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瞬时波强技术构建濡脉脉象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郑星宇 郭思薇 +7 位作者 魏世超 骆杰伟 曹双双 林宁 叶振盛 郭苗苗 孟晓嵘 黄昉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基于瞬时波强(WI)技术初步构建濡脉脉象图,丰富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濡脉组(28例)与平和脉组(30例),使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寸口脉象,采集WI脉象图和数据,从压力波(P)、血流波(U)、WI[(d P/d... 目的基于瞬时波强(WI)技术初步构建濡脉脉象图,丰富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濡脉组(28例)与平和脉组(30例),使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寸口脉象,采集WI脉象图和数据,从压力波(P)、血流波(U)、WI[(d P/dt)(d U/dt)]、时间三维构建濡脉及平和脉的WI脉象图,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寸口濡脉U波形总体趋势较平和脉起伏平缓,波幅减小,波宽增大,上升支和下降支斜率均较平和脉减小。P波的重搏前波(潮波,h3)靠近主波(h1)或提前出现,与主波融合呈宽大圆钝平顶,或h3超过h1而使波峰有切迹。濡脉前向压缩波(W1)较平和脉减小,前向膨胀波(W2)增大,W2波出现在较远离W1波处,WI波呈星状一角形态,下降支凹面向上。与平和脉组比较,濡脉W1、射血前期时间(R-1st)、射血时间(1st-2nd)、增大指数(AI)减小(P<0.05),W2、WI值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增大(P<0.05);协方差调整混杂因素后,2组W1、W2、R-1st、1st-2nd、AI、PWV-WI的总体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P波、U波、WI波三维构建的濡脉WI脉图能更准确地反映濡脉波形特点,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诊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技术 平和 象图
下载PDF
濡脉之我见
2
作者 何霞 殷健操 《福建中医药》 2016年第2期65-66,共2页
人们对脉诊自古以来就有着"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认识。可见脉诊相对于其余三诊,医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占有相当大的因素。然而切脉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是必不可缺少的,故有"指下沉浮辨得虚实表里,三部九候尽知脏腑春秋"[1]之说。以下将... 人们对脉诊自古以来就有着"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认识。可见脉诊相对于其余三诊,医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占有相当大的因素。然而切脉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是必不可缺少的,故有"指下沉浮辨得虚实表里,三部九候尽知脏腑春秋"[1]之说。以下将结合濡脉来谈谈对脉诊的认识。1如何诊得濡脉濡脉浮而细软,它的形状浮细无力,极其软弱,诊脉时必须轻手细审,才能触到它,好像漂浮在水面的棉絮一样,稍微重一点就不能胜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病
下载PDF
濡脉主湿盛的机理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兴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8期5-7,共3页
从分析濡脉与湿病(证)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中医书籍中湿病脉象分析、濡脉病证治法用药特点分析、濡脉患者病案证候分析及湿病现代研究资料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濡脉主湿盛"的形成机理,明确了脾虚与湿困是湿证最终表现出濡脉的两... 从分析濡脉与湿病(证)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中医书籍中湿病脉象分析、濡脉病证治法用药特点分析、濡脉患者病案证候分析及湿病现代研究资料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濡脉主湿盛"的形成机理,明确了脾虚与湿困是湿证最终表现出濡脉的两个关键因素,气血亏虚或相对亏虚不能鼓荡固摄血脉是形成濡脉的直接原因,同时也为湿证的治法用药提供了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脾虚 湿困
下载PDF
濡脉
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2期120-120,共1页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水浮绵”等。濡脉脉形描述性语言有“水面浮绵力不禁”“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怏怏不前”“随手而没”“微弱不振”等,可供理解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因素 描述性 中医学
下载PDF
黄芩滑石汤治疗湿温舌脉质疑
5
作者 刘永生 李寿彭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8期102-102,104,共2页
黄芩滑石汤系清代医家吴鞠通首创,吴氏在温病条辨中论述本方所治湿温的病机为湿热并重,蕴蒸不化,胶着难解;症状以“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汗出热解,继而复炽”为主。本文根据病机特点,主要症状表现,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脉当濡数... 黄芩滑石汤系清代医家吴鞠通首创,吴氏在温病条辨中论述本方所治湿温的病机为湿热并重,蕴蒸不化,胶着难解;症状以“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汗出热解,继而复炽”为主。本文根据病机特点,主要症状表现,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脉当濡数不应缓,苔当黄腻不应淡黄而滑,目的在于学先贤之长,纠前人之谬,以便正确使用古法古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黄芩滑石汤 苔黄腻 脉濡
下载PDF
头痛常见脉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雪 滕晶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5期440-442,共3页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作为疾病的主症出现,亦可作为兼症出现。脉浮头痛者多为感受风邪所致;脉弦而痛者多因肝失条达或见痰浊而致;脉紧而痛者多为受寒凉所致;脉数而痛者多为风热外袭、上扰清空所致;脉濡而痛者多为外感风湿,...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作为疾病的主症出现,亦可作为兼症出现。脉浮头痛者多为感受风邪所致;脉弦而痛者多因肝失条达或见痰浊而致;脉紧而痛者多为受寒凉所致;脉数而痛者多为风热外袭、上扰清空所致;脉濡而痛者多为外感风湿,邪气侵袭肌表经络,导致太阳经脉的经气不通畅,以致头痛身重;脉细而痛者可由血虚导致;脉短而痛者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脉洪而痛者属热;脉涩而痛者属血瘀;脉滑而痛者多有痰。通过对脉象的诊断,可以掌握患者邪正盛衰的情况,进而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痊愈恶化倾向,为临床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下载PDF
自拟消疹汤治疗胃肠型荨麻疹2则
7
作者 常明亮 常炳文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病例1:患者姚某,女,30岁。2019年8月就诊主诉:自幼好发荨麻疹,约每年发作一次。2017年夏季户外旅游后,荨麻疹复发,多次西医就诊一直未愈,几乎每日午后风团大作,瘙痒异常,需开水烫洗方可短暂性缓解。诊见面目焮肿,全身风团密布,色红,恶风... 病例1:患者姚某,女,30岁。2019年8月就诊主诉:自幼好发荨麻疹,约每年发作一次。2017年夏季户外旅游后,荨麻疹复发,多次西医就诊一直未愈,几乎每日午后风团大作,瘙痒异常,需开水烫洗方可短暂性缓解。诊见面目焮肿,全身风团密布,色红,恶风,脘腹隐痛,恶心,大便溏,舌质红,苔白腻,咽红,脉濡。治用清热燥湿、散风止痒,方用以厚朴10 g,苍术10 g,陈皮10 g,甘草10 g为主方的消疹汤,加蛇蜕10 g,苦参15 g,蚤休10 g以加强止痒、燥湿、清热熄风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燥湿 消疹汤 大便溏 就诊主诉 白腻 蚤休 脉濡 荨麻疹
下载PDF
连朴饮新用四则
8
作者 杨友发 洪流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4期40-40,共1页
连朴饮又名王氏连朴饮,出自清·王士雄《霍乱论》。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主治霍乱由湿热蕴伏所致者之名方。笔者多年来,通过临证实践,以本方化裁,扩大应用于数种病证,今将治验数则报道于下。
关键词 连朴饮 霍乱论 治验 初诊日期 脉濡 舌苔薄黄腻 湿热中阻 川连 理气和胃 辛开苦降
下载PDF
对短膜壳绦虫病的与辨证治疗分析
9
作者 姜希强 韩贵清 《神经药理学报》 1992年第2期59-59,共1页
短膜壳绦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记载。多数患者无明显体症,少数严重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慢性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质淡、脉濡弱等症。
关键词 短膜壳绦虫病 肢体倦怠 辨证治疗 脉濡 驱虫法 肠道寄生虫病 面色无华 驱虫效果 慢性腹泻 诊断方法
下载PDF
肾着汤加味治愈精不液化症一得
10
作者 张兴发 《西部中医药》 1989年第1期33-33,共1页
李某,男,31岁,宁县湘乐乡人,农民。1983年5月11日初诊。自述婚后9年不育。
关键词 肾着汤 淫羊 龟鹿二仙胶 五子衍宗丸 脉濡 补肾壮阳 湿论 病本 脉濡 阴邪
下载PDF
蹚水发足癣,内外合治效显
11
作者 胡献国 《医师在线》 2020年第24期44-44,共1页
足癣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高温加潮湿环境可促进病菌滋生;冒雨蹚水,可加剧或诱发真菌感染而发病。病案举例患者王某,男,28岁,因“双足趾趾间水疱、糜烂、瘙痒5天”来诊。患者3天前因冒雨蹚水后出现... 足癣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高温加潮湿环境可促进病菌滋生;冒雨蹚水,可加剧或诱发真菌感染而发病。病案举例患者王某,男,28岁,因“双足趾趾间水疱、糜烂、瘙痒5天”来诊。患者3天前因冒雨蹚水后出现双足趾趾间水疱、明显瘙痒。曾用碘伏等外涂,瘙痒仍见,故来就诊。检查局部可见抓痕,双足趾趾间散在粟粒至米粒大小水疱,部分破溃形成糜烂面,表面潮红、湿润。舌红,苔薄黄,脉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烂面 浅部霉菌病 内外合治 趾间 舌红 抓痕 脉濡 传染性皮肤病
下载PDF
着凉腹泻试试花椒方
12
作者 胡丽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第7期37-37,共1页
周末,我家楼下有个小伙子因为喝了冰啤酒而腹痛肠鸣、腹部闷胀,完全没有食欲,后来就开始腹泻,拉出清稀的大便。连续拉了好几次,他觉得腿都软了,他爷爷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来敲我家的门。我去看小伙子时,只见他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 周末,我家楼下有个小伙子因为喝了冰啤酒而腹痛肠鸣、腹部闷胀,完全没有食欲,后来就开始腹泻,拉出清稀的大便。连续拉了好几次,他觉得腿都软了,他爷爷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来敲我家的门。我去看小伙子时,只见他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得知他是由于吃冰冻的东西引起的,检查又发现他舌苔白腻,脉濡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白腻 冰啤酒 脉濡 寒湿型 清稀 脘腹冷痛 温中 伤暑霍乱 散寒除湿 阳虚型
下载PDF
药粥辅助治疗慢性肾炎45例分析
13
作者 俞兴群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年第1期54-54,共1页
食物疗法简便易行,对慢性痼疾确有一定疗效。我院自1984年8月~1987年4月运用药粥治疗辅助慢性肾炎恢复45例,现小结如下。
关键词 药粥 慢性肾炎 食物疗法 脾虚型 辨证分型 脉濡 久病及肾 尿蛋白定量 阴虚者 气短懒言
下载PDF
“潮热”辨治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群林 《西部中医药》 1991年第3期14-16,共3页
潮热,是指发热似潮汐之定作,或按时而热势增甚者。他既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证名。本文试就潮热的含义、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作一初步探讨。源流及概念潮热一词。
关键词 辨证治疗 阳明病 伤寒论 邪热 阴虚阳亢 辨阳明病 伤寒明理论 补中益气汤加减 脉濡 肺气不降
下载PDF
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谈湿困阳郁发热的证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继红 王海申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58-1558,共1页
关键词 阳郁 湿困 通阳 治疗思路 手足心热 黄芩滑石汤 脉濡 内伤杂病 身痛 辨证思路
下载PDF
金水六君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0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黎志远 《湖北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5-16,共2页
笔者从1975年以来,采用金水六君煎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0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7例。年龄26~50岁者54例,51岁以上者66例。发病时间最短者3年,最长者28年。全部病例均按全... 笔者从1975年以来,采用金水六君煎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0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2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7例。年龄26~50岁者54例,51岁以上者66例。发病时间最短者3年,最长者28年。全部病例均按全国慢支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属单纯型77例,喘息型43例。急性发作期66例,慢性迁延期54例。伴肺气肿者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六君煎 慢性支气管炎 喘息型 临床专业 单纯型 肺肾阴虚 法夏 阴损及阳 脉濡 健脾化痰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小儿麻痹症
17
作者 王化京 石福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6-106,共1页
小儿麻痹症(下称儿麻)多发于长夏之季。时邪内侵,首犯肺胃(起病早期);继窜经络(肌瘫痪前期);经络阻滞,气虚血瘀(肌瘫痪期);病程日久,伤及肝肾(后遗症期)。近几年来我们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小儿麻痹症肌瘫痪期,疗效显著,现将资料... 小儿麻痹症(下称儿麻)多发于长夏之季。时邪内侵,首犯肺胃(起病早期);继窜经络(肌瘫痪前期);经络阻滞,气虚血瘀(肌瘫痪期);病程日久,伤及肝肾(后遗症期)。近几年来我们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小儿麻痹症肌瘫痪期,疗效显著,现将资料完整的14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经络阻滞 气虚血瘀 时邪 黄茂桂枝五物汤 后遗症期 脉濡 面色萎黄 行痹 长夏
下载PDF
濡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杨丽 扈新刚 +2 位作者 李青 王雪 赵燕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30-733,共4页
在濡脉的脉象特征上,西晋的《脉经》明确定义濡脉脉象特征为"浮软而细"。自此之后,各代医家大多继承《脉经》观点,认为濡脉为浮、细、软三者兼具的脉象,并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少数文献中还出现了濡脉的沉、细、大等不同观点,... 在濡脉的脉象特征上,西晋的《脉经》明确定义濡脉脉象特征为"浮软而细"。自此之后,各代医家大多继承《脉经》观点,认为濡脉为浮、细、软三者兼具的脉象,并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少数文献中还出现了濡脉的沉、细、大等不同观点,但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对后世均影响较小。现代文献中,存在濡脉与其他脉象组合为相兼脉的现象,忽略了濡脉本身浮、细、软的脉象特征。在濡脉的临床意义上,在宋代以前,以主诸虚证为主,亦可见于平人。宋代医家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首次提出濡脉除主诸虚证外还可主湿证,这一新观点多被后人沿用。现代中医流行病学在调查中发现,濡脉的临床意义仍以主诸虚证与湿为主,且与脾联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特征 虚证 湿证 经》
下载PDF
三仁汤治疗重症肌无力1例
19
作者 程远鹏 张志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志明教授用三仁汤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1例疗效明显,介绍如下。 病例:哈某,女,32岁,2014年5月3日诊。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眼睑下垂,睁眼费力,双上肢无力,下午及活动后加重。胸部C...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志明教授用三仁汤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1例疗效明显,介绍如下。 病例:哈某,女,32岁,2014年5月3日诊。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眼睑下垂,睁眼费力,双上肢无力,下午及活动后加重。胸部CT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新斯的明试验、藤喜龙试验阳性,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予以新斯的明口服治疗3个月疗效不显。症见其面色萎黄,右侧眼睑下垂,睁眼困难,双上肢抬起乏力,大便二三日一行,便后有排便不尽感、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新斯的明试验 三仁汤 眼睑下垂 甲状腺功能检查 痿证 舌体胖大 硕士研究生 面色萎黄 脉濡
下载PDF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疗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国良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年第5期18-19,共2页
  慢性结肠炎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出现以溃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粘液及血便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肠道感染、神经精神因素、过敏因素、自体免疫等有关,临床疗效不佳.中医学认为是由外邪伤脾...   慢性结肠炎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出现以溃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粘液及血便为特征.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肠道感染、神经精神因素、过敏因素、自体免疫等有关,临床疗效不佳.中医学认为是由外邪伤脾、湿热蕴结,脾失健运、湿浊内阻等所致气血凝滞,壅而为脓为瘀,致腹痛、痢下赤白粘冻等症状.故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结肠炎 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法 脾虚夹湿 肠鸣腹泻 下赤白 参苓白术散 补气剂 炮姜 乌梅 李属 虚寒证 里急后重 脉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