨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生态环境脆弱带 生态修复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3
作者 许庆 李立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失去环境自净能力后,要通过人工干预方式进行修复。本文结合生态环境脆弱带的修复原则与基本流程,分析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的修复技术,并综述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修复效果的评估技术,从而全面开展环境治理,防范脆弱带... 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失去环境自净能力后,要通过人工干预方式进行修复。本文结合生态环境脆弱带的修复原则与基本流程,分析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的修复技术,并综述河流生态环境脆弱带修复效果的评估技术,从而全面开展环境治理,防范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环境 脆弱带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水陆交错生态脆弱带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40
4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2 位作者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中水域景观的分布质心整体上移动了2.31km,向东南偏离了5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脆弱带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洞庭湖区
下载PDF
生态脆弱带的尺度与等级特征 被引量:65
5
作者 常学礼 赵爱芬 李胜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生态脆弱带(VulnerableEcotone)的物质、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依赖于主观所划分的空间域,脆弱带的空间尺度不同其特征也不尽相同,空间域的大小决定着所研究生态脆弱带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下,脆弱带... 生态脆弱带(VulnerableEcotone)的物质、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依赖于主观所划分的空间域,脆弱带的空间尺度不同其特征也不尽相同,空间域的大小决定着所研究生态脆弱带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下,脆弱带的组成要素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速率依赖于空间尺度的大小,空间尺度越大,变化速率越小。除界面物理特征外,生态脆弱带的其它特性具有等级结构,空间尺度决定研究单元的等级位置,研究单元的尺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带 时空尺度 等级理论 空间域 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毅 李旋旗 赵景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研究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的关系.根据生态脆弱性与贫困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生态脆弱带与贫困县分布、土地面积和人口3个因子的关系式.从而揭示了反映生态脆弱带与贫困之间的定量规律:变动率大的界面... 研究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的关系.根据生态脆弱性与贫困因子的相关性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生态脆弱带与贫困县分布、土地面积和人口3个因子的关系式.从而揭示了反映生态脆弱带与贫困之间的定量规律:变动率大的界面性气候与季节性约束强的种植业的矛盾;易变化的生态环境受到高人口增长率冲击和市场发育不足对生态脆弱带有重大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带 贫困 相关性
下载PDF
中国生态脆弱带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石敏俊 王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以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探讨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土地退化的机制,并重点就当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利用玉米及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扩大舍饲动... 以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探讨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土地退化的机制,并重点就当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利用玉米及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扩大舍饲动物饲养,或者扩大种植葵花或油料作物等商品作物以替代自给性作物糜子,将可以在不加剧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增加农户收入。模型结果还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时,农户会减少坡地垦殖。这表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态脆弱带 人地关系 行为机制模型 土地退化 农村环境问题
下载PDF
生态脆弱带不同区域近缘优势灌木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海燕 张景光 +3 位作者 李新荣 王新平 赵亮 龙利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 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分别为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带典型区域——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优势灌木。为了探讨生长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沙漠植物种之间特性的差异及近缘种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对 3种灌木在原产地和引种地 (腾格里沙漠 )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β胡萝卜素和脯氨酸累积等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各区优势灌木的气体交换特征不同 ,主要依照区域光照和温湿条件的不同组合而变化 ,各区域的环境条件组合最利于其建群种的生长 ;引进种对引种地环境变化的反应调节较乡土种敏感 ;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近缘种间生理特性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带 干草原 荒漠草原 草原化荒漠 小叶锦鸡儿 中间锦鸡儿 柠条锦鸡儿 生理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玉朝 赵成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 ;(2 )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 ;(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加上... 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 ;(2 )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 ;(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生态脆弱带 荒漠化
下载PDF
生态脆弱带内部空间分异结构与脆弱度划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武 南忠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5-451,共7页
内蒙乌盟后山及河北坝上地区是研究土地利用的人为驱动、气候驱动同全球变化关系的理想剖面。区内气候风蚀力代表了自然地理条件的主分异方向 ,其值在 70~ 3之间 ,高低差别很大。区内 4 2 a内单位面积上牲畜头数累积减少量以旱作界线... 内蒙乌盟后山及河北坝上地区是研究土地利用的人为驱动、气候驱动同全球变化关系的理想剖面。区内气候风蚀力代表了自然地理条件的主分异方向 ,其值在 70~ 3之间 ,高低差别很大。区内 4 2 a内单位面积上牲畜头数累积减少量以旱作界线附近为最高 ,向南北两侧减低 ,且南部高于北部。 2 0世纪 80年代沙漠化的发展并没改变本世纪 70年代沙漠化程度分布的基本格局。两个时代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规律 :沿旱作农业北界附近的旗县为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带 ,向南部坝上农业地带和北部牧业地带递减。虽然社会经济因素仍以西北东南为分异的主方向 ,但滥垦加剧了农牧交错带梯度分异 ,旱作界线附近构成了社会经济因子分异的跃变地带。对区内 2 0个旗县 1 3个因子的旋转主成分分析表明 ,前 4个主成分约分别为 33%、2 1 %、1 5 %和 1 4 % ,各自代表社会经济条件、灾害、气候风蚀力和沙尘天气四类要素。根据其分异规律 ,自东南向西北可将本区划为南部农牧中度脆弱、中部牧农重度脆弱和北部牧业轻度脆弱 3个弧形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带 空间分异结构 脆弱度划分 梯度结构 内蒙 乌盟
下载PDF
论生态脆弱带的食物保障与生态系统保护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耀 谷树忠 王道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年第6期23-26,共4页
文章以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 8省 (自治区 )为例 ,分析了生态脆弱带的社会及经济特征 ,针对生态脆弱带食物保障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 。
关键词 生态脆弱带 食物保障 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
下载PDF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玉朝 赵成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2期25-29,共5页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 ,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 1 )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 ,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 1 )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 ;( 2 )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 ;( 3 )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生态脆弱带 生态交错 荒漠化 生态退化
下载PDF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被引量:316
13
作者 牛文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7-105,共9页
ECOTONE为国际生态界最近重新定义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在诠释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定义之后,对其实质及其空间属性作了较全面的逻辑归纳。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作出了独立的函数表达,并且就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宽度指标、... ECOTONE为国际生态界最近重新定义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在诠释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定义之后,对其实质及其空间属性作了较全面的逻辑归纳。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作出了独立的函数表达,并且就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宽度指标、重迭度指标、脆弱度指标、综合性指标,提出了较严格的表述形式。它们吸收了生态界面理论,并把系统生态学中的非稳定性理论,广延为辨识“全球变化”的基本手段,从而在生态学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体现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带 界面理论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脆弱带近54年降水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蓉 赵多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93,共9页
利用西北脆弱带4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趋势线拟合、线性倾向估计、普通Kriging插值等数理分析方法,对西北脆弱带近54年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西北脆弱带近54... 利用西北脆弱带4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降水量数据资料,采用趋势线拟合、线性倾向估计、普通Kriging插值等数理分析方法,对西北脆弱带近54年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西北脆弱带近54年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2)该区年均降水量空间变化大致是沿东南—西北方向呈现由多到少的过渡,年均降水量倾向率空间变化则大致沿东南—西北方向呈现由减少到增加的逐步过渡;(3)该区54年间四季降水距平变化趋势为春、夏、冬三季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四季降水量的空间差异明显,大致都沿东南—西北方向呈现由多到少的逐步过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变化 西北脆弱带
下载PDF
简析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 被引量:7
15
作者 刁承泰 张友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0-52,93,共4页
论述了城市地貌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了其脆弱带的特点,认为环境的变异敏感度高、持续利用性降低和对灾变的承受弹性减小是城市地貌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城市地貌环境 环境脆弱 环境脆弱带 城市地貌
下载PDF
波动性生态脆弱带的特征 被引量:35
16
作者 孙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波动性生态脆弱带是生态脆弱带的基本类型之一,跃变性是波动性的实质,降水的高变率与人类活动的保守性、稳定性的尖锐矛盾是形成脆弱的主要原因。牧草、粮食的放大性是对降水波动性的进一步体现,波动性是对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经济... 波动性生态脆弱带是生态脆弱带的基本类型之一,跃变性是波动性的实质,降水的高变率与人类活动的保守性、稳定性的尖锐矛盾是形成脆弱的主要原因。牧草、粮食的放大性是对降水波动性的进一步体现,波动性是对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经济水平,人口超载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度量脆弱度的实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 生态脆弱带 农业 林业 牧业 土地利用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带与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于锡军 莫大伦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环境脆弱带 农业发展 黄河三角洲 农业生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庆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8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川西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力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部 生态脆弱带 生态学
下载PDF
生态脆弱带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以重庆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金萍 李为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7-829,共3页
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关于生态脆弱带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 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关于生态脆弱带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特征,提出了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构建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就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脆弱带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模式 机制
下载PDF
人地关系与脆弱带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孙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兴起于80年代后期的生态脆弱带研究,标志着“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地关系理论对人类生存环境哲学思考的深化。侧重于植物生态领域的脆弱带概念现已被拓宽,生态学、人口承载力、害灾学、荒漠化成为其四个主要的研究方面;由人地关系矛... 兴起于80年代后期的生态脆弱带研究,标志着“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地关系理论对人类生存环境哲学思考的深化。侧重于植物生态领域的脆弱带概念现已被拓宽,生态学、人口承载力、害灾学、荒漠化成为其四个主要的研究方面;由人地关系矛盾所决定的性质的不稳定性为脆弱带的主要特征;界面性、波动性、基质性是脆弱带的主要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带 人地关系 性质 类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