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指导针刺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耿初伟 郭六雷 《中医研究》 2018年第11期48-50,共3页
脉口人迎诊法首现于《灵枢经·始终》,是该篇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章节整理,尽量以相互补充解释来阐明脉口人迎对比诊法如何指导针灸临床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脉口人迎诊法/治疗应用 针刺 手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偏头痛验案一则 被引量:1
2
作者 尤少斌 周文强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69-70,73,共3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原发性痛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乃至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可用于该病的对症药物存在局限性,而在非药物治疗手段里,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针灸疗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周...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的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原发性痛症,对患者日常生活乃至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可用于该病的对症药物存在局限性,而在非药物治疗手段里,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的针灸疗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周文强主任在临床上运用人迎气口脉法指导针刺五输穴治疗各类痛症颇有成就,笔者在门诊跟师期间采用该法治疗偏头痛行之有效,现将1则临床验案记录如下,以供参考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 针刺 五输穴 偏头痛 验案
下载PDF
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治疗痹证肢体麻木的经验
3
作者 彭学征 李树森(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9期86-89,共4页
人迎气口脉法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脉诊方法,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专篇论述,但《黄帝内经》并未说明人迎与气口的具体诊脉部位,历代医家对此莫衷一是。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及脉息术是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老师的祖传绝学。长桑君人迎气... 人迎气口脉法作为中医临床重要的脉诊方法,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专篇论述,但《黄帝内经》并未说明人迎与气口的具体诊脉部位,历代医家对此莫衷一是。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及脉息术是长桑君脉法传人李树森老师的祖传绝学。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将人体疾病分为六经,依据人迎气口脉的“一盛、二盛、三盛”辨别病在六经中的哪条经络上。脉息术是李树森老师从《黄帝内经》中研究整理出来的一项重要中医理论。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结合脉息术,根据“少气、平人、脉躁”三种状态,能够方便区分疾病是在手六经,还是在足六经上。长桑君人迎气口脉法、脉息术能精准指导中医临床经络辨证、分经取穴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长桑君人迎气口脉针法治疗痹证肢体麻木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桑君人迎针法 息术 痹证肢体麻木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人迎气口脉法在妇科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何美秀 王薇 +2 位作者 赵茹 杨成君 彭卫东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人迎气口脉法首见于《灵枢》,是《黄帝内经》中记载最多的诊脉法,同时这套脉法能明确具体病变的部位,为临床带来了极大便利。导师经过大量临床后总结出,以左右手关前一分初步判断定病性,即定疾病的阴阳属性,以同手关前一分与关脉对比来... 人迎气口脉法首见于《灵枢》,是《黄帝内经》中记载最多的诊脉法,同时这套脉法能明确具体病变的部位,为临床带来了极大便利。导师经过大量临床后总结出,以左右手关前一分初步判断定病性,即定疾病的阴阳属性,以同手关前一分与关脉对比来定病位,即先定病性,再定病位,这样为临床诊病提供了简捷、实用,又易于掌握的一个技巧。同时将人迎气口脉法应用于妇科盆腔炎性疾病后显著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 法应用 妇科 盆腔炎性疾病
下载PDF
浅谈左人迎右气口脉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耿晨 董海航 +1 位作者 何俗非 王邈 《河南中医》 202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人迎气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被多次提到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经》并未明确说明人迎和气口的具体位置,历代医家对《内经》人迎气口脉法诊脉位置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腕,即&q... 人迎气口脉法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被多次提到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内经》并未明确说明人迎和气口的具体位置,历代医家对《内经》人迎气口脉法诊脉位置的理解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腕,即"人迎在人迎穴,气口在手太阴脉动点";一种是人迎在颈,气口在足,即"人迎在人迎穴,气口在趺阳脉动点";还有一种是人迎气口均在腕,人迎在左,气口在右,即"人迎、气口分别在左、右手太阴脉动点"。王叔和的《脉经》最早明确提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其中,《脉法赞》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脉法赞》中"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的定位更符合《内经》本意,人迎气口脉法中人迎与气口的位置均在腕部,运用左人迎右气口脉法可以指导临床针灸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 人迎右气 《黄帝内经》 经》
下载PDF
三阴三阳脉法源流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超 蔡超产 +3 位作者 徐旻灏 吴琼 刘寨华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8-1781,共4页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 本文以三阴三阳脉法为统领,从起始源头至发展巅峰再到发展稳定纵向论述了以诊断三阴三阳为核心的脉法演变,分别是标本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四时阴阳脉法;横向论述了各脉法自身的演变发展关系,分别是标本脉法与寸口分部候经脉法,人迎气口脉法与寸口对比诊法,《黄帝内经》四时阴阳脉法与扁鹊四时阴阳脉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各脉法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其相适应的临床模式,予以诊断阴阳之多少,分辨手足六经,进而明确十二经脉之所病为特长的三阴三阳脉法,做一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人迎 四时阴阳 三阴三阳
下载PDF
平衡阴阳经脉法在失眠中的运用探讨
7
作者 郭六雷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0期23-26,共4页
失眠是指在睡眠条件尚可,但仍出现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基于对阴阳平衡的理解,从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出发,探讨不寐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治。通过研究,得... 失眠是指在睡眠条件尚可,但仍出现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基于对阴阳平衡的理解,从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出发,探讨不寐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诊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经络系统中经脉为主导地位,经脉、脏腑各有阴阳,脏腑平衡是以经脉平衡为基础,阴阳平衡是经脉平衡和脏腑平衡的理论升华。临床运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来判断病变经脉,发现三阳经盛、三阴经虚的阴阳失衡可导致失眠。在互为表里的阴阳经脉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互为表里的经脉失衡而出现失眠最为多见。将平衡阴阳经脉具体化以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阴阳平衡 平衡阴阳经 脉口人迎对比诊法
下载PDF
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在针刺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六雷 《中医研究》 2022年第2期79-83,共5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灵枢》《素问》。《灵枢》成书早于《素问》,是一部针灸典籍,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针刺理论体系;《素问》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总结,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其内容至今仍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权威性的...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灵枢》《素问》。《灵枢》成书早于《素问》,是一部针灸典籍,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针刺理论体系;《素问》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总结,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其内容至今仍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因其成书距今年代久远,古意深奥难懂,故其中部分重点针刺理论现已失传。笔者多年来对其原文反复研读,并认真体会“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该段经文,并且与《灵枢·终始》中讲的“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调整阴阳经脉平衡是针刺之道。领悟“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目的是平衡失调的阴阳经脉,阐明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临床指导意义,总结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核心是脉口人迎对比诊法,其作用:①采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明确失衡的阴阳经脉。②采用该针法后判断阴阳经脉平衡与否。③判断起针的标准。运用《内经》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开阖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明确补泻的经脉、取穴的数量、针刺的频率、针刺的深浅、起针的标准。调整失衡的阴阳经脉,达到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阴阳经脉平衡。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特点: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阴阳经针法 脉口人迎对比诊法 针刺补泻法 医案
下载PDF
整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90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六雷 耿初伟 《中医研究》 2019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整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先给予整脊(自创棘突锤正法,龙氏仰头摇正法,龙氏低头摇正法)治疗脊柱的小关节紊乱,再给予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指... 目的:观察整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先给予整脊(自创棘突锤正法,龙氏仰头摇正法,龙氏低头摇正法)治疗脊柱的小关节紊乱,再给予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指导的针刺,1d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81例,有效9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整脊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脉口人迎 针刺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从《灵枢·终始》中拓展探讨中医思维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遵明 黄海梅 +2 位作者 王玉妹 何科杰 赖新生 《四川中医》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 目的:根据《灵枢·终始》,扩展探讨《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通过研读《灵枢·终始》,参考《黄帝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探讨《黄帝内经》时期的中医临床思维。结果:该篇虽篇幅较短,但引出了《内经》的基本思想,记载了非常经典的中医临证思维,包括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用药思维等,结合《内经》其余篇章及后世名医著作,更加深刻的体现这些思维对中医临床之重要性。结论:《黄帝内经》记载的天人思维、脉诊和针刺思维及用药思维,对现代中医临床,将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终始 人迎 针刺 得气 四气五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