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脉络膜血管铺片法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定量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焦剑 莫宾 +1 位作者 刘璐 华文 《眼科》 CAS 201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脉络膜血管铺片法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定量研究的效果。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BN大鼠。方法正常BN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相同直径激光斑诱导CNV模型,于光凝后1、2、4周分别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I... 目的比较两种脉络膜血管铺片法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定量研究的效果。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BN大鼠。方法正常BN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相同直径激光斑诱导CNV模型,于光凝后1、2、4周分别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ITC-D)灌注法及凝集素法进行脉络膜血管铺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相,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CNV面积。以BN大鼠麻醉开始,到脉络膜血管铺片结束计时,计算两种方法所需实验时间。以BN大鼠进行脉络膜血管铺片所消耗的FITC-D或者凝集素的剂量,计算每只标本实验费用。主要指标CNV面积、实验时间及实验费用。结果 BN大鼠光凝后1、2、4周,FITC-D灌注法及凝集素法的CNV面积(μm^2)分别为5524±1847、50653±7265、121623±7128及14560±4508、144209±8411、204066±8546;实验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119±21及390±34;实验费用(单位:元)分别289±26.3及32±4.2。结论两种方法因实验原理不同,造成CNV面积、实验时间及实验费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实验者可以根据各自实验目的选择相应方法进行CNV相关研究。(眼科,2019, 28:120-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动物模型 脉络膜血管铺片 面积
原文传递
氪激光诱发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评估方法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新秀 何守志 高小燕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比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3种方法对于评价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优缺点。方法氪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后2周,分别行荧光眼... 目的比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3种方法对于评价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优缺点。方法氪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后2周,分别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测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光凝后2周,FFA显示光凝区出现大片圆盘状荧光素渗漏;脉络膜血管铺片在低倍镜下可见分布在视神经周围的激光斑处弥漫的高荧光,高倍镜下表现为圆形网状结构;PECAM-1免疫组化标记的内皮细胞分布在瘢痕的中心和周围。环状的内皮细胞增生活跃形成了管腔,光斑内PECAM-1强阳性表达。结论3种方法结合可以细致描述激光光凝后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更为准确地定性定量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血管铺片 PECAM-1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