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波波速法无创血压测量中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顾亚雄 杨涛 +1 位作者 包科 钟鑫鑫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1-698,共8页
针对脉搏波波速法无创血压测量中血压计算模型建模困难和模型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结合TPTT、ln(TPTT)及(1/TPTT)2等模量建立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首先,利用99名随机测试者的实验数据确定多模量模型参数,并基于实验数据计算各模型性能评... 针对脉搏波波速法无创血压测量中血压计算模型建模困难和模型计算精度较低的问题,结合TPTT、ln(TPTT)及(1/TPTT)2等模量建立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首先,利用99名随机测试者的实验数据确定多模量模型参数,并基于实验数据计算各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其中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拟合相关系数最大,为0.891,误差方差最小,仅为6.1,实验表明,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和更低的计算误差。然后,利用医用水银血压计和自主设计的多模量血压测量系统两种方法采集另外36名随机测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据,并计算两种方法采集数据间的相关参数,其中收缩压差值的绝对值d<6 mm Hg,差值均值E_d=0.55 mm Hg,差值的标准差δ_d=2.98 mm Hg;舒张压差值的绝对值d<6 mm Hg,差值均值E_d=0.57 mm Hg,差值的标准差δ_d=3.42 mm Hg,完全符合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SP10-199中对电子血压计测量差值<8 mm Hg的要求。最后,采用Bland-Altman差值法,对两种方法测量数据一致性进行检验,发现舒张压与收缩压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5.3,6.4)和(7.2,-6.2),完全在临床血压测量可接受范围之内,较好地证明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用于无创血压测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可以应用于脉搏波波速法无创血压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波速 无创血压测量 多模量血压计算模型 非线性回归 一致性检验
下载PDF
北方工业城市人群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
2
作者 朱颖 刘苹 +6 位作者 陈朔华 安利杰 阚淑婷 王瑞霞 崔刘福 葛超 杜艳英 《中国综合临床》 2018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北方工业城市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2014-2015年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健康查体者22 436名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臂踝脉搏波波速。根据中国膳食指南给出的... 目的探讨北方工业城市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臂踝脉搏波波速的影响。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2014-2015年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健康查体者22 436名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臂踝脉搏波波速。根据中国膳食指南给出的饮食建议,按食物频率问卷中动物性、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重,以及供能营养素的供给量情况分成4组,分别为中国传统膳食组(3 585例)、西方膳食组(13 639例)、平衡膳食组(1 309例)、地中海膳食组(3 903例)四种膳食模式,并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2 436名观察人群臂踝脉搏波波速值为(1462.46±320.69) cm/s,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为50.78%(11 392/22 436)。平衡膳食组、地中海膳食组、中国传统膳食组、西方膳食组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8.82%(639/1 309)、49.12%(1 917/3 903)、50.49%(1 810/3 585)、51.51%(7 026/13 6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与平衡膳食组比较,地中海膳食组、传统膳食组、西方膳食组发生周围动脉硬化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1.121(95%CI:0.557-2.258)、1.015(95%CI:0.663-1.554)、1.033(95%CI:0.677-1.575)。 结论平衡膳食人群、地中海膳食人群、中国传统膳食人群、西方膳食人群周围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步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生周围动脉硬化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脉搏波波速 动脉硬化 膳食模式
原文传递
脉搏波传播与反射理论对深入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燕海霞 宫爱民 +3 位作者 王忆勤 付晶晶 李福凤 钱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2-1054,共3页
中医脉诊从人体浅表部位获得的脉象或脉图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脉搏波。现代医学对于脉搏波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脉搏波波速及增益指数等指标已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预测左心室肥大及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借鉴现代医... 中医脉诊从人体浅表部位获得的脉象或脉图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脉搏波。现代医学对于脉搏波的研究已相当深入。脉搏波波速及增益指数等指标已应用于临床,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预测左心室肥大及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借鉴现代医学脉搏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开展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研究,可能获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 脉搏波波速 增益指数 中医 脉象
下载PDF
脉搏波传播和血管顺应性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系统血流特性和心室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新宇 徐庆 温功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采用耦合模型研究脉搏波传播和血管顺应性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特性和心室功率的影响。左心室和右心室均采用E R模型 ,后负荷系统对于体动脉和肺动脉分别采用T Y管模型和稍微不对称T管模型 ,应用脉冲响应法将二者耦合起来。选取生... 本文采用耦合模型研究脉搏波传播和血管顺应性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特性和心室功率的影响。左心室和右心室均采用E R模型 ,后负荷系统对于体动脉和肺动脉分别采用T Y管模型和稍微不对称T管模型 ,应用脉冲响应法将二者耦合起来。选取生理范围的参数 ,计算了两个系统的每搏输出量 (SV)、每搏输出功 (SW )、定常功率 ( Ws)、脉动功率 ( Wo)和总功率 ( Wt)等。详细分析了血管顺应性、脉搏波波速等对这些参量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是脉动功率对参数的变化比定常功率更敏感。因此 ,脉动功率百分比或许是评估心室效率的一个较好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波速 反射 定常功率 脉动功率 血管顺应性 体循环 肺循环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血压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田泽懿 张磊 +2 位作者 单新治 王冠学 高秀敏 《光学仪器》 2020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一种可以连续测量的非接触式血压检测方法,介绍了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能够在不接触身体的情况下完成的血压测量方法。详细叙述了采用脉搏波进行血压测量的发展史和两种不同的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方法,以及基于...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一种可以连续测量的非接触式血压检测方法,介绍了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能够在不接触身体的情况下完成的血压测量方法。详细叙述了采用脉搏波进行血压测量的发展史和两种不同的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方法,以及基于两种测量方法的特征点提取和建模分析、血压计算方法等,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采用脉搏波测量更多的生理参数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传导时间 脉搏波波速 特征参数 动脉血压测量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超声成像平台的无创血管力学及动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报告
6
作者 万明习 宗瑜瑾 万锦锦 《科技资讯》 2016年第12期164-165,共2页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无创测量颈动脉壁力学特性、血管壁剪切率的变化以及脉搏波在局部短距离血管片段上传播速度的超声定量成像和评价方法。为了提高超声成像的分辨性能,同时补偿由于入射角度不同造成的血管侧壁灰度的非均匀性,在应...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无创测量颈动脉壁力学特性、血管壁剪切率的变化以及脉搏波在局部短距离血管片段上传播速度的超声定量成像和评价方法。为了提高超声成像的分辨性能,同时补偿由于入射角度不同造成的血管侧壁灰度的非均匀性,在应变估计之前首先对超声图像进行了高分辨图像重建与灰度非均匀性的校正。在相同的成像平面下,保持声束与血流的夹角呈90°,血流速度与剪切率沿管径的分布可由沿血管直径方向采集的若干个位置处的横向多普勒信号重建得到。最后,使用超快速平面波成像技术结合射频互相关算法可获取沿38 mm血管片段的膨胀波群及脉搏波传播速度。目前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在体实验已证实了该方法在斑块早期诊断中的有效性,因此该研究提出的超声定量成像和评价方法有望成为一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普查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径向应变 血管壁剪切率 脉搏波波速 平面超声成像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在社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东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2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社区冠心病的疗效和对脉搏波波速(PwV)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收治的本社区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社区冠心病的疗效和对脉搏波波速(PwV)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收治的本社区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0%。同时两组的脉搏波波速的改善也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治疗组较对照组单独应用西医药效果明显。通心络胶囊有改善动脉硬化作用,应用于社区冠心病二级预防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中医药 社区冠心病 二级预防 脉搏波波速
下载PDF
中医常见脉象脉图特征分析及识别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燕海霞 王忆勤 +5 位作者 郭睿 李福凤 员凤英 洪毓键 郝一鸣 颜建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95-2298,共4页
目的: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常见脉象的脉图特征。方法:采用ZBOX-I型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2113例平、弦、滑及弦滑脉脉图,根据血液动力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压力脉图计算四种脉象对应的脉搏波波速(PWV)、反射因子(Rf),并进行... 目的: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常见脉象的脉图特征。方法:采用ZBOX-I型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2113例平、弦、滑及弦滑脉脉图,根据血液动力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压力脉图计算四种脉象对应的脉搏波波速(PWV)、反射因子(Rf),并进行比较;应用Fisher线性判别法进行4种脉象的识别研究。结果:根据压力脉图估算的平、弦、滑及弦滑脉的PWV、Rf比较结果显示,从平脉组(滑脉组)→弦滑脉组→弦脉组,PWV逐渐增大;平脉组和滑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余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滑脉组→平脉组→弦滑脉组→弦脉组,Rf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Fisher线性判别法识别4种脉象的平均正确率为80.10%。结论: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识别平、弦、滑及弦滑脉的特征是可行的,与脉象的指感特点是基本一致的,可作为脉象客观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血液动力学 脉搏波波速 反射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群中高敏C反应蛋白对外周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侯金泓 李俊娟 +6 位作者 王剑利 鲁德江 王茹 黄金杰 陆春红 周靖 吴寿岭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外周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2009年12月在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职工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 852名作...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外周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2009年12月在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职工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 852名作为观察队列,最终纳入符合队列标准者5 440名。本研究选取参加2012—2013年进行的健康体检的队列人群为调查对象,按照纳入标准最终选取调查对象3 978名,其中男性2 282名,女性1 696名,基线年龄为(53.80±11.14)岁。选取其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基线hsCRP四分位水平进行基线资料的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sCRP与踝臂脉搏波波速(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之间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sCRP对外周动脉硬化的预测能力。结果 随着hsCRP增加,调查对象的基线baPWV呈增加趋势,分别为(1 445.49±300.55)、(1 494.46±307.94)、(1 547.67±320.34)、(1 621.32±342.53)cm/s,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经对数转换的hsCRP(lghsCRP)、收缩压、空腹血糖每增加1单位,baPWV分别增加266.47、58.00、5.02、39.79 cm/s(P值均〈0.001);而BMI每增加1单位,baPWV下降9.52 cm/s(P=0.030)。hsCRP对外周动脉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lghsCRP的AUC(95%CI)为0.59(0.57~0.61),低于年龄及收缩压的AUC(95%CI)[分别为0.69(0.67~0.71)、0.75(0.73~0.77)]。结论 hsCRP尚不能单独预测外周动脉硬化,联合年龄及收缩压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动脉硬化 预测 踝臂脉搏波波速
原文传递
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明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81-483,共3页
超声影像检查在临床日常诊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是诸多病种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性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出现,极大拓展了超声影像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从临床的角度,简述了近年... 超声影像检查在临床日常诊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是诸多病种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性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出现,极大拓展了超声影像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从临床的角度,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超声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 脉搏波波速 对比增强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