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1例
1
作者 金昱 郭承伟 吕璐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最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眼前暗点、或有闪光感,也可见畏光、眼前漂浮物、视物变形和周边视力丧失[1]。该病有一定自...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最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眼前暗点、或有闪光感,也可见畏光、眼前漂浮物、视物变形和周边视力丧失[1]。该病有一定自限性,病变后期对视力影响较大,西医治疗手段有限,现将中医药治疗PIC患者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视瞻昏渺 中医药
下载PDF
不同参数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对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顾瑛 韩丽娜 +2 位作者 刘凡光 赵井泉 李家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175-5177,共3页
背景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光敏剂开发,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的工作,本实验是国内少数几家利用国产光敏剂治疗CNV之一。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参数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 背景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光敏剂开发,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的工作,本实验是国内少数几家利用国产光敏剂治疗CNV之一。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参数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选择适宜PDT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探讨HB-PDT治疗CNV提供先期研究工作。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完成,以青紫兰兔为实验材料。干预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作为照射系统。青紫兰兔耳缘静脉内注射竹红菌乙素,532nm光线激发光敏剂。使用不同PDT方案进行实验,每组实验眼3例,同时以单纯照光组和单照药物组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PDT后第1天行视网膜观察、荧光眼底造影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照光部位及其表面正常组织的变化。结果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在HB剂量为1.0mg/kg,532nm连续激光激发光敏剂,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60J/cm2,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对视网膜外层有损害,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100~8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治疗 脉络膜毛细血管 生物学效应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丹 赵军 +3 位作者 张娟美 田春柳 季亚男 张琳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50-2152,共3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比较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与健康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12/2019-05在我院确诊的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GO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各31...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比较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与健康者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差异。方法:选取2017-12/2019-05在我院确诊的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GO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各31例62眼(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球突出度、EDI-OCT等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LCV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血管层厚度(MCVT)的差异。结果:两组受检者等效球镜度数、BCVA、眼轴均无明显差异,但GO组受检者眼压(17.22±2.67mmHg)、眼球突出度(15.44±0.92mm)、SFCT(315.79±14.99μm)、LCVT(234.66±14.90μ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35±1.54mmHg、12.90±1.00mm、239.00±12.67μm、159.16±13.30μm)(均P<0.05),而两组受检者MCVT无差异(81.13±7.46μm vs 80.13±7.63μm,P>0.05)。结论: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患者SFCT、LCVT增厚,MCVT无明显变化,提示应用EDI-OCT测量SFCT和LCVT对于评估早期活动性Graves眼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大血管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中血管厚度 EDI-OCT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珣旖 王云鹏 陈梅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通常以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闪光感为主要临床表现。PIC早期较少对视力产生损害,因此大多数患者无需就诊,部分患者随病情发展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时会...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通常以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和闪光感为主要临床表现。PIC早期较少对视力产生损害,因此大多数患者无需就诊,部分患者随病情发展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时会迅速出现视力下降,需要及时治疗。PIC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对于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没有明确的共识,因此未来需进一步研究PIC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显著疗效并最大可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脉络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 白点综合征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5
作者 廖丹 许立帅 +2 位作者 戴乐 杨桢 杨小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本实验回顾性分析了8只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PIC并发CNV的患...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本实验回顾性分析了8只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PIC并发CNV的患眼。所有患者都接受过一系列广泛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眼压、眼底检查、SD-OCT、FFA、ICGA。在第1次治疗后,每例患者至少完成6个月的随访检查。评估内容包括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87.5%的患眼能维持原有视力或者视力改善,平均提高1.5行。患者的BCVA由治疗前的(0.39±0.11)提高到(0.2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患者治疗前CMT平均(275.50±53.53)μm,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后CMT平均(213.63±22.86)μm。患者接受治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后与治疗前对比,CMT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PIC并发的CNV,疗效安全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一例
6
作者 徐洋 赵全良 《眼科学》 2022年第1期27-31,共5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 PIC)是一类较罕见的眼底疾病,包括脉络膜内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 pigment epithelium, RPE)。它在年轻的近视女性中更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睛前黑点和视物变形。...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 PIC)是一类较罕见的眼底疾病,包括脉络膜内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 pigment epithelium, RPE)。它在年轻的近视女性中更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睛前黑点和视物变形。它的特征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内层出现散发性类圆形的黄白色病灶,眼前节和玻璃体无炎症。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 CNV)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本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PIC继发性CNV,对于患者视力的保护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扫描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刚 赵孝贵 +1 位作者 王蓓 姚帮桃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37-642,共6页
目的分析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PIC患者8例(11只眼)。搜集患者治疗前的眼科检查结果,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 目的分析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PIC患者8例(11只眼)。搜集患者治疗前的眼科检查结果,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以上资料重新仔细阅读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特征:8例(11只眼)PIC患者中,女性6例(75.0%),男性2例(25.0%),年龄中位数为31岁,病程中位数5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近视,其中轻度近视者4只眼(36.4%),中度近视者5只眼(45.5%),高度近视者2只眼(18.1%)。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0.1者2只眼(18.2%);0.1~0.3者5只眼(45.5%);>0.3者4只眼(36.4%)。继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者5只眼(45.5%)。(2)眼前节特征:所有患眼前房及前部玻璃体均未见炎性细胞。(3)眼底特征:病灶多局限于后极部,视网膜下散在分布黄白色小点状病变。FFA动静脉期病灶表现为强荧光,晚期染色,可伴有荧光素轻微渗漏。ICGA全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弱荧光,晚期尤为明显,新生血管膜可见轻度染色。SD-OCT早期,外核层下“驼峰状”中等偏高反射结节,晚期表现为椭圆体带反光带减弱或局部消失。结论PIC患者主要好发于伴有中度近视的青年女性,以后极部视网膜下多发的黄白色点状病灶为特征,在FFA、ICGA及SD-OCT上的表现均提示内层脉络膜病变,可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害。CNV是其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上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光相干断扫描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研究进展
8
作者 马红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患有近视的年轻女性。其特征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内层出现多个小的、圆形的、黄白色的或灰...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患有近视的年轻女性。其特征是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内层出现多个小的、圆形的、黄白色的或灰色的炎性病灶,不伴有眼前节及玻璃体内的炎症。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和视网膜下纤维化,视力就会严重受损。本文对PI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脉络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合并玻璃体混浊病变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夏丹 夏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115-115,共1页
目的:探讨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报道1例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合并玻璃体混浊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专科检查,并观察此例患者两年的病情变化,针对合并症对症治... 目的:探讨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报道1例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合并玻璃体混浊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眼专科检查,并观察此例患者两年的病情变化,针对合并症对症治疗。同时复习了10余例此病合并其他疾病文献报道。结果:此病的合并症在对症支持治疗下基本治愈,视力提高,但此病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测此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毯层视网膜变性,目前无特殊治疗,需长期随诊观察,积极治疗和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脉络膜变性
下载PDF
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
10
作者 Spaide R.F. 王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30-30,共1页
To evaluate the disease involvement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 (AZOOR). 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 A patient with acute zonal occu lt outer retinopathy was imaged with fundus photography, f... To evaluate the disease involvement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 (AZOOR). Observational case report. A patient with acute zonal occu lt outer retinopathy was imaged with fundus photography, fluorescein and indocya nine green angiography, and autofluorescence photography. There was subtle depig mentation in the central portion of the lesion with a drusen like deposit at th e outer border.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showed a transmission defect centrally a nd a blocking defect at the border where the drusenoid material accumulated. Aut ofluorescent photograph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rusenoid material was intensely autofluorescent,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lipofuscin, and the central por tion of the lesion showed atrophy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showed atrophy of the choriocapillaris underlying areas of at rophy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this case 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 etinopathy caused an area of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 death with lipofusc in laden cells at the border of the expanding lesion and associated atrophy of the underlying choriocapill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隐匿性 脉络膜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 玻璃膜疣 眼底照相 吲哚青绿 摄影检查 荧光素 自体荧光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蓉 陈有信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43-446,共4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多灶性脉络膜病变,归类于白点综合征。目前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遗传易感性和异常的免疫反应相关。主要发生于中度近视青年女性,以眼底后极部多发的黄白色小点状病灶为特征,缺乏前葡萄...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多灶性脉络膜病变,归类于白点综合征。目前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遗传易感性和异常的免疫反应相关。主要发生于中度近视青年女性,以眼底后极部多发的黄白色小点状病灶为特征,缺乏前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炎体征。大多数患者视力预后较好,无需治疗,但其主要并发症——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引起永久、严重的视力损害。PIC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其他的有免疫抑制剂、光动力疗法、黄斑下手术及最近兴起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现就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定义、研究背景、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贝伐单抗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向华 赵宏 高延庆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15眼PI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观察、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或曲安奈德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等。随访6~36个月。结... 目的总结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15眼PI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观察、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或曲安奈德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等。随访6~36个月。结果单纯PIC 6例9眼,继发CNV 6例6眼,双眼发病3例。所有患者后极部可见多发的深层黄白色病灶,位于RPE层及内层脉络膜。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1者2眼,0.12~0.5者5眼,>0.5者8眼,2眼视力不提高,视力提高率86.67%。结论 PIC主要发生于合并中高度近视的青年女性,以后极部多发的深层黄白色病灶为主要特征。CNV是常见并发症。根据病灶情况采取相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PIC)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中大血管容积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艺凡 高瑜珠 +1 位作者 许瀚月 张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4名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CSC组64例64只眼中,急性、慢性CSC分别为34例34只眼和30例30只眼,并据此再分为急性CSC组、慢性CSC组。CSC组、对照组受检者年龄(t=-0.041)、性别构成比(χ2=0.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者年龄(t=-1.872)、性别构成比(χ2=8.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12 mm×12 mm,扫描模式512×512。应用设备自带软件(v1.28.6)记录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和黄斑周血管1~3、3~6、6~12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的CVV。组间年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V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0、-4.040,P<0.001)。CSC组、对照组受检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2.270、11.250,P<0.05)。与急性CSC组比较,慢性CSC组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t=3.230、2.330),黄斑周血管1~3完整及其4个象限(t=2.780、2.060、2.140、2.620、3.770),黄斑周血管3~6上方(t=2.550),黄斑周血管6~12上方、颞侧(t=3.070、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0.070、-0.110,P>0.05)。结论与急性CSC患眼比较,慢性CSC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CVV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摄影术 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中大血管容积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改变研究
14
作者 刘培 安广琪 +3 位作者 路晨雨 李姝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1只眼,女性19例23只眼。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74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名50只眼,女性14名24只眼。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6mm×6mm。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mm的中心区,1~3mm的黄斑区,3~6mm的中心凹周围区。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区的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CFA)、脉络膜厚度(CT)以及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的三维CVI、CVV、CT。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CVV、CFA、CT预测CSC发生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中心区、黄斑区CVI(t=3.133、4.814)、CVV(t=7.504、9.248)、CT(t=10.557、10.760)明显增大,CFA(t=-8.206、-5.065)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CVI(t=7.129)、CVV(t=10.020)、CT(t=10.488)明显增大,CFA(-2.548)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CVI(t=4.980、4.201、4.716、8.491)、CVV(t=9.014、7.156、7.719、10.730)、CT(t=10.077、8.700、8.960、11.704)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组患眼鼻侧CVI、CVV最大,分别为(0.39±0.10)%、(1.09±0.42)mm^(3);上方CT最大,为(476.02±100.89)μm;鼻侧CVI、CVV、CT变化幅度最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6mm范围内CT、CVV、CVI的曲线下面积均>0.5;中心区下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结论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CVI、CVV、CT增大,CFA减小;中心区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血管体积 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
原文传递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15
作者 彭宇婷 文峰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青年近视女性,一般预后较好。其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较高,也是该病损害视力的主要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PIC继发的CNV,对...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好发于青年近视女性,一般预后较好。其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较高,也是该病损害视力的主要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PIC继发的CNV,对保护患者的视力至关重要。熟知PIC多模式影像特征有利于PI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在区分炎性病灶与CNV上有重要意义;并可定量评估CNV的药物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多模式影像检查 脉络膜新生血管
原文传递
试题与答案
16
作者 叶鸿飞 江睿 褚仁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76-376,329,356,375,共4页
关键词 玻璃体基底部 荧光素渗漏 窗样缺损 青光眼手术 减压阀植入术 后囊膜 脉络膜层 上皮 后囊混浊 虹膜后粘连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患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观察
17
作者 邹杨成 刘玮 +2 位作者 吴静 徐燕 朱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确诊的PIC患者20例23只眼纳入了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确诊的PIC患者20例23只眼纳入了研究。其中男性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9)。每例患者由眼底病专家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检查并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获取SD-OCT、OCTA、ICGA和FFA,OCTA对CNV的确诊标准为无脉管层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出现异常的血流信号。结果 20例患者参加了研究,OCTA发现了13只眼的CNV。在所有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不能确定是否存在CNV的患者中,OCTA发现了CNV; PIC活动期的患者,SD-OCT不能确定是CNV还是炎性病灶,OCTA可以明确的做出鉴别诊断。结论 在PIC并发CNV的患者中,OCTA能发现潜在的CNV,OCTA在鉴别PIC的CNV和炎症病灶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内脉络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下载PDF
十种拥有超能力的动物
18
作者 小顺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2006年第8Z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超能力 脉络膜层 远距离探测 彩色化 回声定位 信息素 生命科学 光折射 场信号 肌肉收缩
下载PDF
眼睛向我们“透露”着什么
19
作者 颜士州 《大众科学》 2013年第8期30-32,共3页
眼睛作为视觉器官,是观照世界的"摄像机",是表达悲喜的"心灵窗",是衡量健康的"睛雨表"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它的本领很大,能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科学家估计,我们获得的信息有80%是来自眼睛。眼睛是一... 眼睛作为视觉器官,是观照世界的"摄像机",是表达悲喜的"心灵窗",是衡量健康的"睛雨表"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它的本领很大,能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科学家估计,我们获得的信息有80%是来自眼睛。眼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主要由眼球和一些附属器官组成。眼球大约重7克,前后径约为24毫米,垂直径和水平横径略短些,故前端显得稍膨胀。眼球在婴儿出生时还不是一个球。直到出生一年后才逐渐长成球形,此后生长时快时慢,到20岁左右才停止生长。乍看起来,眼球有大有小,而实际上它们几乎都差不多。我们之所以看到某人的眼大,某人的眼小,只是各人眼皮开启的大小程度不同而已。人类的眼球壁主要有三层构成:巩膜——角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睑板 上睑 脉络膜层 上下睑 视网膜血管 眼球突出 泪器 眼轮匝肌 用眼卫生
下载PDF
人类眼和大脑中的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提示由长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引起的视网膜病
20
作者 Tyni T. Paetau A. +1 位作者 Strauss A.W. 杨徐伟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54-55,共2页
长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LCHAD)缺乏的视网膜病早期就会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脉络膜血管层产生一定的影响。RPE在活体上的培养需要线粒体内对脂肪酸的β-氧化。为了进一步说明LCHAD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笔者用β-氧化酶抗体对人... 长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LCHAD)缺乏的视网膜病早期就会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脉络膜血管层产生一定的影响。RPE在活体上的培养需要线粒体内对脂肪酸的β-氧化。为了进一步说明LCHAD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笔者用β-氧化酶抗体对人类眼和大脑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 脉络膜血管 β-氧化 发病机制 视网膜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眼视网膜 脑组织切片 一氧化酶 酞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