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和风机叶片除冰用脉冲线圈结构对瞬态电磁场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宇 蒋兴良 +2 位作者 黄廷帆 姜涛 胡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221-4232,共12页
在飞机和风机叶片电脉冲除冰中,为了提高线圈的脉冲效果,降低除冰装置质量,实现系统的微功耗设计,需要优化线圈结构。脉冲线圈作为脉冲除冰、脉冲焊接等应用中能源转换的关键部件,其瞬态电磁场求解复杂,一般难以得到解析解。为了研究线... 在飞机和风机叶片电脉冲除冰中,为了提高线圈的脉冲效果,降低除冰装置质量,实现系统的微功耗设计,需要优化线圈结构。脉冲线圈作为脉冲除冰、脉冲焊接等应用中能源转换的关键部件,其瞬态电磁场求解复杂,一般难以得到解析解。为了研究线圈结构参数对脉冲效果的影响,该文通过推导脉冲线圈的场-路数学方程,建立脉冲线圈和目标物的物理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脉冲线圈的瞬态电磁场进行计算,得到脉冲线圈电磁参数时变特性。通过脉冲线圈的脉冲冲量试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线圈匝数、截面尺寸和线圈匝间距等结构参数对脉冲电流、脉冲力、脉冲效果的影响,为电脉冲除冰应用微功耗化设计提供优化思路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线圈 瞬态电磁场 脉冲效果 结构参数
下载PDF
脉冲线圈对点火系统的影响
2
作者 冯衾源 《摩托车信息》 2004年第7期27-27,共1页
脉冲线圈工作不正常,摩托车会出现电启动不能启动的故障,原因一般是脉冲线圈的永磁铁与发电机转子感应头之间的间隙变大.脚启动发动机时能使曲轴转速达到600r/min以上,电启动发动机时曲轴转速只能达到500r-600r/min左右.因此,前者的转... 脉冲线圈工作不正常,摩托车会出现电启动不能启动的故障,原因一般是脉冲线圈的永磁铁与发电机转子感应头之间的间隙变大.脚启动发动机时能使曲轴转速达到600r/min以上,电启动发动机时曲轴转速只能达到500r-600r/min左右.因此,前者的转速始终高于后者.曲轴转速高,发电机转子旋转速度就快,脉冲线圈产生的交流电压就高(一般工作电压1V~2V左右),电流就大.当电子点火器内部的晶闸管接到脉中电流信号后,可控硅由截止转为导通,储存在电容器中的电通过可控硅,一瞬间流入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在互感作用下使次级产生高压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脉冲线圈 点火系统 工作间隙 故障分析 发电机
下载PDF
连续放电下涡流效应对脉冲电感线圈温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祝明智 张亚东 胡元潮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脉冲电感线圈可产生脉冲强磁场,可应用于电磁发射、电磁成型、脉冲功率电源等多个领域。线圈通过脉冲大电流,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由于焦耳热温度会急剧升高,温度过高可能会使线圈发生结构损坏。考虑涡流效应单次放电时电流会集中在导体... 脉冲电感线圈可产生脉冲强磁场,可应用于电磁发射、电磁成型、脉冲功率电源等多个领域。线圈通过脉冲大电流,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由于焦耳热温度会急剧升高,温度过高可能会使线圈发生结构损坏。考虑涡流效应单次放电时电流会集中在导体外表薄层,从而使得局部电阻和温升增高,连续放电时由于线圈存在散热过程,导线温度会重新分布,是否还需要考虑涡流效应对线圈温升的影响,目前没有相关分析。因此,本文针对连续放电下涡流效应对脉冲电感线圈温升的影响,建立了二维电感线圈电磁-热多物理场瞬态耦合传热模型。首先,计算了绝热条件下的导线温升,与理论公式所得导线温升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单次放电时考虑涡流效应与加载均匀电流时电感线圈电流密度以及温升的分布特点,对比了两种加载方式下线圈不同时刻的温升差异;最后对连续放电条件下两种加载方式的线圈温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ms电流峰值时刻考虑涡流效应的线圈存在严重的集肤效应,导线外表面温升最高,20 ms时刻由于温度的累积效应以及导线热传递作用,导线各匝温度分布均匀,与加载均匀电流的导线温升一致;六次放电后,放电间隔分别为6 s与50 s时,考虑涡流比未考虑涡流的导线最高温度分别高0.94℃和0.44℃,误差分别为0.69%和0.34%,说明涡流效应在连续放电时对线圈温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感线圈 有限元仿真 涡流效应 连续放电 热分析
下载PDF
脉冲专用罗氏线圈校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常亮 刘冲 +1 位作者 李胜海 刘君容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9年第2期72-74,共3页
脉冲专用罗氏线圈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刻度因数、带宽参数在脉冲大电流源测试领域应用得非常广泛,因此脉冲专用罗氏线圈的校准需求较大。采用多功能校准源和数字表实现了脉冲专用罗氏线圈刻度因数的校准,校准结果表明,扩展不确定度为0.5... 脉冲专用罗氏线圈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刻度因数、带宽参数在脉冲大电流源测试领域应用得非常广泛,因此脉冲专用罗氏线圈的校准需求较大。采用多功能校准源和数字表实现了脉冲专用罗氏线圈刻度因数的校准,校准结果表明,扩展不确定度为0.5%(k=2);采用自行研制的脉冲专用罗氏线圈带宽校准装置、皮尔森线圈和数字示波器完成了对脉冲专用罗氏线圈带宽的校准,校准结果中表明,扩展不确定度为9.2%(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专用罗氏线圈 刻度因数 带宽 校准
下载PDF
TH2882-1/-3/-53型脉冲式线圈测试仪
5
作者 包方兴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TH2882型 脉冲线圈测试仪 高速取样技术 技术参数 绝缘性能
下载PDF
电涡流检测之脉冲涡流线圈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杜红亮 李合欣 +1 位作者 王延波 李春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第20期74-75,共2页
随着电磁理论及其实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理论上,分析了脉冲涡流线圈中电涡流强度与检测距离以及电涡流强度和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了激励脉冲的频率、占空比因素对脉冲... 随着电磁理论及其实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涡流检测等无损检测与评估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理论上,分析了脉冲涡流线圈中电涡流强度与检测距离以及电涡流强度和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分析了激励脉冲的频率、占空比因素对脉冲涡流检测系统的影响。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感应电压信号的面积差与检测距离有密切的关系,证明了采用脉冲涡流技术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检测 脉冲涡流线圈 频率 占空比
下载PDF
汽车电子应用(二)——应用OPA放大IC制作电磁线圈脉冲实验器及含氧传感器信号的电路
7
作者 张珉豪 《汽车维修技师》 2002年第12期69-70,共2页
一、OPA放大IC的作用原理 OPA是一种典型线性IC,它可以组成运算电路来作数学上的加、减、乘、除、微分、积分等计算,故名运算放大器。但除此之外,其还有其他很多用途。 在线性IC内最重要的组成元件便是“差动放大器。”为降低成本。
关键词 汽车 电子技术 集成电路 电磁线圈脉冲实验器 含氧传感器 信号电路 OPA
下载PDF
基于涡流效应的线圈阵列传感器设计与神经网络检测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天博 尹玉瀚 李洋洋 《无损检测》 2018年第7期43-48,共6页
针对传统混凝土内部检测方式,只能测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无法同时对钢筋直径进行有效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涡流阵列的新型检测装置。使用ANSOFT仿真软件对检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检测模型对于混凝土保护... 针对传统混凝土内部检测方式,只能测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无法同时对钢筋直径进行有效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涡流阵列的新型检测装置。使用ANSOFT仿真软件对检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检测模型对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直径具有较好的响应效果。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了线圈信号和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基本满足精度要求,弥补了传统涡流检测仪器无法同时完成对保护层厚度与钢筋直径测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脉冲线圈阵列 BP神经网络 STM 32单片机
下载PDF
单级脉冲感应线圈炮能量转换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文彪 张媛 曹延杰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以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单级脉冲感应线圈炮的数学模型,对电枢初始位置、电容器组放电电压和电容量进行了优化分析,获得了三者影响能量转换效率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弹丸穿越驱动线圈时加速行程... 以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单级脉冲感应线圈炮的数学模型,对电枢初始位置、电容器组放电电压和电容量进行了优化分析,获得了三者影响能量转换效率的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弹丸穿越驱动线圈时加速行程的时间应当与驱动线圈中电流的上升时间相匹配,通常情况下电容器组采用高电压、小电容量的配置方式,系统可获得较大的能量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脉冲感应线圈 能量转换效率 目标函数 优化
原文传递
自制摩托车电子点火器
10
《企业科技与发展》 1997年第5期24-24,共1页
电子点火器(亦称C.D.I组件)在各型摩托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使摩托车的动力性能及启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由于用环氧树脂密封在塑料壳内,使我们初次接触时感到陌生,需要修理便会觉得无法下手。下面简介其原理及制作方法。
关键词 摩托车 电子点火器 制作方法 动力性能 树脂密封 需要修理 磁电机线圈 塑料壳 启动性 脉冲线圈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19)Fluor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Perfluorocarbon Emulsions 被引量:2
11
作者 Anne H.Schmieder Shelton D.Caruthers +2 位作者 Jochen Keupp Samuel A.Wickline Gregory M.Lanza 《Engineering》 SCIE EI 2015年第4期475-489,共15页
The research roots of 19fluorine (19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ate back over 35 years. Over that time span, 1H imaging flourished and was adopted worldwide with an endless array of applications and imagi... The research roots of 19fluorine (19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ate back over 35 years. Over that time span, 1H imaging flourished and was adopted worldwide with an endless array of applications and imaging approaches, mak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 indispensable pillar of bio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For many years during this timeframe, 19F imaging research continued at a slow pace as the various attributes of the technique were explored. However, over the last decade and particularly the last several years, the pace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19F imaging has exploded. In part, this is due to advances in MRI instrumentation, ~gF/1H coil designs, and ultrafast pulse sequence development for both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canners. These achievements, coupled with interest in the molecular imaging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 and combined with a cadre of innovative agents, have brought the concept of ~gF into early clinical evaluation. In this review, we attempt to provide a slice of this rich histo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liquid perfluorocarbon compound-based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ual-tuned coil PERFLUOROCARBON ANGIOGENESIS cell labe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