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兵 蒋国强 +4 位作者 卢斌 欧阳甲 罗科锋 陆继业 史超路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8-993,共6页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 目的 :评估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5.4岁;病程9个月-6.25年,平均3.8年。所有患者术前有腰腿痛病史,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滑脱3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例),所有病例的责任节段为单节段,并且责任间隙的相邻椎间盘至少有1节已经出现明显退变。进行手术解除神经压迫及植入K-Rod脊柱后路动态稳定系统(其中责任间隙行椎间融合,退变邻椎行动态稳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关于下腰痛的评分标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退变邻椎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信号(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症状均明显缓解,腰腿痛VAS、JOA及ODI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责任节段均已融合,未见内植物松动、移位及断裂。术后相邻椎间盘的ROM有所减少(P〈0.05)。相邻退变椎间盘的高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个相邻椎间盘应用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并对比,术后1年共有8个(32%)椎间盘在评级中有所好转,15个(60%)椎间盘在评级中无变化,2个(8%)椎间盘在评级中退变加重。结论:应用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的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尹劲 段洪 +2 位作者 周兆文 普有登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并统计两组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VAS、腰椎功能ODI评分、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较术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低(P<0.05),且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手术区域上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较术前加重,且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强脊柱稳定性,维持其椎间隙高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传统钉棒系统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齐平 赵志 +1 位作者 闵星星 沈进稳 《中医正骨》 2019年第2期46-48,51,共4页
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 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经规范非手术治疗后无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需选择手术治疗。以往的经典术式为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该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均暴露出一些不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主要问题是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而后正中入路需广泛剥离竖脊肌,术后常残留腰痛。为解决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者研发出了多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其中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属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Wiltse入路是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进入,直接暴露上下关节突及外侧横突,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从近年来报道经Wiltse入路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来看,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既可实现有效固定,又可避免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问题,创伤较小,短期疗效满意。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手术的适应证将进一步扩大,中远期疗效也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脊柱融合术 腰椎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Wiltse入路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毅 寇宏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7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8例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接受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 目的研究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对原则抽取38例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接受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采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叶文明 麦伟 方文焕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析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K-Ro... 目的:探析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腰椎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即施行腰椎融合辅以邻近退变节段非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对比2组术前、术后12个月时腰椎总ROM值、目测类比评分以及Oswestry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2组腰椎总ROM值、目测类比评分以及Oswestry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腰椎总ROM值高于对照组,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进行治疗,不仅有手术快捷、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对术后腰椎活动度影响较小,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活动度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单节段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系统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志光 梁伟国 +5 位作者 周子强 李锋生 叶韶辉 吴劲风 叶冬平 陈鸿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对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比较其与PLIF传统方法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4月采用Coflex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例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 [目的]对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的应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比较其与PLIF传统方法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4月采用Coflex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例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48~69岁,平均56.7岁。病史10~54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12~22个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32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46~72岁,平均60.8岁。通过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学分析来评价其疗效。[结果]与PLIF组相比,Coflex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腰痛评分、术前及末次随访ODI、术前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flex组末次随访手术节段ROM较PLIF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flex组末次随访手术上邻节段ROM较PLIF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flex在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中,对维持脊柱单元运动稳定性、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变 coflex脊柱动态稳定固定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