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术中产妇脉搏氧波形变化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朱建坡 张怡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6期12-13,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产妇剖宫产术中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化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行择期剖宫产术孕周38~41周的单胎妊娠产妇100例,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BP)、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 目的:观察产妇剖宫产术中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化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行择期剖宫产术孕周38~41周的单胎妊娠产妇100例,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BP)、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_2),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分别记录脉氧波形降中峡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A组,n=62),降中峡位置达基线水平(B组,n=26),降中峡位于基线水平以下(C组,n=12)的无创血压、平均动脉压(MAP)。记录B、C组注入麻醉药后至出现降中峡下降的时间(T1)和出现无创血压下降的时间(T2)。结果:A组产妇麻醉前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产妇MA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MAP较B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2.56±2.13)min,T2(1.25±0.50)min。结论:剖宫产术中脉搏氧饱和度降中峡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敏感指标,并能提前预测血压的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压下降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脉搏氧波形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的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黄玲 徐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94-99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评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82例接受CPR救治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评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的182例接受CPR救治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苏结束后,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stored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64例与非ROSC组11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OSC结果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是否ROSC为标准,计算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相关参数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心肺复苏质量指数(Perfusion index,CQI)判断CA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ROSC组CQI和PI水平均高于非ROSC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QI和PI是ROSC的影响因素(P<0.05);CQI判断CPR质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I(P<0.05),且CQI判断CPR的AUC高于PI(P<0.05)。结论:ROSC患者PI和CQI的水平均升高,两者均是ROSC的影响因素;CQI可能是评估心肺复苏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脉搏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灌注指数
下载PDF
利用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对胸外按压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叶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660-661,共2页
目的研究脉搏氧饱和度(SpO2)波形与胸外按压的相关性及其对胸外按压效果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根据是否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分为有创血压监测组和无创血压监测组。观察胸外按压时SpO2波形变化。结果有效的胸外按压能引起所形成的SpO2波... 目的研究脉搏氧饱和度(SpO2)波形与胸外按压的相关性及其对胸外按压效果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根据是否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分为有创血压监测组和无创血压监测组。观察胸外按压时SpO2波形变化。结果有效的胸外按压能引起所形成的SpO2波形相应的变化,且SpO2波型越明显,早期心肺复苏成功率越高,24 h成活率也越高。结论有效的胸外按压与所形成SpO2波形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监测SpO2波形对胸外按压效果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按压 脉搏饱和度波形 相关性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脉搏氧饱和度波形与控制性降压的关系
4
作者 黄维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607-608,共2页
关键词 脉搏饱和度波形 控制性降压 血压 血容量 监测
下载PDF
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扩容抢救中脉搏血氧波形振幅变异率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宗春燕 杨娇娇 +3 位作者 周虹 俞春梅 吴飞凤 陈芬芬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扩容抢救中进行脉搏血氧波形振幅变异率(△PO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扩容抢救。另外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对两组受试... 目的探讨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扩容抢救中进行脉搏血氧波形振幅变异率(△PO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扩容抢救。另外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POP水平测定,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OP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O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受扩容抢救后容量反应阴性率为22.5%(18/80),容量反应阳性率为77.5%(62/80)。观察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感染性休克患者△POP水平明显下降,通过积极实施扩容抢救可控制△POP水平,通过测定△POP水平有助于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感染性休克 扩容 脉搏波形振幅变异率
下载PDF
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在急诊及创伤外科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忻刚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6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 探讨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在急诊以及创伤性外科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轻度低氧血症组(A组)、中度低氧血症组(B组)以及重... 目的 探讨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在急诊以及创伤性外科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轻度低氧血症组(A组)、中度低氧血症组(B组)以及重度低氧血症组(C组),人数分别为(40例、56例、64例).依照脉搏氧饱和度(SpO2)波形的整体变化情况对患者施以不同的针对性处理,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具体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0.00%,B组患者的存活率达到了71.42%,C组患者的存活率达到了62.5%,C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A、B组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救治以及创伤性的外科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施以脉搏氧饱和度波形的实时监测,能够有效地为患者临床救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饱和度波形 急诊救治 创伤性外科
下载PDF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脉搏氧饱和度的监测分析
7
作者 曹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234-223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硬膜外麻醉 脉搏饱和度波形
下载PDF
围心肺复苏期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岑建 袁全 +1 位作者 王澄 王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动物猪模型分析研究围心肺复苏期各阶段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PPG)波形特征,以确认PPG波形在心肺复苏按压期间进行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选取4只巴马小型猪,建立动物猪模型,共进行了21次围心肺复苏期实验... 目的:基于动物猪模型分析研究围心肺复苏期各阶段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PPG)波形特征,以确认PPG波形在心肺复苏按压期间进行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选取4只巴马小型猪,建立动物猪模型,共进行了21次围心肺复苏期实验,模拟围心肺复苏期的临床场景,并采集实验期间的PPG波形数据。分析PPG信号频谱在自主循环期、按压辅助循环期和双循环期不同阶段的特征。结果:在21次围心肺复苏期实验中,共计17次围心肺复苏模拟实验复苏成功。在自主循环期与按压辅助循环期,PPG信号频谱中只存在单个波峰;而在动物猪模型ROSC后与停止按压前的双循环期PPG频谱中存在2个波峰。在定性分析中有8次实验可在PPG频谱中观察到明显双波峰现象,占比为47.06%。在按压终末期PPG频谱中有效峰幅度的14次实验中,自主循环波峰为除胸外按压波峰外的最强波峰的情况,占比为82.35%,两波峰幅度之比的95%置信区间为74.80~427.67。结论:PPG信号频谱在围心肺复苏期各阶段呈现不同特征,通过PPG频谱定性或定量分析,可帮助临床人员实现按压期间的ROSC识别,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PPG) 心肺复苏 脉搏波形 自主循环恢复(ROSC)
下载PDF
基于脉搏血氧波形识别心肺复苏中自主循环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晨 徐军 +7 位作者 韩飞 郑亮亮 付阳阳 姚冬奇 张晓毳 朱华栋 郭树彬 于学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脉搏血氧波形的特征变化,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的无创、简便、快速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方法。方法描述性研究。建立小型猪心室纤颤(室颤)模型,室颤持续3 min后按照CPR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按... 目的:通过观察心肺复苏(CPR)时脉搏血氧波形的特征变化,探讨基于脉搏血氧技术的无创、简便、快速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识别方法。方法描述性研究。建立小型猪心室纤颤(室颤)模型,室颤持续3 min后按照CPR指南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5 cm,频率为105次/min),同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复苏2 min后给予100 J双向波电除颤,再次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实时记录CPR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脉搏血氧波形,应用时域结合频域波形分析技术评价围CPR期脉搏血氧波形的变化特征。结果除1只动物死于麻醉诱导阶段外,其余6只均诱发室颤成功。①室颤后动物有创血压及脉搏血氧波形消失;胸外按压时PETCO2为(18.83±2.71)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舒张压为(23.83±5.49)mmHg;除颤后1 min内PETCO2〔(51.83±9.35)mmHg〕和动脉舒张压〔(100.67±10.97)mmHg〕均较按压时明显增高(t1=8.737、t2=25.860,均P=0.000),且出现动脉血压波形,提示ROSC。②成功入组动物均出现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改变,其在诱发室颤—胸外按压—ROSC—停止按压各阶段的时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规律按压波—波动融合波—稳定脉搏波;频域波形表现为:波形消失—单纯按压峰—双峰或融合峰—单纯脉搏峰。结论通过时域结合频域的方法分析脉搏血氧波形特征性变化,不仅能及时发现心脏停搏,还有助于快速识别CPR过程中的RO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形 自主循环恢复 心肺复苏 时域法 频域法
原文传递
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志祥 钟丽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13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容量负荷前后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与经胸超声多普勒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探讨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对预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1月血压低于90/60mmHg或较基础血...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容量负荷前后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与经胸超声多普勒测定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探讨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对预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1月血压低于90/6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30mmHg的机械通气患者94例,容量负荷试验前记录测量脉搏氧饱和度波形,计算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采用20min内快速输注500mL生理盐水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经胸超声多普勒监测心输出量(CO)变化,同步观察CVP、心率、血压等变化。以容量负荷试验后CO增加值(△CO)≥15%为容量反应组,△CO<15%为无反应,评估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化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94例患者中有反应50例,无反应44例,而有反应者容量负荷试验前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化明显大于无反应者。结论:脉搏氧饱和度波形变异率可作为基础医院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负荷试验 脉搏饱和度波形 容量反应性 心输出量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路 王建岗 +4 位作者 罗伟 付阳阳 朱华栋 徐军 于学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 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 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 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 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 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 每隔30 s为时间点, 计算时间点前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 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 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 P<0.01), 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 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 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颈动脉血流 脉搏波形 灌注指数 冠状动脉灌注压 呼气末二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对复苏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晨 徐军 +3 位作者 吴杨鹏 柴艳芬 寿松涛 于学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旨在探究CQI(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时效性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45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 目的旨在探究CQI(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时效性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45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初始[7.0(3.6,14.6)vs 7.0(3.6,14.6)]mmHg、终末[29.5(19.8,35.9)vs 4.0(2.3,10.2)]mmHg和平均[22.2(11.8,36.3)vs 4.0(2.5,9.0)]mmHg PETCO2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CQI[59.6±8.9 vs 34.8±5.2]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QI在两组间的差异在复苏开始后第11 min开始,在复苏结束前29 min开始。终末CQI和PETCO2对于预后判断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3.2和16.1 mmHg,两者间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过程中,CQI与PETCO2均可对于预后进行评估,CQI在CPR后期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原文传递
高级气道建立对心肺复苏质量指数评估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晨 徐军 +4 位作者 付阳阳 韩飞 柴艳芬 寿松涛 于学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 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POP),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63.3±20.7)vs(49.7±23.8)],PETCO2[19.8(11.4,31.6)mmHg vs8.8(3.3,15.8)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42.2±29.0)]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