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脉学的发展谈“系统辨证脉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辨证脉学的整体架构。手指感觉系统开发和诊查区域是其特色技术要点。从脉象要素到层次到系统形成明晰的思维过程,进而构建出脉治相应的辨证诊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体系内涵,为实现多学科汇通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 理论溯源 系统性 辨证性 脉体 脉壁 脉搏波 血流 脉治相应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对《黄帝内经》脉诊命题的继承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齐向华 王元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分析系统,依据脉象要素与机体状态的映射关系,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脉象系统包括体质、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各个脉象系统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反映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责任因素及内在动力学,即中医临床脉诊的“心智模型”。在脉象系统的指导下,能够灵活、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原则,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临床综合治疗服务包,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 脉象系统 中医临床心智模型 脉象信息系统 脉象分析系统 疾病网络 《黄帝内经》 脉象要素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的经方临床应用
3
作者 许希迎 齐向华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经方具有药味精简、配伍严谨、力专效显的特点,为后世所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难点,使得临床应用受限。系统辨证脉学将脉象要素与经方方证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为经方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介绍1例头晕案... 经方具有药味精简、配伍严谨、力专效显的特点,为后世所推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难点,使得临床应用受限。系统辨证脉学将脉象要素与经方方证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为经方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介绍1例头晕案例,详细描述其脉象要素特征及有辨证意义的“证”,将脉象要素与“方证”使用相结合,处方经典方剂,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将脉诊与经方相结合,可以提高经方的临床应用效果,此临床辨证思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 经方 脉诊 方证 脉象要素 头晕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脉方相应”新模式的构建
4
作者 丁晓 齐向华 滕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方剂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其整体功效与疾病的病机相对应,以调节机体整体平衡。脉诊的目的是通过诊察脉象之所得,总结梳理病因、病机,服务于疾病的判断分析和治疗过程。通过脉象特征分析,可以推导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转归... 方剂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其整体功效与疾病的病机相对应,以调节机体整体平衡。脉诊的目的是通过诊察脉象之所得,总结梳理病因、病机,服务于疾病的判断分析和治疗过程。通过脉象特征分析,可以推导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转归,从而确定治则治法与方剂药物。脉象和方剂在病机方面存在明确的内在契合关系,通过分析此关系,临床可以达到“证从脉出,方随证立”的目的。系统辨证脉学以其客观实在性,在揭示潜在病因病机、状态性病因病机等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分析推理结果可以直接作为选择方药、调整药味、剂量和配伍关系的依据,从而建立全新的脉方相应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 方剂 脉象要素 平脉辨治 病因病机 脉方相应
下载PDF
基于多层网络的系统辨证脉学诊断模式探析
5
作者 王元耕 李春林 +1 位作者 王翠英 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中医脉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体常变概况,但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化、逻辑化的诊断模式。将多层网络的概念迁移至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中,通过输入提取25对脉象要素节点构建时空脉象网络,在中医学知识体系指导下对节点建立连边,提取出病... 中医脉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体常变概况,但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化、逻辑化的诊断模式。将多层网络的概念迁移至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中,通过输入提取25对脉象要素节点构建时空脉象网络,在中医学知识体系指导下对节点建立连边,提取出病因层、体质个性层、心理状态层、功能失调层及结构紊乱层,最终输出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病机及疾病演化过程的认识,从而指导临证辨治,形成以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网络为主导的疾病诊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 时空脉象网络 脉象要素 证型 病因层 体质个性层 心理状态层 功能失调层 结构紊乱层
下载PDF
丁授堂脉学思想探析
6
作者 苏莹莹 陈峰 +3 位作者 胡天烨 沈凤飞 周轩 朱君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丁授堂医案,探究丁氏脉学特点及思想,从而丰富乌镇医派脉诊的内容,为乌镇医派学术传承研究提供脉学依据,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方法。方法:以《丁授堂先生医案》《丁氏医案》中脉诊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经典著作,对丁授... 目的:通过研究丁授堂医案,探究丁氏脉学特点及思想,从而丰富乌镇医派脉诊的内容,为乌镇医派学术传承研究提供脉学依据,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方法。方法:以《丁授堂先生医案》《丁氏医案》中脉诊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医经典著作,对丁授堂的脉学思想进行分析。结果:丁授堂继承《脉经》的思想,其诊脉细察六部,明较左右,以脉定病位,辨别脏腑,凭脉辨证,以脉定预后,同时注重四季脉的顺逆,为临床脉诊的运用提供方法和示例。结论:丁授堂医案中蕴含丰富的丁氏脉学思想,为研究乌镇医派脉学传承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授堂 乌镇医派 医案
下载PDF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气郁部位及相应衍化病机辨治
7
作者 杨妮 史俍元 齐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54-659,共6页
气郁作为现代人常见的病理状态可存在于机体各部,产生多种衍化病机,进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气机郁滞的不同部位以及随之产生各种性质的病理变化可通过相应脉象要素予以辨识。通过举证脉象要素的形式,明确气郁的... 气郁作为现代人常见的病理状态可存在于机体各部,产生多种衍化病机,进而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在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气机郁滞的不同部位以及随之产生各种性质的病理变化可通过相应脉象要素予以辨识。通过举证脉象要素的形式,明确气郁的脉象指征,归纳气郁共性脉象特征为郁动、缓、涩、短、凸、刚;针对气郁头颈、胸中、腰腹和下肢部位的寒、热、痰、瘀、虚等常见衍化病机予以具体脉象要素分析,揭示不同脉象所代表的气郁部位与常见衍化病机的含义;举例相应治法方药并附医案1则。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气郁的系统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 气郁 部位 衍化病机 辨治
下载PDF
《中藏经》脉学思想指导中医急危重症医学
8
作者 段金月 曹冉 +5 位作者 杨健 陈明慧 任恬静 徐晓静 庄越 张雷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9期19-22,共4页
《中藏经》作为理法方药俱备的医经,蕴含丰富的脉学思想。该书以脉诊为手段,为具体的病证决生死,且包含急危重症的症-证-脉-治内容。该文基于《中藏经》脉学思想,从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分型、立法、方药、预后等方面展开论述,... 《中藏经》作为理法方药俱备的医经,蕴含丰富的脉学思想。该书以脉诊为手段,为具体的病证决生死,且包含急危重症的症-证-脉-治内容。该文基于《中藏经》脉学思想,从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分型、立法、方药、预后等方面展开论述,探究脉诊在疾病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发现其有助于审查病因、监测病机、诊断分型、把握证候规律、构建治疗防线、提高临床救治率、临床预测,对中医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藏经》 急危重症 阴阳离决
下载PDF
针药结合寿氏脉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探讨
9
作者 厚亦雅 李成蹊 +2 位作者 朱靖宜 田元祥(指导) 赵建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5期4-8,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赵建新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筋骨,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以外感风寒湿邪、气滞血瘀、痰浊及劳损为标。在治疗上,赵建新教授在寿氏脉学指导下,采用电针深刺“颈肩三针”联合中药“大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赵建新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筋骨,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以外感风寒湿邪、气滞血瘀、痰浊及劳损为标。在治疗上,赵建新教授在寿氏脉学指导下,采用电针深刺“颈肩三针”联合中药“大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三针 痹证 项强 项痹 颈筋急 寿氏脉 针药结合
下载PDF
敦煌法藏脉学新材料P.2815V研究
10
作者 李艺宏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3期1-4,12,共5页
敦煌医药文献散藏于各国所藏敦煌文献之中,加上部分文献碎片化,在以往收集的医药文献研究材料中多有遗漏。现对法藏敦煌文献进行较为仔细全面的搜索,发现了一份以往未报道过的脉学新材料——P.2815V。经过对P.2815V的内容进行整理、录文... 敦煌医药文献散藏于各国所藏敦煌文献之中,加上部分文献碎片化,在以往收集的医药文献研究材料中多有遗漏。现对法藏敦煌文献进行较为仔细全面的搜索,发现了一份以往未报道过的脉学新材料——P.2815V。经过对P.2815V的内容进行整理、录文等,发现P.2815V是《平脉略例》中的一个小残卷,并且《平脉略例》可能为当时敦煌医学教学的通用书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药文献 法藏 平脉略例
下载PDF
关于仲景脉学的几点问题商榷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超 魏云 +1 位作者 张林 傅延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著作还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脉学内容的本来面目,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对仲景脉学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诊脉方式:寸口诊法为主,遍身诊法为辅;(2)仲... 本文结合《黄帝内经》《脉经》等经典著作还原《伤寒杂病论》中相关脉学内容的本来面目,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对仲景脉学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仲景诊脉方式:寸口诊法为主,遍身诊法为辅;(2)仲景寸口三部脉与人体对应关系:寸口三部脉与人体三焦部位对应,即仲景把寸口脉分为"寸口、关上、尺中",寸关尺三部分别相应人体上中下三焦;(3)仲景阳脉、阴脉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脉象阴阳:阳脉多提示脉位趋于表浅、脉力强、脉势滑利、脉率快的脉象;阴脉多指示脉位趋于深下、脉力弱、脉势涩滞、脉率慢的脉象。另一方面是部位阴阳:寸关为阳,尺脉为阴。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仲景的脉学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仲景脉学理论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景脉 《伤寒论》 阳脉 阴脉
下载PDF
论《脉经》对针灸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桂芝 孙冰 +4 位作者 张丽 郑灿磊 胡申 孙闵 于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2-1214,共3页
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经典著作,它集魏晋以前脉学文献之大成,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脉经》不仅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针灸... 王叔和所著《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经典著作,它集魏晋以前脉学文献之大成,构建了中医脉学体系,使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更为紧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脉经》不仅对后世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针灸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向前发展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故通过对王叔和《脉经》原文的梳理,总结其对针灸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了经络腧穴理论;详细整理了经脉证候和主治病证;强调经络辨证,即提出脉针相应理论,发展了刺灸方法的临床应用,注重针药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经 针灸
下载PDF
金氏脉学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边振 张艳 +2 位作者 金伟 辛超 李重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10-2112,共3页
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是金氏脉学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是金氏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脉形的特征,即可通过脉诊实现对疾病定性、定位、定量的诊断,阐释金氏脉学理论中"脉形"的基本构建方法及理论评价。
关键词 金氏脉 脉形 构建方法 理论评价
下载PDF
《内经》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生理学基础 被引量:6
14
作者 闪增郁 张智 +1 位作者 陈燕萍 向丽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内经 生理
下载PDF
《内经》脉学的“规矩权衡”与四时六脉图 被引量:4
15
作者 闪增郁 陈燕萍 +2 位作者 张美玉 张喜 逯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49-2551,I0017,共4页
"四时脉"是《内经》脉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规、矩、权、衡"是四时脉的标准和法度。《素问·脉要精微论》将四时脉的特征归纳为:"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文章对"夏应中矩,秋应中... "四时脉"是《内经》脉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规、矩、权、衡"是四时脉的标准和法度。《素问·脉要精微论》将四时脉的特征归纳为:"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文章对"夏应中矩,秋应中衡"的对应关系提出质疑,根据古今文献及作者获得的四时脉数据结果进行了论证,提出"夏应中衡,秋应中矩"的观点。并绘出了平人四时六脉图,用现代技术方法,说明"四时脉"及其对应关系的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脉 标准 规矩 权衡 四时脉图
下载PDF
应用“金氏脉学”理论浅释“高脂血症脉病统一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辛超 边振 +1 位作者 臧翠翠 金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75-76,共2页
高脂血症是一种血脂水平过高,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根据金氏脉学理论中"脉病统一"的基本原理,只要我们在脉诊中发现松散涩搏即可确诊病人患有高脂血症。这为高脂血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快捷、无损伤的诊断... 高脂血症是一种血脂水平过高,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根据金氏脉学理论中"脉病统一"的基本原理,只要我们在脉诊中发现松散涩搏即可确诊病人患有高脂血症。这为高脂血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快捷、无损伤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氏脉 高脂血症 松散涩搏
下载PDF
中医脉诊的模糊数学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伟 张艳 倪家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针对中医脉诊特征信息处理,研究了模糊数学算法在中医脉诊客观化分析中的应用。通过剖析传统分析方法在中医脉诊中的局限性,给出了模糊数学算法引入的科学根据,并结合实际临床数据,验证了模糊数学算法引入的正确性。
关键词 脉诊客观化 模糊数 金氏脉
下载PDF
李时珍《濒湖脉学》对中医脉学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方舟 刘玥芸 陈家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4期563-568,共6页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医学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认识和判断病和证的重要手段。中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继承了前人传统的脉学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明·嘉靖甲子...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医学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认识和判断病和证的重要手段。中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继承了前人传统的脉学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明·嘉靖甲子年间著成《濒湖脉学》一书,成为中医脉学的经典著作,为中医脉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濒湖脉学》对《黄帝内经》、《难经》和《脉经》中脉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濒湖脉学》形成的自身学术特点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濒湖脉学》对后世中医脉学思想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为全面了解中医脉学的发展历程提供思路,对研究和解读《濒湖脉学》涵盖的学术思想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湖脉 思想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金氏脉学: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7
19
作者 臧翠翠 辛超 +1 位作者 边振 金伟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金氏脉学致力于脉诊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以传统中医脉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提出了脉应与脉相、脉动与脉点等基本要领及病脉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以脉诊为手段,以数学为量化工具,对疾病基本做到了定位、定性... 金氏脉学致力于脉诊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以传统中医脉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提出了脉应与脉相、脉动与脉点等基本要领及病脉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以脉诊为手段,以数学为量化工具,对疾病基本做到了定位、定性、定量诊断,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客观化研究 金氏脉
下载PDF
运用“系统辨证脉学”诊治眩晕病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健 滕晶 齐向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8期1408-1411,共4页
脉诊作为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有其独特的诊断原理。"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眩晕病因病机复杂,笔者以"系统... 脉诊作为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 ,有其独特的诊断原理。"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眩晕病因病机复杂,笔者以"系统辨证脉学"理论为依据,根据脉象的变化分析眩晕的辨证分型及典型病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系统辨证脉 眩晕 辨证分型 病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