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脉冲高度分布(PHD)的光电倍增管光子探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向雨琰 马跃 +2 位作者 郭高峰 景泉 李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PMT)具有光子级别的灵敏度,而且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死区时间,在光子计数雷达应用中有独有的优势,但PMT响应单光子输出脉冲高度呈高斯随机分布,且不同脉冲之间还有可能产生堆叠,传统的单光子模型不能准...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PMT)具有光子级别的灵敏度,而且没有物理意义上的死区时间,在光子计数雷达应用中有独有的优势,但PMT响应单光子输出脉冲高度呈高斯随机分布,且不同脉冲之间还有可能产生堆叠,传统的单光子模型不能准确描述PMT的光子探测过程。针对PMT输出脉冲高度随机分布,脉冲堆叠现象和光子事件鉴别阈值的设置对光子事件探测概率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PMT光子探测模型,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简化,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简化模型的适用性。搭建了光子计数雷达系统,通过和盖革模式APD进行实验对比,发现PMT光子探测模型虽然有略微的探测概率损失,但在测距应用中具有更小行走误差和更高测距精确度。实验也证明了新模型相比于传统单光子探测模型更符合PMT的光子事件探测概率分布,新模型对基于PMT光子计数雷达的系统设计和理论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 脉冲堆叠 脉冲高度分布 探测概率模型
下载PDF
一次大磁暴主相期间ENA氧与氢的分离及分布特征——TWINS卫星观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荣璞 颜伟男 +1 位作者 马淑英 徐继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64-4376,共13页
本文采用基于ENA(Energetic Neutral Atoms)次生电子起始脉冲高度分布,统计拟合分离中能段ENA两种主要成分氢和氧的方法,研发了实现ENA氢与氧分离的TWINS卫星原始数据处理软件;其中所需要的脉高分布模型,参照已有理论公式,利用TWINS(Two... 本文采用基于ENA(Energetic Neutral Atoms)次生电子起始脉冲高度分布,统计拟合分离中能段ENA两种主要成分氢和氧的方法,研发了实现ENA氢与氧分离的TWINS卫星原始数据处理软件;其中所需要的脉高分布模型,参照已有理论公式,利用TWINS(Two Wide-angle Imaging Neutral-atom Spectrometers)卫星标定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未知参数,再加以计算得到.将上述方法用于TWINS卫星实测数据,分离得到一次大磁暴主相期间ENA-H和ENA-O微分通量随观测视线的分布及其随主相增长的变化.分析发现:(1)ENA-H与ENA-O微分通量的强度和随观测视线的分布特征都有明显差别,从某种角度反映出ENA之源的O^+与H^+离子强度和分布之间的差异;(2)接近主相极大时,ENA-H有很强的低高度发射(LAE,Low Altitude Emission),出现在磁地方时午夜前极光和亚极光纬度区,意味着该区域较强的等离子片和环电流质子沉降,进入到外层基底以下较低高度大气层;而ENA-O则未有明显LAE产生;ENA-O强通量观测视线主要穿过广大环电流区,磁地方时主要在午夜之后以及黄昏前和黎明前后;(3)在磁暴主相快速增长期,ENA-O平均总通量持续增大,而ENA-H同步减小,ENA-O与ENA-H平均总通量的比率随环电流指数Dst绝对值的增大而大致成正比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A氢氧分离 中能段ENA 脉冲高度分布 TWINS卫星 磁暴环电流
下载PDF
微通道板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预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尼启良 卜绍芳 +2 位作者 刘世界 何玲平 张宏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8-663,共6页
微通道板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是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的关键成像器件,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被用于探测地球等离子层中极微弱的He+共振散射辐射,为了消除微通道板内部吸附的残余气体产生的离子反馈等背景噪音对探测器微弱信号成像性能的影响,... 微通道板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是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的关键成像器件,嫦娥三号极紫外相机被用于探测地球等离子层中极微弱的He+共振散射辐射,为了消除微通道板内部吸附的残余气体产生的离子反馈等背景噪音对探测器微弱信号成像性能的影响,需要对微通道板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高温真空烘烤和紫外光电子清刷.根据预处理的实验要求,设计了一套微通道板预处理装置,为微通道板预处理实验提供高真空环境和高温加热及保温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微通道板预处理实验的实现过程,对三片Z型级联的微通道板进行预处理实验后,背景噪音由27.09counts/s·cm2降低为0.53counts/s·cm2、空间分辨率达到125μm,上述实验结果表明MCP在预处理之后其表面、亚表面和体内吸附的杂质气体得以有效去除,获得了稳定的增益,成像性能也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预处理 脉冲高度分布 极紫外
下载PDF
CVD金刚石核探测材料与器件 被引量:3
4
作者 夏义本 王林军 +1 位作者 张明龙 苏青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63-66,72,共5页
金刚石膜因其优异的电学、光学等性能已成为优越的辐射探测器材料,但探测器性能强烈地依赖于薄膜质量。本工作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获得了(100)取向不同质量的金刚石薄膜,并制备了CVD金刚石辐射探测器。应用5.9keV55FeX射线测... 金刚石膜因其优异的电学、光学等性能已成为优越的辐射探测器材料,但探测器性能强烈地依赖于薄膜质量。本工作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法获得了(100)取向不同质量的金刚石薄膜,并制备了CVD金刚石辐射探测器。应用5.9keV55FeX射线测试了探测器的光电流响应和脉冲高度分布。50kV/cm外电场作用下晶粒为10μm的CVD金刚石探测器的暗电流和光电流分别为16.3和16.8nA。光电流随辐照时间延长而增大,尔后趋于稳定。脉冲高度峰与噪声明显分离。探测器具有较高的计数效率和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 辐射探测器 光电流 脉冲高度分布
下载PDF
微通道板增益对光子计数探测器成像性能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素立 尼启良 +2 位作者 张宏吉 何玲平 陈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4-488,共5页
微通道板作为二维位置灵敏阳极光子计数探测器中的电子倍增器件,其增益特性直接影响探测器的成像性能。搭建了系统测试平台,测量了微通道板的增益随电压变化曲线,并获得了3块微通道板叠加后的脉冲高度分布曲线。根据测试结果以及脉冲高... 微通道板作为二维位置灵敏阳极光子计数探测器中的电子倍增器件,其增益特性直接影响探测器的成像性能。搭建了系统测试平台,测量了微通道板的增益随电压变化曲线,并获得了3块微通道板叠加后的脉冲高度分布曲线。根据测试结果以及脉冲高度分布曲线的能量分辨率与探测器增益的均匀性之间的物理关系,选择合适电压值和增益对探测器的性能进行优化,探测器分辨率由3.56lp/mm提高到4.49lp/mm,获得了清晰图像,为探测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探测器 微通道板 增益 脉冲高度分布
下载PDF
光电倍增管的PHD特性测量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满静 吴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41-144,150,共5页
根据用于光子计数的光电倍增管(PMT)的脉冲高度分布(PHD)特性,提出了利用示波器配合光子计数卡来测量用于光子计数的PMT的PHD数据的方法。从实验测得的结果看,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测得PMT的PHD数据。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PMT) 脉冲高度分布(PHD) 光子计数卡 示波器
下载PDF
金刚石膜α粒子探测器的电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林军 刘健敏 +2 位作者 苏青峰 史伟民 夏义本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18-2522,共5页
从外加偏压、预辐照处理等方面对三明治结构金刚石膜探测器在α粒子辐照下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电流-电压特性和脉冲高度分布测试和分析表明,金刚石膜探测器在能量为5·5MeV的241Amα粒子辐照一定时间后,其暗电流有所增加.探测器... 从外加偏压、预辐照处理等方面对三明治结构金刚石膜探测器在α粒子辐照下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电流-电压特性和脉冲高度分布测试和分析表明,金刚石膜探测器在能量为5·5MeV的241Amα粒子辐照一定时间后,其暗电流有所增加.探测器顶电极施加负偏压时,在α粒子辐照下得到的净电流和信噪比均较大.Raman光谱测试表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金刚石膜厚度方向的不均匀性分布.负偏压下探测器对α粒子的能量分辨率为25·0%,优于正偏压下的能量分辨率(38·4%).随着α粒子辐照时间的延长,探测器的净电流和电荷收集效率均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辐射探测器 电学性能 脉冲高度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