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符兆胤 黄克刚 +1 位作者 陈帅 李峥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同意行PICCO监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PICCO监测下输液,对照组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输液。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evO2、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每搏量变异(Sw)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6h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FiO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h、7d的GEDV和EVL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ITBV和SVV比入院时、治疗后24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重症胰腺炎补液可以减少补液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ICU入住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 重症胰腺炎 补液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鸣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PiCCO(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EBP)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2例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iCCO指导下CE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 目的探讨PiCCO(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EBP)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2例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iCCO指导下CE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氧合,呼吸,心率,炎症因子、PiCCO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I)等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病死率低,对循环影响小。结论 PiCCO联合CEBP治疗能降低ARDS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清除炎症介质,改善氧合,维护内环境,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了ARDS的预后,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连续血液净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严重烧伤患者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宗华 范姜珊 +3 位作者 米元元 陈陵 解浪浪 黎宁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3-580,共8页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患者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Data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患者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Data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2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严重烧伤患者PiCCO监测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从中提取证据并进行评价分级,总结最佳证据。结果共检索纳入3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追溯2篇系统评价)、2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队列研究和1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质量均较高。从操作前评估、置管操作、建立监测系统、管路维护、监管与教育方面总结出37条有关严重烧伤患者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结论从5个方面总结出37条有关严重烧伤患者PiCCO监测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科学、规范的PiCCO监测与护理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症监护病房 血流动力学 循证实践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余惠 朱飘飘 +3 位作者 陈丽映 祝芳芳 胡蓉丽 李孝建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监测方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监测方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3±13)岁]与常规监测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39±9)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常规监测组通过监测患者尿量、血压等指标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常规监测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综合患者情况及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追求参数达到正常水平)指导液体复苏。统计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的胶体系数与电解质系数[同时将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电解质系数与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值0.75 mL·kg^(-1)·%体表总面积(TBSA)-1比较]、总补液系数、尿量,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 h乳酸、碱剩余水平及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病死比例;统计PiCCO监测组患者伤后24、48、72 h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异常的病例数。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或单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结果PiCCO监测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的胶体系数为(0.69±0.15)mL·kg^(-1)·%TBSA-1,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的(0.85±0.16)mL·kg^(-1)·%TBSA-1(t=-2.612,P<0.05);与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值比较,仅常规监测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胶体系数明显增多(t=2.847,P<0.05)。2组患者伤后第2个24 h胶体系数及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系数、总补液系数、尿量相近(t=0.579,-0.011、0.417,-1.321、-0.137,0.031、1.348,P>0.05)。2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48 h乳酸水平、碱剩余水平、氧合指数及入院后24 h氧合指数相近(t=-1.837、0.620、0.292,-1.792、1.912、-0.167,1.695,P>0.05)。PiCCO监测组患者入院后24 h乳酸及碱剩余水平分别为(4.8±1.4)、(1.2±5.5)mmol/L,明显优于常规监测组的(7.0±1.5)、(-2.8±3.0)mmol/L(t=-3.904、2.562,P<0.05或P<0.01)。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0.699、-0.697,P>0.05),病死比例相近(P>0.05)。PiCCO监测组患者GEDVI和ITBVI在伤后24、48 h低于正常值低值,在伤后72 h处于正常值范围;心脏指数逐渐升高,于伤后48 h恢复正常;SVRI在伤后24 h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至正常;EVLWI均数在伤后各时间点均<10 mL/kg。伤后24 h,PiCCO监测组≥8/15的患者大部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之后异常比例有所下降。结论在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采用PiCCO监测技术结合患者综合情况,不以血流动力学参数正常为目标指导严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可减少胶体的使用量,更好地改善组织灌注,复苏效果优于常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补液疗法 血流动力学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原文传递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南红 王德运 +2 位作者 李凤 席毛毛 谢卫国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9-946,共8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患者液体复苏对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iCCO监测补液组25例(男17例、女8例)和传统补液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年龄分别为(47±9)、(49±8)岁,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传统补液组通过监测患者传统的休克指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复苏;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行PiCCO监测,在传统补液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并结合PiCCO监测的其他相关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系数、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同时与对应的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方案值(下称方案值)进行比较],伤后8 h内及第1、2个24 h补液总量,伤后第1、2个24 h每小时尿量,伤后1、2、3 d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伤后28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伤后第2个24 h,传统补液组患者的补液系数较方案值明显升高(t=5.120,P<0.01)。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系数明显高于方案值(t=3.655、10.894,P<0.01)和传统补液组(t=3.172、2.363,P<0.05或P<0.01)。伤后8 h内,2组患者补液总量相近。伤后第1、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补液总量明显多于传统补液组(t=4.428、3.665,P<0.01)。伤后第1、2个24 h,与方案值比较,传统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4.293、6.362,P<0.01),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均明显升高(t=6.461、8.234,P<0.01);伤后第2个24 h,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尿量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849、3.644,P<0.05或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肌酐水平相近。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尿素氮水平分别为(6.8±1.5)、(5.6±1.4)、(4.4±1.4)mmol/L,均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8.6±1.8)、(6.6±1.5)、(5.5±1.4)mmol/L(t=3.817、2.511、2.903,P<0.05或P<0.01)。伤后1、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t=2.516、4.540、3.130,P<0.05或P<0.01)。伤后2、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Z=-2.491、-2.903,P<0.05)。伤后3 d,PiCCO监测补液组患者CK-MB水平为(35±10)U/L,明显低于传统补液组的(51±16)U/L(t=4.556,P<0.01)。伤后1、2、3 d,2组患者MAP水平相近。伤后28 d内,传统补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iCCO监测补液组(χ^2=4.995,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应用例数及通气时间相近。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特重度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有利于精准判断患者所需液体量,并能减轻因补液不当引起的脏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排血量 血尿素氮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液体复苏 尿量 补液系数 肌酐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连续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雯 周军利 《当代医学》 2022年第21期188-191,共4页
近年来临床发现,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器官衰竭患者由于全身各系统紊乱病情较复杂,给临床医生决策带来较大挑战和困难,如ARDS患者,其发病常伴有发病迅速、呼吸窘迫、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死腔/潮气比值增加和重力依... 近年来临床发现,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器官衰竭患者由于全身各系统紊乱病情较复杂,给临床医生决策带来较大挑战和困难,如ARDS患者,其发病常伴有发病迅速、呼吸窘迫、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死腔/潮气比值增加和重力依赖性影像学改变的特点,除疾病自身的病理因素,治疗所需的机械通气等手段也可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且大部分的ARDS的病因是由胸部外伤造成,极有可能伴发失血性休克。此类病例在补液方面存在多种矛盾性因素,导致治疗复杂多变。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的参数可对患者的心输出量(CO)、前负荷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后负荷系统性血管阻力(SVR)、心脏收缩能力全心射血分数(GEF)、血管外肺水(EVLW)进行监测,且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可作为此类病例临床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针对PICCO在肺部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其优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 呼吸系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水肿
下载PDF
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德华 李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口气管插管辅以机械通气,根据PICCO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患...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口气管插管辅以机械通气,根据PICCO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 O2/Fi 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型尿钠肽(BN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RR、HR、MAP、EVLWI、ITBVI、GEDVI及血浆BNP均降低,Pa O2/Fi O2、LVEF、CI均升高,P均<0.01。结论对于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使用PICCO监测技术合理、个体化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可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持续输出量监测技术 急性左衰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血管外肺水指数指导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小林 范昊 +3 位作者 袁杰 邬超 邵刚 李国庆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以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筛选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FrEF患者358例,具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 目的探讨以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筛选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FrEF患者358例,具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患者208例,其中具有PICCO监测适应症且签署知情同意146例,测得基线资料;采用随机数字化原则分为两组:BiPAP组(n=74)和面罩吸氧组(n=72),比较干预后4 h的PICCO相关指标及转机械通气治疗的百分比。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结果,EVLWI≥10为BiPAP干预组39例(PICCO+BiPAP),面罩吸氧30例(PICCO+面罩吸氧);分别于0(基线)、4、8、12、24 h共5次测得PICCO数据。统计分析各组BNP变化、血气、CI前后、EVLWI、ITBVI前后变化。统计分析院内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无创改有创插管转换率。结果①与面罩吸氧组相比,BiPAP组转机械通气概率更低,在4 h时氧分压恢复更快,EVLWI降低(均P<0.05)。②以EVLWI≥10为界限,BiPAP辅助EVLWI≥10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不同时间点LnBNP逐渐降低、心脏指数增加、胸腔内血容积指数降低(P<0.01);而在EVLWI<10组中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EVLWI≥10的HF患者中,与面罩吸氧相比,BiPAP救治效果更明显,转机械通气低、心脏脂数增加(P<0.01)。结论BiPAP模式对EVLWI≥10患者辅助通气有益于HFrEF降低BNP、增加心脏指数,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力衰竭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 血管外肺水指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PiCCO联合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文龙 王双琴 +3 位作者 周源 王清 李奉奇 卿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2期94-9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脉搏轮廓温度稀释法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联合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及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40例...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脉搏轮廓温度稀释法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联合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及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10例,A组单以Pi 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B组单以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C组同时使用Pi CCO及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D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四组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A、B、D组比较,C组休克纠正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缩短,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 CCO联合超声监测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纠正休克,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法连续输出量测定 超声诊断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抬高试验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祁峰 李峰 +3 位作者 徐志华 王春华 桑智慧 张玲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46-249,252,共5页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抬高试验联合脉搏轮廓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技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抬高试验联合脉搏轮廓连续心输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技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选择2013年06月~2013年12月重症医学科(ICU)的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PEEP抬高试验(PEEP由基础水平短暂抬高10 cmH2O)和容量负荷试验,并使用PiCCO持续监测PEEP抬高试验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对容量负荷试验的反应[补液后心输出量(CO)增加≥15%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EEP抬高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共有34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该研究,容量负荷试验有反应者占55.9%(19/34)。有反应组PEEP抬高试验后平均动脉压(MAP)、CO较前明显降低(47.5±6.36 vs.56.8±7.65,P<0.05;4.97±0.55 vs.5.62±0.72,P<0.05),而无反应组PEEP抬高试验后MAP、CO无明显变化(P>0.05)。PEEP抬高试验后ΔMAP及ΔCO与容量负荷试验后ΔCO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r=-0.47,P<0.01)。PEEP抬高试验ΔMAP、ΔCO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782,以PEEP抬高试验ΔMAP降低≥8.1%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86.7%。结论用PEEP抬高试验所引起的MAP变化能精确预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可用来指导液体复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PEEP) 脉搏轮廓连续输出量监测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氢氟酸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捷 邓津菊 +1 位作者 吴健 路若楠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氢氟酸吸入性损伤虽发病率较低,但治疗棘手,轻者咳嗽、咽痛,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还可导致罕见的肺部疾病如反应性气道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肺泡蛋白沉积症。目前对氢氟酸吸入性损伤尚无明确的诊疗规范,笔者通过查阅国... 氢氟酸吸入性损伤虽发病率较低,但治疗棘手,轻者咳嗽、咽痛,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还可导致罕见的肺部疾病如反应性气道功能障碍综合征及肺泡蛋白沉积症。目前对氢氟酸吸入性损伤尚无明确的诊疗规范,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了氢氟酸吸入性损伤的发病率、致伤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并提出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及体外膜氧合呼吸支持治疗重症患者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以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酸 烧伤 吸入性 体外膜氧合作用 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