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杜良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Pi CCO技术持续监测4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其治疗24 h的心指数(cardiac i...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Pi CCO技术持续监测4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其治疗24 h的心指数(cardiac 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 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WI)、全心射血分数(general ejection fraction,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neral end diastolic index,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并以28 d存活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两组PiCCO相关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死亡组对比,存活组治疗24 h时CI、GEF明显更高,SVRI、EVWI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h时CI、EV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可建立预测预后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分=-4.6×CI+4.5×EVWI,经ROC分析,该模型预测患者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976,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结果利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CI及EVWI,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休克 预后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 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下载PDF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文滔 许顺 黄镭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PiCCO血流动力学检测,记录相关的参数。再根据患者的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27例),比较两组各个参数,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存活组的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均高于死亡组,而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却较死亡组低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和EVLWI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iCCO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医生可以通过对相关指数的监测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此达到在后续治疗中预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分析连续 源性休克 参数 预测作用
下载PDF
小儿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惠霞 王维娟 +2 位作者 武万良 陈俊 成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2期3346-3350,共5页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4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脓毒性休克组)和1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心源性休克组)作...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4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脓毒性休克组)和16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心源性休克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4h后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记录两组患儿28d存活情况。根据两组患儿28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亚组与死亡亚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和28d病死率,并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休克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性休克组28d病死率为59.09%,心源性休克组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脓毒性休克组心输出量(CO)、心肌收缩力参数[心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心功能指数(CFI)]均明显高于心源性休克组,容量负荷指标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均明显低于心源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性休克组死亡亚组患儿治疗24h后SVRI明显低于存活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源性休克组死亡亚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24h后CO、CI均明显低于存活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h后SVRI、CI分别是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患儿28d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结论治疗24h后CI、SVRI分别对心源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对脓毒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患儿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源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 功能 死亡率 预测因子
下载PDF
重症患者肺超声B线评分用于血管外肺水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傅小云 高飞 +3 位作者 苏德 胡杰 刘同华 杨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肺超声B线评分用于监测血管外肺水(EVLW)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2013—01—2013—06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其中多发伤、闭合性胸外伤7例,重症肺炎2例,各种心脏器质性原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共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 目的探讨肺超声B线评分用于监测血管外肺水(EVLW)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2013—01—2013—06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其中多发伤、闭合性胸外伤7例,重症肺炎2例,各种心脏器质性原因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共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ARDS4例,分别用肺超声采集B线评分及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得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比较治疗前后B线评分、EVLWI及氧合指数变化,对B线评分与EVLWI及氧合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脱机拔除气管导管,治疗前后所有患者B线评分、EVLWI、氧合指数均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初始显著改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B线评分与氧合指数在P=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05,P=0.028),B线评分与EVLWI在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8,P=0.001)。结论肺超声监测血管外肺水B线评分与PICCO获取的EVLWI具有良好相关性,肺超声B线评分可用于血管外肺水的监测及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肺水(EVLW) 肺超声 B线评分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 氧合指数(PaO2 Fi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