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膜毛细血管流空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毕萌 樊芳 贾志旸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48,共4页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发展,运用OCTA定量分析脉络膜毛细血管(CC)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评估手段。视网膜及脉络膜等眼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脉络膜血管的形态及功能密切相关,尤其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有关。通...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发展,运用OCTA定量分析脉络膜毛细血管(CC)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评估手段。视网膜及脉络膜等眼部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脉络膜血管的形态及功能密切相关,尤其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变化有关。通过OCTA获得的CC层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及量化分析后,可得到测量范围内CC层流空区域数量、面积、百分比等参数,从而评估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变化情况,对探索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诊断及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就脉络膜毛细血管流空区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毛细血管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脉络膜血流不足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造文 王尔茜 陈有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horiocapillary flow density,CFD)的改变及其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各21例21眼,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检测糖尿病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别在术后1 d、10 d、30 d、90 d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对两组进行黄斑部3 mm×3 mm的扫描,测量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及视网膜厚度。结果糖尿病组术后1 d、10 d、30 d、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分别为(62.89±4.83)%、(61.95±3.96)%、(60.96±4.29)%、(60.78±4.67)%,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F=9.203,P<0.001);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为(-2.11±1.42)%,与非糖尿病组黄斑区脉络膜CFD变化值(-1.15±1.3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糖尿病组中,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中心凹区域:r=-0.48,P=0.028;旁中心凹区域:r=-0.54,P=0.012)。糖尿病组术后1-3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P=0.040),术后1-90 d的黄斑区脉络膜CFD降低幅度与基线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36)。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CFD下降,其降低幅度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基线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 脉络膜毛细血管 血流密度 糖尿病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
3
作者 王文娟 王舒怡 +5 位作者 张纤 朱宇东 李青 臧晶 徐哲 鲍炯琳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眼健眼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技术(OCT)测量患眼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ORBF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眼健眼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相关技术(OCT)测量患眼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ORBF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比较手术前后变化。结果术前患眼组的ORBFA为(0.30±0.18)mm^(2),CBFA为(1.54±0.22)mm^(2),SFCT为(221.00±67.99)μm;对侧眼健眼组为ORBFA为(0.90±0.45)mm^(2),CBFA为(1.96±0.21)mm^(2),SFCT为(250.44±57.53)μm。ORBFA和CBF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C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术后ORBFA:(0.92±0.17)mm^(2),CBFA:(1.91±0.17)mm^(2),SFCT:(252.00±57.58)μm。黄斑裂孔术后,ORBFA、CBFA、SFC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H患眼ORBFA和CBFA减少,手术修复后均增加,提示脉络膜循环降低可能是IMH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外层血流面积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下载PDF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刚 张洁 +1 位作者 虞仁和 周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5-1081,共7页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亚洲中青年男性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急性和慢性CSC可导致视网膜血流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 目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亚洲中青年男性较为常见的眼底病变。急性和慢性CSC可导致视网膜血流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并对比急性和慢性CSC患眼各层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方法:纳入12例急性CSC和8例慢性CSC患者,包括12只急性CSC患眼(急性CSC患眼组)、11只慢性CSC患眼(慢性CSC患眼组)、17只正常眼(正常眼组)。患者均接受3 mm×3 mm、6 mm×6 mm黄斑区OCTA扫描。通过去投影OCTA算法将扫描的视网膜血流分层分割为浅层血管复合体(superficial vascular complexes,SVC)、中间毛细血管层(intermediate capillary plexuses,ICP)和深层毛细血管层(deep capillary plexuses,DCP)。内层视网膜包括SVC、ICP、DCP。计算并比较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结果:3 mm×3 mm黄斑区OCTA扫描显示:SVC和ICP血流密度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CSC患眼组的DCP和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低于急性CSC患眼组及正常眼组(均P<0.05);急性CSC患眼组与正常眼组之间各层视网膜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m×6 mm黄斑区OCTA扫描结果显示:慢性CSC患眼组的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低于急性CSC患眼组及正常眼组(均P<0.05),而3组之间的SVC血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CSC患眼DCP和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显著降低,可能是患者视功能受损的原因。对于急性期CSC患者,建议积极治疗,以避免迁延成慢性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浅层血管复合体 中间毛细血管 深层毛细血管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黄斑血流和结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5
作者 商齐飞 羊燕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青光眼是一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变薄及特征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疾病[1],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期到2040年全世界青光眼发病人数将达到1.118亿[2]。在全球范围内因青光眼导致的致盲率仅低于白内... 青光眼是一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变薄及特征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疾病[1],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期到2040年全世界青光眼发病人数将达到1.118亿[2]。在全球范围内因青光眼导致的致盲率仅低于白内障,同时与白内障相比,青光眼致盲性具有不可逆性[3-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为青光眼主要类型之一,患者发病隐匿,一般到疾病中晚期才出现视力降低等临床表征[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 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 视野缺损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脉络膜血循环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娟 王舒怡 +5 位作者 张纤 朱宇东 李青 臧晶 徐哲 鲍炯琳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量化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脉络膜血循环。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健眼组,选取对照组。应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比... 目的量化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脉络膜血循环。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对侧健眼组,选取对照组。应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患眼组、对侧眼健眼、对照组各组平均SFCT分别为(221±67.99)μm、(250.44±57.53)μm、(292.39±56.78)μm,比较分析有统计学差异(F=6.88,P=0.002)。患眼组、对侧健眼组、对照组的CBFA分别为(1.54±0.22)mm^(2)、(1.96±0.21)mm^(2)、(2.01±0.14)mm^(2)。各组CBFA比较,对照组、患眼组和对侧健眼组逐渐减少,但对照组与对侧健眼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眼组的CBFA与裂孔直径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IMH患眼和对侧健眼SFCT变薄、CBFA减少,引起脉络膜血循环下降,提示脉络膜血循环可能参与了IMH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下载PDF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及黄斑无血管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瑛瑛 郭登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22期2773-27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及黄斑无血管区(FAZ)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CSC患者45例的...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及黄斑无血管区(FAZ)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CSC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患眼、健眼各45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健眼组,选取体检健康人群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比较各组FAZ、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脉络膜厚度(SFCT),同时分析毛细血管血流增强形态。结果三组SCP中FAZ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组DCP中FAZ为(0.81±0.19)mm^2,均显著高于健眼组的(0.43±0.12)mm^2、对照组的(0.38±0.08)mm^2(t=3.17、3.22,均P<0.05);患眼组、健眼组SCP/DCP中血流密度显著均低于对照组(t=2.69、3.01,均P<0.05)。患眼组CMT、SFCT分别为(427.43±35.66)μm、(359.43±32.95)μm,均显著高于健眼组的(276.35±17.02)μm、(260.38±25.66)μm和对照组的(285.69±11.47)μm、(235.76±20.50)μm(t=8.17、9.89,10.26、15.92,均P<0.05);健眼组与对照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眼组SFCT显著高于对照组(t=4.39,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结果证实,患眼组可见毛细血管血流局部增强23眼和血流弥漫性增强22眼,同时均存在视网膜下积液;健眼组可见毛细血管均匀强弱信号改变;而对照组则均无以上改变。结论急性CSC患者患眼和健眼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明显降低,其中DCP中FAZ患侧眼较健侧眼明显扩大,扩张毛细血管丛血流可见多种形态增强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毛细血管 黄斑 视网膜 脉络膜 血流速度 灌注成像 眼科学
原文传递
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中大血管容积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艺凡 高瑜珠 +1 位作者 许瀚月 张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4名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CSC组64例64只眼中,急性、慢性CSC分别为34例34只眼和30例30只眼,并据此再分为急性CSC组、慢性CSC组。CSC组、对照组受检者年龄(t=-0.041)、性别构成比(χ2=0.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者年龄(t=-1.872)、性别构成比(χ2=8.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12 mm×12 mm,扫描模式512×512。应用设备自带软件(v1.28.6)记录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和黄斑周血管1~3、3~6、6~12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的CVV。组间年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V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0、-4.040,P<0.001)。CSC组、对照组受检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2.270、11.250,P<0.05)。与急性CSC组比较,慢性CSC组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t=3.230、2.330),黄斑周血管1~3完整及其4个象限(t=2.780、2.060、2.140、2.620、3.770),黄斑周血管3~6上方(t=2.550),黄斑周血管6~12上方、颞侧(t=3.070、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0.070、-0.110,P>0.05)。结论与急性CSC患眼比较,慢性CSC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CVV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毛细血管 中大血管容积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改变研究
9
作者 刘培 安广琪 +3 位作者 路晨雨 李姝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0-296,共7页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 目的定量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初步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检查65例74只眼(CSC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6例51只眼,女性19例23只眼。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74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名50只眼,女性14名24只眼。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6mm×6mm。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mm的中心区,1~3mm的黄斑区,3~6mm的中心凹周围区。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周围区的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CFA)、脉络膜厚度(CT)以及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的三维CVI、CVV、CT。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CVV、CFA、CT预测CSC发生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中心区、黄斑区CVI(t=3.133、4.814)、CVV(t=7.504、9.248)、CT(t=10.557、10.760)明显增大,CFA(t=-8.206、-5.065)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CVI(t=7.129)、CVV(t=10.020)、CT(t=10.488)明显增大,CFA(-2.548)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6mm范围内上方、题侧、下方、鼻下象限CVI(t=4.980、4.201、4.716、8.491)、CVV(t=9.014、7.156、7.719、10.730)、CT(t=10.077、8.700、8.960、11.704)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组患眼鼻侧CVI、CVV最大,分别为(0.39±0.10)%、(1.09±0.42)mm^(3);上方CT最大,为(476.02±100.89)μm;鼻侧CVI、CVV、CT变化幅度最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区、黄斑区、中心凹6mm范围内CT、CVV、CVI的曲线下面积均>0.5;中心区下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结论CSC患者脉络膜生物标志物CVI、CVV、CT增大,CFA减小;中心区CT对CSC诊断最具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血管体积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面积
原文传递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张志勇 张艳 刘静洁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27-734,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且术后黄斑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孔49例(49只眼),按简...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且术后黄斑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孔49例(49只眼),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滴眼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并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SCP)以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黄斑中心无血管区域(FAZ)的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结果试验组患者CBFA术后3个月(2.58±0.04)mm^(2)和6个月(2.49±0.02)mm^(2),均高于对照组的(1.96±0.03)mm^(2)和(1.89±0.05)mm^(2)(t=3.16、2.46,P=0.023,0.043);而术后1、3、6个月,两组的BCVA、CRT、SCP和DCP的FAZ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尽管未改善患者视力,但可更早地促进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增加和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黄斑 特发性 面积 血流 脉络膜 厚度 视网膜 中心区 黄斑 区域 血管 中心区 黄斑
原文传递
药物性肾损伤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霁云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7-390,共4页
关键词 肾损伤 药物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球滤过屏障 大分子物质 高代谢状态 心搏出量 毛细血管 药物接触 结构特点 电荷屏障 裂孔隔膜 尿液浓缩 功能改变 面积 肾脏 血流 基底膜 足细胞 溶解性 肾组织 需氧量 代谢物 再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