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不同病程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疗效
1
作者
张晓丽
陈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效果。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ICNV)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54例(54只眼),分为早期组(30例,病程≤3个月)、中期组(24例,病...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效果。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ICNV)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54例(54只眼),分为早期组(30例,病程≤3个月)、中期组(24例,病程4—6个月)。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1、3、6及12个月的视力和CM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早期组的平均注射次数明显少于中期组(t=2.668,P=0.009),FFA示两组间病灶渗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0,P=0.004)。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改善ICNV患者视力、减轻其黄斑水肿是有效而安全的,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更有效控制CNV病灶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疗效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阿奈可他临床评估
2
作者
陈秋虹
杨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7期406-408,共3页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最主要的致盲原因。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的渗漏,是导致AMD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阿奈可他(anecortaveacetate,Retaane)是一种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有效抑制...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最主要的致盲原因。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的渗漏,是导致AMD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阿奈可他(anecortaveacetate,Retaane)是一种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有效抑制CNV生成,稳定患者视力。近年国外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作用时间长达6个月,安全性较好,是AMD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奈可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血管
生成抑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新血管形成和黄斑前膜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杜磊
陈佳
+2 位作者
龙婷
杨安怀
邢怡桥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和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眼球挫伤造成脉络膜破裂后继发CNV和黄斑前膜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联...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和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眼球挫伤造成脉络膜破裂后继发CNV和黄斑前膜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至少3次。随访6个月以上。 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治疗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t=2.6044,P=0.019)。所有患者视物变形症状改善,黄斑区前膜已不明显,CNV范围缩小,并且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期内保持稳定。 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破裂后CNV和黄斑前膜的方法,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破裂
外伤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前膜剥除术
原文传递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梦真
曲申
荣翱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以脉络膜血管息肉样扩张、分支血管网形成为特点的视网膜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极其相似,表现为复发性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脱离等.对于存在潜在的不可逆性...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以脉络膜血管息肉样扩张、分支血管网形成为特点的视网膜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极其相似,表现为复发性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脱离等.对于存在潜在的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的患者,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本文将对部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方案的论文进行整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
脉络膜
血管
病变
特发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光动力学疗法
抗
新
生
血管
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不同病程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疗效
1
作者
张晓丽
陈悦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期9-13,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不同病程的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效果。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特发性脉络膜新血管形成(ICNV)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54例(54只眼),分为早期组(30例,病程≤3个月)、中期组(24例,病程4—6个月)。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1、3、6及12个月的视力和CM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早期组的平均注射次数明显少于中期组(t=2.668,P=0.009),FFA示两组间病灶渗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0,P=0.004)。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的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改善ICNV患者视力、减轻其黄斑水肿是有效而安全的,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更有效控制CNV病灶渗漏。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玻璃体内注射
疗效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Keywords
Ranibizumab, intravitreal injection
Efficacy
Neovascularization, choroidal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阿奈可他临床评估
2
作者
陈秋虹
杨勇
机构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
出处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年第7期406-408,共3页
文摘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最主要的致盲原因。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的渗漏,是导致AMD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阿奈可他(anecortaveacetate,Retaane)是一种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有效抑制CNV生成,稳定患者视力。近年国外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作用时间长达6个月,安全性较好,是AMD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关键词
阿奈可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血管
生成抑制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新血管形成和黄斑前膜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3
作者
杜磊
陈佳
龙婷
杨安怀
邢怡桥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基金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项目(WJ2017M018)
文摘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继发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和黄斑前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眼球挫伤造成脉络膜破裂后继发CNV和黄斑前膜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后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至少3次。随访6个月以上。 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治疗6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t=2.6044,P=0.019)。所有患者视物变形症状改善,黄斑区前膜已不明显,CNV范围缩小,并且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期内保持稳定。 结论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脉络膜破裂后CNV和黄斑前膜的方法,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安全有效。
关键词
脉络膜
破裂
外伤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前膜剥除术
Keywords
Choroidal rupture, traumatic
Neovascularization, choroidal
Epiretinal membrane
Vitrectomy
Epiretinal membrane peeling
分类号
R779.1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梦真
曲申
荣翱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文摘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以脉络膜血管息肉样扩张、分支血管网形成为特点的视网膜疾病.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极其相似,表现为复发性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及视网膜脱离等.对于存在潜在的不可逆性视力下降的患者,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本文将对部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方案的论文进行整理综述.
关键词
息肉状
脉络膜
血管
病变
特发性
脉络膜新血管形成
光动力学疗法
抗
新
生
血管
治疗
联合治疗
Keywords
Polypoidal chorioidal vasculopathy,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Anti-VEGF therapy
Combination therapy
分类号
R773.4 [医药卫生—眼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不同病程脉络膜新血管形成的疗效
张晓丽
陈悦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
0
原文传递
2
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阿奈可他临床评估
陈秋虹
杨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后新血管形成和黄斑前膜的治疗方法探讨
杜磊
陈佳
龙婷
杨安怀
邢怡桥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
2
原文传递
4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进展
林梦真
曲申
荣翱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