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修园《家藏心典》脉诊理论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姝琛 崔为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2期1286-1287,共2页
《家藏心典》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先生一生治疗杂症的心得体会。书中对脉诊非常重视。他以《内经》为论脉之本,广集众家之议,阐述了脉学理论;同时纠正了后世对七表八里九道、男女脉位不同等问题的错误理解,提出了特殊脉象在诊断中的临床意... 《家藏心典》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先生一生治疗杂症的心得体会。书中对脉诊非常重视。他以《内经》为论脉之本,广集众家之议,阐述了脉学理论;同时纠正了后世对七表八里九道、男女脉位不同等问题的错误理解,提出了特殊脉象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修园 《家藏心典》 脉诊理论
下载PDF
国外脉诊研究概况 被引量:4
2
作者 袁肇凯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29-331,共3页
关键词 脉诊理论
下载PDF
从古代遍诊脉法视角考证《伤寒论》“额上陷”之涵义
3
作者 王启航 王钧石 段晓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637-1640,共4页
“额上陷”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其含义学界尚无定论,本文从各版异文出发,推测“额上陷”可能与古代遍诊脉法的“两额之动脉”相关。遍诊法曾经是中医脉诊的主流方法,其诊脉部位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头面、四肢、踝腕... “额上陷”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其含义学界尚无定论,本文从各版异文出发,推测“额上陷”可能与古代遍诊脉法的“两额之动脉”相关。遍诊法曾经是中医脉诊的主流方法,其诊脉部位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头面、四肢、踝腕、胸腹各处,以《内经》中的“三部九候脉法”和“十二经标本脉法”为代表。遍诊法经历了复杂的传承演变过程形成了“独取寸口脉法”,而“人迎寸口脉法”是其转变的中间形态。透过脉法繁复曲折的流变线条,可以看到经脉理论的逐步构建和脉学的复杂化。回到古代的遍诊脉法,笔者发现:额上有脉可候手足太阳经气;陷脉为一种常见的病脉;太阳脉动异常与眼目疾病密切相关。基于以上三条证据,结合仲景以前古脉法的广泛应用,推测“额上陷”即“额上之脉陷”。再由“额上陷”展开,发现古脉法可以作为解释仲景条文疑难的一个重要视角,由此古脉法的重要性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黄帝内经》 脉诊理论 理论 针灸 医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