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1 位作者 张奎渤 李佛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管狭窄的症状。一般Cobb角〈40^o。少数患者能达到60^o,且每年约进展30^o。各家报道的发病率不一(6%~68%),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脊柱侧凸症 融合节段 手术 治疗 Cobb角 脊柱结构 骨骼发育
下载PDF
脊柱调衡手法与西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玲 李浩然 +4 位作者 李海清 张韶辉 张建华 董占引 崔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西药治疗方案与中医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塞来昔布200 mg/次口服,2次/d,首日加倍;同时口服乙哌立松50 mg/次,3次/d,以4 d为1个疗程,持... 目的观察单纯西药治疗方案与中医脊柱调衡手法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塞来昔布200 mg/次口服,2次/d,首日加倍;同时口服乙哌立松50 mg/次,3次/d,以4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9个疗程。观察组30例给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方法分别为循经理筋、痉挛松解、扳拿整骨、放松通络,持续治疗30 min,以4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9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脊柱侧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变化情况,以O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Cobb角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Cobb角以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柱调衡手法能够有效稳定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患者的脊柱肌力稳定性,改变脊柱冠状面的失衡状态,保持脊柱的正常序列恢复,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疼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调衡手法 塞来昔布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 乙哌立松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治疗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召民 李中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6,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像学表现除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外还伴有腰椎前凸消失、胸腰椎后凸等矢状面失衡。矢状面平衡因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手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重点在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脊柱侧凸症 外科治疗 旋转半脱位 Cobb角 间歇性跛行 神经根压迫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丹 唐占英 +4 位作者 肖静 李薇薇 林婕 袁薇娜 胡志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着手探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病理机制,通过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脊柱两侧肌肉生物力学指标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加强对AIS的病理现象和机制的分析和认识,解释AIS的重要病理现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青少年20例,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无脊柱侧凸青少年各10例。以步态分析、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手段为检测途径,对患者与正常青少年运动学指数、平衡指数等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比较。针对运动学指标的实验研究共选取10例AIS患者为研究组与对照组10例患者进行对比。检测步频指数、各步态时相所占百分比等步态时空参数;步长、跨步长、步态周期及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三个关节的活动角度等运动特征。结果: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在单步时间、跨步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时空指标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髋关节活动角度范围等平衡参数相明显大于正常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IS可能使患者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产生改变。同时也提示双侧下肢运动学特征的改变很有可能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一个重要发病诱因;2)AIS患者支撑能力可能没有明显异常;3)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肢体关节周围肌群动作的不协调或两侧肢体应力改变是导致这一步态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椎旁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相关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 被引量:4
5
作者 傅声帆 黄孔阳 +1 位作者 吕畅 林野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4期358-359,共2页
脊柱侧凸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其所占比例为脊柱曲弯异常的90%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原因自今未明确。但侧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 脊柱侧凸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中线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其所占比例为脊柱曲弯异常的90%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原因自今未明确。但侧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体型和体力,严重者还会妨碍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劳动、心理和社交等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 脊柱侧凸症 健康教育 相关知识调查 青少年 儿童 脊柱畸形 椎体旋转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外科治疗并发症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召民 吕游 张加芳 《骨科》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 脊柱侧凸症 治疗并发 外科手术 成人 社会老龄化 远期并发 关节退变
下载PDF
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平 王华勇 熊蠡茗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0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治疗脊柱侧凸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脊柱侧凸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松解手法组(34例)和调衡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和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西医治疗,松解手法组以松解结... 目的观察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治疗脊柱侧凸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脊柱侧凸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松解手法组(34例)和调衡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和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西医治疗,松解手法组以松解结合拔伸推拿法辅助治疗,调衡手法组给予脊柱调衡推拿手法辅助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脊柱ODI评分、侧凸Cobb角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调衡手法组的脊柱疼痛VAS评分低于松解手法组(P<0.05)。调衡手法组的脊柱Cobb角小于松解手法组(P<0.05)。调衡手法组的脊柱ODI评分低于松解手法组(P<0.05)。松解手法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调衡手法组(P<0.05)。结论与传统中医松解结合拔伸推拿手法比较,中医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矫正患者脊柱冠状面失衡,恢复患者脊柱正常曲度,减轻患者脊柱侧凸症带来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脊柱侧凸症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中医推拿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调衡推拿法 脊柱侧凸症 视觉模拟评分法 COBB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动态固定系统与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小峰 吕仁发 +3 位作者 孙琦 邹澍 舒荣兵 吴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系统与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矫形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病人96例,将9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观察组48例,采用动态... 目的评价动态固定系统与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接受矫形手术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病人96例,将96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观察组48例,采用动态固定系统。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相关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矫形效果、临床疗效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病人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有所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腰椎侧凸Cobb角明显改善,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矫形效果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术后邻近关节活动度更优、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动态固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较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风险小,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更具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定系统 短节段减压融合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
下载PDF
推拿整脊治疗原发性脊柱侧凸症50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毛忠清 郑志勇 《福建中医药》 2002年第6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手法治疗 病因 治疗方法 推拿整脊 原发性脊柱侧凸症
下载PDF
调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临床疗效及症状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路广 高景华 +4 位作者 孙武 高春雨 罗杰 杨克新 李建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目的观察调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DS)的疗效,分析影响DS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调脊手法,隔日1次。对照组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每次1片,每日3次... 目的观察调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DS)的疗效,分析影响DS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复发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调脊手法,隔日1次。对照组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并佩戴胸腰椎矫形支具。2组均治疗4周,随访6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经治疗有效的患者症状复发纳入复发组,未复发则纳入无复发组,统计可能影响症状复发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9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45/51),对照组为86.00%(43/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经治疗有效的患者均获得随访,症状复发22例(25.00%),无症状复发66例(7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肢症状和治疗前ODI评分是患者症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调脊手法治疗DS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S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有下肢症状和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严重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脊手法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 状复发 影响因素 多元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调曲整脊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杨超 陈相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4期18-19,共2页
目的:我们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采用调曲整脊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4月~2018年0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0名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统计观察患者在治疗2个疗... 目的:我们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采用调曲整脊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4月~2018年0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0名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统计观察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的X线正位片上Cobb角大小,采用SPSS21.0对治疗前后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P值<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采用调曲整脊法进行治疗时,可有效治疗以及改善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曲整脊法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下载PDF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17) 导引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技术
12
作者 钱雪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23期87-88,53,共3页
脊柱弯曲异常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姿势缺陷。应用脊柱平衡导引术能放松脊柱关节,增加脊柱活动度,同时借助肩带、骨盆带与脊柱的运动维系关系,利用上下肢的活动来矫正侧凸的脊柱。通过手法刺激,松解脊柱两侧软组织,特别是侧凸部位... 脊柱弯曲异常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姿势缺陷。应用脊柱平衡导引术能放松脊柱关节,增加脊柱活动度,同时借助肩带、骨盆带与脊柱的运动维系关系,利用上下肢的活动来矫正侧凸的脊柱。通过手法刺激,松解脊柱两侧软组织,特别是侧凸部位的软组织,纠正椎体位移,恢复关节解剖位置,调节脊柱力学失衡,纠正侧凸的脊柱,操作简便,安全。1诊断标准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的定义:在骨骼发育未成熟期间,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光像的脊柱侧方弯曲,如角度大于10°定义为脊柱侧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症 导引术 手法治疗 特发性 青少年 脊柱弯曲异常 脊柱关节 脊柱活动度
下载PDF
王国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临证思想及手法介绍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训良 王建民 +1 位作者 曾庆云 李华东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44-47,70,共5页
介绍王国才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临证思想及特色手法。王老认为AIS治疗要重视整体辨证,因人而宜;筋骨并重,调整脊柱力学平衡,重视调胸整肋,改善胸廓畸形;强调医者的功法练习,常针灸、推拿并用,注重补泻,并首创禅针法。... 介绍王国才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临证思想及特色手法。王老认为AIS治疗要重视整体辨证,因人而宜;筋骨并重,调整脊柱力学平衡,重视调胸整肋,改善胸廓畸形;强调医者的功法练习,常针灸、推拿并用,注重补泻,并首创禅针法。王老总结出一整套治疗AIS的整脊手法,其中旋肋整胸法、旋脊法、提肩压胛法、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等皆为首创,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整脊 禅针法 旋肋整胸法 旋脊法 提肩压胛法 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
下载PDF
比较拔伸牵引推拿与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单锐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9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拔伸牵引推拿与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脊柱侧凸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传统组与调衡组,每组44例。两组均予以盐酸乙哌立松片与塞来昔布胶囊等西医治疗。传统组辅以拔伸、牵... 目的:比较拔伸牵引推拿与脊柱调衡推拿手法在脊柱侧凸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脊柱侧凸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传统组与调衡组,每组44例。两组均予以盐酸乙哌立松片与塞来昔布胶囊等西医治疗。传统组辅以拔伸、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调衡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辅以脊柱调衡推拿手法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侧凸Cobb角及脊柱腰痛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调衡组治疗优良率与传统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Cobb角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调衡组疼痛VAS评分及Cobb角较传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坐、站立、睡眠、性生活、提物、行走、旅行、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疼痛程度等脊柱腰痛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调衡组患者脊柱腰痛ODI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拔伸、牵引推拿手法相比,脊柱调衡推拿手法更有助于提高脊柱侧凸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脊柱侧凸疼痛感,矫正脊柱冠状面失衡,促进脊柱正常曲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伸牵引推拿 脊柱调衡推拿 脊柱侧凸症
下载PDF
综合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症1例
15
作者 卢正 骆卓琦 《广西中医药》 2006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症 牵引 手法 热熨 中药内服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四维牵引法治疗脊柱侧凸症一例分析
16
作者 刘玉国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患者陈碧君,女,17岁,学生。于二年前洗澡时家长发现背部异常,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当地医院做针灸推拿治疗40天,无明显改善。后经人介绍来诊。当时查:锁骨高低征(+),左肩高于右肩,前屈试验(+),腰部右侧肌肉萎缩凹陷,棘... 患者陈碧君,女,17岁,学生。于二年前洗澡时家长发现背部异常,遂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当地医院做针灸推拿治疗40天,无明显改善。后经人介绍来诊。当时查:锁骨高低征(+),左肩高于右肩,前屈试验(+),腰部右侧肌肉萎缩凹陷,棘突连线偏离中轴,两侧髂嵴不等高,右侧髂嵴稍高于左侧,食欲不振,有时痛经,腰背无压痛,无腰脊神经肌肉损伤及其它骨骼疾病。立位胸腰椎正位CR片示:脊柱向左侧凸30度并椎体旋转,侧位CR片示:腰椎椎曲减小,各椎体可见双边征。(如图一)ASO(-),RF(-),ESRlomm/h。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单弧形)。治疗方法:理筋,调曲,练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症 推拿治疗 牵引法 四维 神经肌肉损伤 医院就诊 椎体旋转 前屈试验
下载PDF
韦以宗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经验
17
作者 汪飞 王书勤 +1 位作者 刘特熹 林远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8-1351,共4页
介绍韦以宗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经验。韦教授认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青少年常见病,应针对脊柱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及纵轴轴向多平面,颅颈段、颈胸段、胸腰段及腰骶段多节段进行调整,以脊柱“一圆... 介绍韦以宗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经验。韦教授认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青少年常见病,应针对脊柱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及纵轴轴向多平面,颅颈段、颈胸段、胸腰段及腰骶段多节段进行调整,以脊柱“一圆一说两论”为指导原则,以“筋骨并调”理论为基础,运用推拿手法进行肌肉松解,中医整脊手法调整错位小关节,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韦教授不拘泥于他家理论,采众家之言,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理论指导实践,创造了多种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韦以宗 整脊 一圆一说两论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汪飞 佘瑞涛 +1 位作者 蔡其锐 林远方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9期89-94,共6页
侧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于冠状面上出现持久性偏离中线,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其中发生于青春期及其前后的人群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目前导致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涉及基因遗传、内分泌代谢、脊... 侧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脊柱一个或多个节段于冠状面上出现持久性偏离中线,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其中发生于青春期及其前后的人群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目前导致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涉及基因遗传、内分泌代谢、脊柱生物力学、神经肌肉系统、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开展相关讨论,以期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脊柱侧凸症与椎旁肌病理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永德 郑斌 +2 位作者 顾耀明 李祁伟 吉士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症与其椎旁肌病理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S) 2 0例 ,先天性脊柱侧凸 (CS) 15例 ,进行椎旁肌的肌电测定。并于术中取IS组 2 3例 ,CS组 11例顶椎旁的椎旁肌 ,进行神经镀银染色 ,观察其神经终末支配...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症与其椎旁肌病理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S) 2 0例 ,先天性脊柱侧凸 (CS) 15例 ,进行椎旁肌的肌电测定。并于术中取IS组 2 3例 ,CS组 11例顶椎旁的椎旁肌 ,进行神经镀银染色 ,观察其神经终末支配率及神经终板。并对IS19例、CS15例的椎旁肌进行了 6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 肌电测定IS组静息电位 ,凸侧肌电波幅大于凹侧 ,最大用力时电位凸侧波幅亦大 ,呈干扰期 ,CS组静息电位凸凹侧均可见到连续电位 ,最大用力凸侧呈混合相 ,凹侧呈单纯相神经终末支配率 (TIR) :IS组凸侧TIR值大 ,凹侧小 ,神经终板凸侧T0 少 ,T1型多 ,病变终板少 ,凹侧TIR值小 ,病变终板多。椎旁肌元素含量与Cobb角呈正相关 ,其中Ca、Mg、Fe、Zn凸侧含量多于凹侧。结论 脊柱侧凸与椎旁肌病理变化程度呈正相关 ,变化为不可逆 ,椎旁肌病理改变是继发性改变 ,故早期制止侧凸进展是防止椎旁肌病变的关键 ,因此实验结果为早期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症 椎旁肌 肌电测定 神经镀银染色 神经终末支配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患者下肢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秀兰 许轶 +3 位作者 李小金 王楚怀 张桂芳 李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下肢生物力学异常与AIS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AIS患者116例(侧凸组)和健康青少年受试者116例(正常组),对2组受试者的胫骨扭转角、前后足平面夹角、髋关节旋转范...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下肢生物力学异常与AIS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AIS患者116例(侧凸组)和健康青少年受试者116例(正常组),对2组受试者的胫骨扭转角、前后足平面夹角、髋关节旋转范围、双下肢长度差、躁关节旋转范围等下肢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AIS患者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结果侧凸组双下肢长度差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分别为(5.94±6.07)mm和(0.17±4.72)°,分别与正常组的对(0.74±2.20)mm和(-0.46±3.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凸组左、右躁关节旋转范围差值为-1.27°,差值标准差为3.28,经过符号秩和检验,z值为-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双下肢长度差和双前、后足平面夹角差是患脊柱侧凸的风险因素。双下肢长度差值优势比为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下肢长度差增加一个单位(1 cm)的患脊柱侧凸的风险较低一个单位的脊柱侧凸高1.45倍,而双前、后足平面夹角差值优势比为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前、后足平面夹角差值减少一个单位,患脊柱侧凸的风险是高一个单位的0.97倍。结论双下肢的长度差与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差值是AI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下肢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