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凌海华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763-1764,共2页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重症医学科救治休克患者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的休克患者9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经验性给予液体管理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救治外,在PICCO...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重症医学科救治休克患者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的休克患者9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经验性给予液体管理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救治外,在PICCO指导下依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根据PICCO容量管理决策树的参考值,调整液体输注类型、输注速度,必要时进行脱水治疗,进行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监测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乳酸、血气分析结果,并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乳酸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进行救治治疗效果可靠、客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 休克 重症医学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川 韩文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救治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86例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救治,经验性采取液体管理治疗;试验组...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救治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86例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救治,经验性采取液体管理治疗;试验组在PICCO指导下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对液体滴注类型、速度进行调整,必要时开展脱水治疗,给予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办法,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HR、SpO_2、BP、尿量、乳酸改善情况明显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开展救治,其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 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鄢忠平 胡建斌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实施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生理指标、病情改善情况、复苏液体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及复苏液体量均低于或少于对照组,而中心静脉压及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PiCCO监测技术指导创伤性休克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生理指标,缓解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 监测技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4 位作者 汪正光 方向群 程金霞 汪健蕾 谢立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至2013年4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并发NPE患者的PiCCO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4例NPE患者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入科即刻为12~42mL/kg,治疗24h为10。22mL/kg),均表现为高通透性肺水肿类型,第1个24h的容量平衡均为正平衡(例1~例4分别为+1130、+1200、+1750、+1120mL);治疗中加强胶体的补充,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循环氧合改善、EVLWI下降。最终3例改善,1例死亡。结论NPE在临床中诊治复杂,治疗过程中出现矛盾多,PiCCO监测技术在早期诊断、鉴别肺水肿类型、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神经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指数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丽芝 肖昌武 +4 位作者 周青山 余追 姚兰 邵佳丽 侯果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SAP合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率、血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0~6h、6~12h时的液体入量多于对照组,复苏24~48h、48~72h时的液体入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率、血液净化率、机械通气率、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指标相比,PiCCO监测指标指导SAP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 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液管理
下载PDF
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鉴别诊断重度ARDS一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永胜 冉晓 +2 位作者 王进 占大钱 李树生 《新医学》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ARDS患者肺水肿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常规检测技术难以同时量化肺水肿情况及反映患者的真实容量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少见的重度ARDS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救治过程。患者男,27岁,既往... ARDS患者肺水肿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常规检测技术难以同时量化肺水肿情况及反映患者的真实容量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少见的重度ARDS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技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救治过程。患者男,27岁,既往体健,因术后严重呼吸困难收入院,诊断为重度ARDS,血管外肺水指数高达33 ml/kg。通过Pi CCO连续监测确立诊断并指导液体出入量管理,患者顺利康复。该例提示Pi CCO可以准确、客观地监测患者全身液体容量及肺水肿情况,从而判断肺水肿的起因和类型,有效指导液体管理,提高ARDS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血管外肺水指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危重症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重度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韦妍飞 曹莉 +2 位作者 刘燕 张黎 盘璇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技术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Pi 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技术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Pi 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导液体管理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变化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后28 d病死率的不同;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CI、ITBVI、EVLWI、SVRI的变化;观察治疗组死亡与存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后EVLW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后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TBVI、EVLWI、SVRI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7例,存活23例;治疗组存活与死亡患者治疗前EVLW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治疗3天后EVLW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利用Pi CCO监测指标指导重度心力衰竭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动态观察EVLWI可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 脉搏指示连续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静脉压 系统血管阻力指数 脏指数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郑绍鹏 张牧城 +2 位作者 徐芳媛 汪正光 方向群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皖南医学院附属黄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住的神经重症患者30例,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而对照组根据心率(HR)、血压、尿量、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等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HR、LAC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及90 d恢复良好率,同时比较两组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MAP、HR、LAC、疾病病种及危重程度(GCS、APACHEⅢ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及24 h LAC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90 d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活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提高神经重症早期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组织灌注,并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神经重症 乳酸清除率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劳力性热射病患者中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姜腾轩 崔岩 +2 位作者 王玲 杨忠茜 金红旭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劳力性热射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因热射病入住急诊ICU的患者48例。研究组23例以PiCCO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对照组25例以中心静脉压(CVP)指...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劳力性热射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因热射病入住急诊ICU的患者48例。研究组23例以PiCCO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对照组25例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时间、转归情况分布、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液体复苏开始8、24、72 h入液量、平均动脉压(MAP)、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FiO2)、动脉乳酸(Lac)等指标的差别。结果对照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2,P〈0.05;χ2-7.474,P〈0.05;χ2=-3.500,P〈0.05)。两组患者转归情况分布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χ2-0.853,P〉0.05)。8 h液体复苏后,研究组入液量(3 597±2 413)ml少于对照组(4 257±2 241)ml(P〈0.05);研究组PaO2/FiO2(132.04±23.10)mm Hg高于对照组(128.57±18.64)mm Hg(P〈0.05);研究组Lac(6.98±4.25)mmol/L低于对照组(7.05±4.65)mmol/L(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液体管理更加精准,减少盲目补液,缩短机械通气、入住ICU、CRRT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 热射病 液体复苏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健 尚为明 +1 位作者 程冲 马婷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7期101-10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研究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 CCO)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研究组采取Pi CCO优化早期目标指导治疗,记录两组患者6 h指导治疗达标情况、尿量、血乳酸(Lac)水平、机械通气时间、Pv-a CO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以及复苏后28 d生存情况,比较分析二者复苏6 h、24 h、48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情况以及液体正平衡量。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复苏6 h时Pv-a CO2以及Lac水平下降,复苏6 h和24 h时液体正平衡量上升,复苏6 h、24 h与48 h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生存率、6 h治疗达标率以及尿量所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 CCO技术优化脓毒性休克患者EGDT,对早期目标指导治疗的实施可提供相应的参考,促进药物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PiCCO)技术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对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岑英文 《甘肃医药》 2015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对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ICU内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重症肺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处...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对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ICU内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重症肺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疗程10天。治疗组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照组行持续中心静脉压及有创血压监测管理。观察记录入组时及治疗第1、3、5、10天的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含量、肺部感染评分;记录上述时间点液体平衡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胸部CT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含量、肺部感染评分、液体平衡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的ICU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胸部CT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Pi CCO可以更精确指导重症肺炎的液体管理,对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重症肺炎 疗效
下载PDF
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对重症心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李锴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对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观察组(心脏超声联合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30例。评估两组患... 目的 探讨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采用心脏超声联合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对液体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重症心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观察组(心脏超声联合PiCCO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气指标、肺超声评分、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液体复苏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氧合指数、ScvO_(2)高于对照组,CVP、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超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重症心肺损伤患者来说,采用心脏超声联合PiCCO有利于体液管理,促进体液平衡,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重症肺损伤 液体管理
下载PDF
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娟 徐磊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根据PICCO...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根据PICCO指标变化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6 h(T1)、12 h(T2)、24 h(T3)的HR、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d内病死率。结果两组T1、T2、T3时的HR均低于T0,CVP、MAP、PaO2/FiO2均高于T0,P均<0.01;治疗组T2、T3时的HR、CVP、MAP均低于对照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72 h复苏液体量(14 451.7±162.9)mL、呼吸机应用时间(7.1±3.57)h、ICU住院时间(9.5±3.92)d、28 d内病死率11.1%,对照组分别为(21520.6±178.2)mL、(15.2±3.79)h、(22.1±4.15)d、22.2%,P均<0.05。结论 PICCO技术能有效地指导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减少72 h复苏液体量,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和ICU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液体复苏 脉波指示连续监测 静脉导管留置
下载PDF
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老年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郎利 傅润乔 张凤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45-847,共3页
目的通过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老年患者不停跳(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筛选的本院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 目的通过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老年患者不停跳(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筛选的本院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0例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PiCCO监测动脉压(A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指数(CO)、心脏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每搏量指数(S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等指标。分别记录手术前(T0)、乳内动脉(LIMA)-前降支(LAD)吻合后(T1)、全部血管吻合后(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的数据。结果 30例均顺利实施手术。T0时ABP、CVP、CO、GEF和SVI较T3、T4时明显降低(P<0.05),T0时ABP、CO、GEF和SVI较T1时明显降低(P<0.05),T0时ITBI和GEDVI较T3、T4时降低,T0时CI较T3、T4时明显上升(P<0.05)。30例均恢复顺利,无外科并发症及与PiCCO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PiCCO技术简捷可靠,适合于老年患者CABG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脉波指示连续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骨盆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志 金红旭 +2 位作者 李俊 丁木子 高燕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骨盆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因骨盆骨折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通过PICCO技术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骨盆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因骨盆骨折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通过PICCO技术即经肺热稀释方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心功能指数(CFI)、平均动脉压(MAP)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记录液体复苏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复苏前CI、ITBI、CFI、GEDI均显著降低,随着液体复苏进行,伤后48h各项指标均逐渐趋于正常(均P〈0.05),ELWI、GEF、MAP、SVRI、CVP于复苏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患者骨盆骨折后复苏前CI、ITBI、CFI、GEDI较复苏后明显降低(P〈0.05);而ELWI、MAP、SVRI于复苏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I、ITBI、CFI、GEDI及其容量复苏后的变化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内血容指数 舒张末期容指数 骨盆骨折 血流动力学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下载PDF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肺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燕梅 谢海莉 《微创医学》 2013年第2期242-243,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由于胰酶激活引起全身炎性反应,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由于胰酶激活引起全身炎性反应,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Au持续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指示连续监测 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肺部护理 导管护理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秦学东 刘鹏飞 王泉利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治疗的1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将PiCCO指...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省三河市医院治疗的1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将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治疗的8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输出量(CO)以及胸腔内血管容量(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心脏超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 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用以评价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7 d的脑钠肽(BNP)水平;并记录ICU住院时间以及日均液体出入量。结果两组治疗后,CI、EVLWI、CO、ITB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Sd、LVEDd、FS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FS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 O2显著升高,P(A-a)O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高于常规组,P(A-a)O2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7 d的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观察组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液体出入量显著高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指导下强化液体管理能够精确液体管理,有效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急性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指标 脏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脉搏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滕玉萍 张颖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本文旨在讨论脉搏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通过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该技术,发现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减少以及对医护人员维护需求减少的优势,这些特点都使医疗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重症监护 护理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蕊 刘艳艳 蔡倩珂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768-76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采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视其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采用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视其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开放性体液管理,42例)与观察组(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4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B型钠尿肽(BNP)水平,并对比两组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入选者BNP水平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43%)相比,观察组(4.6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精确液体管理治疗重症监护室心衰伴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BNP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衰竭伴休克 重症监护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技术 精确液体管理 B型钠尿肽水平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对食管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
20
作者 刘娜 徐悦利 +3 位作者 马丽 路艳 李玲 李汝泓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948-949,共2页
食管癌患者因进行性进食困难、术前胃肠道准备、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部位操作、术中液体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技术是一项微创血... 食管癌患者因进行性进食困难、术前胃肠道准备、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部位操作、术中液体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 CCO)技术是一项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根据Pi CCO监测数据指导补液,可改善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持重要器官血液灌注,防止发生肺水肿等并发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 食管癌根治术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