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仲景对“脉症不应”的认识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锋 刘浩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9,共2页
许多医家在遇到"脉症不应"的情况时多沿袭明代张景岳的理论,对脉或症进行"从舍",然而反观大医家张仲景的著作,却以"脉症不应"之处为辨证之关键,强调"脉症合参",认真分析脉症不应之理。通过研... 许多医家在遇到"脉症不应"的情况时多沿袭明代张景岳的理论,对脉或症进行"从舍",然而反观大医家张仲景的著作,却以"脉症不应"之处为辨证之关键,强调"脉症合参",认真分析脉症不应之理。通过研究张仲景脉症并重的思想,对"脉症不应"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脉症不应 合参
下载PDF
脉症不应时如何辨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锋 刘秀华 张新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46-2547,共2页
脉与症都为疾病本质的表现,脉症相应只是疾病的一般规律,脉症不应是疾病的特殊规律,不能因为不识其真就妄断其假而随意舍去,脉症不应之处往往是辨证的关键,更应该脉症合参。
关键词 脉症不应 辨证
下载PDF
脉症不应原因浅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锋 刘秀华 张新渝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0-90,共1页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首列“从舍辨”一节,谓:“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有当舍脉从症。凡脉症不相合者,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此后,诸多医家皆沿袭其说,认为大凡脉与症相应为顺,脉与症不相应为逆。而脉与症不相应者...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首列“从舍辨”一节,谓:“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有当舍脉从症。凡脉症不相合者,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此后,诸多医家皆沿袭其说,认为大凡脉与症相应为顺,脉与症不相应为逆。而脉与症不相应者,必有一真一假,症真脉假则舍脉从症,脉真症假则舍症从脉。笔者在收集整理古今文献后发现,明代以前的历代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症不应 中医病机 证合参 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黄帝内经》对“脉症不应”的认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锋 刘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21-422,共2页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脉症不应"的论述,如色脉不应、形脉不应、脉与阴阳不应、脉与四时不应、脉与其他症状不应等。然而,考察整部《黄帝内经》,不但只字未提"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的问题,而且认为... 《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脉症不应"的论述,如色脉不应、形脉不应、脉与阴阳不应、脉与四时不应、脉与其他症状不应等。然而,考察整部《黄帝内经》,不但只字未提"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的问题,而且认为脉与症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表现,不能随意舍去。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将脉象与各种症状综合分析,究其"脉症不应"之机制,以准确辨别疾病的新久,推测其轻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脉症不应 理论探讨
下载PDF
浅谈“脉症不应”与“独处藏奸”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锋 刘浩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59-59,共1页
临床实践中,经常见到“脉”与“症”看似不相一致的情况,为辨证论治增加了难度,因此“脉症不应”值得探讨。1.脉症不应很多中医著作中对脉象主病的论述多采用某脉主某病、主某症或主某证的形式,基本上形成了脉象的系列和病症的系列... 临床实践中,经常见到“脉”与“症”看似不相一致的情况,为辨证论治增加了难度,因此“脉症不应”值得探讨。1.脉症不应很多中医著作中对脉象主病的论述多采用某脉主某病、主某症或主某证的形式,基本上形成了脉象的系列和病症的系列对应关系。比如热证见数脉,寒证见迟脉等。但临床之中很多情况下脉与症不相符合,即“脉症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症不应 独处藏奸 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 中医著作
下载PDF
从医案中反思“脉症从舍”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锋 刘秀华 张新渝 《河南中医》 2008年第6期71-72,共2页
从医案分析中反思"脉症从舍"理论,提出脉与症都为疾病本质的真实外在表现,有其相应的病机,不能因为不识其真就妄断其假而随意舍去。"脉症不应"之处往往是辨证的关键,更应该脉症合参。
关键词 医案 脉症不应 从舍
下载PDF
脉症从舍理论存疑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琛峰 杨正宁 杨朝阳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2期38-39,共2页
脉症从舍理论始见于明清,当脉症不应时,许多医家认为脉症有真假,从而择一进行脉症从舍,如此易错失真正病机,从而造成误诊误治。从渊源上看,脉症从舍因于脉症真假论,许多中医经典著作虽提及“脉症不应”但未称“脉症从舍”。明清以来不... 脉症从舍理论始见于明清,当脉症不应时,许多医家认为脉症有真假,从而择一进行脉症从舍,如此易错失真正病机,从而造成误诊误治。从渊源上看,脉症从舍因于脉症真假论,许多中医经典著作虽提及“脉症不应”但未称“脉症从舍”。明清以来不少医家认为脉症不应时有“一真一假”,故而产生脉症从舍论。脉症不应时并非脉症有真假,脉症不应是疾病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脉症相应是病机之常,脉症不应是病机之变。脉与症皆有与其相对应的病机,在脉症不相应时,更加需要四诊合参,谨慎辨证,因而脉症应“互参”而非“从舍”。四诊合参可以帮助医者综合分析,提高辨证准确性。从脉症从舍渊源、脉症从舍之析误、四诊合参、病案举隅等方面探讨脉症从舍理论的不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舍 脉症不应 四诊合参 中医误诊
下载PDF
从临床医案反思脉症顺逆与脉症从舍
8
作者 庞苗苗 庞羽 贺丰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7-49,共3页
从临床医案分析中反思脉症顺逆与脉症从舍,提出脉和症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反映,脉与症的关系错综复杂,绝不能简单地取舍。“脉症顺逆”和“脉症从舍”,只是为了提醒医生不能仅凭症状或者脉象来判断病情及诊治,“脉症不应”之处往往是辨... 从临床医案分析中反思脉症顺逆与脉症从舍,提出脉和症都是疾病本质的真实反映,脉与症的关系错综复杂,绝不能简单地取舍。“脉症顺逆”和“脉症从舍”,只是为了提醒医生不能仅凭症状或者脉象来判断病情及诊治,“脉症不应”之处往往是辨证的关键,更应该四诊合参,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舍 顺逆 脉症不应 四诊合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