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山汉简《脉书》校释二则
1
作者 李美娟 《出土文献》 2024年第1期75-79,69,172,共7页
本文改释了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两处释文:“脉阑(烂)而肉死”中的“死”应改释为“■”,读为“朽”;“炙痛以行身”的“炙”应改释为“赤”,“赤痛以行身”乃皮肤呈红色、疼痛并游走全身之意。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脉书 肉■ 赤痛
下载PDF
《脉书·上经》重要语句三题
2
作者 赖雪瑜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通过对于《脉书·上经》中三处重要语句:“人有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鼂于气”“金之通天气为天府”“臂之大阴为脉口”的解读,以求管窥早期经脉在独立循行,不相连贯之时,诊脉口的原理。该三句为全篇纲领性的语句,对于我们理解... 本文通过对于《脉书·上经》中三处重要语句:“人有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鼂于气”“金之通天气为天府”“臂之大阴为脉口”的解读,以求管窥早期经脉在独立循行,不相连贯之时,诊脉口的原理。该三句为全篇纲领性的语句,对于我们理解早期经脉医学的内涵,探索其理论的源流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书·上经 天府
下载PDF
《脉书·上经》中四时疾病系统探析
3
作者 雷霆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天回镇出土医简《脉书·上经》中记载了五脏通天,分别通于四时与中州。本文通过对四时思想起源的探讨,以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比较,认为四时思想在医学中的关切首先在于疾病,这种四时疾病系统在《脉书·上经》中与五藏相... 天回镇出土医简《脉书·上经》中记载了五脏通天,分别通于四时与中州。本文通过对四时思想起源的探讨,以及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读比较,认为四时思想在医学中的关切首先在于疾病,这种四时疾病系统在《脉书·上经》中与五藏相结合,旨在说明四时五脏疾病的部位与诊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书·上经 四时疾病系统 金匮真言论 六节藏象论
下载PDF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之“脉句”与带钩浅议
4
作者 毕洋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基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钩脉脉势特征的描述与记载以及相关中医脉学理论中对钩脉脉态特征的理解与释义,结合考古出土的带钩质地、形制来看,对于《天回医简〈脉书·上经〉》之“脉勾”(即钩脉)的脈势特征所类比的带钩形制... 基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钩脉脉势特征的描述与记载以及相关中医脉学理论中对钩脉脉态特征的理解与释义,结合考古出土的带钩质地、形制来看,对于《天回医简〈脉书·上经〉》之“脉勾”(即钩脉)的脈势特征所类比的带钩形制,本文更倾向于其所指的是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的琵琶形铜带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脉书·上经 带钩
下载PDF
从鼠疫流行看汉简《脉书》 被引量:3
5
作者 符友丰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鼠疫 脉书 脉书·病候》 疫情分析 疫史
下载PDF
关于《脉书》和《灵枢经脉管》中“脉”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辛立 陈易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通过对两书的探讨提出“脉”的概念起源于对血管的认识,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当时解剖学知识、哲学思想及脏象学说的不断影响,从而形成今天的经络理论。它是一种有形实体与哲学思想、推断假设的复杂结合。
关键词 脉书 灵枢经
下载PDF
张家山汉墓《脉书·病候》的病症总数考论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开惠 和中浚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3期1-3,共3页
关于张家山汉墓竹简《脉书·病候》中病症的数量,学者统计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回顾现有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对简文重加探讨,并对简文的文例与语法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马继兴按病症排序的68种是准确的,但其将"塞中"作&quo... 关于张家山汉墓竹简《脉书·病候》中病症的数量,学者统计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回顾现有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对简文重加探讨,并对简文的文例与语法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马继兴按病症排序的68种是准确的,但其将"塞中"作"(寒)中"或有不当,故其"记有67种"的说法或致不确;认为其他论著有关病症统计数字不准确,或与未能准确认识《病候》简文语法结构和病名概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书 病候 病症 病名 统计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脉书》考释四则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魏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8,共7页
运用出土和传世医学文献对比的方法考释部分张家山汉简《脉书》,可知钜阳之脉"项痛灊强"中"灊"通"渐",意义为颈项疼痛而僵直;太阴之脉"者卧"为"嗜卧",而马王堆帛书和《黄帝内经》作&... 运用出土和传世医学文献对比的方法考释部分张家山汉简《脉书》,可知钜阳之脉"项痛灊强"中"灊"通"渐",意义为颈项疼痛而僵直;太阴之脉"者卧"为"嗜卧",而马王堆帛书和《黄帝内经》作"不能卧",这均是正确可靠的,不必改"嗜卧"为"不能卧";厥阴之脉"扁山"为"偏坠"和"疝病"两种病症,简文并不遗漏一病;少阴之脉"産肉"意义是"长肉"不是"生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脉书 项痛灊强 者卧 扁山 產肉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脉书》副词用法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邓统湘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71-72,81,共3页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张家山汉简中《脉书》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脉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有...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张家山汉简中《脉书》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脉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脉书 副词
下载PDF
《脉书》对中医理论体系影响之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永日 《中医文献杂志》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中医学术的历史进程中,《脉书》与《灵枢》等早期经络文献即含有中医整体观理论与辨证论治方法,对经络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极为重要。经络学说所含的辨证论治模式也为后世八纲及各种辨证方法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脉书 整体观 辨证论治 八纲 经络
下载PDF
张家山汉代医简古《脉书》中的异体字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慧芳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9,共3页
在汉字发展史上,西汉文字处于从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过渡完成阶段,具体的用字现象在实物文字材料中体现得尤为真切。通过调查考释张家山汉简《脉书》中出现的异体字的使用情况及成因和沿革,来反映西汉早期用字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脉书 异体字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脉书》病症名考证2则
12
作者 李丽 翟昌明 蒋力生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7期64-66,共3页
对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疒滴,为广俞”“其清,为浚”两种病症进行考证。从形音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历代辞书、传世医籍,在分析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滴疒”当读为“滴”,为灌注之义,在简文中用来描述阴道出血量大。“广... 对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疒滴,为广俞”“其清,为浚”两种病症进行考证。从形音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历代辞书、传世医籍,在分析前人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滴疒”当读为“滴”,为灌注之义,在简文中用来描述阴道出血量大。“广俞”当读为“愈”,为病重之义,在简文中指崩漏中病势更急、出血量更大的崩中病候。“清”当读为“青”,义为黑色,在简文中表示经间期出血为黑色。“浚”当读为本字,义为疏浚淤塞,在简文中意为排出瘀血。“其清,为浚”为因崩中日久而有血瘀,遂成漏下,出血为黑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脉书 疒滴 广俞 考证
下载PDF
汉简《脉书》与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互校三则
13
作者 吕志峰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97-99,共3页
本文将张家山汉简《脉书》与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对读,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疑难字词问题。
关键词 脉书 《阴阳十一灸经》(甲、乙本) 互校
下载PDF
论《脉书》“相脉之道”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王宝华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9期720-722,共3页
"相脉之道"是张家山《脉书》中论述脉诊法的重要内容。对相脉之道的文字考证,以及其中弹脉法的具体操作,研究较充分。但目前对于《脉书》相脉之道的诊断价值研究仍较欠缺。通过对相脉之道中弹脉法、比较脉法、固动脉法3种脉... "相脉之道"是张家山《脉书》中论述脉诊法的重要内容。对相脉之道的文字考证,以及其中弹脉法的具体操作,研究较充分。但目前对于《脉书》相脉之道的诊断价值研究仍较欠缺。通过对相脉之道中弹脉法、比较脉法、固动脉法3种脉诊法内容的考察,参照《内经》脉诊法内容,认为弹脉法的价值主要在于决预后死生,定有无疾病;比较脉法和固动脉法的价值,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判断病位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书 之道 中医诊断
下载PDF
四个英藏敦煌脉书残卷的缀辑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淑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中,有四份残卷具有共同特点,它们是S.6245V、S.8289、S.9431V、S.9443V。首先,四份残卷全部残存写卷的下半部;其次,四份残卷的墨色、书法、行款均相同;第三,写卷所用纸质、...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中,有四份残卷具有共同特点,它们是S.6245V、S.8289、S.9431V、S.9443V。首先,四份残卷全部残存写卷的下半部;其次,四份残卷的墨色、书法、行款均相同;第三,写卷所用纸质、色相相同;第四,书写的古脉法“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的内容贯穿四个残卷中。据此,可将四份残卷连缀起来,并可统称为《脉书残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药文献 脉书残卷 缀合
下载PDF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简本《脉书·十一经脉》的相互订正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庆 刘士敬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6-48,共3页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简本《脉书·十一经脉》的相互订正夏庆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刘士敬解放军302医院关键词帛书《阴阳十脉灸经》《脉书十一经脉》中图分类号R224.1简本《脉书·十一经脉》和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简本《脉书·十一经脉》的相互订正夏庆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刘士敬解放军302医院关键词帛书《阴阳十脉灸经》《脉书十一经脉》中图分类号R224.1简本《脉书·十一经脉》和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经络典籍,也是《灵枢》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十炎经 脉书十一经
下载PDF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及简本《脉书·十一经脉》对《灵枢》有关文字的考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庆 邢福军 刘士敬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4-55,共2页
运用训诂、音韵学等校勘手段 ,对《灵枢》十二经脉的一些文字进行校正 ,提出疑义和看法 ,以利正确理解原文。并简述《灵枢》在体例格式和经络内容方面对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帛书 )、张家山出土的简本《脉书·... 运用训诂、音韵学等校勘手段 ,对《灵枢》十二经脉的一些文字进行校正 ,提出疑义和看法 ,以利正确理解原文。并简述《灵枢》在体例格式和经络内容方面对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帛书 )、张家山出土的简本《脉书·十一经脉》(简称简本 )进行改动和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十一灸经 简本 脉书·十一经 灵枢
下载PDF
江陵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名考释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大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91-101,共11页
《文物》1989年第7期公布了由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的《脉书》释文。《脉书》第一部分叙述了人从头至足的各种疾病近七十种,其中相当一部分病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在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医学史》里,作者将各... 《文物》1989年第7期公布了由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整理的《脉书》释文。《脉书》第一部分叙述了人从头至足的各种疾病近七十种,其中相当一部分病名不见于文献记载。在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医学史》里,作者将各种文献搜罗殆尽,统计出汉以前的疾病也才五十一种。《脉书》的出土,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医学史的认识,对发掘传统医学宝库,有着极为重大的价值。本文试将这部分疾病略作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脉书 文献记载 中国医学史 古代医学史 传统医学 中国文化史 《说文》 江陵 《诸病源候论》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脉书》与五行学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国清 韩玉琴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共3页
《脉书》为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一般认为其成书应早于《内经》。其文字记载表面上不带有五行之说,但深入分析发现,其阐述内容中暗含着五行生克关系,由此确认该书与五行学说相关。据此,有人提出《内经》不能早于东汉的... 《脉书》为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一般认为其成书应早于《内经》。其文字记载表面上不带有五行之说,但深入分析发现,其阐述内容中暗含着五行生克关系,由此确认该书与五行学说相关。据此,有人提出《内经》不能早于东汉的说法显然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书 五行学说
下载PDF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汉简《脉书》对读札记二则
20
作者 刘建民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1-84,共4页
新近出版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完整公布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全部简帛资料。本文据新公布的图版以及张家山汉简的相关资料,对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张家山汉简《脉书》中的几处文字提出了新的释读意见。
关键词 简帛 脉书 《阴阳十一灸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