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宁玲 吴沂旎 +1 位作者 庄曾渊 夏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3-93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Puerarin,Pur)对体外培养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CVECs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的Pur培养液,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24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Puerarin,Pur)对体外培养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CVECs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的Pur培养液,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24 h及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0.05、0.50、5.00μg/ml和50μg/ml Pur组作用24 h及48 h后CVECs A值均增加(P<0.01)。结论:Pur对体外培养的CVE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与Pur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下载PDF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炜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27-230,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眼部多种疾病有关 ,而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研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数种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高糖作用下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文章 梁勇 +3 位作者 黄沁园 陈梦平 米松 黄敏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164-3167,共4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高糖作用下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的影响,探讨HSYA抑制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SYA对正常和高糖作用下RF/6...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高糖作用下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的影响,探讨HSYA抑制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修复实验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SYA对正常和高糖作用下RF/6A迁移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HSYA在183、77、3 mg/L浓度对高糖(22 mmol/L)诱导下RF/6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糖(5.5mmol/L)下RF/6A细胞无显著抑制作用;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VEGF明显表达,而加HSYA组VEGF表达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HSYA对高糖诱导下RF/6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为HSYA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迁移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小丽 孙小凤 赖铭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采用Matrigel检测各组管腔形成的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RF/6A的增殖活性增加(P<0.05)。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RF/6A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虫草素浓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2±0.9)%、(23.4±1.5)%、(31.1±1.2)%,与H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55.6±2.70、87.4±2.40、65.4±2.7、57.8±2.38、62.4±2.77个。与NC组相比,HG组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迁移数量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 L组、HG+50μg/m L组、HG+100μg/m L组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分别为18.7±2.08、25.7±1.52、19.9±1.57、16.3±2.51、5.7±1.72个。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HG组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中细胞内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均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高糖下VEGF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高糖培养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B6中和性抗体对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5
作者 陈惠康 张济明 +4 位作者 李龙标 钱益勇 刘高勤 罗宝根 费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1-1036,共6页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是血管发生的主要环节。新近的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B6(HspB6)可促进多种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分泌,导致病理状态下新生血管的发生,研究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能...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是血管发生的主要环节。新近的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B6(HspB6)可促进多种与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分泌,导致病理状态下新生血管的发生,研究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对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株进行培养和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pB6mRNA及其蛋白在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将基质胶铺于96孔板中,凝固后加入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2×10^4个/孔,将不同质量浓度(100μg/L、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分别加入培养孔,未加入HspB6中和性抗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每组设3个复孔。细胞孵育12h后,采用体外三维成型法检测各组完整管腔形成的数量,以评价HspB6中和性抗体对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96孔板培养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0、50、100、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孵育24h,然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的增生值。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spB6中和性抗体作用24h后各组穿过小室膜的“贴壁”细胞数目,以评估人脉络膜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情况。收集HspB6中和性抗体干预后的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HspB6中和性抗体作用后各组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可表达HspB6分子。0、100、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管腔形成数目分别为(67.25±5.75)、(60.39±6.41)和(39.76±10.73)个/视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0,P=0.012),其中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管腔形成数目明显少于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着HspB6中和性抗体质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细胞增生和迁移的抑制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质量浓度=7.485,P=0.002;F时间=16.684,P=0.001)。Transwell小室法检测显示,0、50、100、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14.0±2.5)、(11.1±0.8)、(6.6±0.1)、(6.7±0.2)个,其中100μg/L、50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干预24h后细胞迁移数目较0μg/LHspB6中和性抗体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HspB6中和性抗体组人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为(22.73±2.53)%,对照组为(13.3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7,P=0.008)。结论HspB6中和性抗体对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有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以及促进细胞的凋亡等途径发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B6 中和性抗体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 迁移 凋亡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高糖环境中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萧鸿 刘学政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单层通透性模型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接种于孔径0.8μm聚碳酸酯微孔滤膜中,形成致密单层后...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单层通透性模型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接种于孔径0.8μm聚碳酸酯微孔滤膜中,形成致密单层后分三组培养。正常对照组:DMEM高糖培养基,含葡萄糖25mmol/L;;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葡萄糖40mmol/L;;Ang-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葡萄糖40mmol/L+Ang-1250ng/ml。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4个时间点建立EC单层通透性模型,检测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δ)及滤过系数(Kf),以监测EC单层通透性的变化;;利用Westernblot(NBT/BCIP显色法)检测第5天时survivin的表达。结果第3天、第5天及第7天时,高糖组EC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Ang-高糖组在第5天及第7天时,EC单层通透性升高(P<0.01),但仍低于高糖组;;Westernblot结果显示,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高糖能够增加EC单层通透性,Ang-1能对抗高糖的这种生物学作用。它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抑制RF/6A的凋亡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素1 葡萄糖 通透性 SURVIVIN表达
下载PDF
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和体外培养的改良方法
7
作者 赵炜 王雨生 +1 位作者 朱洁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地培养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显微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采用1g·L-1胶原酶一步法消化,并采用免疫磁珠分选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内皮细胞培养基进行原代...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地培养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显微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采用1g·L-1胶原酶一步法消化,并采用免疫磁珠分选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内皮细胞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Von Willebrand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及Dil-Ac-LDL吞噬实验进行细胞学鉴定,利用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内皮细胞形成管腔能力。结果采用本研究改良的方法可以获得纯度高达95%的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外观呈细长形,融合后呈典型铺路石样外观。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胞浆内靠近核膜外的Weibel-Palade小体(棒状小体);免疫荧光显示Von Willebrand因子表达阳性,Dil-Ac-LDL吞噬实验阳性;在凝胶中可以形成明显管腔结构。结论本研究改良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并纯化了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在短期内快速简便地获得足够数量的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路雪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它不同于具有损伤性治疗作用的传统激光,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RPE细胞和光感受器造成损伤和热损伤。在光动力治疗(PDT)缺乏维替泊芬的情况下,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SML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CSC的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SMLP治疗CSC过程中涉及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及作用机制,以期为SMLP在临床的推广和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9
作者 朱红军 赵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 目的探究Chemerin对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随机分为3组,其中CO组正常培养RF/6A细胞24 h;CH组RF/6A细胞与10μg·L^(-1) Chemerin混合培养24 h;CN组在CH组基础上+200μmol·L^(-1)N-乙酰半胱氨酸混合培养24 h。通过荧光探针-二氢乙啶(DHE)法、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基质胶(Matrigel)法、Western blot等检测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水平、增殖情况、迁移能力、管腔形成、p38MAPK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CH组RF/6A细胞中ROS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数量均显著高于CO组、CH组(均为P<0.05)。CO组、CH组、CN组RF/6A细胞迁移面积(像素)分别为31268±1397、56489±2653、39684±1864,细胞管腔形成数量分别为(1.06±1.12)个、(6.04±2.24)个、(3.08±3.67)个,3组间细胞迁移面积、管腔形成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H组RF/6A细胞中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组、C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hemerin对RF/6A细胞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其机制与ROS介导的MAPK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活性氧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缺氧状态下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彦江 亢泽峰 +1 位作者 邢凯 刘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5-1071,共7页
背景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以往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光动力学疗法和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研究认为,加减驻景方的应用对相关病变有治疗效果。目的探讨加... 背景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以往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光动力学疗法和玻璃体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研究认为,加减驻景方的应用对相关病变有治疗效果。目的探讨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对缺氧状态下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CVECs)增生的影响。方法10只SD大鼠给予0.525g/ml加减驻景方药液20ml/kg灌胃3d,于末次给药后2h无菌条件下采集腹主动脉血,制备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将培养的RCVECs分为4个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用常规培养液进行培养,氯化钴组在培养液中添加100μmol/L氯化钴100μl以制备细胞缺氧模型,空白血清+氯化钴组在缺氧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含药血清+氯化钻组在缺氧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体积分数20%含药血清。细胞培养后24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情况;采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培养的RCVECs生长良好,呈梭形。100μmol/L氯化钴作用后成功建立了缺氧细胞模型。MTT法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氯化钴组、含药血清+氯化钴组和空白血清+氯化钴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659±0.051、0.757±0.553、0.683±0.037和0.731±0.038,其中氯化钴组A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含药血清+氯化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氯化钴组、含药血清+氯化钴组和空白血清+氯化钻组细胞中HIF-1α mRNA和VEGF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 mRNA:F=3.100,P〈0.05;VEGF mRNA:F=3.420,P〈0.05;HIF-1α蛋白:F=470.600,P=0.000;VEGF蛋白:F=146.700,P=0.000),其中氯化钴组细胞中HIF-1α mRNA、VEGF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含药血清+氯化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减驻景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RCVECs分泌HIF-1α和VEGF的机制而抑制缺氧状态下RCVECs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化学诱导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中草药 SD大鼠 含药血清 加减驻景方 细胞培养
下载PDF
miR-338-3p/TCF4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成 卜战云 潘俊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VEGF组细胞应用VEGF处... 目的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VEGF组细胞应用VEGF处理24 h;将VEGF组培养的细胞分为4个亚组,分别将阴性对照(miR-NC)、miR-338-3p拟似物、miR-338-3p拟似物+pcDNA、miR-338-3p拟似物+pcDNA-TCF4转染至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用VEGF处理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和TCF4相对表达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率以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38-3p与TCF4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增生标记蛋白细胞增生核抗原-67(Ki-67)、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中miR-338-3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CF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生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VEGF+miR-NC组比较,VEGF+miR-338-3p组细胞增生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338-3p可靶向结合TCF4;与VEGF+miR-338-3p+pcDNA组比较,VEGF+miR-338-3p+pcDNA-TCF4组细胞增生率显著升高[(56.48±13.20)%vs.(96.24±16.24)%],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30.59±3.57)%vs.(12.36±1.29)%],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41±0.11 vs.0.96±0.19;0.44±0.10 vs.0.97±0.20;0.55±0.12 vs.0.98±0.1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87±0.13 vs.0.4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00、14.408、7.516、7.111、6.715、7.927,均P<0.01)。结论miR-338-3p过表达可负向调控TCF4在细胞中的表达量,从而抑制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8-3p T细胞生长因子4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凋亡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管腔形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雨生 Ulrike Friedrichs +2 位作者 Wolfram Eichler Stephan Hoffmann Peter Wiedemann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s, AGEs)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ycopersiconesculentum agglutinin包被磁珠的改良方法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choroidalendothelialcells, CEC)...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products, AGEs)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ycopersiconesculentum agglutinin包被磁珠的改良方法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ovine choroidalendothelialcells, CEC),采用抗VIII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法和摄取低密度脂蛋白(dil-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l-ac-LDL)法进行细胞鉴定。将50g/L牛血清白蛋白和150g/L葡萄糖在37℃孵育6wk 以制备AGEs,通过抗-AGEs 抗体点杂交法定性分析。用MTT 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 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测定CEC 增生,用Vit-rogen凝胶系统观察管腔形成情况。结果:培养细胞中90%以上呈因子阳性,并具有摄取dil-ac-LDL的能力,表明具有内皮细胞的特征。制备的AGEs 与抗-AGEs 抗体具有亲和力。浓度在62.5~500mg/L范围内的AGEs 处理CEC 3d 后,细胞增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 bFGF)可明显增强CEC 中管腔样结构的形成(P <0.05),但500mg/L和50mg/L的AGEs 对CEC 管腔形成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AGEs 可以促进CEC 的增生,但对其管腔形成无影响。提示AGEs 通过增强CEC 增生,可能是渗出型AMD 发病中潜在的启动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管腔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免疫细胞化学法 AGEs 低密度脂蛋白 VIII因子 牛血清白蛋白 factor EC增生 cells 剂量依赖性 CEC 改良方法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Slit2及Slit2 ShRNA转染缺氧诱导的人RPE细胞对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13
作者 汤艳玲 周希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Slit2及Slit2 ShRNA转染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对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horoid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CMEC)增殖的影响,探讨Slit2在脉络...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Slit2及Slit2 ShRNA转染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对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horoid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CMEC)增殖的影响,探讨Slit2在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可能作用,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RPE细胞、HCMEC;200μmol/L氯化钴建立化学缺氧模型,Transwell小室建立细胞共培养模型;将缺氧的RPE细胞随机分为Slit2组(加入Slit2)、Slit2 ShRNA组(加入Slit2 ShRNA)、空腺病毒组(加入空腺病毒)、缺氧组,12、24、48 h后采用CCK 8(Cell Counting Kit-8,CCK 8)法检测HCMEC的增殖。结果:不同组别存在组间差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122,P=0.000),不同时间点存在差别(F=3388.913,P=0.000),组别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F=82.863,P=0.000)。Slit2组吸光度(absorbance,A)值在24 h、48 h均高于其他组(与缺氧组P=0.001,其余P=0.000),Slit2 ShRNA组A值在24 h、48 h均低于其他组(48 h与缺氧组P=0.003,与空腺病毒组P=0.008,其余P=0.000)。结论:Slit2的高表达可明显促进HCMEC的增殖,沉默RPE细胞中的Slit2的表达后,会明显抑制HCME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2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Transwell共培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缺氧条件下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的作用
14
作者 谢坤鹏 刘平 +1 位作者 王新 杜军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内皮抑素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研究旨在研究内皮抑素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作用。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F/6A细胞用于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缺氧组、缺氧+不同浓度... 目的内皮抑素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本研究旨在研究内皮抑素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作用。方法取生长状况良好的RF/6A细胞用于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缺氧组、缺氧+不同浓度重组人内皮抑素组、对照组。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基质胶法检测管腔形成。结果缺氧24 h,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和管腔形成均明显增加,使用0.5~10μg/ml重组人内皮抑素预处理可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P<0.05)。内皮抑素的上述抑制作用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内皮抑素能够明显抑制缺氧诱导的RF/6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内皮抑素对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缺氧 新生血管 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舒肝明目汤含药血清调节HIF1α-VEGF-Notch1通路活性影响脉络膜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焦毅 张雪竹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肝明目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及与HIF1α-VEGF-Notch1通路相关的调节机制。[方法]CECs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低氧条件下舒肝明目汤含药血清对CECs增殖移行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实... [目的]探讨舒肝明目汤含药血清对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ECs)增殖的影响及与HIF1α-VEGF-Notch1通路相关的调节机制。[方法]CECs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低氧条件下舒肝明目汤含药血清对CECs增殖移行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tch1 m 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低氧组CECs的增殖移行能力明显提高(P<0.01),CECs中HIF1α、VEGF和Notch1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经含药血清处理后,CECs增殖移行能力较低氧组显著下降(P<0.01),同时HIF1α和VEGF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而Notch1表达进一步增高(P<0.01)。[结论]舒肝明目汤含药血清通过上调Notch1表达及下调HIF1α-VEGF通路活性抑制CECs增殖迁移,从而减少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明目汤 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内皮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细胞衰老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蔡梦霞 魏婷婷 +1 位作者 朱凌鹏 姚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退行性疾病,各种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衰老变化是AMD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衰老是细胞在某些生理过程中或受到应激性损伤时引发的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状态,影响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衰老在A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衰老的机制及其与干性AMD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干性AMD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衰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 溶酶体 炎症
下载PDF
CCR7和VEGF在缺氧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底煜 陈晓隆 王爱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7,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 chemokine receptor7,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E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分别在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治疗组。低氧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LF2000)介导转染空载体质粒和CCR7siRNA表达质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三组RF/6A内CCR7、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低氧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及治疗组较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均为P<0.05);低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F/6A内CCR7、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tCCR7蛋白=3.38,tVEGF蛋白=4.75,tCCR7 mRNA=4.27,t VEGFmRN A=5.34,均为P<0.05),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蛋白=0.71,rmRNA=0.83,均为P<0.05)。治疗组CCR7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缺氧时REC中CCR7可上调VEGF的表达,CCR7-VEGF信号途径在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功能,CCR7siRNA有望成为防治RNV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族趋化因子受体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新生血管 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CCN1siRNA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底煜 张轶欧 +1 位作者 王爱媛 陈晓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背景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CCN1小干扰RNA(CCN1 siRNA)对ROP有无延缓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的表达对视... 背景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CCN1小干扰RNA(CCN1 siRNA)对ROP有无延缓和治疗作用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CCN1的表达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方法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株(RF/6A)分别于常氧(正常对照组)和低氧环境(体积分数1%O2、5%CO2和94%N2的混合气体)中培养,低氧环境培养的细胞分别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空载体质粒(低氧对照组)和CCN1 siRNA表达质粒(CCN1 siRNA转染组),于细胞转染后24 h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CCN1 siRNA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分别于培养后0、24、48、72和96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于培养后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培养细胞的增生和凋亡情况;于培养后24 h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F/6A细胞中CC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细胞转染后24 h用逆转录法检测到细胞中CCN1 siRNA的表达条带。CCK-8检测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RF/6A细胞增生值(吸光度,A值)均明显增加,但CCN1 siRNA转染组各时间点细胞增生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98.45,P〈0.05;F时间=39.26,P〈0.05);CCN1 siRNA转染组、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8.9±1.1)%、(18.9±1.3)%和(39.6±1.8)%,其中CCN1 siRNA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2.56,均P〈0.05);CCN1和VEGF蛋白在正常对照组细胞中呈弱表达,在低氧对照组细胞中表达均明显增强,CCN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CCN1和VEGF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均P〈0.05)。 结论CCN1 siRNA转染后能抑制RF/6A细胞的增生并促进其凋亡,CCN1 siRNA可下调缺氧环境下RF/6A细胞中CCN1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抑制RNV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生理 视网膜新生血管/预防及控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RNA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恒河猴脉络膜一视网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致病机制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作用
19
作者 ShikunHe ManLinJin VanessaWorpel DavidR.Hinton 陆遥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 2004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致病机制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脉络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姜黄素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RF/6A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中夫 张强 刘学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hesus choroido-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F/6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RF/6A细胞分4组培养(n=6/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100/L胎牛血清;高糖组:对照组培养基添...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hesus choroido-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F/6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RF/6A细胞分4组培养(n=6/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100/L胎牛血清;高糖组:对照组培养基添加40mmol/L葡萄糖;姜黄素组:对照组培养基添加30μmol/L姜黄素;姜黄素-高糖组:对照组培养基添加40mmol/L葡萄糖及30μmol/L姜黄素。分组培养5d后,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判断凋亡,Western-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F/6A细胞生长状态较差,活力明显降低(P<0.01),而姜黄素组及姜黄素-高糖组RF/6A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高糖组RF/6A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对照组、姜黄素组以及姜黄素-高糖组未见明显DNA ladder。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TNF-α表达上调(P<0.01),姜黄素组及姜黄素-高糖组TNF-α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姜黄素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RF/6A细胞凋亡、维持细胞活力,可能与姜黄素恢复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葡萄糖 姜黄素 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