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胁迫力使脆弱环境突变——松辽平原百年开发史例证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广友 王海霞 +3 位作者 于少鹏 赵文吉 万忠娟 罗新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3-671,i009,共10页
以松辽平原为案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人类强胁迫力作用于脆弱环境系统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突变"的命题。而这种突变机理又对"人类力是现代环境变化的第一驱动力"的论点提供支持。文章运用了区域学原理,对区域综合要素... 以松辽平原为案例,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人类强胁迫力作用于脆弱环境系统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突变"的命题。而这种突变机理又对"人类力是现代环境变化的第一驱动力"的论点提供支持。文章运用了区域学原理,对区域综合要素进行了分析,判定区域属于脆弱系统;运用地理景观理论,构建了距今约150年、100年、50年和现今(2000年)共4个时期的区域生态景观模型,揭示出人类逐阶强化胁迫的过程,并结合遥感分析,首次识别出松辽平原大面积荒漠和半荒漠;引进系统突变模型,论证了生态环境突变过程的存在及所特有的快速扩张性,可导致重大生态灾难--荒漠化过程失控。 文章建议应认真研究中国广大地带的环境突变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战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胁迫力 脆弱环境 突变 驱动力
下载PDF
西部山区脆弱环境下铁路工程地质选线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6,共3页
通过对西部山区环境的脆弱性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地质特征与生态环境的分析,介绍不同地质条件下铁路选线的原则。阐述该环境下不同地质条件的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特点、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脆弱环境 选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脆弱环境下山区公路选线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传东 刘国栋 吴国雄 《路基工程》 2015年第2期32-35,共4页
针对脆弱环境下山区公路具有环境脆弱性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特点,综合应用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和数学理论方法,正确合理地把握山区公路选线与环境、地质灾害的关系,以期从公路工程建设的源头上减轻公路选线对脆... 针对脆弱环境下山区公路具有环境脆弱性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特点,综合应用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和数学理论方法,正确合理地把握山区公路选线与环境、地质灾害的关系,以期从公路工程建设的源头上减轻公路选线对脆弱环境的影响,减少或避免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环境 山区公路 地质灾害 选线
下载PDF
福建海岛脆弱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民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11,共3页
海岛地区位于海陆交界地带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为了实现福建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分析了福建海岛生态脆弱环境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对福建海岛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环境特征 发展对策 海岛 脆弱环境 可持续发展 福建 生态环境 淡水资源 风沙危害
下载PDF
脆弱环境平原绿色工程增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家权 钱家忠 +1 位作者 孙世群 李开红 《安徽地质》 200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根据大量的资料,从环境水文学的角度分析了林带的水文效应,论证了脆弱环境平原绿色工程增源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并提出了实施意见及存在问题。结论对平原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 根据大量的资料,从环境水文学的角度分析了林带的水文效应,论证了脆弱环境平原绿色工程增源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并提出了实施意见及存在问题。结论对平原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工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绿色工程 脆弱环境 增源 水文效应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程宝良 高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8-202,共5页
西部环境脆弱与贫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西部环境脆弱程度、环境脆弱带和贫困县的分布特征、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人口密度的分析,发现西部环境脆弱与贫困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双向因果关系。... 西部环境脆弱与贫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西部环境脆弱程度、环境脆弱带和贫困县的分布特征、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和人口密度的分析,发现西部环境脆弱与贫困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双向因果关系。这为西部制定脱贫、生态恢复等政策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脆弱 贫困 和谐
下载PDF
道路建设与脆弱环境的互馈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小军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4年第4期81-83,共3页
 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部道路建设的步伐,由于西部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环境脆弱,道路工程建设必然对山区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脆弱的环境对道路建设产生制约,两者形成互馈影响。为此,在西部地区道路建设中要研究两者关系,避免形成"工...  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部道路建设的步伐,由于西部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环境脆弱,道路工程建设必然对山区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脆弱的环境对道路建设产生制约,两者形成互馈影响。为此,在西部地区道路建设中要研究两者关系,避免形成"工程—灾害—工程"的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建设 脆弱环境 灾害 互馈影响
下载PDF
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基于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14个县(市)的分析
8
作者 郭婧 周华坤 《青海科技》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文章以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14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研究区经济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脆弱生态环境和贫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状态,受政策调整等因... 文章以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14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经济贫困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研究区经济贫困与脆弱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脆弱生态环境和贫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状态,受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失调衰退贫困轻度滞后、失调衰退生态环境轻度滞后、过度调和贫困轻度滞后、过度调和生态环境轻度滞后四个不同阶段。(2)2011-2018年青藏高原高寒农业区的生态环境-贫困耦合协调度D从0.312 0增加到0.642 9,协调类型从失调衰退类转化为协调发展类。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贫困 脆弱生态环境 耦合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贺帅兵 牟林云 +2 位作者 甄霖 徐增让 李建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7-495,共9页
我国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和干预下,该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的增高,脆弱性发展趋势的加快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长... 我国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在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和干预下,该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的增高,脆弱性发展趋势的加快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长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生态环境呈现出的脆弱性特征已成为我国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基于长江三角洲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的数据基础,及国内外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长江三角洲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发现该区域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土壤污染、城区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以及地面沉降等。通过剖析长江三角洲4类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地面沉降)的现状、形成的具体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该区域4类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修复技术类型(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生态方法)、基本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评估了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旨在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参照标准评估该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潜力,为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修复提供方案及理论参考。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修复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需要运用多学科交叉综合修复技术,需要修订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以上措施旨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修复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AHP-PCA熵权组合模型的吉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桃红 常雅轩 +1 位作者 陈鹏 刘家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1-1524,共14页
吉林省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科学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区域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参考SRP(Sensitiv-ity–Resilience–Pressure)模... 吉林省不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科学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区域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参考SRP(Sensitiv-ity–Resilience–Pressure)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及人类活动5个方面选取13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AHP-PCA(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熵权模型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00—2020年不同时期吉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格局,并探讨其空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以轻度以下脆弱为主,且整体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由东向西脆弱度逐渐增加,重度脆弱区主要出现在吉林省西部平原,潜在脆弱区主要出现在吉林省东部山区。2)将脆弱性指数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间面积比例差异明显,以2020年为例,表现为轻度>中度>微度>潜在>重度,且轻度及以下脆弱区面积占比均达到67.9%以上,这表明吉林省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3)时间变化上,2000年至2020年间,吉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呈逐年向好的趋势,重度、微度脆弱性区域面积占比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2.78%和9.20%,轻度和中度脆弱性区域面积占比同研究初期相比分别增加7.45%和5.24%,潜在脆弱性区域面积占比与2000年基本持平。4)2000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的Moran I值为0.2335,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至2020年,Moran I值增加至0.3841,空间集聚更为显著。根据脆弱性等级的分区及其影响因素,对不同脆弱性等级区域给出了不同生态保护建议:潜在脆弱和微度脆弱区继续实行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轻度脆弱和中度脆弱区要坚持以黑土地资源保护为前提进行合理的农用地资源开发;重度脆弱性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盐碱地治理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 SRP模型 AHP-PCA熵权模型 时空动态特征 吉林省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俊杰 何寿奎 梁功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1,共10页
针对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横向治理评估体系不完善、治理主体主动施策意愿低的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改善、生态价值实现角度探索治理主体协同决策的动力机制。分别构建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 针对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横向治理评估体系不完善、治理主体主动施策意愿低的问题,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改善、生态价值实现角度探索治理主体协同决策的动力机制。分别构建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以及协同合作博弈模型,分析流域上下游政府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并建立基于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发现:在非协同合作下,上下游政府努力程度不足;协同合作在经济层面上比非协同合作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上下游政府自发达成协同合作比较困难,通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上下游达成合作并能提高跨界流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效益。研究成果可为跨界流域府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流域 生态环境脆弱 横向生态补偿 协同治理 决策行为博弈
下载PDF
石化产业基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12
作者 延立强 吴和成 +1 位作者 韩建雨 付俊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绿色高效的石化产业基地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石化产业基地和生态环境相关特性,联合熵权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专家打分法,构建石化产业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考虑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构... 绿色高效的石化产业基地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石化产业基地和生态环境相关特性,联合熵权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专家打分法,构建石化产业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考虑到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构建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并选取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性水平呈递减趋势,计及随机因素的评价模型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得以验证,可为改善我国特殊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产业基地 生态环境脆弱 模糊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方法
13
作者 赵怀涛 常浩 王鹏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针对传统煤矿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选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矿山复杂生态环境的各项影响因素中获取多个基点样本参数,提取关键特征数据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各项环境分析指标,分析主要成分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偏向相... 针对传统煤矿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选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矿山复杂生态环境的各项影响因素中获取多个基点样本参数,提取关键特征数据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各项环境分析指标,分析主要成分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偏向相关关系、独立性系数等要素,划分脆弱性评估标准阈值,最后将各项指标参数代入评估概念模型依次进行脆弱性评估。通过数据研究分析,本文所提方法的环境脆弱性评估准确率高达95%,弥补了环境监测评估技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 生态环境评估 成分分析法 环境脆弱
下载PDF
黄河中游地区环境脆弱形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勤业 刘雪华 李国栋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4年第1期32-44,共13页
文章以黄河中游地区为对象,研究和分析了其环境的脆弱形势,并编制了1:200万黄河中游地区环境脆弱形势图。将黄河中游地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分成5类:紧张环境形势(较脆弱)、危急环境形势(脆弱)、危机环境形势(很脆弱)、灾难... 文章以黄河中游地区为对象,研究和分析了其环境的脆弱形势,并编制了1:200万黄河中游地区环境脆弱形势图。将黄河中游地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分成5类:紧张环境形势(较脆弱)、危急环境形势(脆弱)、危机环境形势(很脆弱)、灾难性环境形势及突发性灾害环境形势。区分上述不同环境形势的指标因子很广泛,结合黄河中游地区的特殊性以及环境主导因子规律,主要选择了污染、地方病、土壤侵蚀、干旱缺水,森林退化、风蚀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因子。所编制的环境脆弱形势图反映了4方面的内容:(1)不同景观类型、地理系统和区域的自然人口承载能力;(2)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和自然环境发生不可逆变化的起因、特征和程度;(3)自然环境对人类干扰的敏感性及社会经济的弱点;(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后果及其同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反响。在制图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该地区脆弱环境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将环境形势、区域分布规律和主导指标因子结合起来,将黄河中游地区划分成8个区,为对整治不同脆弱形式和程度的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环境脆弱形势 制图 脆弱环境 环境影响
下载PDF
脆弱生态环境指标库的建立及其定量评价 被引量:56
15
作者 杨育武 汤洁 麻素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9,共4页
吉林西部曾是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近 3 0a来 ,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 ,导致该地区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和沙化 ,制约了环境的持续发展。笔者兼顾多方面因素 ,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 吉林西部曾是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近 3 0a来 ,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 ,导致该地区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和沙化 ,制约了环境的持续发展。笔者兼顾多方面因素 ,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 ,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环境评价单元的确定、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的确定 ,最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库 GIS 脆弱生态环境 数据库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 被引量:72
16
作者 张笑楠 王克林 +2 位作者 张伟 陈洪松 何寻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9-757,共9页
以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结构信息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评价。将灰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破碎度、分维数、聚集度、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喀斯特地貌面积比作为评价指标,计算... 以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结构信息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评价。将灰关联分析法应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选取破碎度、分维数、聚集度、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喀斯特地貌面积比作为评价指标,计算了研究区的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并对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脆弱度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地和耕地;(2)半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在25km左右,区域脆弱度的空间变异在15km以内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同性,15km以外表现出各向异性;(3)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整体上表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局部随着高程的增加表现出"高-中-低-中-高"的变化特征,地质和地形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空间格局的两大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景观结构 生态环境脆弱 空间变异 广西
下载PDF
岷江上游脆弱生态环境刍论 被引量:31
17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樊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成都平原的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 ,该区域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失调问题 ,被列为南方山地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西北部。该地区既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成都平原的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 ,该区域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 ,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失调问题 ,被列为南方山地典型脆弱生态环境区。在分析岷江上游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地貌状况和地面组成物质的脆弱性以及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和人为因素 :土地的过度垦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草场的过度放牧等 ,提出了改善该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对策。结果表明 ,科学利用与发展林草植被 ,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加大坡耕地的坡改梯力度 ,合理利用土地、重视干旱河谷的治理、聚落的重建与迁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既可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又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最终使该区甚至整个川西地区的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脆弱生态环境 坡耕地 生态评价
下载PDF
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瑞燕 赵庚星 +2 位作者 于振文 张玉婷 张海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8-224,共7页
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与生境条件匹配越好,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值会越低。该文通过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定量化。选择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的农用地,通过野外调查选... 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与生境条件匹配越好,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值会越低。该文通过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将土地利用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定量化。选择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的农用地,通过野外调查选择样地,构建各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各土地利用生态单元的生态环境现实条件与现状土地利用方式所要求的最佳生态环境进行比较计算生态位适宜度,获得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垦利县土地利用的环境脆弱性效应整体良好,棉田是决定整个垦利县环境脆弱性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性效应之间呈现为正相关趋势;灌溉条件和土壤盐分是决定土地利用环境脆弱效应值高低的主导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对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防止土地退化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生态 环境脆弱 生态位适宜度
下载PDF
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9
作者 蔡海生 陈美球 赵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0-275,共6页
对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科学评价 ,不仅对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非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对我国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的脆弱性机理。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脆弱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其动态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被引量:54
20
作者 王瑞燕 赵庚星 +2 位作者 周伟 姜曙千 秦元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90-3799,共10页
县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科学评价该尺度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及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属性重新界定基础上,分别从稳定性... 县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科学评价该尺度生态环境脆弱性状况及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属性重新界定基础上,分别从稳定性、敏感性和区域适应性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该县1986~2003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发展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垦利县生态环境不稳定;1986~2003年期间,垦利县生态环境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适应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垦利县生态环境自然因子的敏感性排序结果为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地下水矿化度>气温,确定地下水埋深、蒸降比和地下水矿化度为该区生态环境自然敏感因子。垦利县区域适应性的"障碍度"计算结果表明:盐碱地治理比例始终是第一障碍因素;农田防护林密度的限制集中出现在1995~1998年之间;化肥农药增长率自2000年以后成为主要障碍因素;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和排涝体系面积比例的限制在1990年之前出现。研究结论认为,垦利县生态环境脆弱度呈现降低趋势,但仍处于脆弱状态,需重点关注敏感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发展变化。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体现出县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对目前国内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稳定性 敏感性 适应性 生态环境脆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