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A检测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观结构改变
1
作者 王继文 邓锐东 陈子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定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及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结构改变。方法回顾性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5~15岁青少年(共计180只眼睛...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定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及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结构改变。方法回顾性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5~15岁青少年(共计180只眼睛)作为研究对象,按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正视组(n=30),轻度近视组(n=44),中度近视组(n=56),高度近视组(n=50)。用OCTA测定各组的RNFL、视盘旁萎缩弧β区(PPA-β)及视盘旁萎缩弧α区(PPA-α)面积、PPA-β及PPA-α区微血管丢失(MVD)面积、PPA-β及PPA-α区血流密度值,同时收集各组的SE和眼轴长度(AL)进行比较,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PA-β区MVD面积与SE、AL、RNFL及PPA-β区面积的相关性。结果4组的SD、AL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近视程度越重SD、AL值越高。4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RNFLT、平均RNF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组与正视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RNFLT、平均RNF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的上方、下方、颞侧和平均RNFLT均显著低于中度近视组和轻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只近视眼中有141只(94.00%)的PPA-β区存在MvD。高度近视组PPA-β区的MvD面积、PPA-β面积分别为(0.239±0.106)、(1.104±0.270)mm^(2),均显著高于中度近视组[(0.095±0.041)、(0.612±0.264)mm^(2)]和轻度近视组[(0.071±0.030)、(0.507±0.241)mm^(2)],而PPA-β区血流密度为198.24±95.89,低于中度近视组(349.07±126.32)和轻度近视组(402.63±13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PPA-α区存在MvD占比为56.00%,显著高于中度近视组(26.79%)和轻度近视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PA-α区的MvD面积、PPA-α面积及PPA-α区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A-β区MvD面积与与SE、RNFLT呈负相关(r=-0.492、-0.574,P<0.05),与AL、PPA-β区面积呈正相关(r=0.480、0.798,P<0.05)。结论PPA-β区MvD是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微血管改变的重要指标,且与SE、AL、RNFLT和PPA-β区面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 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应用超高速SS-OCTA定量评估D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慧 戴维 +1 位作者 李永蓉 纪风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眼:包括糖尿病患者115例115眼和对照组24例24眼。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研究(ETDRS)标准对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DR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采用超高速SS-OCTA设备扫描以黄斑中央凹为中心3mm×3mm的区域,利用系统内置软件测量CC灌注面积,计算PF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CC的PFD与DR程度的相关性。结果:DR程度与CC血流灌注相关,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中心凹CC的PFD减少9.358个单位(95%CI-18.484~-0.232,P=0.045),旁中心凹减少9.284个单位(95%CI-18.487~-0.090,P=0.048);NPDR合并DME组中心凹CC PFD减少18.173个单位(95%CI-28.583~-7.762,P=0.001),旁中心凹减少17.032个单位(95%CI-27.521~-6.544,P=0.002);PDR组中心凹CC PFD减少28.309个单位(95%CI-39.978~-16.640,P<0.001),旁中心凹减少25.841个单位(95%CI-37.597~-14.085,P<0.001)。结论:超高速SS-OCTA测量CC血流密度可以客观量化黄斑灌注,黄斑区CC血流灌注密度与DR严重程度相关,随着DR进展黄斑区CC灌注密度降低,未来纵向研究可阐明CC灌注与DR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 脉络膜毛细血管 灌注密度
下载PDF
不同参数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对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生物学效应(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顾瑛 韩丽娜 +2 位作者 刘凡光 赵井泉 李家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175-5177,共3页
背景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光敏剂开发,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的工作,本实验是国内少数几家利用国产光敏剂治疗CNV之一。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参数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 背景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光敏剂开发,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的工作,本实验是国内少数几家利用国产光敏剂治疗CNV之一。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参数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生物学效应以及对视网膜的非选择性损伤,选择适宜PDT治疗方案,为进一步探讨HB-PDT治疗CNV提供先期研究工作。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完成,以青紫兰兔为实验材料。干预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作为照射系统。青紫兰兔耳缘静脉内注射竹红菌乙素,532nm光线激发光敏剂。使用不同PDT方案进行实验,每组实验眼3例,同时以单纯照光组和单照药物组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PDT后第1天行视网膜观察、荧光眼底造影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照光部位及其表面正常组织的变化。结果在PDT后第1天,单纯照光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眼底和组织学无改变;在HB剂量为1.0mg/kg,532nm连续激光激发光敏剂,功率密度120~700mW/cm2,能量密度14.4~60J/cm2,可以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闭塞,对视网膜外层有损害,内层无明显改变。HB剂量1.0mg/kg,功率密度300~600mW/cm2,照光时间100~80s,能量密度30~50J/cm2是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治疗 脉络膜毛细血管 生物学效应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文玲 关艳玲 户秀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84眼),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3组:轻度组(...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84眼),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3组:轻度组(注射后9~10 min渗漏)26例,中度组(注射后5~8 min渗漏)37例,重度组(注射后5 min内渗漏)21例,利用OCTA技术确定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利用EDI-OCT测量3组患者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不同扩张程度下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重度扩张比例依次升高(7.69%、13.52%、23.81%),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依次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毛细血管轻度、中度、重度扩张患者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6.59±74.18)μm、(367.21±85.04)μm、(416.27±104.56)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患侧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程度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正相关(r=0.812,P=0.037)。结论随着病情的加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程度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且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 脉络膜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竹红菌乙素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动力效应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丽娜 刘凡光 +2 位作者 顾瑛 张丽 陈红霞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治疗(HB 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 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DT治疗的光源的研究前景。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kg~3.5kg,全...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治疗(HB 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 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DT治疗的光源的研究前景。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kg~3.5kg,全麻生效后,耳缘静脉内注射HB1.0mg kg,532nm光线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眼底光斑功率密度300mW cm2,能量密度30J cm2,注射药物后立刻照光,光斑直径2000μm,6例,于PDT后1d、7d、28d观察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照光部位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结果:PDT后1d,照光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内形成光动力血栓,视网膜的损伤以外层为主,内层没有明显改变。第7d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脉络膜大血管无明显改变,第28d后在原来毛细血管的部位出现纤维组织,玻璃膜增厚;照光区域的RPE细胞出现修复、增殖。结论:PDT后第1d至第7d靶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和非靶组织的非选择性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第28d后逐渐以纤维组织恢复。HB PDT治疗AMD或其它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点的眼底疾病,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黄斑康对实验性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春晖 曾庆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观察黄斑康对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omplex,CBRC)的作用。方法将喂养高脂饲料5月后的C57BL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 目的观察黄斑康对血脂异常小鼠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omplex,CBRC)的作用。方法将喂养高脂饲料5月后的C57BL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黄斑康治疗组。按时处死各组动物后作各项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黄斑康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指标明显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黄斑康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厚度无明显差异;黄斑康治疗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玻璃膜厚度变薄;黄斑康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玻璃膜厚度变薄。结论黄斑康改善了血脂异常小鼠血液生化等指标,小鼠CBRC病变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康 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血脂异常对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庆华 王春晖 魏爽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pig mente pitheliumcomplex,CBRC)的病理改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的相关...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C57BL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hor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pig mente pitheliumcomplex,CBRC)的病理改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的相关性。方法选C57BL小鼠36只,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月龄普通饲料组、8月龄普通饲料组和8月龄高脂饲料组。按时处死各组动物后作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时摘取眼球做光镜和电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8月龄高脂饲料组血脂、血液流变学、丙二醛(maleicdialdehyde,MDA)指标均高于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8月龄高脂饲料组与3月龄、8月龄普通饲料组比较,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厚度明显变薄,玻璃膜厚度明显增厚。结论血脂异常能够加速C57BL小鼠的CBRC的病理改变,其改变与ARMD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玻璃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竹红菌乙素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动力学治疗方案的初步探讨
8
作者 韩丽娜 顾瑛 刘凡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3-163,共1页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脉络膜毛细血管 光动力学治疗 脉络膜新生血管 生物学效应 光敏剂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造文 王尔茜 陈有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21例21眼,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检测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别在术后1 d、10 d、30 d、90 d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对两组进行黄斑部3 mm×3 mm的扫描,测量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及视网膜厚度。结果糖尿病组术后1 d、10 d、30 d、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分别为(62.89±4.83)%、(61.95±3.96)%、(60.96±4.29)%、(60.78±4.67)%,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9.203,P<0.001);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为(-2.11±1.42)%,与非糖尿病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1.15±1.3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糖尿病组中,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中心凹区域:r=-0.48,P=0.028;旁中心凹区域:r=-0.54,P=0.012)。糖尿病组术后1-3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40),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基线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36)。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CFD下降,其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线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 脉络膜毛细血管 血流密度 糖尿病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的变化
10
作者 马子伟 周丹妮 +2 位作者 陈洪 潘雪峰 杨卫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4期284-286,296,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脉络膜毛细血管(CC)血流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单侧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8例,另外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脉络膜毛细血管(CC)血流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单侧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8例,另外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并比较CSC患者患眼(患眼组)、对侧眼(对侧眼组)及对照组右眼(对照眼组)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CFA)。结果患眼组及对侧眼组CCFA均小于对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患者对侧眼组CCFA也较对照眼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只患眼中,发现有13眼存在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局灶性增强,13眼CCFA与其余15眼进行比较,两者血流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论是患眼还是对侧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这些脉络膜微循环血流的缺失可能是导致急性CSC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毛细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路雪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它不同于具有损伤性治疗作用的传统激光,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RPE细胞和光感受器造成损伤和热损伤。在光动力治疗(PDT)缺乏维替泊芬的情况下,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SML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CSC的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SMLP治疗CSC过程中涉及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及作用机制,以期为SMLP在临床的推广和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和密度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晓蕾 郝玉华 +1 位作者 周娜磊 丁恩亮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血流密度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连续单眼IMH患者30例60只眼(病例组)纳入研究。将病例组患者的患眼、对侧健康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均为30只眼。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30名3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30只眼中,Ⅱ、Ⅲ、Ⅳ期裂孔分别为5、14、11只眼。再依据患眼裂孔直径大小,将患眼组分为裂孔直径≤500μm组、>500μm组,分别为11、19只眼。患眼组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频域OCT观察患眼组患眼PPV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OCTA测量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PPV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分别为(2.84±0.35)、(3.19±0.23)、(3.26±0.24)mm2;血流密度分别为(20.74±8.26)、(35.18±5.20)、(35.20±6.49)%。患眼组黄斑区CBFA(F=19.768,P=0.000)、血流密度(F=45.583,P=0.000)较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68、45.583,P=0.332、0.994)。裂孔直径≤500μm组患眼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高于裂孔直径>5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0、2.202,P=0.034、0.036)。黄斑裂孔直径大小与CBFA、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377、-0.477,P=0.044、0.009)。手术后3个月,患眼组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闭合;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4.912,P=0.000、0.000)。结论IMH黄斑区CBFA、血流密度降低;PPV治疗后CBFA、血流密度可一定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毛细血管 黄斑裂孔 黄斑区 对侧眼 手术前后 玻璃体切割手术 眼科检查 频域OCT
原文传递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光动力疗法治疗前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珏君 陈长征 +2 位作者 徐奕爽 郑红梅 何璐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 )患眼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前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CCSC患者19例21只眼(C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 )患眼光动力疗法(PDT )治疗前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CCSC患者19例21只眼(C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15只眼,女性5例6只眼;病程>6个月。均为接受半剂量光敏剂PDT治疗者。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眼底检査正常者20名4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行频域OCT (SD-OCT), OCT血管成像(OCTA )检查。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SD-OCT仪同期获取O CT-Retina map及Angio-OCT 3 mm X 3 m m范围图像;记录OCTRetinamap模式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应用Image J软件对Angio-OCT 3 mm X 3 mm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计算低像素区面积比(FSV)。治疗后1周,1、3个月行SD-OCT、OCTA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CMT、SFCT, FSV、BCVA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CCSC组及正常对照组FSV与SFCT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CCSC组患眼平均CMT、SFCT, FS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后3个月,平均SFCT、FS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CMT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 ) o CCSC组患眼PDT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3个月,平均CMT、SFCT、F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 ) o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时与治疗后1周,1、3个月比较,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1、3个月比较,平均CMT(P=0.000、0.000、0.000、0.000、0.000)、FSV(P=0.010、0.000、0.000、0.001、0.000 )降低;治疗后 1、3 个月 CMT、FS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0.702 ) o基线时与治疗后1、3个月比较,平均SFCT降低(*0.024、0.008 );基线时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1、3个月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2、0.687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SC组FSV与年龄无相关性(尸0.052, P=0.822 ),正常对照组FSV与年龄呈正相关(r=0.716,/>=0.000)。结论CCSC患眼PDT治疗后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程度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健康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光化学疗法 脉络膜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中大血管容积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艺凡 高瑜珠 +1 位作者 许瀚月 张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4名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CSC组64例64只眼中,急性、慢性CSC分别为34例34只眼和30例30只眼,并据此再分为急性CSC组、慢性CSC组。CSC组、对照组受检者年龄(t=-0.041)、性别构成比(χ2=0.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者年龄(t=-1.872)、性别构成比(χ2=8.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12 mm×12 mm,扫描模式512×512。应用设备自带软件(v1.28.6)记录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和黄斑周血管1~3、3~6、6~12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的CVV。组间年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V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0、-4.040,P<0.001)。CSC组、对照组受检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2.270、11.250,P<0.05)。与急性CSC组比较,慢性CSC组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t=3.230、2.330),黄斑周血管1~3完整及其4个象限(t=2.780、2.060、2.140、2.620、3.770),黄斑周血管3~6上方(t=2.550),黄斑周血管6~12上方、颞侧(t=3.070、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0.070、-0.110,P>0.05)。结论与急性CSC患眼比较,慢性CSC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CVV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中大血管容积
原文传递
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后相邻感光细胞及脉络膜血管的病理变化
15
作者 张陶然 胡运韬 +3 位作者 李颖 吴建国 王艳玲 马志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损伤后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的病理变化。方法:机械性刷除青紫蓝兔眼底髓线上方的RPE细胞,观察术后7,14,30d和90d清除区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变化。结果:RPE细胞清除...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损伤后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的病理变化。方法:机械性刷除青紫蓝兔眼底髓线上方的RPE细胞,观察术后7,14,30d和90d清除区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变化。结果:RPE细胞清除术后相邻的感光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和死亡,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结论:RPE清除术可模拟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渗出型AMD剥膜以后的病理变化,为自体RPE移植挽救损伤的感光细胞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感光细胞 脉络膜毛细血管 黄斑变性
下载PDF
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海跃 滕娟 朱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流灌注(RP)、视网膜血管密度(R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厚度(C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患者RP[(13.16±0.98)mm^(2)]、RVD[(61.80±5.29)%]、RNFL[(75.41±11.19)μm]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NPDR组患者RP[(11.70±1.53)mm^(2)]、RVD[(56.92±5.61)%]、RNFL[(68.77±9.61)μm]和CVI(0.16±0.05)均降低(均为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患者RP、RVD、RNFL和CVI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PDR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已发生变化。扫频OCTA可以用于早期评估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密度 神经纤维层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下载PDF
眼球钝挫伤脉络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
17
作者 李玉涛 王润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357-358,共2页
挫伤性眼底病变是造成眼球钝挫伤视力予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报道以视网膜挫伤为多,脉络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观察,国内文献尚未见有报道。
关键词 眼球钝挫伤 脉络膜病变 挫伤性 脉络膜毛细血管 脉络膜破裂 眼底病变 色素上皮 脉络膜出血 血管阻塞 脉络膜血管扩张
下载PDF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18
作者 郑曰忠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0年第2期61-63,共3页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近期逐渐被认识的一种脉络膜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脉络膜内层的分枝状新生血管网和邻近的息肉样结构。病变多位于视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周围,眼底表现为视网膜下桔红色息肉样结节,其上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常出... 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近期逐渐被认识的一种脉络膜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脉络膜内层的分枝状新生血管网和邻近的息肉样结构。病变多位于视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周围,眼底表现为视网膜下桔红色息肉样结节,其上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常出现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并常伴有视网膜下脂质渗出物或出血。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特发性 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毛细血管 息肉状 脉络膜新生血管 发病机制 出血性 血管结构
下载PDF
扫频源OCT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微循环改变的评估
19
作者 毕萌 樊芳 +4 位作者 夏会卡 梁福珍 季彤 张风肖 贾志旸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脉络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无明显眼部症状的SLE患...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脉络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无明显眼部症状的SLE患者37例37眼作为SLE组,同时纳入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扫频源OCT对受试者进行黄斑区9 mm×9 mm放射状扫描,获得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区域、旁中心凹区域(1~3 mm)、中心凹周围区域(3~6 mm)的平均脉络膜厚度。采用OCTA对受试者进行黄斑区3 mm×3 mm扫描,获得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丛(CC)血流密度及微血管血流图像,采用Image J软件对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Phansalkar法)并计算脉络膜毛细血管流空区域面积(FDa)及百分比(FD%)。结果SLE组黄斑中心凹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为(268.73±81.67)μm,较对照组的(230.14±68.14)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0,P=0.033)。SLE组黄斑中心凹区域视网膜SCP、视网膜DCP、CC血流密度值分别为(16.58±3.90)%、(14.25±3.15)%和(51.80±4.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5±4.41)%、(16.57±3.74)%和(54.33±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43、-2.851、-2.763,均P<0.05)。SLE组脉络膜毛细血管流空区域FDa及FD%分别为3.43(3.25,3.56)mm^(2)和38.11%(36.13%,39.52%),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25(3.21,3.32)mm^(2)和36.11%(35.64%,3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70、-3.476,均P<0.05)。结论OCTA可检测到无明显眼部症状SLE患眼脉络膜厚度的增加及CC层血流密度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脉络膜厚度 血管流空 脉络膜毛细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改变
20
作者 谢可人 邓国华 +1 位作者 蒋琳 袁松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8014-18019,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试验组入组了已经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且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名,同时入组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OCTA定量比较两组人群的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评估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试验组入组了已经确诊为1型糖尿病并且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名,同时入组4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OCTA定量比较两组人群的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CC)的血流灌注,同时也测量了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FAZ)、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等参数。结果: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C的血流灌注出现了明显下降(P < 0.01)。同时在DCP血流密度同样出现了明显下降(P < 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1型糖尿病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