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患者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法联合监测技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侯俭 刘云飞 +1 位作者 高鹏 马艳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15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管通透性 连续 温度稀释 监测技术 护理水平 危重患者 轮廓 脉波
下载PDF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相鹏 汤蓓 +1 位作者 周玲 季丘慧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961-962,共2页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ise indicator continu ouscardiac output,PiCCO)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是一项微创、简便、精确、低风险的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技术,而更主要的是它所...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ise indicator continu ouscardiac output,PiCCO)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是一项微创、简便、精确、低风险的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技术,而更主要的是它所提供的一些对临床具有特殊意义重要监测指标,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 监测技术 力衰竭患者 稀释 温度 轮廓 脉波 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应坤 吉木森 +2 位作者 金兆辰 徐伟楠 杨瑶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管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管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天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18例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72 h内的总补液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前12h补液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12~72 h间的补液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试验组48 h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ApacheⅡ评分、气管插管率、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SAP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能科学、定量进行液体管理,从而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监测 重症急性胰腺炎 液体管理
下载PDF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护理 被引量:6
4
作者 贾美君 高素芳 +1 位作者 张玉香 房晓洁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1年第4期1081-1082,共2页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定技术(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可以监测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可检测容量变化反映的心脏前负荷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参数变化,
关键词 脉搏轮廓连续 稀释 温度 监测 管通透性 流动力学参数 护理 脏前负荷
下载PDF
分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液体复苏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罗玉珍 汪海芹 +1 位作者 李润华 黎彦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7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液体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入住ICU 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指标(舒张末期容... 目的:分析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液体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入住ICU 9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指标(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输出量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全身血管阻力、每搏量指数)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指导液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72 h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Lac)、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及去甲肾上腺素(NE)使用剂量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液体管理治疗前、治疗24,72 h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24,72 h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乳酸、氧合指数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简便、易行、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可控的液体复苏,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缩短住ICU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监测技术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应用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磊 孙玉蓉 +1 位作者 张萍 王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本文总结了43例实施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置管后加强导管的护理;熟知监测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准确测量记录动脉压力波形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除7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外,其余均置... 本文总结了43例实施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危重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置管后加强导管的护理;熟知监测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准确测量记录动脉压力波形变化。结果43例患者中,除7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外,其余均置管顺利,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监测技术 危重患者 护理
下载PDF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金女 林美爱 《护理与康复》 2013年第3期230-232,共3页
总结23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行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护理。护理重点是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做好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防范。23例监测3~7d,局部穿刺点渗血4例,未发生意外拔管、感染、栓塞。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监测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石磊 曹惠鹃 孙莹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并行全身麻醉下削痂植皮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2...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快速管理(PCUM)方案联合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并行全身麻醉下削痂植皮术的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PICCO监测联合PCUM方案指导术中麻醉方案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室后5 min(T_(0))、全麻诱导后(T_(1))、削痂即刻(T_(2))、削痂后1 min(T_(3))、取皮即刻(T_(4))、取皮后1 min(T_(5))和植皮结束(T_(6))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气乳酸值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手术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总尿量,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_(3)、T_(5)和T_(6)的心率、动脉血乳酸值和EVLW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_(2)、T_(3)、T_(4)、T_(5)和T_(6)的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液体平衡量和术后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PCUM方案联合PICCO监测在重度烧伤患者围麻醉期ERAS管理中具备更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监测 重度烧伤 围麻醉期 ERAS管理
下载PDF
脈波輪廓溫度稀釋連續心排血量(PICCO)血液動力學的監測及護理
9
作者 趙錦蘭 《镜湖医学》 2011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討脈波輪廓溫度稀釋連續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血液動力學在ICU危重病人應用中的監測與護理。方法回顧性分析17例ICU重症患者接受PICCO技術進行血液動力學監測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結果17例患... 目的探討脈波輪廓溫度稀釋連續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血液動力學在ICU危重病人應用中的監測與護理。方法回顧性分析17例ICU重症患者接受PICCO技術進行血液動力學監測的臨床觀察及護理。結果17例患者中,除3例因嚴重感染並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自動要求轉院外,其餘患者血液動力學各項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無幷發症發生。結論應用PICCO監測技術在ICU中的應用是簡易、精確、安全,具有臨床價值的,優質的心理護理,嚴密地觀察病情變化,嚴格的管道護理,防止感染及幷發症的發生是PICCO監測的護理重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脈波輪廓溫度稀釋連續 液動力學 監測 護理
下载PDF
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在临床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麦岚 徐家昊 黎毅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5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PCCO)准确性的可能因素(容量状态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影响、不同定标间隔时间)。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纳入2013年8月—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 目的探讨影响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PCCO)准确性的可能因素(容量状态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影响、不同定标间隔时间)。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纳入2013年8月—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在给予治疗干预措施或在不同定标间隔时间后记录采用脉搏轮廓分析法测量的校准前心排血量值(PCCO)、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心排血量值(CO_(TPTD)),组成配对数据。有治疗干预措施分组包括: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输注速率组、调整多巴胺输注速率组。对无治疗干预措施、不同定标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即0h^1h(含1h)、1h^3h(含3h)、3h^6h(含6h)、6h^12h(含12h)、12h^24h(含24h)、>24h组。使用线性回归、相关一致性的界限值(bias±2SD)以及百分误差值(2×SD/CO_(TPTD)均值)分析CO_(TPTD)和PCCO值的一致性及关联性;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CCO和CO_(TPTD)的变化值的关联性(ΔPCCO和ΔCO_(TPTD)),评价PCCO的变化能否反映CO_(TPTD)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本临床观察研究共收集34例病人信息,采集411组配对心排血量值。分析数据显示,全部数据中PCCO与CO_(TPTD)显著相关(r^2=0.56,P<0.000 1),bias±2SD为(0.05±2.12)L/min,百分误差值为42%。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组(上调及下调)、1h^3h组、6h^12h组、12h^24h组的百分误差值均大于30%。411组数据中PCCO和CO_(TPTD)的变化值(ΔPCCO和ΔCO_(TPTD))行线性回归分析示:ΔPCCO和ΔCO_(TPTD)显著相关(r^2=0.18,P<0.000 1)。结论在给予容量负荷试验、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等治疗干预措施后,或者随着时间间隔增大,PCCO与CO_(TPTD)的一致性下降,持续PCCO监测准确性下降。建议在循环有明显变化或大于6h间隔后应给予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重新校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经肺热稀释 脉搏轮廓分析法 脉搏指示 连续监测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彩花 张娓 郭丽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5期74-74,共1页
复苏补液是烧伤早期防治休克的关键环节和首位措施。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是将经肺温度稀释法与动脉波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在全面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变化的同时,
关键词 连续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脉搏 经肺温度稀释 流动力学参数 护理 监测
下载PDF
PiCCO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感染性休克心排血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顾亚楠 宋云林 窦清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床旁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PiCCO测量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CO)值,评估二者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1—12—2012—09收入重症医学科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持续行PiCCO监测,分别于纳入起0、2、6、12、24、48h时记录患者心... 目的通过比较床旁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PiCCO测量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CO)值,评估二者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1—12—2012—09收入重症医学科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持续行PiCCO监测,分别于纳入起0、2、6、12、24、48h时记录患者心率、有创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指数,利用PiCCO热稀释技术和脉搏轮廓技术分别测量同时刻的CO值,以及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同时刻的CO值。结果各时刻PiCCO热稀释技术测量的CO值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好;2h时PiCCO脉搏轮廓技术测量的CO值显著低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O值(P〈0.05)且一致性差,其余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好。结论当血管外周阻力快速变化时,PiCCO热稀释技术测量CO值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值的一致性可能比脉搏轮廓技术测量的一致性好。当临床患者发生类似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时,使用PiCCO监测CO值最好以热稀释技术测量值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输出流动力学监测(PiCCO) 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感染性休克 (CO) 稀释技术 脉搏轮廓技术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阿莉 乜广珍 尹朝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1期3917-3918,共2页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技术 流动力学 护理
下载PDF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分析技术对休克抢救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国平 闫钢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24-227,共4页
休克是组织有效灌注不足或血流分布异常而导致的全身组织低灌注和脏器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压是影响组织器官灌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休克诊断、治疗及评估过程中,及时了解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休克的救治极为关键。脉搏轮廓温... 休克是组织有效灌注不足或血流分布异常而导致的全身组织低灌注和脏器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压是影响组织器官灌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休克诊断、治疗及评估过程中,及时了解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休克的救治极为关键。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分析法采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动脉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进行心输出量、后负荷及容量评估,是一项微创、低危、便捷、精确、连续监测心输出量技术,可为临床危重患儿提供一系列精确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分析技术 休克 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敏 刘志平 洪宝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8期3448-3450,共3页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危重症患者行PICCO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护理、置管中配合、置管后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12例患者监测时间为24~173...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危重症患者行PICCO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护理、置管中配合、置管后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12例患者监测时间为24~173h,平均为(102.7±51.5)h。监测期间未发生意外拔管和动静脉血栓形成,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局部渗血、血肿等发生。除2例死亡外,6例出院,4例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以及做好各项护理,有利于针对性治疗和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危重病 流动力学 监测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监测技术
原文传递
肺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
16
作者 胡长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1期3830-3831,共2页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被收入了ICU,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十分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其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在自身和正压通气二者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故正确评估血流动力学状况...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被收入了ICU,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尤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十分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其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在自身和正压通气二者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故正确评估血流动力学状况是疾病诊断治疗的先决条件,而且血流动力学监护也是ICU最基本的一项监护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肺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技术 护理
原文传递
PICCO监护联合床旁即时超声对ICU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效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青霞 赵丽丽 +1 位作者 申丁丁 方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 探究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护联合床旁即时超声对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的15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 目的 探究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护联合床旁即时超声对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的15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的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PICCO监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应用床旁即时超声监测,两组均连续接受治疗72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凝血情况、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及临床效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TnI)、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BNP、TnI、CysC、CRP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显著提升(P<0.05),两组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O_(2)、ScVO_(2)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均明显升高,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明显下降,且观察组CI、CO、SV高于对照组,GEDI、SV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缩短,D-二聚体(D-D)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缩短/降低程度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内心力衰竭复发率、机器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方案更改率均优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0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床旁即时超声联合PICCO监护有较好的临床监测效能,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气、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降低治疗方案的更改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 床旁即时超声 急性力衰竭 流动力学 气指标
下载PDF
PICCO监测技术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傅彦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例重度烧伤患者行PICCO技术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准备,置管配合,置管后做好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 5... 目的探讨采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例重度烧伤患者行PICCO技术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准备,置管配合,置管后做好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 5例监测5~10 d,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计划。拔管后,5例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以及做好各项护理,有利于针对性治疗和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 监测技术 流动力学 监测 护理
下载PDF
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CI、EVLWI、GEDVI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温振杰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心排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心排量指数(C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镇静、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行颈内静脉导管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行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结果进行液体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前后CI、EVLWI、GEDVI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后CI指标均较管理前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管理后EVLWI指标较管理前下降(P<0.01),GEDVI指标较管理前升高(P<0.01)。结论通过PICCO监测能有效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指数 管外肺水含指数 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下载PDF
PICCO容量性指标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2-855,共4页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是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并经过一系列实验校正后,得到的一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PICCO相对微创,技术准入门槛较低,已被许多学者证明可重复性好且...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是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并经过一系列实验校正后,得到的一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PICCO相对微创,技术准入门槛较低,已被许多学者证明可重复性好且更敏感.PICCO的容量性指标(ITBV、EVLW)相对于传统压力性指标(CVP、PAWP),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脏前负荷和肺水,更有效地指导液体管理,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内压、瓣膜反流对其无明显影响,并可作为协助诊断、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正被日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中.但指示剂注射不当、心内分流、温度额外丢失、体温变化过大等因素也会影响PICCO监测数据准确性,动态观察其数据改变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更有意义.传统压力监测指标在一些临床工作领域仍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技术(PICCO) 胸腔内(ITBV) 管外肺水(EVLW)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