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占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2-76,共5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郑振铎于1938年在上海发现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发现是中国古代文献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大的文献意义和文化价值。自它被发现以来,对它的整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整理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扇子道具考
2
作者 杨秋红 喻赛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3-77,共5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扇子道具有裙扇、椶扇、羽扇、夹扇、驴扇。扇子类型和人物类型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扇子道具主要是装饰性而非表演性的,以标识人物身份为主,在扇子道具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穿关 扇子道具
下载PDF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明宫廷杂剧考证
3
作者 郑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8-100,共3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发现是本世纪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现使我们得以认识元明杂剧的真实面貌。在这部戏曲总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明代无名氏艺人创作的宫廷杂剧,对于宫廷杂剧,目前的研究还很肤浅,甚至到底有多少部宫廷杂剧还...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发现是本世纪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现使我们得以认识元明杂剧的真实面貌。在这部戏曲总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明代无名氏艺人创作的宫廷杂剧,对于宫廷杂剧,目前的研究还很肤浅,甚至到底有多少部宫廷杂剧还不清楚。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考证,确定共有七十三种,这些剧作都是明代宫廷中教坊司和钟鼓司的无名氏艺人创作的,虽然思想和艺术成就不高,但是却是明代杂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明代前期剧坛占据主要地位,甚至可以说统治了明前期剧坛将近一百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明代 宫廷杂剧 考证
下载PDF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赵琦美校语研究
4
作者 窦开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0-86,共7页
赵琦美在录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时,留下了大量校语。从现存校语看,赵琦美录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主要作了校勘、考证、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体现了赵琦美崇尚古本、讲究词采、注重剧本文学性的杂剧校雠思想。其工作和校勘... 赵琦美在录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时,留下了大量校语。从现存校语看,赵琦美录校《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主要作了校勘、考证、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体现了赵琦美崇尚古本、讲究词采、注重剧本文学性的杂剧校雠思想。其工作和校勘思想,在今日杂剧校勘中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赵琦美 杂剧 校勘 校语
下载PDF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内府本考述——兼论明代内府本的戏剧史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伏蒙蒙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6期49-56,共8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102种剧本末附穿关,它们当源于内府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有些剧本虽无穿关,但《述古堂书目》中标注"内府穿关本",它们也可确信为内府本;剧本末无穿关的教坊编演本、历朝故事剧等也可推论...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102种剧本末附穿关,它们当源于内府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有些剧本虽无穿关,但《述古堂书目》中标注"内府穿关本",它们也可确信为内府本;剧本末无穿关的教坊编演本、历朝故事剧等也可推论是内府本。以清代钱曾《述古堂书目》相佐证,可知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内府本应有130多种。内府本是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杂剧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校本 《述古堂书目》 内府本 内府演剧
下载PDF
谁驾玉轮入海底 辗破琉璃千顷——《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发现和流传 被引量:1
6
作者 宋若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82,共7页
本文梳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流传与私家藏书的关系。
关键词 脉望 古今杂剧 戏曲集 戏剧 剧本集 私家藏书
下载PDF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李存孝形象之分析
7
作者 马汉如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6期92-94,共3页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其中有关五代史题材的剧作引人注目。而李存孝又是五代史题材中最重要的角色。脉望馆收录的这四部剧目,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李存孝的一生事迹。一生干戈戎马,却惨遭他人诬陷,在乱世...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其中有关五代史题材的剧作引人注目。而李存孝又是五代史题材中最重要的角色。脉望馆收录的这四部剧目,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李存孝的一生事迹。一生干戈戎马,却惨遭他人诬陷,在乱世之中,留下了悲剧的结局。个中因素,既有李克用的昏庸,小人的谗言,也与李存孝自身性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李存孝 形象分析
下载PDF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形象可视化路径探究——以茶褐云鹤道袍为例
8
作者 陈洁 臧益磊 潘健华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0,共7页
明代戏剧服饰多以抽象文字资料留存于世,难以直观表达戏服形象。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块化文图考辨思路,拆解戏剧服饰名称为色彩、纹样、形制、面料四类模块,关联装扮对象史料,推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 明代戏剧服饰多以抽象文字资料留存于世,难以直观表达戏服形象。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块化文图考辨思路,拆解戏剧服饰名称为色彩、纹样、形制、面料四类模块,关联装扮对象史料,推测《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服饰类别,获得“穿关”服饰形象可视化的研究路径。以茶褐云鹤道袍为例,以模块化研究思路对其分析,指出《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道袍专指道士类角色所着服装。结合茶褐云鹤道袍装扮对象道仙吕洞宾的戏本与图像,分析茶褐云鹤道袍款式。说明其接近于道教常服道袍,并整合三类模块信息,以推测茶褐云鹤道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穿关” 模块化 茶褐云鹤道袍 形象
原文传递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发现史之再发现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真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0,共19页
1938年5月《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在上海出现,早在“发现者”郑振铎发表论文之前,已有上海的“新陈”1938年7月在日本《书志学》期刊上发表首篇研究论文《元剧之新发见》,此文对后来的相关研究影响颇深。此“新陈”就是民国时期推动... 1938年5月《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在上海出现,早在“发现者”郑振铎发表论文之前,已有上海的“新陈”1938年7月在日本《书志学》期刊上发表首篇研究论文《元剧之新发见》,此文对后来的相关研究影响颇深。此“新陈”就是民国时期推动戏曲文献整理与出版的版本目录学名家--陈乃乾,他同时也是一位旧书买卖的职业中间人,正是他中介促成了郑振铎收购国宝。陈乃乾的中间人角色清晰之后,以往论者所持“杨孙潘合谋论”亦需重新讨论。郑振铎在抗战前后两篇关于此次收购经过的文章中,说法不一,恰恰就是在陈乃乾这个人物上面出现重大分歧,这其实与陈乃乾的“亲日”立场有关。本文利用相关信札、日记等新出文献,对照以日方记录,将《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发现与购藏经过,放置于1938年日本侵华时期“江南文物遭劫最甚”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讨论这批珍籍所牵涉旧书业的人事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郑振铎 陈乃乾 也是园 旧书业
原文传递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之“钩子困带”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春 徐子方 《中华戏曲》 CSSCI 2017年第2期43-53,共11页
“钩子困带”是《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以下简称《脉本》)所附穿关中的带饰名目之一,为他处所未见。在明代宫廷杂剧演出中为装扮员外脚色的系腰之物,亦是不可忽略的戏剧化了的演出行头。前辈学者在对《脉本》穿关带饰研究部分,对“... “钩子困带”是《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以下简称《脉本》)所附穿关中的带饰名目之一,为他处所未见。在明代宫廷杂剧演出中为装扮员外脚色的系腰之物,亦是不可忽略的戏剧化了的演出行头。前辈学者在对《脉本》穿关带饰研究部分,对“钩子困带”多有提及。①然而对“钩子困带”的造型、材质、工艺和使用方法,前辈学者们并未深入研究,因此目前对“钩子困带”的理解多局限在概念理解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杂剧 脉望 穿关 校本 宫廷杂剧 概念理解 戏剧化 演出
原文传递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带饰”类型及其形象考——以明代考古实物和绘画作品为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 徐子方 《中华戏曲》 CSSCI 2018年第2期59-73,共15页
在戏剧舞台上,系腰之带是经过美化和戏剧化了的视觉艺术表现方式,其舞台意义在服饰造型艺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等方面都得以具体体现,目的在于配合舞台演出,融生活实用性和舞台艺术性于一体,起到烘托脚色性格、身份和塑造脚色形体美感的作... 在戏剧舞台上,系腰之带是经过美化和戏剧化了的视觉艺术表现方式,其舞台意义在服饰造型艺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等方面都得以具体体现,目的在于配合舞台演出,融生活实用性和舞台艺术性于一体,起到烘托脚色性格、身份和塑造脚色形体美感的作用。虽然“带饰”行头较小,但若身着袍服而不扎系腰带,则很难想象“楚楚衣冠”的舞台艺术形象何以塑造。因此,探究舞台“带饰”的艺术表现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形象 绘画作品 古今杂剧 脉望 艺术表现方式 戏剧舞台 考古 明代
原文传递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巾帕研究
12
作者 张诗淼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0年第3期64-68,共5页
明代赵琦美所辑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现存的唯一的附有"穿关"的杂剧集,所收录的242种杂剧,其中有102种附有穿关。本文主要是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中的巾帕类作为研究对象,对脉钞本的巾帕进行统计、梳理,并... 明代赵琦美所辑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现存的唯一的附有"穿关"的杂剧集,所收录的242种杂剧,其中有102种附有穿关。本文主要是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中的巾帕类作为研究对象,对脉钞本的巾帕进行统计、梳理,并对各种巾帕的特点、舞台功能及历史意义进行讨论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巾帕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穿关
原文传递
论明代艺人演出本杂剧中的因袭性改造——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为例
13
作者 陈妙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3,43,共6页
元明杂剧在传抄搬演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动。几经艺人之手的戏曲改本,较之原本或增饰或换置了一些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套式。这些套式主要体现在诗词、曲文和情节上,具有受众广、替代性强等特点和功能。以明万历脉望馆钞校本杂剧为... 元明杂剧在传抄搬演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动。几经艺人之手的戏曲改本,较之原本或增饰或换置了一些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套式。这些套式主要体现在诗词、曲文和情节上,具有受众广、替代性强等特点和功能。以明万历脉望馆钞校本杂剧为例,因袭性套式的羼入,使得原本独具面目的剧作趋于类型化、大众化。与文人改本相比,这一现象在艺人演出本中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脉望校本 艺人演出本 因袭性改造
原文传递
常熟赵氏《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流传与校注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星煜 《文学遗产》 1980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最近读到张远《无闷堂文集》、《无闷堂诗集》和陆敕先《觌庵诗草》,对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①的流传、校勘和批注等问题,有许多新的发现。
关键词 古今杂剧 脉望 流传 校本 校注 赵氏 常熟 诗集
原文传递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文献学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春 徐子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194,共6页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系中国古代文献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和系统的戏曲版本展示,主要特点在于:(一)数量众多,种类全面。表现为刻本与抄本、元杂剧与明杂剧、名家与无名氏、宫廷剧与文人剧、北杂剧和南杂剧、内府本与俗本同时并存。(二)校...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系中国古代文献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和系统的戏曲版本展示,主要特点在于:(一)数量众多,种类全面。表现为刻本与抄本、元杂剧与明杂剧、名家与无名氏、宫廷剧与文人剧、北杂剧和南杂剧、内府本与俗本同时并存。(二)校勘特色鲜明。表现为以抄本校刻本、以元本校明本,由正文涂改、眉批可知已失传的抄本情况,跋语则有助于抄校时间和地点考辩,也有助于了解赵琦美的戏剧观。(三)世代累积型编目。自赵琦美及其家人零星片断开始,经过了钱曾的首次编目,黄丕烈二次编目,直至最终定型,展示了清晰的编目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琦美校本 脉望 古今杂剧 文献学
下载PDF
郑振铎与《古今杂剧》
16
作者 陈建 袁文龙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4年第5期57-59,共3页
《古本剧曲丛刊》是郑振铎亲自发愿和亲自主编的.去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决定重印四集和初、二、三集以及九集,并续编五集至八集和十集以次各集.原来郑氏只编到四集,不幸于一九五八年去世.
关键词 郑振铎 古今杂剧 古籍整理出版 国宝 脉望 元刊杂剧三十种 常熟藏书家 明万历 戏曲 古本
下载PDF
《郑振铎与〈古今杂剧〉》订误
17
作者 官桂铨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5年第1期39-39,共1页
《福建论坛》1984年第5期刊《郑振铎与【古今杂剧】》(下简称《郑与剧》),主要根据郑振铎《劫中得书记》附录《跋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而编写的。但出现了几处错误: 一、脉望馆是赵琦美的藏书斋名,《古今杂剧》是赵琦美于万历四十二... 《福建论坛》1984年第5期刊《郑振铎与【古今杂剧】》(下简称《郑与剧》),主要根据郑振铎《劫中得书记》附录《跋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而编写的。但出现了几处错误: 一、脉望馆是赵琦美的藏书斋名,《古今杂剧》是赵琦美于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搜集的。《郑与剧》说:“脉望馆主人赵用贤”与其子赵琦美搜集的。不对。赵用贤著有《赵定字书目》(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本),与《古今杂剧》无涉。又说:赵琦美“借书缮写,字作宋体,朱黄校雠。”这是误解郑《跋》中说的“(《古今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用贤 订误 古今杂剧 影印本 郑振铎 明万历 脉望 古典文学 苏州 建国后
下载PDF
脉望书香传古今——赵琦美校勘特色简论
18
作者 杨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11期55-56,共2页
明代江苏常熟私家藏书极盛,其中藏书家、校勘家赵琦美的藏书楼"脉望馆"堪称翘楚。赵琦美作为藏书家,一生致力于此,为得全书往往不计其功,保存了《古今杂剧》《营造法式》等重要文献资料。赵琦美作为校勘学家,他所钞校的书籍... 明代江苏常熟私家藏书极盛,其中藏书家、校勘家赵琦美的藏书楼"脉望馆"堪称翘楚。赵琦美作为藏书家,一生致力于此,为得全书往往不计其功,保存了《古今杂剧》《营造法式》等重要文献资料。赵琦美作为校勘学家,他所钞校的书籍常成为极具价值的善本,特别是他对于大批元明杂剧的校勘,颇有个人特色。本文主要围绕赵琦美最令人称道的钞校工作《古今杂剧》一书的相关情况,从成书来源、流传情况、钞校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钞校情况部分总结了赵琦美校勘此书的五个特点,以期让读者对赵琦美其人及他的功绩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琦美 脉望 古今杂剧
下载PDF
郑振铎与《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
19
作者 华嘉 《民主》 2010年第8期47-49,共3页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祖籍福建长乐,生于温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藏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解放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文物管理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出国访...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祖籍福建长乐,生于温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藏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解放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文物管理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和文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一生自奉俭薄。唯书是好,以平生最大的热情和坚忍的毅力收集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古今杂剧 脉望 中国民主促进会 校本 社会活动家 文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張元濟王季烈編校刊印《孤本元明雜劇》來往信函匯輯
20
作者 肖伊緋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27-245,共19页
新近發現的一批張元濟、王季烈通信,係原商務印書館内部存檔的文件,其中大量關涉校印《孤本元明雜劇》的史事細節,且《張元濟全集》多未收録。今與《全集》已收録者一併按時間順序列入,匯輯於此,供研究者參考。
关键词 張元濟 王季烈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 孤本元明雜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